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女同志漫遊者』 - 紀錄片
By Queena
at 2014-11-10T13:57
at 2014-11-10T13:57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lesbian 看板 #1KO5AZwB ]
作者: zebre (晨曦的藍鬍子) 看板: lesbian
標題: [影評]雙·城記---『女同志漫遊者』
時間: Mon Nov 10 13:52:33 2014
雙·城記
文 / 柳鶯(里昂高等師範學校博士在讀 / 影評人)
一年前在里昂高師的電影課上認識了桂哖。滿屋子黑壓壓的法國人,我們兩個亞洲面孔擠
在一起,即便筆記本上的單詞塗得淩亂破碎,卻也好像會安心很多。後來發現,我們用的
是同一款鋼筆和錄音筆,又頓時覺得緣分的不可思議。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總跑出去抽
煙。桂哖抽捲煙,很烈,煙霧嗆人,我們一邊咳嗽一邊聊天。慢慢地知道她寫詩拍片做劇
場,從臺灣到法國,一路流轉,把風景看在眼裡,再轉而化成文字和影像。
性別是桂哖最為感興趣的話題,這其中自然包含自身的關切。在這部《女同志漫遊者》中
,她像波特萊爾筆下的人物一般,閒庭信步地遊走在臺北和里昂兩座城市空間中,躲在鏡
頭後面,向受訪者直接拋出有關生活、愛情、自我認同的問題種種,並用不撒謊的攝像機
記錄下一切或乾脆或猶豫的回答。氣氛輕鬆的聊天,在看似拉拉雜雜的閒談中,世界此端
和彼端都發出了自己的迴響。
《女同志漫遊者》是一部充滿詩意的雙城記。儘管桂哖堅持說自己用的是人類民族誌的拍
攝方法,電影溢出的濃濃詩意卻暴露了她真正的趣味--浪漫,抽象,散逸……桂哖是詩人
,詩歌也自然成為紀錄片中表情達意的重要通道。除此之外,舞台劇、訪談和偶爾靜默
的圖像相互穿插,構成了一篇影像作品的起承轉合。看得出,桂哖在每一個部分都融入了
巨大的心力,而紀錄片的魅力恰恰在於它完成的一刻:當片段經由剪輯並置在一起,碎片
與碎片之間哪怕最微小的聯繫也得以逐漸顯露,它們相互打了照面,並開始寒暄、對話,
甚至爭吵。時空騰挪中,紛雜的話語能否達成最終的和解已經不再重要,攝影機的棱鏡
已將光譜中的不同色彩記錄在案。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種,不同的社會身份,不同受訪
者的觀點之間形成有趣的互文,桂年頗具匠心又有些頑皮地將它們排列組合,使得紀錄
片充滿了對話的張力。
儘管《女同志漫遊者》是一部如散文般飄逸的紀錄片,我們仍舊能夠清晰地看見導演的
態度。躲在攝像機背後的桂哖並沒有遮掩自己的觀點,她巧妙地將它們四散在影像中,
並通過創作一種切膚的言說方式,來完成自己的身份建構。電影對於里昂同志群體的刻畫
,令人印象深刻,桂哖長時間地和她們相處,用細膩的目光注釋著她們,深恐驚擾一個小
團體的和諧與寧靜。影片中的同志敏感而又堅強,他們對於自身性向有著一套自圓其說
的理論,對社會的陳規和偏則有著清醒的反省。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女同志漫遊者》
是一部極度私人化的作品。
但與此同時,電影也為更多的大眾討論提供了入口。如果說電影中大量一對一的深度訪談
為構築起了密不透風的私人城墻,遊走在街道、廣場和公園中的桂哖對公共空間中的反饋
同樣期待。當她仿照讓‧魯什(尚‧胡許 Jean Rouch)一般詢問她的受訪者"你幸福嗎?"
