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橋 電影與唐納文的自述 (文長慎入) - 電影

By Xanthe
at 2015-10-26T21:49
at 2015-10-26T21:49
Table of Contents
文長慎入
以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酷愛歷史爭議題材、擅長刻畫人物性格的功力,間諜橋著實讓我失
望了。從辛德勒名單、慕尼黑、林肯到間諜橋,我覺得後者是最缺乏說服力、敘事冗長、
人物特質也相當程度被掩埋的差強人意之作。與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四度合體,影
帝不知道是太久沒演戲還是怎樣,他的螢幕形象比唐納文本人執筆的【間諜橋上的陌生人
】散發出的standing man形象薄弱了不知多少倍。電影並不能算是出色,特別是以史蒂芬
史匹柏的電影來說,這部【間諜橋】是比較差的那一種。而湯姆漢克斯雖然挾著兩座金像
獎和本來奪金機會濃厚的重量級角色而來,我還是認為他明年沒有機會了。
看完電影之後,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斷斷續續讀完律師唐納文的著作:【間諜橋上的陌
生人】。老實說,真不好讀,充滿了一般讀者陌生的美蘇冷戰時代背景和美國法律制度。
整本四百多頁的書,只有最後不到五十頁的篇幅來講述間諜橋上的人質交換事件,其餘全
是四年多訴訟期間的重點日記。文中力求精簡清晰,法律人不帶個人情感的客觀記事和辯
方論述,卻看得出唐納文個人對蘇聯間諜艾伯爾的敬重之意和兩人之間不凡的友誼。因為
出於唐納文本人,這確實也是此案最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不過電影礙於篇幅,書中所有
精彩的訴訟辯論過程都被省略,只約略由幾個鏡頭帶過些華麗虛浮的詞藻。情節固然因此
更為淺顯易懂,但未免可惜了唐納文律師的真本事。
故事大綱
魯道夫艾伯爾上校是美蘇冷戰時期被美方捕獲層級最高的情報人員(就是間諜、特務啦!
)。他精通四國語言,一九五零年代由加拿大潛境美國,隱身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中蒐集情
資並指揮情報活動。後因下屬變節叛逃,向美方透露情資而被捕。美方為展現其民主法治
泱泱大國的氣度與格局,主張令艾伯爾上校接受公平審判,於是通過律師協會決議推派保
險律師唐納文為其辯護。整個訴訟過程長達五年之久,起初,唐納文先生因接受委任替蘇
聯間諜辯護而成為主流民意的眾矢之的,但其中也不乏同業中人欽佩其勇於應戰,認為此
公平審判的過程正是彰顯民主法治國家精神之重大戰役。唐納文全心投入此一訴訟,試圖
以第四修正案為主軸,強打美方在整個拘捕訊問過程中違憲的策略,最後上訴到最高法院
,仍舊以一票之差維持艾伯爾上校原判三十年的刑期。
唐納文早有先見之明,除了他個人與艾伯爾在訴訟過程中慢慢建立起的真摯私交,(當然
,他上訴到底很顯然並非因為個人情感,而是秉持著使命來捍衛客戶權益及對公平正義的
堅持),他更敏銳地覺察到美方或有一天將會面臨同層級情報人員淪為俄方人質,須以囚
換囚的局面,於是主張保全艾伯爾性命,力求法官不判死刑。訴訟結束時,艾伯爾已服刑
五年,1960年,美方間諜機駕駛--U2飛官法蘭西斯.蓋瑞.鮑爾斯--在蘇聯領空被擊落且
被俄方俘虜,以囚換囚一事突然出現曙光。
唐納文此時奉命(但不能公開以政府代表之姿)前往東柏林進行談判和人質交換。電影片
名間諜橋,指的就是位於東西兩德交界的格利尼克橋。最後,雙方人質都平安重返祖國,
美國飛官鮑爾斯後來在一次飛行任務中殉職,艾伯爾上校則終身服務於俄國政府,從事情
報人員的培育工作。
主要人物
詹姆士.B.唐納文(James B. Donovan)/ 美國律師
蘇聯間諜艾伯爾上校理當是整個訴訟和換囚事件的主角,但主導這一切使之發生的,卻是
從頭到尾舉足輕重的律師唐納文。1916年生於紐約市,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曾在二戰中官
拜海軍中校,後來進入戰略情報局擔任法務長,隨後在紐倫堡大審中擔任副檢察官。簡單
來說,他不只是律師,還是軍人、具有情報背景、熟悉國際事務,唐納文是菁英中的菁英
。在間諜案和換囚事件之後,他也曾代表美國政府就豬玀灣事件主導談判,成功從卡斯楚
統治的古巴解救了九千七百名古巴和美國人。
魯道夫.伊凡諾維奇.艾伯爾(Rudolf Ivanovich Abel)/ 蘇聯間諜(他從未承認身分
)
精通四國語言,有一妻一女,身分年齡始終不詳,蘇聯政府從未正式承認其存在。冷戰時
期的情報人員和我們所想的電影特務不同,沒有打打殺殺,最多就是竊取重要情資回報。
艾伯爾進入美國後是以自由藝術工作者的身分(痾...跟我一樣耶...)在紐約布魯克林區
進行諜報工作,卻被手下一枚行為不檢的情報人員出賣,最後被捕受審判刑。艾伯爾為人
相當沉靜低調,言語寡少,從未承認自己身為蘇聯間諜,也絕不妥協與美方合作。除了諜
報工作,他也深諳美術、音樂、數學、邏輯,興趣無所不包,唐納文對其評價甚高,文字
敘述中多有稱揚和欽佩。
繼續閱讀:
http://liebechunyu.pixnet.net/blog/post/375614119
--
以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酷愛歷史爭議題材、擅長刻畫人物性格的功力,間諜橋著實讓我失
望了。從辛德勒名單、慕尼黑、林肯到間諜橋,我覺得後者是最缺乏說服力、敘事冗長、
人物特質也相當程度被掩埋的差強人意之作。與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四度合體,影
帝不知道是太久沒演戲還是怎樣,他的螢幕形象比唐納文本人執筆的【間諜橋上的陌生人
】散發出的standing man形象薄弱了不知多少倍。電影並不能算是出色,特別是以史蒂芬
史匹柏的電影來說,這部【間諜橋】是比較差的那一種。而湯姆漢克斯雖然挾著兩座金像
獎和本來奪金機會濃厚的重量級角色而來,我還是認為他明年沒有機會了。
看完電影之後,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斷斷續續讀完律師唐納文的著作:【間諜橋上的陌
生人】。老實說,真不好讀,充滿了一般讀者陌生的美蘇冷戰時代背景和美國法律制度。
整本四百多頁的書,只有最後不到五十頁的篇幅來講述間諜橋上的人質交換事件,其餘全
是四年多訴訟期間的重點日記。文中力求精簡清晰,法律人不帶個人情感的客觀記事和辯
方論述,卻看得出唐納文個人對蘇聯間諜艾伯爾的敬重之意和兩人之間不凡的友誼。因為
出於唐納文本人,這確實也是此案最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不過電影礙於篇幅,書中所有
精彩的訴訟辯論過程都被省略,只約略由幾個鏡頭帶過些華麗虛浮的詞藻。情節固然因此
更為淺顯易懂,但未免可惜了唐納文律師的真本事。
故事大綱
魯道夫艾伯爾上校是美蘇冷戰時期被美方捕獲層級最高的情報人員(就是間諜、特務啦!
)。他精通四國語言,一九五零年代由加拿大潛境美國,隱身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中蒐集情
資並指揮情報活動。後因下屬變節叛逃,向美方透露情資而被捕。美方為展現其民主法治
泱泱大國的氣度與格局,主張令艾伯爾上校接受公平審判,於是通過律師協會決議推派保
險律師唐納文為其辯護。整個訴訟過程長達五年之久,起初,唐納文先生因接受委任替蘇
聯間諜辯護而成為主流民意的眾矢之的,但其中也不乏同業中人欽佩其勇於應戰,認為此
公平審判的過程正是彰顯民主法治國家精神之重大戰役。唐納文全心投入此一訴訟,試圖
以第四修正案為主軸,強打美方在整個拘捕訊問過程中違憲的策略,最後上訴到最高法院
,仍舊以一票之差維持艾伯爾上校原判三十年的刑期。
唐納文早有先見之明,除了他個人與艾伯爾在訴訟過程中慢慢建立起的真摯私交,(當然
,他上訴到底很顯然並非因為個人情感,而是秉持著使命來捍衛客戶權益及對公平正義的
堅持),他更敏銳地覺察到美方或有一天將會面臨同層級情報人員淪為俄方人質,須以囚
換囚的局面,於是主張保全艾伯爾性命,力求法官不判死刑。訴訟結束時,艾伯爾已服刑
五年,1960年,美方間諜機駕駛--U2飛官法蘭西斯.蓋瑞.鮑爾斯--在蘇聯領空被擊落且
被俄方俘虜,以囚換囚一事突然出現曙光。
唐納文此時奉命(但不能公開以政府代表之姿)前往東柏林進行談判和人質交換。電影片
名間諜橋,指的就是位於東西兩德交界的格利尼克橋。最後,雙方人質都平安重返祖國,
美國飛官鮑爾斯後來在一次飛行任務中殉職,艾伯爾上校則終身服務於俄國政府,從事情
報人員的培育工作。
主要人物
詹姆士.B.唐納文(James B. Donovan)/ 美國律師
蘇聯間諜艾伯爾上校理當是整個訴訟和換囚事件的主角,但主導這一切使之發生的,卻是
從頭到尾舉足輕重的律師唐納文。1916年生於紐約市,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曾在二戰中官
拜海軍中校,後來進入戰略情報局擔任法務長,隨後在紐倫堡大審中擔任副檢察官。簡單
來說,他不只是律師,還是軍人、具有情報背景、熟悉國際事務,唐納文是菁英中的菁英
。在間諜案和換囚事件之後,他也曾代表美國政府就豬玀灣事件主導談判,成功從卡斯楚
統治的古巴解救了九千七百名古巴和美國人。
魯道夫.伊凡諾維奇.艾伯爾(Rudolf Ivanovich Abel)/ 蘇聯間諜(他從未承認身分
)
精通四國語言,有一妻一女,身分年齡始終不詳,蘇聯政府從未正式承認其存在。冷戰時
期的情報人員和我們所想的電影特務不同,沒有打打殺殺,最多就是竊取重要情資回報。
艾伯爾進入美國後是以自由藝術工作者的身分(痾...跟我一樣耶...)在紐約布魯克林區
進行諜報工作,卻被手下一枚行為不檢的情報人員出賣,最後被捕受審判刑。艾伯爾為人
相當沉靜低調,言語寡少,從未承認自己身為蘇聯間諜,也絕不妥協與美方合作。除了諜
報工作,他也深諳美術、音樂、數學、邏輯,興趣無所不包,唐納文對其評價甚高,文字
敘述中多有稱揚和欽佩。
繼續閱讀:
http://liebechunyu.pixnet.net/blog/post/375614119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5-10-27T00:07
at 2015-10-27T00:07

