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真、神,還是《正宗哥吉拉》 - 電影

By Ophelia
at 2016-08-16T23:41
at 2016-08-16T23:41
Table of Contents
防雷頁
-----
原文網址:http://fugu.cafe/talks/8529
2004年,在技術票房皆難突破的情況下,《哥吉拉最後戰役》以系列第三差票房,
替日本哥吉拉劃下不漂亮的句點。2014年,傳奇電影的《哥吉拉》證明好萊塢不只
資金技術,還能汲取哥吉拉六十年精華,做出讓怪獸迷也稱讚不已的哥吉拉電影。
今年日本重開的《正宗哥吉拉》企圖在這兩大難關間另闢路徑,而結果證明,它真的
在這夾縫中找到生路了。
當相隔十二年的日本哥吉拉公布名稱時,未寫明漢字的「SHIN」就曾引起一陣討論。
「新」、「真」、「神」都是合乎讀音的翻譯,但官方並沒有定於一尊的打算,
而台灣片商也順著這種曖昧,大膽改用了《正宗哥吉拉》這個跳脫原文的片名。
有趣的是,不論是日方未講明的這幾種「SHIN」,還是台灣定調的「正宗」,
都可以說是讓這部日本哥吉拉一掃陰霾而徹底重生的要素。
要論「新」,「新˙哥吉拉」的脫胎換骨令人眼睛一亮。不談怪獸造型這種
不換反而奇怪的表象,今年的日本哥吉拉終於擺脫了皮套,首度採用CGI與動態捕捉,
這不僅解放了哥吉拉的動態,也解放了環繞哥吉拉的所有視覺效果──各種爆炸、
煙霧、毀壞的規模不再受限皮套尺寸的實景,鏡頭的自由度也因此空前;雖然已經
晚了太多,但我們總算可以看到日本哥吉拉出現在各種極高極低的視角裡,在特寫中
展現細緻質地與動作,在俯瞰的遠景中走過逼真的東京街頭。困在傳統特攝輝煌中
的哥吉拉,終於在今年走出了視覺效果的舊框架。
故事設定上,這次的哥吉拉極其罕見地沒在1954年留過痕跡。過往的哥吉拉電影,
除了第一部以及兩部好萊塢版以外,都遵守一個前提──哥吉拉曾在1954年現身過,
日本人是在知悉哥吉拉的情況下,迎接或防備著哥吉拉再度到來。但這次哥吉拉
對日本而言是毫無前例的新問號,體型、習性、會不會登陸、構不構成威脅一概不知,
更別說口噴熱線這種離譜的事了。
在此背景下行動的角色們,構成了「真˙哥吉拉」。沒有哥吉拉的前例,就不會特別
設立對哥吉拉組織,也就不會有對哥吉拉超科學兵器;唯一面對虛構哥吉拉的,
就只有現實的日本。這就是為何電影的宣傳詞只有一句,「現實對虛構」,讀音刻意
寫為「日本對哥吉拉」。
「真˙哥吉拉」試圖重現現實中使整個日本動起來的機制。劇組盡其所能地從各種
不完全公開的資料中,重現各行政、軍事單位的空間外觀到執行規範,企圖在電影
有限的片長內,盡量把日本這台巨大機器人對抗哥吉拉時用上的零件和指令
全描繪出來。電影對這機器人的遲鈍蹣跚也毫不留情;受限於各種繁文縟節,自衛隊
開火前來回跑許可指令的時間,在電影中甚至要超過了擊發時間。「人」更是讓日本
動作遲緩的因素:「真˙哥吉拉」中從上到下的每個部門長官,面對層級越來越高的
異狀,始終都在盤算讓自己最平安無事的可能,於是他們對危機情報視而不見,不論
是面對哥吉拉還是美國(甚至是自己脫逃的後路),都一再錯失最佳時機。
同時「真˙哥吉拉」也企圖在現實的基礎下,想像日本在更廣層面上如何受哥吉拉
影響。逃難群眾在許多怪獸片中只是點綴怪獸襲來的串場,但在「真˙哥吉拉」中,
東京三百六十萬的逃離群眾就形成劇中日本政府的大麻煩;然而諷刺的是,這些民眾
