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咱在地 台片掀高潮 - 電影院

By Kristin
at 2011-02-21T23:50
at 2011-02-21T23:50
Table of Contents
2011/02/11 自由時報 記者鄒念祖/專題報導
你想看動作片、武打片、愛情片還是喜劇片?從「海角七號」、「艋舺」、「父後七日」
到「雞排英雄」的大賣座,「台灣片」儼然已成為一種新類型,不管是雜牌樂團勵志小品
、浪漫偶像黑幫動作片、喪葬禮俗大全癒療片、還是歌舞加社會批判的夜市大拼盤,只要
笑點哭點都貼近在地觀眾,台得有力又爽快,就可以讓想看「台灣片」的觀眾揪團來看,
還看不只一遍。
海角七號掀起台片風潮
「海角七號」之前的台灣片只要賣到上百萬,就可擠進年度十大國片賣座榜。「海角七號
」、「父後七日」與「雞排英雄」都將以往不進戲院,其實也就是不愛看好萊塢片的觀眾
拉進戲院,南部票房比北部票房更好。
「雞排英雄」導演葉天倫雖然是第一次執導電影,還與周杰倫主演的「青蜂俠」對打,業
界其他人對「雞排英雄」的全台票房預估在6000萬上下,發行公司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卻做
了110支拷貝,展現了勢在破億的信心。
福斯籌劃每年1部賀歲台片
二十世紀福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涂銘表示,大家或許沒注意到,其實「雞排英雄」海報
上寫著「台灣.人.情」系列,他的野心是在每年農曆年都有一部「正港台灣賀歲片」,
像日本的「男人真命苦」系列一樣,以小人物的奮鬥故事,帶給觀眾溫馨感動與歡笑,也
成為台灣人歡度新年的共同記憶。
在涂銘的規劃中,「台灣.人.情」系列就是要滿足台灣市場,毫不避諱就是要很「台」
,相對於其他合拍片要納入中國元素,或是考量海外市場,滿足台灣觀眾是這系列電影的
第一優先。
王師:想吃中國大餅 九成賠錢
「雞排英雄」特意放入台灣符碼,「望春風」的旋律貫穿全片,海報上的雞排形狀像是台
灣中北部,甚至眾人拿來擋蜂炮的那張桌子也是台灣的形狀。
曾做過多部台片行銷的牽猴子行銷總監王師指出,台灣電影人冀望簽署ECFA後,可以順利
分得中國電影市場大餅。事實上,中國每年電影年產量約500部,只有100部能上映,九成
賠錢,賺大錢的是極少數。優先鞏固台灣市場反而是最聰明的策略,先在本地賣座,其他
市場都是多賺的。
涂銘:升斗小民藉片喊出心聲
有趣的是,這4部賣座台片都是有笑有淚。「雞排英雄」更是明顯,前半搞笑,後半催淚
。涂銘表示,我們無法在特效與預算上與好萊塢競爭,但我們可以拍「雞排英雄」這樣的
庶民電影。這不是拍給東區的知識份子,而是那些沒有發言權的升斗小民,他們的生活相
對辛苦,但生活態度是積極樂觀的,因為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有人覺得台灣是悲情
的民族,台語歌都是酒與淚,殊不知那是種宣洩,宣洩完第二天還是努力打拼。
姚經玉:天時地利人和 雞排破億
發行「父後七日」的海鵬影業總經理姚經玉認為,「雞排英雄」是一部標準的賀歲片,它
的票房慢熱,到了過年期間才開始發燒,大家拿了紅包想出去玩,去看熱鬧的「雞排英雄
」,消費相對便宜又開心。如果是平日,大家可能會想下載或等DVD;過年期間的票房與
口碑延燒到寒假,學生族群與歐吉桑通殺也讓這部片有了破億的動力。
李烈 放眼國際市場 劉梓潔 尋求商業規劃
台灣電影接連賣座,擔任「艋舺」製片的李烈直呼:「非常開心!凡是台灣電影賣座我都
開心。」但她也認為台灣電影人要開始思考怎麼走出去,我們已經證明了本土題材可以賣
座,接下來要思考怎樣的題材是既能保有台灣市場,又在海外市場具有吸引力。
「父後七日」的編導劉梓潔則認為,「海角七號」與「父後七日」的成功比較像是幸運之
神眷顧的例外。「艋舺」與「雞排英雄」都有完整的商業規劃與操作,賣座是水到渠成,
也有助於達到真正的國片榮景。接下來她創作的劇本也希望與好的製片與行銷團隊合作。
劉梓潔也認為雖然許多評論家會說「父後七日」與「雞排英雄」是台客文化,但她認為不
管是什麼文化,重點是要表達深層的情感觸動觀眾。當她繼續創作劇本,最優先的還是要
寫出一個好故事,而且是觀眾可以親近的故事,她並不會先預設是要寫給哪一個市場的觀
眾。
美商行銷大手筆 台商困厄中找活路
電影工業環環相扣,好的作品還需仰賴發行商成功的行銷策略,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
中殺出一條血路。
「海角七號」、「艋舺」與「雞排英雄」都是5000萬等級的製作,「海角七號」由美商博
