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的島"核食能安?III"報導問題 - 公視
By Hedy
at 2017-02-11T06:00
at 2017-02-11T06:00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整理自這篇文章的中段:https://goo.gl/Z7UwgV
1. 栃木縣北部輻汙區域與其描述
台灣公視節目《我們的島》的報導裡,依栃木縣政府說法寫到,「距離遠近,不代表輻射
污染的全貌。只有縣北部分區域受到輻射塵污染。」
但對照依文部省資料製作的輻射汙染地圖:
http://www.civil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17/02/moniteringdata.jpg
可見栃木縣北部輻汙遍滿七八成土地,和其他福島鄰縣相比,範圍最大。土地輻污嚴重程
度程度,相當於福島縣中部之東南區域。每平方公尺有3萬~30萬貝克的輻污,災民說,有
好幾個地方超過10萬貝克。若據車諾比法,每平方公尺18萬5千以上貝克即有移居權利。
比對輻汙地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發現,推論應為,因為風向、地形,栃木縣北部的汙染才
會跟福島縣部份區域同等,據OurplanetTV報導,災民西川TARIKO說:「給100個小孩看,
100個都知道汙染無縣界。」
2. 栃木縣民生活、對輻射食品的態度
公視節目又稱:「對栃木縣的居民來說,他們早已步入正常生活。」「日本國內對栃木縣的
安全性疑慮,早已消失。群馬當地,似乎也不再焦慮。」
這不是事實。2016年10月中央政府消費者廳調查,在不想買到輻污食品的人裡(佔全體消費
者20.2%),有2成8(佔全體消費者5.7%)會避免茨城、栃木、群馬三縣;群馬當地也不是
沒有焦慮,以2016年群馬縣前橋市一份針對親子的調查為例,有4成4的人會因為食品輻射污
染而有食安疑慮(見下圖)。
*下圖:群馬縣前橋市調查,有4成4的人會因為輻污而有食安疑慮。
http://www.civil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17/02/su.jpg
而且栃木縣北部因為土地遭輻射污染,3成居民於核災時為對輻射敏感的未成年人,與東京
電力未支付境內城鎮除污費用等原因,有7000多名居民集結起來,發起求償運動,他們希
望有比照福島的未成年人健康檢查、土地除污與生活支援。
以上資料出自:
1. 中央政府消費者廳調查 https://goo.gl/VERoJS
2. 群馬縣前橋市政府調查 https://goo.gl/A5OgCi
3. 栃木縣北大規模求償運動 http://www.tochihoku-adr.net/
公視之所以會有這類的報導偏誤,或許是採訪了栃木縣政府,又似乎未加檢證的關係。事實
上,在攸關食安、農業的土壤輻射汙染數據上,栃木縣政府的數據,只有民間檢測(24575
貝克/公斤)的八分之一,且到2012年就不再更新(見下圖),民間則持續追查至今。哪一
方比較認真,甚或比較可信,不言而喻。
*下圖:栃木縣官方關於土壤污染檢測的最高數值為2850貝克/公斤,只有民間(White
food)24575貝克/公斤的1/8。
http://www.civil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17/02/soo.jpg
3.
最重要的,攸關台灣人飲食安全,不得不補充的是,台灣公視《我們的島》報導,「經過除
污及施作鉀肥來抑制農作物吸收放射性元素後,幾乎沒有超標問題。」
但在去年底,台灣衛福部一場關於日本茨城、栃木、千葉、群馬等縣食物進口與否的技術交
流會上,輻射偵測專家楊同林,對於日本使用增量鉀肥來抑制作物吸收放射性銫(核災輻射
大部份來源)感到疑惑,在場的陽明醫學院張武修教授回應:「不管是不是放射性鉀,鉀太
多、有毒性就會死掉。」(見影片)
《…日本茨城、栃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技術交流會片段 from nmi on Vimeo.