逃離的不是哥吉拉,而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為對付哥吉拉而準備丟下的核彈。
「真˙哥吉拉」持續拉開視野,把影響日本的國際勢力也放進畫面中,暗喻著現實
日本夾在內外壓力間難以施展的處境。
在這現實中,人類要面對的哥吉拉,卻是充滿謎團與不可知,又無法用常理去認識的
「神˙哥吉拉」。「神˙哥吉拉」在片中的造型轉變,展現出超越生物需求的激烈
演化,手與嘴失去堪用的形貌,卻讓尾巴發達到不正常。牠永遠在人類預測下一步
之前就進入新階段,在人類以為能用武器打倒時,便展現滅絕方圓百里的壓倒力量。
人類以為有辦法阻斷牠的能量來源,卻發現牠的能源取自周遭空氣、幾近無限。
最糟的是,「神˙哥吉拉」沒有人類能理解的動機──系列作中存在過的
「生物趨性」、「擬人性格」、「邪惡意念」,這次全都沒有。人類在牠那不知聚焦
何處的雙眼底下,渺小而無知無能,只能看著世界因自己妄想弒神的傲慢,而被烈火
化為地獄。
然而,擔任劇本與總導演的庵野秀明,還是在此處出手,把理想留給了日本。
電影的政治理想,令人想起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作品《首都消失》──當日本
喪失穩定中樞時,原本被壓抑的年輕菁英,得以在危機中接下舊統治者的棒子,
重建日本新秩序。相較於老人面對哥吉拉展現的保守卸責,以主角矢口蘭堂領頭的
公部門浪人團,不論是情報能力、判斷力、機動性或創意都優於老人,卻只能被體制
視為「獨行俠」、「怪人」、「宅男」、「討厭鬼」而永遠失去升遷機會。哥吉拉
是一場災難,卻把機會送到這群人的手上,讓他們可以扛下重任,(在少數上位者的
暗中支持下)大膽施行特攻計劃,一口氣扭轉日本受人擺布的未來。
這場企圖搶在核彈之前,透過臨時政府、民間與少數自願美軍的合力,以凝血劑阻止
哥吉拉機能的特攻「八鹽折作戰」,很難不令人聯想東日本大震災之後的福島核能
發電廠──工程單位得冒著哥吉拉隨時重新點火的風險,強行貼近哥吉拉,從口部
持續灌入凝血劑,直到哥吉拉徹底凍結。作戰成功後,研究者更發現哥吉拉的放射能
物質半衰期意外地短,東京在兩三年內就可除污重建,只是哥吉拉一旦復活,核彈
又會重新對準東京。日本人就這樣抱著希望和危機,在新世代的領導下邁向復甦之路。
從電影後段順利過頭的作戰步調,似乎可以感受到庵野面對日本處境的急切擔憂
與盼望。不過跳出劇情外,庵野在這次哥吉拉中展現的企圖,甚至比劇情中的特攻
計劃還要激進大膽。
「新」、「真」、「神」外加理想中的日本似乎還不夠似地,庵野還以強硬手段
讓觀眾重回東寶特攝電影的經典時刻。對喜愛這些的人來說,「正宗˙哥吉拉」
可說是處處驚喜。這部猛力致敬的電影,不是只在哥吉拉登場時直接使用特攝配樂
大師伊福部昭的配樂而已,觀眾可以直接在音樂響起時,看見神似老電影的畫面。
《哥吉拉》就像《哥吉拉》,《金剛對哥吉拉》就像《金剛對哥吉拉》,尤其是後段
「八鹽折作戰」開始時的《宇宙大戰爭》戰鬥主題曲──那部電影裡有著《星際大戰》
之前最激烈的太空戰機光線戰,而「正宗˙哥吉拉」那一連串無人攻擊機不停發射,
又接連被光束掃中爆炸的畫面,根本就是《宇宙大戰爭》的21世紀重現。更不用說
爆破建築物壓倒哥吉拉一如《哥吉拉的逆襲》的冰雪掩埋戰術,或者開頭播報員
口中「難以相信!簡直難以相信!」根本是直接取自1954年電視塔上播報員的最後
報導......這些懷舊的小細節,可以讓怪獸迷回味三天三夜停不下來。
庵野秀明還毫不掩飾地,直接將代表作《新世紀福音戰士》拉進了這部以哥吉拉為