偉處理發行排戲院;「艋舺」與「雞排英雄」與美商的合作更深,從開拍前的劇本、卡司
,一直到上片前的行銷與發行。至於成本不到5000萬,又沒有美商加持的台片,又面臨了
什麼樣的競爭困境?
父後起頭難 遇伯樂海鵬
「父後七日」的成功提供了台片另一條路,去年導演王育麟在替這部片子尋找發行夥伴,
幾間台灣發行商都告訴他只能做2支拷貝,才不會賠錢。最後以歐洲藝術片為主力發行業
務的海鵬願意簽約做10支拷貝,海鵬的姚經玉總經理看中這部片的題材特殊,但他還是必
須先給王育麟心理建設,要他「且戰且走」。
後來「父後七日」剪出1支吸引人的預告片,拷貝增加到16支的規模。6月片子在台北電影
節得獎,再加上自由時報大篇幅介紹,聲勢整個衝上來,中南部戲院爭取上映,最後訂在
40支,還有許多中南部戲院向隅。
中南部戲院吸眾居功厥偉
近年幾部「台」味鮮明的「海角七號」、「父後七日」與「雞排英雄」,票房都是南勝於
北。這要感謝以往只上美商電影的中南部戲院願意支持台灣電影,開發出更多以往不進戲
院的觀眾。
另一方面,卻也表示它們的實際票房數字比估計出的票房更高,但製作與發行公司卻在與
戲院拆帳時,拿不到真正的票房收入。這是因為南部戲院並未以電腦連線計算票房,而是
根據以往經驗,以點數估計大約票房,把台北市票房乘以2,就是全台灣票房。美商片量
大,與南部戲院合作密切,長期平均下來雙方都不算吃虧。
以點計票房 創作者獲利難
但是對創作者來說,他們辛苦拍片、承受風險,卻因為南部是以點數計算票房,無法在片
子大賣時拿回該有的報酬。由於現況難以改變,比較樂觀的創作者只能感謝大批戲院上映
有助哄抬賣座氣勢,即使不能分到每張電影票的收入,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電影,也有助於
下一部作品的票房。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148.42 (02/21 23:51)
你想看動作片、武打片、愛情片還是喜劇片?從「海角七號」、「艋舺」、「父後七日」
到「雞排英雄」的大賣座,「台灣片」儼然已成為一種新類型,不管是雜牌樂團勵志小品
、浪漫偶像黑幫動作片、喪葬禮俗大全癒療片、還是歌舞加社會批判的夜市大拼盤,只要
笑點哭點都貼近在地觀眾,台得有力又爽快,就可以讓想看「台灣片」的觀眾揪團來看,
還看不只一遍。
海角七號掀起台片風潮
「海角七號」之前的台灣片只要賣到上百萬,就可擠進年度十大國片賣座榜。「海角七號
」、「父後七日」與「雞排英雄」都將以往不進戲院,其實也就是不愛看好萊塢片的觀眾
拉進戲院,南部票房比北部票房更好。
「雞排英雄」導演葉天倫雖然是第一次執導電影,還與周杰倫主演的「青蜂俠」對打,業
界其他人對「雞排英雄」的全台票房預估在6000萬上下,發行公司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卻做
了110支拷貝,展現了勢在破億的信心。
福斯籌劃每年1部賀歲台片
二十世紀福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涂銘表示,大家或許沒注意到,其實「雞排英雄」海報
上寫著「台灣.人.情」系列,他的野心是在每年農曆年都有一部「正港台灣賀歲片」,
像日本的「男人真命苦」系列一樣,以小人物的奮鬥故事,帶給觀眾溫馨感動與歡笑,也
成為台灣人歡度新年的共同記憶。
在涂銘的規劃中,「台灣.人.情」系列就是要滿足台灣市場,毫不避諱就是要很「台」
,相對於其他合拍片要納入中國元素,或是考量海外市場,滿足台灣觀眾是這系列電影的
第一優先。
王師:想吃中國大餅 九成賠錢
「雞排英雄」特意放入台灣符碼,「望春風」的旋律貫穿全片,海報上的雞排形狀像是台
灣中北部,甚至眾人拿來擋蜂炮的那張桌子也是台灣的形狀。
曾做過多部台片行銷的牽猴子行銷總監王師指出,台灣電影人冀望簽署ECFA後,可以順利
分得中國電影市場大餅。事實上,中國每年電影年產量約500部,只有100部能上映,九成
賠錢,賺大錢的是極少數。優先鞏固台灣市場反而是最聰明的策略,先在本地賣座,其他
市場都是多賺的。
涂銘:升斗小民藉片喊出心聲
有趣的是,這4部賣座台片都是有笑有淚。「雞排英雄」更是明顯,前半搞笑,後半催淚
。涂銘表示,我們無法在特效與預算上與好萊塢競爭,但我們可以拍「雞排英雄」這樣的
庶民電影。這不是拍給東區的知識份子,而是那些沒有發言權的升斗小民,他們的生活相
對辛苦,但生活態度是積極樂觀的,因為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有人覺得台灣是悲情
的民族,台語歌都是酒與淚,殊不知那是種宣洩,宣洩完第二天還是努力打拼。
