金馬影展之《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 紀錄片
![Gary avatar](/img/boy2.jpg)
By Gary
at 2012-12-09T23:32
at 2012-12-09T23:3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GnAtvaX ]
作者: pacificocean (太平洋) 看板: movie
標題: Re: [好雷] 金馬影展之《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時間: Sun Dec 9 23:27:51 2012
藉著NEKObus這篇文章
想跟大家說
這次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Side by Side)
台大電影節還會播
不想錯過他的下週二可以來喔~
讓眾版友知道這個資訊
因為金馬影展的時間其實蠻晚的 一個22:00後 一個是周間下午
所以這次安排在晚上 還蠻值得大家再來
另外 屆時電影技術團隊R&H也會有映後座談 可以看到他們在處理少年PI特效的獨家影片
可以參考
另一個較無相關的是陳柏霖在隔天藍色大門播映後會現身台大
詳情可以再看剛剛貼的時間表 都是免費入場沒有分校內外
想說讓版友們知道這個福利啦!
※ 引述《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之銘言:
【2012金馬影展之八: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PTT2個人板 Inkstone
喔天啊我愛這部紀錄片!它讓我看完後想馬上重看一次,因為它集合了一群
愛電影如命的人,讓他們在鏡頭前說自己最愛的事,那當中的創作魔法、和他們
眼裡閃耀的光芒/嘴角泛起的微笑,都是興奮。他們愛電影,而對我這個花了數
年、也漸漸確定自己不只喜歡電影更是「愛」電影的人而言,那共鳴因此摻了私
心。我喜歡《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Side By Side)》,因為它就是拍給跟電影
談戀愛的人看的。
最初在聽說它的英文標題(Side By Side)的時候,我以為它只是要說3D這
件事,真正看了才發現它的主軸很寬,從底片/數位攝影的論戰到電影後製/特
效/聲音處理等等的數位化(這跟數位攝影又不一樣,是早就全面發生完畢的),
再到最後一小部分談3D,而包括基努本人的旁白、他與這些受訪者們聊天的樣子,
都讓我感覺這片的作者是帶著興奮、禮讚式的心情在拍攝的。對於電影歷史,這
種種製作過程中的環節技術,《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的知識不只豐富,那語氣
更帶著「愛與溫柔」。這讓我一邊看一邊單純地覺得:拍電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看電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而看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去實現這些美好,更是好快
樂。
基努本人不只擔任訪問者同時也是這片的製作,由此不難看出他的人脈/人
緣之好,讓本片搜集了不只大牌而根本是一群大師:馬汀史柯西斯、丹尼鮑伊、
史蒂芬索德柏、大衛芬奇、大衛林區、華卓斯基姊弟、李察林克萊特……更不用
說諾蘭與他的攝影師華利菲斯特,以及好萊塢的科技推手詹姆斯卡麥隆、喬治盧
卡斯了。
當然,它也特別交待了「數位攝影」與「傳統底片」間的拔河,光在這群作
者裡就分成兩派,有人不屑或抗拒,也有人擁抱和鼓吹;有人漸漸被說服了,也
有人說「我會當那最後一個用底片的導演」。傳統拍攝的優勢包括底片之色澤/
感光/動態範圍,現場(因為「再難重來」而產生)的專注性,攝影指導的魔法
師地位,甚至是拍戲的節奏等等(底片長度的天然限制會帶來喘息空間);反之,
數位攝影則有攜帶方便、拍攝環境和角度的多樣化、成本低廉、即時重看等等特
質。而在初期,數位的這些優點要以犧牲畫質/成像品質來換取,如今卻是越追
越近了。
但其實更有趣的是:不論哪個「陣營」裡,這片讓我看見了每個電影人都有
因為技術侷限(或突破)而養成的拍攝習慣,有些甚至是儀式性的(比如演戲投
入的節奏)。每個人都有他的理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導戲、攝影、演出習慣,
這些特質造成他們喜歡或不喜歡這樣/那樣。到頭來,看在我這觀眾的眼裡其實
只覺得「拍電影是『有機』的」,是一段充滿人味的藝術生產過程。沒有什麼是
對或不對,好或不好。片中唯一一句悲觀的話,是當說到如今資訊爆炸、網路上
的圖片和影片多到任何人都不可能消化的程度,而「這對下一代的美學養成是不
好的」,因為「there's no tastemaker involved anymore」。
也許真的是如此吧!大衛林區說:每個人都有一支鉛筆和一張紙,但是真的
被寫出來的偉大文學作品有多少?真正重要的不是鉛筆和紙,或電腦和WORD,而
是那個說故事的能力。這東西從來不曾退時,也永遠不會退時。由這觀點來看,
則片中所有人都不必擔心他們沒有武器,或沒有舞台。我想他們也都知道如此,
所以才會用輕鬆的心情拍這部片吧!
