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競賽規章對"華人"的定義? - 電影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6-11-27T17:42

Table of Contents


當代藝術反映時代面貌

電影,無疑是當代藝術之一。

這幾年的金馬獎 左岸得獎作品越來越多
如果不是以政治思維去做第一解讀,我想大部分的觀眾在看過得獎甚至是入圍影片的之後
。都會了解我們缺少了什麼。

但是那種少了的東西,卻好像又不能明白解釋,我們的電影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藝術作品會扣人心弦,大多時候都是因為觀眾的角色代入感很重。 白話一點說就是觸及
了觀影者的生命經驗.

那麼我們的電影究竟少的那一點是什麼呢? 其實答案不是沒有人發覺到
今年初有部記錄台灣電影的紀錄片 由拔一條河導演楊力州執導,金馬影后桂綸鎂做旁白
的紀錄片。

'我們的那時此刻',介紹了台灣電影,甚至可以說是華人圈電影的歷程。
從今年會得終生成就獎的 編劇張永祥先生 早期的作品 養鴨人家 小城故事,到二秦二林
瓊瑤年代。

新浪潮的眾多導演作品,還有香港電影,以及李安導演的家庭三部曲,以及之後近20年來
台灣電影的作品 幕前幕後的介紹。

究竟為什麼,當初的電影會如此的賣座,是技術? 是演藝人員? 是好萊塢? 是編劇 ?
台灣最擅長的就是找戰犯但是 當真正的敵人是自己的時候卻也無從指責之。

電影反映人生,就好像杜甫,白居易 社會寫實詩派的詩詞一般。
紀錄片裡提到的早期時代,台灣由農業進入到工業化時代,由農村散落的養鴨人家,到出
現城鎮化都市化的

聚落聚集的城市化年代,藉由一個女工的故事 (這也算是三廳文藝片)三人背景不同,闡
述一個轉變中的社會現實,紀錄片裡受訪的女士

提到當初離家的那份愁,在工作的辛酸,下了班除了回宿舍,之外的消費就是電影。

"因為自己很苦,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像影中人那樣" 電影成為一個出口,看著劇中人物的
起伏自己的心也跟著被牽動

新浪潮 一系列的電影 描寫的多半側重人物心境和經驗跟轉變,童年往事講的是自身經驗
。 改編自黃春明老師的兒子的大玩偶 刻畫出大時代下
小人物的無奈。

同樣的年代上個世紀1920~60年代在美國發生,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用幽默來展現,表現
在當年的文學作品上還有憤怒的葡萄,小紅馬這種作品,而現在這種城市化的現象
正在中國遍地發展。

而有別與美國歐洲的城市化城鎮化很早,這或許是為什麼歐洲電影,都專注在探討人生哲
理,思想,內心與現實的抗拒。
還有其他的靈與慾,社會公平的人類問題 一如 Fritz的大都會。

而國片隨著台灣的經濟社會流變也早已過了那個時代,我們有過很多社會寫實電影 牯嶺
街少年殺人事件,大家樂,熱帶魚 有探討人心的恐怖份子
有異域,有搭錯車。 也有,無言的山丘,悲情城市 多桑 賽德克巴萊 太平輪 一把青
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族群的歷史回憶。

其實我們有很多題材,只是在現實經濟的壓力上,還有觀眾口味跟個體經驗上越來越多層
次要拍出一部有最大打擊率的作品開始有難度。

我們也有海角這種療癒系的電影讓那個時候蟄伏了一段時間悶了有點久的台灣 像舞台上
最後演出樣炸開,政黨輪替之後我們開始藉由電影探討我們是誰,

我們的歷史記憶。 而中國電影,除了有技術上的支援,也得利於中國經濟跟社會的發展
,流變產生的多元的經驗,除了有很多故事
也有很多的受體,人在囧途說的是農民工返家,說的是兩個階層的不同用喜劇的方式描寫
。讓子彈飛,戲謔中帶有批判。

前幾年的鋼的琴說的是工業化沒落後的城市族群的故事,除了某些粗製濫造的影片主打速
食口味或是消費某些文化現象的片子外。
其實你可以看到,電影,小說,歌曲是跟著社會在走的。

而你轉過頭去看看香港電影,還有歌曲,文化 更是完全走這個路線,土洋之爭的情節在
港片中更是常常出現。
今年老許出現在金馬獎,看看當年的雞同鴨講,那些橋段,看看闔家歡,許冠英做保險經
紀,看看摩登如來神掌追公車