https://vimeo.com/203254474
1月,民報刊出專文〈牛不能直接吃的「核食」你吃?〉,引用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全
國土壤之會會長後藤逸男的研究報告指出,鉀肥和代鹽有同成份(某些疾患需依醫囑攝取)
;且土壤輻射劑量因此高達16000貝克/公斤(鉀40),會增加被曝,認為「農產放射能測定值
,應併記鉀40給消費者知道。」
2月,公視《我們的島》報導栃木縣北及其農作,沒有考慮到專家們再三指出的使用鉀肥的
副作用,筆者向該節目提醒鉀肥等問題,該節目回應「疑義與翻譯已多次向不同譯者確認」
--
1. 栃木縣北部輻汙區域與其描述
台灣公視節目《我們的島》的報導裡,依栃木縣政府說法寫到,「距離遠近,不代表輻射
污染的全貌。只有縣北部分區域受到輻射塵污染。」
但對照依文部省資料製作的輻射汙染地圖:
http://www.civil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17/02/moniteringdata.jpg
可見栃木縣北部輻汙遍滿七八成土地,和其他福島鄰縣相比,範圍最大。土地輻污嚴重程
度程度,相當於福島縣中部之東南區域。每平方公尺有3萬~30萬貝克的輻污,災民說,有
好幾個地方超過10萬貝克。若據車諾比法,每平方公尺18萬5千以上貝克即有移居權利。
比對輻汙地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發現,推論應為,因為風向、地形,栃木縣北部的汙染才
會跟福島縣部份區域同等,據OurplanetTV報導,災民西川TARIKO說:「給100個小孩看,
100個都知道汙染無縣界。」
2. 栃木縣民生活、對輻射食品的態度
公視節目又稱:「對栃木縣的居民來說,他們早已步入正常生活。」「日本國內對栃木縣的
安全性疑慮,早已消失。群馬當地,似乎也不再焦慮。」
這不是事實。2016年10月中央政府消費者廳調查,在不想買到輻污食品的人裡(佔全體消費
者20.2%),有2成8(佔全體消費者5.7%)會避免茨城、栃木、群馬三縣;群馬當地也不是
沒有焦慮,以2016年群馬縣前橋市一份針對親子的調查為例,有4成4的人會因為食品輻射污
染而有食安疑慮(見下圖)。
*下圖:群馬縣前橋市調查,有4成4的人會因為輻污而有食安疑慮。
http://www.civil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17/02/su.jpg
而且栃木縣北部因為土地遭輻射污染,3成居民於核災時為對輻射敏感的未成年人,與東京
電力未支付境內城鎮除污費用等原因,有7000多名居民集結起來,發起求償運動,他們希
望有比照福島的未成年人健康檢查、土地除污與生活支援。
以上資料出自:
1. 中央政府消費者廳調查 https://goo.gl/VERoJS
2. 群馬縣前橋市政府調查 https://goo.gl/A5OgCi
3. 栃木縣北大規模求償運動 http://www.tochihoku-adr.net/
公視之所以會有這類的報導偏誤,或許是採訪了栃木縣政府,又似乎未加檢證的關係。事實
上,在攸關食安、農業的土壤輻射汙染數據上,栃木縣政府的數據,只有民間檢測(24575
貝克/公斤)的八分之一,且到2012年就不再更新(見下圖),民間則持續追查至今。哪一
方比較認真,甚或比較可信,不言而喻。
*下圖:栃木縣官方關於土壤污染檢測的最高數值為2850貝克/公斤,只有民間(White
food)24575貝克/公斤的1/8。
http://www.civilmedia.tw/wp-content/uploads/2017/02/soo.jpg
3.
最重要的,攸關台灣人飲食安全,不得不補充的是,台灣公視《我們的島》報導,「經過除
污及施作鉀肥來抑制農作物吸收放射性元素後,幾乎沒有超標問題。」
但在去年底,台灣衛福部一場關於日本茨城、栃木、千葉、群馬等縣食物進口與否的技術交
流會上,輻射偵測專家楊同林,對於日本使用增量鉀肥來抑制作物吸收放射性銫(核災輻射
大部份來源)感到疑惑,在場的陽明醫學院張武修教授回應:「不管是不是放射性鉀,鉀太
多、有毒性就會死掉。」(見影片)
《…日本茨城、栃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技術交流會片段 from nmi on Vimeo.
https://vimeo.com/203254474
1月,民報刊出專文〈牛不能直接吃的「核食」你吃?〉,引用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全
國土壤之會會長後藤逸男的研究報告指出,鉀肥和代鹽有同成份(某些疾患需依醫囑攝取)
;且土壤輻射劑量因此高達16000貝克/公斤(鉀40),會增加被曝,認為「農產放射能測定值
,應併記鉀40給消費者知道。」
2月,公視《我們的島》報導栃木縣北及其農作,沒有考慮到專家們再三指出的使用鉀肥的
副作用,筆者向該節目提醒鉀肥等問題,該節目回應「疑義與翻譯已多次向不同譯者確認」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By Robert
at 2017-02-15T05:39
at 2017-02-15T05:39
By Queena
at 2017-02-17T12:40
at 2017-02-17T12:40
Related Posts
公視要打造鑽石台灣 董事長陳郁秀領軍跨
By Susan
at 2017-01-31T18:40
at 2017-01-31T18:40
請問誰來晚餐8樂齡醫生的片尾配樂
By Hazel
at 2017-01-29T14:17
at 2017-01-29T14:17
2017公視人生劇展新作11部作品2/19起播出
By Puput
at 2017-01-29T00:51
at 2017-01-29T00:51
公視除夕連發!播出《追逐繁星的孩子》、
By Lauren
at 2017-01-26T21:39
at 2017-01-26T21:39
公視+7播映《尋找捷運潛水夫》到1/24
By Daniel
at 2017-01-18T11:57
at 2017-01-18T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