主角的電影。配樂、字卡、極高量的情報堆疊、強調構圖美感的軍武展示、從指揮
聯絡到開火的戰鬥步驟陳列,哥吉拉突如其來的張力爆發,以及其後有如使徒在火海
前面靜止的壓迫感(又很難不想起作為EVA源頭的巨神兵).....在東寶的支持下,
庵野在哥吉拉電影中完全投注了個人風格,使得《正宗哥吉拉》在一部片中同時塞了
全新體驗、懷舊致敬、庵野的風格與政治理想,簡直就像叫哥吉拉同時從嘴巴、背部、
尾端一起噴熱線一樣,離奇歸離奇,但他真的做了——而且居然很好看。
電影比較可惜的部分,除了後段為貫徹理想而略嫌急躁的進展外,雖然《正宗哥吉拉》
以日本人集結的總體力量為主軸,但攤開所有角色,卻幾乎都是
「對哥吉拉巨大機器人」的零件,台詞盡是指令、目標與理念,除了女主角身為日裔
美人的一點心境轉折外,人們的喜怒哀樂都繫於戰局起伏,而要保護的廣大民眾
則面目模糊。但精彩的怪獸片未必只有戰鬥英雄──在1954年的《哥吉拉》中,
除了對政治、科學、人性的反省,還有更多平凡身影;有人抱怨著輻射污染,
有人摟著孩子等待與亡夫重逢,有人在蓋格計數器前發出高放射量的喀喀響,他們的
發聲使《哥吉拉》成為更全面反映戰後日本的怪獸電影。更重要的是,《哥吉拉》
的主角們面對哥吉拉抱持不同的糾結想法,而形成電影中超乎個人的價值觀衝突,
而必須以背叛良知、犧牲生命來化解,卻又難以斷言對錯。雖然《正宗哥吉拉》在
形式上繼承並回顧了許多《哥吉拉》的遺產,(尤其是外型,可說是唯一繼承1954
那種猙獰的哥吉拉),但它那種由英雄領航的理想中,卻沒能容下《哥吉拉》那種
來自人的深沉哀傷──儘管它一直強調電影中充滿了「人」。
但無論如何,《正宗哥吉拉》確實沒有辜負本來的目標,在好萊塢哥吉拉與自身歷史
之上,開拓出令人驚喜的新路線。隨著電影叫好叫座,相隔十二年邁開的巨大步伐,
恐怕一時間也不會輕易停下了。
--
-----
原文網址:http://fugu.cafe/talks/8529
2004年,在技術票房皆難突破的情況下,《哥吉拉最後戰役》以系列第三差票房,
替日本哥吉拉劃下不漂亮的句點。2014年,傳奇電影的《哥吉拉》證明好萊塢不只
資金技術,還能汲取哥吉拉六十年精華,做出讓怪獸迷也稱讚不已的哥吉拉電影。
今年日本重開的《正宗哥吉拉》企圖在這兩大難關間另闢路徑,而結果證明,它真的
在這夾縫中找到生路了。
當相隔十二年的日本哥吉拉公布名稱時,未寫明漢字的「SHIN」就曾引起一陣討論。
「新」、「真」、「神」都是合乎讀音的翻譯,但官方並沒有定於一尊的打算,
而台灣片商也順著這種曖昧,大膽改用了《正宗哥吉拉》這個跳脫原文的片名。
有趣的是,不論是日方未講明的這幾種「SHIN」,還是台灣定調的「正宗」,
都可以說是讓這部日本哥吉拉一掃陰霾而徹底重生的要素。
要論「新」,「新˙哥吉拉」的脫胎換骨令人眼睛一亮。不談怪獸造型這種
不換反而奇怪的表象,今年的日本哥吉拉終於擺脫了皮套,首度採用CGI與動態捕捉,
這不僅解放了哥吉拉的動態,也解放了環繞哥吉拉的所有視覺效果──各種爆炸、
煙霧、毀壞的規模不再受限皮套尺寸的實景,鏡頭的自由度也因此空前;雖然已經
晚了太多,但我們總算可以看到日本哥吉拉出現在各種極高極低的視角裡,在特寫中
展現細緻質地與動作,在俯瞰的遠景中走過逼真的東京街頭。困在傳統特攝輝煌中
的哥吉拉,終於在今年走出了視覺效果的舊框架。
故事設定上,這次的哥吉拉極其罕見地沒在1954年留過痕跡。過往的哥吉拉電影,
除了第一部以及兩部好萊塢版以外,都遵守一個前提──哥吉拉曾在1954年現身過,