姚經玉:天時地利人和 雞排破億
發行「父後七日」的海鵬影業總經理姚經玉認為,「雞排英雄」是一部標準的賀歲片,它
的票房慢熱,到了過年期間才開始發燒,大家拿了紅包想出去玩,去看熱鬧的「雞排英雄
」,消費相對便宜又開心。如果是平日,大家可能會想下載或等DVD;過年期間的票房與
口碑延燒到寒假,學生族群與歐吉桑通殺也讓這部片有了破億的動力。
李烈 放眼國際市場 劉梓潔 尋求商業規劃
台灣電影接連賣座,擔任「艋舺」製片的李烈直呼:「非常開心!凡是台灣電影賣座我都
開心。」但她也認為台灣電影人要開始思考怎麼走出去,我們已經證明了本土題材可以賣
座,接下來要思考怎樣的題材是既能保有台灣市場,又在海外市場具有吸引力。
「父後七日」的編導劉梓潔則認為,「海角七號」與「父後七日」的成功比較像是幸運之
神眷顧的例外。「艋舺」與「雞排英雄」都有完整的商業規劃與操作,賣座是水到渠成,
也有助於達到真正的國片榮景。接下來她創作的劇本也希望與好的製片與行銷團隊合作。
劉梓潔也認為雖然許多評論家會說「父後七日」與「雞排英雄」是台客文化,但她認為不
管是什麼文化,重點是要表達深層的情感觸動觀眾。當她繼續創作劇本,最優先的還是要
寫出一個好故事,而且是觀眾可以親近的故事,她並不會先預設是要寫給哪一個市場的觀
眾。
美商行銷大手筆 台商困厄中找活路
電影工業環環相扣,好的作品還需仰賴發行商成功的行銷策略,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
中殺出一條血路。
「海角七號」、「艋舺」與「雞排英雄」都是5000萬等級的製作,「海角七號」由美商博
偉處理發行排戲院;「艋舺」與「雞排英雄」與美商的合作更深,從開拍前的劇本、卡司
,一直到上片前的行銷與發行。至於成本不到5000萬,又沒有美商加持的台片,又面臨了
什麼樣的競爭困境?
父後起頭難 遇伯樂海鵬
「父後七日」的成功提供了台片另一條路,去年導演王育麟在替這部片子尋找發行夥伴,
幾間台灣發行商都告訴他只能做2支拷貝,才不會賠錢。最後以歐洲藝術片為主力發行業
務的海鵬願意簽約做10支拷貝,海鵬的姚經玉總經理看中這部片的題材特殊,但他還是必
須先給王育麟心理建設,要他「且戰且走」。
後來「父後七日」剪出1支吸引人的預告片,拷貝增加到16支的規模。6月片子在台北電影
節得獎,再加上自由時報大篇幅介紹,聲勢整個衝上來,中南部戲院爭取上映,最後訂在
40支,還有許多中南部戲院向隅。
中南部戲院吸眾居功厥偉
近年幾部「台」味鮮明的「海角七號」、「父後七日」與「雞排英雄」,票房都是南勝於
北。這要感謝以往只上美商電影的中南部戲院願意支持台灣電影,開發出更多以往不進戲
院的觀眾。
另一方面,卻也表示它們的實際票房數字比估計出的票房更高,但製作與發行公司卻在與
戲院拆帳時,拿不到真正的票房收入。這是因為南部戲院並未以電腦連線計算票房,而是
根據以往經驗,以點數估計大約票房,把台北市票房乘以2,就是全台灣票房。美商片量
大,與南部戲院合作密切,長期平均下來雙方都不算吃虧。
以點計票房 創作者獲利難
但是對創作者來說,他們辛苦拍片、承受風險,卻因為南部是以點數計算票房,無法在片
子大賣時拿回該有的報酬。由於現況難以改變,比較樂觀的創作者只能感謝大批戲院上映
有助哄抬賣座氣勢,即使不能分到每張電影票的收入,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電影,也有助於
下一部作品的票房。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148.42 (02/21 23:51)
推 NewReader:台灣的故事只有台灣人自己拍的電影才會說啊... 02/22 02:33
Tags:
電影院
All Comments

By Audriana
at 2011-02-23T08:13
at 2011-02-23T08:13
Related Posts
飯飯之交冠軍

By Andy
at 2011-02-21T14:52
at 2011-02-21T14:52
京站威秀各廳資訊

By Tracy
at 2011-02-21T01:28
at 2011-02-21T01:28
請問哪一家電影院有提供椅墊?

By Bennie
at 2011-02-20T23:59
at 2011-02-20T23:59
京站威秀各廳資訊

By Leila
at 2011-02-20T22:40
at 2011-02-20T22:40
嚴凱泰出車出錢 捧痞子英雄

By Poppy
at 2011-02-20T11:25
at 2011-02-20T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