By Mary
at 2015-10-27T19:17
at 2015-10-27T19:17

By Rachel
at 2015-10-28T09:28
at 2015-10-28T09:28

By Tom
at 2015-11-01T17:28
at 2015-11-01T17:28

By Bennie
at 2015-11-06T16:19
at 2015-11-06T16:19

By Yuri
at 2015-11-07T16:53
at 2015-11-07T16:53

By George
at 2015-11-09T04:10
at 2015-11-09T04:10

By Puput
at 2015-11-11T03:37
at 2015-11-11T03:37

By Rebecca
at 2015-11-12T15:54
at 2015-11-12T15:54
Related Posts
《星際大戰:原力覺醒》最終預告釋出

By Noah
at 2015-10-26T21:35
at 2015-10-26T21:35
刺客聶隱娘日本版登台 僅金馬影展能見

By Ina
at 2015-10-26T20:56
at 2015-10-26T20:56
4部新片搶攻影院 北美票房慘兮兮

By Emma
at 2015-10-26T20:56
at 2015-10-26T20:56
Inside Out/腦筋急轉彎,情緒讓我們更飽滿

By Odelette
at 2015-10-26T20:47
at 2015-10-26T20:47
Lee Pace演的魔幻旅程《the fall》

By Megan
at 2015-10-26T20:37
at 2015-10-26T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