看看金雞如何去描寫香港最好跟最困難的時刻。 有點像是1995閏八月,又像是阿甘正傳
你看的電影都是針對一個族群。

而在台灣這類族群,不是正在消失就是已經在海外打拼,如果未來有很多跨國界生活描寫
的電影我想在台灣會是最引起共鳴的。

一如台北PUB夜生活最鼎盛的那幾年我們有了台北晚九朝五 電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
人生的寫實描繪。

公視有過一個系列人生劇展,原PO看過了回家,和萬芳的長假,那種揪心的感覺,一種觸
及到生命的力量。

這是不會被忘記的。 我們太沉溺在過去。


最後就像聞天祥說的 如果你把它當作一面鏡子,對事情是有所幫助的。 如果你把它當作
一面牆~~~

我想台灣人是不服輸的,我們得到的一定是鏡子。 台灣電影加油


接下來算個小介紹吧
城市化的過程造就了中產階級的興起,而這群人,從鄉村農村移民到都市,他們既不富有
也不貧窮,離鄉背井工作

知識水平中上,追求更好的生活,在此之前它們沒有消費準則,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消費習
慣,沒有消費體驗沒有文化上的基準點。

台灣香港在過去是顯學,引領了兩岸三地的潮流。
眼下,中國這個市場,還是百家爭鳴,不過大概只剩下五年,目前已經有很多開始合併跟
汰換了,想要成為中國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指標,文化娛樂流行指標,如果五年內沒有
成功應該是不會有機會了。

如果你的ICON,你的精神,你的作品,你的商品可以成功打入這一代。 你等於掌握了未
來的中國

小國沒有封閉自己的本錢,我們可以有的就是藉由獎項搭橋。 用好作品去深化我們的影
響力。

--
WHY SO SERIOUS???



--

All Comments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6-11-28T09:40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6-12-01T17:38
屁話太多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6-12-06T17:08
寫的感覺還行,但實在看不懂。爬梳一下思緒跟文字,不
失為一篇好文章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6-12-07T06:53
硬要堆砌一堆華麗的文藻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6-12-12T02:32
還不錯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6-12-16T07:43
跟幾年前國片蕭條時的觀點要什麼不一樣?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16-12-17T13:18
訂正:有什麼不一樣

育陰房 音效、運鏡讓恐怖加分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6-11-27T17:19
(微雷) 一進片的音效就令人毛骨悚然, 音效跟鏡頭的運作切換是這部電影很不錯的地方, 讓觀眾緊張度瞬間提高。 這部電影不單純以狂嚇觀眾為主, 除了這間房子內發生詭譎多變的事讓人感到驚悚外, 裡面還包含了父母親常遇見青少年叛逆及情緒問題, 家長的對小孩的教育問題, ...

金馬大獎爆冷不斷!影評人卻已預測到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6-11-27T16:23
新聞網址: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899644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今年金馬獎慘遭中國電影血洗,早先呼聲最高的《再見瓦城》與 《一路順風》在重點大獎項上都慘敗,跌破不少影人眼鏡,然而影評人楊達敬卻精準預測 ,典禮前就稱《八月》會榮膺最佳影片,而范偉 ...

Moana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16-11-27T15:33
剛好人在夏威夷,又在這邊的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工作,要不喜歡這部 電影實在是有點困難阿。本以為繼星際寶貝之後迪士尼應該不會再有這種熱帶風情的動畫 了。想不到竟然用了這種公主系列的給我不小的驚喜。 一直在想要不要暴雷,不過不雷我就不知道要怎麼打心得了。 ------- ...

我做了一隻「鄉民看電影」App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6-11-27T15:16
※ 引述《staycation (time to fly)》之銘言: : 我很愛看電影,幾乎是我工作之餘最常做的娛樂。 : 每個月約看2-4部電影,看前若不做點功課,一不小心就會選到爛片。 : 這幾年進電影院看了百部電影,鄉民人氣 + imdb score 交叉參考, : 逐漸成為我個人最信任的選片指標。 : ...

不會看第二次的電影因為勾起不好的回憶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6-11-27T15:16
一看再看的電影很多 像是魔法阿嬤 那你也有絕對不看第二次的電影嗎? 不管精不精彩 我絕對不會再看 悲情城市 因為裡面的時代背景 跟一堆髒話 和無所不在的衝突 讓我想起家暴的畫面 我爸打我媽的場景 整個負面情緒湧上來 你有絕對不看第二次的電影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