《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打中了我心中某顆紅點,上頭寫著「偏心」,所以我
準備給滿分了。而我要強調:這跟片中剪進了一個《黑暗騎士》裡、蝙蝠俠在暮
色中俯瞰高譚市的鏡頭絕對無關,不管有沒有人相信我!五顆星。
--
「妳挽起金色長髮走入房間的身影,定格如一篇未竟的散文
灑落我的床邊是無聲的字句,獨缺那未曾下筆的標點」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PTT2個人板 Inkstone
--
作者: pacificocean (太平洋) 看板: movie
標題: Re: [好雷] 金馬影展之《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時間: Sun Dec 9 23:27:51 2012
藉著NEKObus這篇文章
想跟大家說
這次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Side by Side)
台大電影節還會播
不想錯過他的下週二可以來喔~
讓眾版友知道這個資訊
因為金馬影展的時間其實蠻晚的 一個22:00後 一個是周間下午
所以這次安排在晚上 還蠻值得大家再來
另外 屆時電影技術團隊R&H也會有映後座談 可以看到他們在處理少年PI特效的獨家影片
可以參考
另一個較無相關的是陳柏霖在隔天藍色大門播映後會現身台大
詳情可以再看剛剛貼的時間表 都是免費入場沒有分校內外
想說讓版友們知道這個福利啦!
※ 引述《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之銘言:
【2012金馬影展之八: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PTT2個人板 Inkstone
喔天啊我愛這部紀錄片!它讓我看完後想馬上重看一次,因為它集合了一群
愛電影如命的人,讓他們在鏡頭前說自己最愛的事,那當中的創作魔法、和他們
眼裡閃耀的光芒/嘴角泛起的微笑,都是興奮。他們愛電影,而對我這個花了數
年、也漸漸確定自己不只喜歡電影更是「愛」電影的人而言,那共鳴因此摻了私
心。我喜歡《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Side By Side)》,因為它就是拍給跟電影
談戀愛的人看的。
最初在聽說它的英文標題(Side By Side)的時候,我以為它只是要說3D這
件事,真正看了才發現它的主軸很寬,從底片/數位攝影的論戰到電影後製/特
效/聲音處理等等的數位化(這跟數位攝影又不一樣,是早就全面發生完畢的),
再到最後一小部分談3D,而包括基努本人的旁白、他與這些受訪者們聊天的樣子,
都讓我感覺這片的作者是帶著興奮、禮讚式的心情在拍攝的。對於電影歷史,這
種種製作過程中的環節技術,《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的知識不只豐富,那語氣
更帶著「愛與溫柔」。這讓我一邊看一邊單純地覺得:拍電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看電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而看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去實現這些美好,更是好快
樂。
基努本人不只擔任訪問者同時也是這片的製作,由此不難看出他的人脈/人
緣之好,讓本片搜集了不只大牌而根本是一群大師:馬汀史柯西斯、丹尼鮑伊、
史蒂芬索德柏、大衛芬奇、大衛林區、華卓斯基姊弟、李察林克萊特……更不用
說諾蘭與他的攝影師華利菲斯特,以及好萊塢的科技推手詹姆斯卡麥隆、喬治盧
卡斯了。
當然,它也特別交待了「數位攝影」與「傳統底片」間的拔河,光在這群作
者裡就分成兩派,有人不屑或抗拒,也有人擁抱和鼓吹;有人漸漸被說服了,也
有人說「我會當那最後一個用底片的導演」。傳統拍攝的優勢包括底片之色澤/
感光/動態範圍,現場(因為「再難重來」而產生)的專注性,攝影指導的魔法
師地位,甚至是拍戲的節奏等等(底片長度的天然限制會帶來喘息空間);反之,