日本人是在知悉哥吉拉的情況下,迎接或防備著哥吉拉再度到來。但這次哥吉拉
對日本而言是毫無前例的新問號,體型、習性、會不會登陸、構不構成威脅一概不知,
更別說口噴熱線這種離譜的事了。
在此背景下行動的角色們,構成了「真˙哥吉拉」。沒有哥吉拉的前例,就不會特別
設立對哥吉拉組織,也就不會有對哥吉拉超科學兵器;唯一面對虛構哥吉拉的,
就只有現實的日本。這就是為何電影的宣傳詞只有一句,「現實對虛構」,讀音刻意
寫為「日本對哥吉拉」。
「真˙哥吉拉」試圖重現現實中使整個日本動起來的機制。劇組盡其所能地從各種
不完全公開的資料中,重現各行政、軍事單位的空間外觀到執行規範,企圖在電影
有限的片長內,盡量把日本這台巨大機器人對抗哥吉拉時用上的零件和指令
全描繪出來。電影對這機器人的遲鈍蹣跚也毫不留情;受限於各種繁文縟節,自衛隊
開火前來回跑許可指令的時間,在電影中甚至要超過了擊發時間。「人」更是讓日本
動作遲緩的因素:「真˙哥吉拉」中從上到下的每個部門長官,面對層級越來越高的
異狀,始終都在盤算讓自己最平安無事的可能,於是他們對危機情報視而不見,不論
是面對哥吉拉還是美國(甚至是自己脫逃的後路),都一再錯失最佳時機。
同時「真˙哥吉拉」也企圖在現實的基礎下,想像日本在更廣層面上如何受哥吉拉
影響。逃難群眾在許多怪獸片中只是點綴怪獸襲來的串場,但在「真˙哥吉拉」中,
東京三百六十萬的逃離群眾就形成劇中日本政府的大麻煩;然而諷刺的是,這些民眾
逃離的不是哥吉拉,而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為對付哥吉拉而準備丟下的核彈。
「真˙哥吉拉」持續拉開視野,把影響日本的國際勢力也放進畫面中,暗喻著現實
日本夾在內外壓力間難以施展的處境。
在這現實中,人類要面對的哥吉拉,卻是充滿謎團與不可知,又無法用常理去認識的
「神˙哥吉拉」。「神˙哥吉拉」在片中的造型轉變,展現出超越生物需求的激烈
演化,手與嘴失去堪用的形貌,卻讓尾巴發達到不正常。牠永遠在人類預測下一步
之前就進入新階段,在人類以為能用武器打倒時,便展現滅絕方圓百里的壓倒力量。
人類以為有辦法阻斷牠的能量來源,卻發現牠的能源取自周遭空氣、幾近無限。
最糟的是,「神˙哥吉拉」沒有人類能理解的動機──系列作中存在過的
「生物趨性」、「擬人性格」、「邪惡意念」,這次全都沒有。人類在牠那不知聚焦
何處的雙眼底下,渺小而無知無能,只能看著世界因自己妄想弒神的傲慢,而被烈火
化為地獄。
然而,擔任劇本與總導演的庵野秀明,還是在此處出手,把理想留給了日本。
電影的政治理想,令人想起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作品《首都消失》──當日本
喪失穩定中樞時,原本被壓抑的年輕菁英,得以在危機中接下舊統治者的棒子,
重建日本新秩序。相較於老人面對哥吉拉展現的保守卸責,以主角矢口蘭堂領頭的
公部門浪人團,不論是情報能力、判斷力、機動性或創意都優於老人,卻只能被體制
視為「獨行俠」、「怪人」、「宅男」、「討厭鬼」而永遠失去升遷機會。哥吉拉
是一場災難,卻把機會送到這群人的手上,讓他們可以扛下重任,(在少數上位者的
暗中支持下)大膽施行特攻計劃,一口氣扭轉日本受人擺布的未來。
這場企圖搶在核彈之前,透過臨時政府、民間與少數自願美軍的合力,以凝血劑阻止
哥吉拉機能的特攻「八鹽折作戰」,很難不令人聯想東日本大震災之後的福島核能
發電廠──工程單位得冒著哥吉拉隨時重新點火的風險,強行貼近哥吉拉,從口部