數位攝影則有攜帶方便、拍攝環境和角度的多樣化、成本低廉、即時重看等等特
質。而在初期,數位的這些優點要以犧牲畫質/成像品質來換取,如今卻是越追
越近了。
但其實更有趣的是:不論哪個「陣營」裡,這片讓我看見了每個電影人都有
因為技術侷限(或突破)而養成的拍攝習慣,有些甚至是儀式性的(比如演戲投
入的節奏)。每個人都有他的理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導戲、攝影、演出習慣,
這些特質造成他們喜歡或不喜歡這樣/那樣。到頭來,看在我這觀眾的眼裡其實
只覺得「拍電影是『有機』的」,是一段充滿人味的藝術生產過程。沒有什麼是
對或不對,好或不好。片中唯一一句悲觀的話,是當說到如今資訊爆炸、網路上
的圖片和影片多到任何人都不可能消化的程度,而「這對下一代的美學養成是不
好的」,因為「there's no tastemaker involved anymore」。
也許真的是如此吧!大衛林區說:每個人都有一支鉛筆和一張紙,但是真的
被寫出來的偉大文學作品有多少?真正重要的不是鉛筆和紙,或電腦和WORD,而
是那個說故事的能力。這東西從來不曾退時,也永遠不會退時。由這觀點來看,
則片中所有人都不必擔心他們沒有武器,或沒有舞台。我想他們也都知道如此,
所以才會用輕鬆的心情拍這部片吧!
《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打中了我心中某顆紅點,上頭寫著「偏心」,所以我
準備給滿分了。而我要強調:這跟片中剪進了一個《黑暗騎士》裡、蝙蝠俠在暮
色中俯瞰高譚市的鏡頭絕對無關,不管有沒有人相信我!五顆星。
--
「妳挽起金色長髮走入房間的身影,定格如一篇未竟的散文
灑落我的床邊是無聲的字句,獨缺那未曾下筆的標點」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PTT2個人板 Inkstone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Iris avatar](/img/cat3.jpg)
By Iris
at 2012-12-11T07:54
at 2012-12-11T07:54
![Mason avatar](/img/cat4.jpg)
By Mason
at 2012-12-16T06:28
at 2012-12-16T06:28
![Isabella avatar](/img/cat5.jpg)
By Isabella
at 2012-12-17T13:18
at 2012-12-17T13:18
![Ingrid avatar](/img/girl.jpg)
By Ingrid
at 2012-12-19T02:52
at 2012-12-19T02:52
![Lauren avatar](/img/girl1.jpg)
By Lauren
at 2012-12-22T22:06
at 2012-12-22T22:06
Related Posts
「殤城」紀錄川震 日舞唯一華語片
![Eden avatar](/img/boy1.jpg)
By Eden
at 2012-12-05T17:22
at 2012-12-05T17:22
當龍吞了太陽
![Mary avatar](/img/woman-glasses.jpg)
By Mary
at 2012-12-04T08:24
at 2012-12-04T08:24
身障者紀錄片 喚起愛與感動
![Adele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Adele
at 2012-12-03T18:17
at 2012-12-03T18:17
看不見的同志
![Ida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Ida
at 2012-12-03T14:04
at 2012-12-03T14:04
搖滾不死 傑森貝克 眼見傳奇
![Necoo avatar](/img/woman.jpg)
By Necoo
at 2012-12-03T12:58
at 2012-12-03T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