持續灌入凝血劑,直到哥吉拉徹底凍結。作戰成功後,研究者更發現哥吉拉的放射能
物質半衰期意外地短,東京在兩三年內就可除污重建,只是哥吉拉一旦復活,核彈
又會重新對準東京。日本人就這樣抱著希望和危機,在新世代的領導下邁向復甦之路。
從電影後段順利過頭的作戰步調,似乎可以感受到庵野面對日本處境的急切擔憂
與盼望。不過跳出劇情外,庵野在這次哥吉拉中展現的企圖,甚至比劇情中的特攻
計劃還要激進大膽。
「新」、「真」、「神」外加理想中的日本似乎還不夠似地,庵野還以強硬手段
讓觀眾重回東寶特攝電影的經典時刻。對喜愛這些的人來說,「正宗˙哥吉拉」
可說是處處驚喜。這部猛力致敬的電影,不是只在哥吉拉登場時直接使用特攝配樂
大師伊福部昭的配樂而已,觀眾可以直接在音樂響起時,看見神似老電影的畫面。
《哥吉拉》就像《哥吉拉》,《金剛對哥吉拉》就像《金剛對哥吉拉》,尤其是後段
「八鹽折作戰」開始時的《宇宙大戰爭》戰鬥主題曲──那部電影裡有著《星際大戰》
之前最激烈的太空戰機光線戰,而「正宗˙哥吉拉」那一連串無人攻擊機不停發射,
又接連被光束掃中爆炸的畫面,根本就是《宇宙大戰爭》的21世紀重現。更不用說
爆破建築物壓倒哥吉拉一如《哥吉拉的逆襲》的冰雪掩埋戰術,或者開頭播報員
口中「難以相信!簡直難以相信!」根本是直接取自1954年電視塔上播報員的最後
報導......這些懷舊的小細節,可以讓怪獸迷回味三天三夜停不下來。
庵野秀明還毫不掩飾地,直接將代表作《新世紀福音戰士》拉進了這部以哥吉拉為
主角的電影。配樂、字卡、極高量的情報堆疊、強調構圖美感的軍武展示、從指揮
聯絡到開火的戰鬥步驟陳列,哥吉拉突如其來的張力爆發,以及其後有如使徒在火海
前面靜止的壓迫感(又很難不想起作為EVA源頭的巨神兵).....在東寶的支持下,
庵野在哥吉拉電影中完全投注了個人風格,使得《正宗哥吉拉》在一部片中同時塞了
全新體驗、懷舊致敬、庵野的風格與政治理想,簡直就像叫哥吉拉同時從嘴巴、背部、
尾端一起噴熱線一樣,離奇歸離奇,但他真的做了——而且居然很好看。
電影比較可惜的部分,除了後段為貫徹理想而略嫌急躁的進展外,雖然《正宗哥吉拉》
以日本人集結的總體力量為主軸,但攤開所有角色,卻幾乎都是
「對哥吉拉巨大機器人」的零件,台詞盡是指令、目標與理念,除了女主角身為日裔
美人的一點心境轉折外,人們的喜怒哀樂都繫於戰局起伏,而要保護的廣大民眾
則面目模糊。但精彩的怪獸片未必只有戰鬥英雄──在1954年的《哥吉拉》中,
除了對政治、科學、人性的反省,還有更多平凡身影;有人抱怨著輻射污染,
有人摟著孩子等待與亡夫重逢,有人在蓋格計數器前發出高放射量的喀喀響,他們的
發聲使《哥吉拉》成為更全面反映戰後日本的怪獸電影。更重要的是,《哥吉拉》
的主角們面對哥吉拉抱持不同的糾結想法,而形成電影中超乎個人的價值觀衝突,
而必須以背叛良知、犧牲生命來化解,卻又難以斷言對錯。雖然《正宗哥吉拉》在
形式上繼承並回顧了許多《哥吉拉》的遺產,(尤其是外型,可說是唯一繼承1954
那種猙獰的哥吉拉),但它那種由英雄領航的理想中,卻沒能容下《哥吉拉》那種
來自人的深沉哀傷──儘管它一直強調電影中充滿了「人」。
但無論如何,《正宗哥吉拉》確實沒有辜負本來的目標,在好萊塢哥吉拉與自身歷史
之上,開拓出令人驚喜的新路線。隨著電影叫好叫座,相隔十二年邁開的巨大步伐,
恐怕一時間也不會輕易停下了。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16-08-17T22:26
at 2016-08-17T22:26

By Joseph
at 2016-08-21T09:29
at 2016-08-21T09:29

By Rae
at 2016-08-25T20:14
at 2016-08-25T20:14

By Hardy
at 2016-08-26T05:35
at 2016-08-26T05:35

By Kristin
at 2016-08-27T04:13
at 2016-08-27T04:13

By Charlotte
at 2016-08-31T03:16
at 2016-08-31T03:16

By Caitlin
at 2016-09-01T09:08
at 2016-09-01T09:08

By Elvira
at 2016-09-05T11:55
at 2016-09-05T11:55

By Madame
at 2016-09-08T14:41
at 2016-09-08T14:41

By Delia
at 2016-09-09T23:40
at 2016-09-09T23:40

By Jack
at 2016-09-12T09:02
at 2016-09-12T09:02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9-16T20:31
at 2016-09-16T20:31

By Andrew
at 2016-09-18T03:52
at 2016-09-18T03:52

By Emily
at 2016-09-20T20:08
at 2016-09-20T20:08

By Hamiltion
at 2016-09-24T03:37
at 2016-09-24T03:37

By James
at 2016-09-26T20:12
at 2016-09-26T20:12

By Christine
at 2016-09-28T17:56
at 2016-09-28T17:56

By Aaliyah
at 2016-09-28T23:38
at 2016-09-28T23:38

By Wallis
at 2016-10-03T22:21
at 2016-10-03T22:21

By Oscar
at 2016-10-04T22:58
at 2016-10-04T22:58

By Frederica
at 2016-10-09T07:29
at 2016-10-09T07:29

By Anonymous
at 2016-10-11T05:45
at 2016-10-11T05:45

By Rachel
at 2016-10-13T22:51
at 2016-10-13T22:51

By Yedda
at 2016-10-15T13:33
at 2016-10-15T13:33
Related Posts
影后欽點!梅莉史翠普透露能夠飾演她的自傳電影女主角人選

By Audriana
at 2016-08-16T23:11
at 2016-08-16T23:11
艾美亞當斯、傑瑞米雷納《Arrival》預告

By Isabella
at 2016-08-16T23:06
at 2016-08-16T23:06
《自殺突擊隊》:全境跑壘

By Zora
at 2016-08-16T22:52
at 2016-08-16T22:52
樓下的房客

By Iris
at 2016-08-16T22:44
at 2016-08-16T22:44
《雷神3》雇澳洲原住民 劇組爆受差別待遇

By Erin
at 2016-08-16T22:32
at 2016-08-16T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