的時候,《女同志漫遊者》的意義已然超出了性別議題所框定的範圍。它是一章個人心情
日記,亦是一趟對於城市心態的有益考察。
2014-11-9
臉書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6402550225376/
--
作者: zebre (晨曦的藍鬍子) 看板: lesbian
標題: [影評]雙·城記---『女同志漫遊者』
時間: Mon Nov 10 13:52:33 2014
雙·城記
文 / 柳鶯(里昂高等師範學校博士在讀 / 影評人)
一年前在里昂高師的電影課上認識了桂哖。滿屋子黑壓壓的法國人,我們兩個亞洲面孔擠
在一起,即便筆記本上的單詞塗得淩亂破碎,卻也好像會安心很多。後來發現,我們用的
是同一款鋼筆和錄音筆,又頓時覺得緣分的不可思議。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總跑出去抽
煙。桂哖抽捲煙,很烈,煙霧嗆人,我們一邊咳嗽一邊聊天。慢慢地知道她寫詩拍片做劇
場,從臺灣到法國,一路流轉,把風景看在眼裡,再轉而化成文字和影像。
性別是桂哖最為感興趣的話題,這其中自然包含自身的關切。在這部《女同志漫遊者》中
,她像波特萊爾筆下的人物一般,閒庭信步地遊走在臺北和里昂兩座城市空間中,躲在鏡
頭後面,向受訪者直接拋出有關生活、愛情、自我認同的問題種種,並用不撒謊的攝像機
記錄下一切或乾脆或猶豫的回答。氣氛輕鬆的聊天,在看似拉拉雜雜的閒談中,世界此端
和彼端都發出了自己的迴響。
《女同志漫遊者》是一部充滿詩意的雙城記。儘管桂哖堅持說自己用的是人類民族誌的拍
攝方法,電影溢出的濃濃詩意卻暴露了她真正的趣味--浪漫,抽象,散逸……桂哖是詩人
,詩歌也自然成為紀錄片中表情達意的重要通道。除此之外,舞台劇、訪談和偶爾靜默
的圖像相互穿插,構成了一篇影像作品的起承轉合。看得出,桂哖在每一個部分都融入了
巨大的心力,而紀錄片的魅力恰恰在於它完成的一刻:當片段經由剪輯並置在一起,碎片
與碎片之間哪怕最微小的聯繫也得以逐漸顯露,它們相互打了照面,並開始寒暄、對話,
甚至爭吵。時空騰挪中,紛雜的話語能否達成最終的和解已經不再重要,攝影機的棱鏡
已將光譜中的不同色彩記錄在案。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種,不同的社會身份,不同受訪
者的觀點之間形成有趣的互文,桂年頗具匠心又有些頑皮地將它們排列組合,使得紀錄
片充滿了對話的張力。
儘管《女同志漫遊者》是一部如散文般飄逸的紀錄片,我們仍舊能夠清晰地看見導演的
態度。躲在攝像機背後的桂哖並沒有遮掩自己的觀點,她巧妙地將它們四散在影像中,
並通過創作一種切膚的言說方式,來完成自己的身份建構。電影對於里昂同志群體的刻畫
,令人印象深刻,桂哖長時間地和她們相處,用細膩的目光注釋著她們,深恐驚擾一個小
團體的和諧與寧靜。影片中的同志敏感而又堅強,他們對於自身性向有著一套自圓其說
的理論,對社會的陳規和偏則有著清醒的反省。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女同志漫遊者》
是一部極度私人化的作品。
但與此同時,電影也為更多的大眾討論提供了入口。如果說電影中大量一對一的深度訪談
為構築起了密不透風的私人城墻,遊走在街道、廣場和公園中的桂哖對公共空間中的反饋
同樣期待。當她仿照讓‧魯什(尚‧胡許 Jean Rouch)一般詢問她的受訪者"你幸福嗎?"
的時候,《女同志漫遊者》的意義已然超出了性別議題所框定的範圍。它是一章個人心情
日記,亦是一趟對於城市心態的有益考察。
2014-11-9
臉書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6402550225376/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太陽…依然很遠-評《太陽‧不遠》
By Donna
at 2014-11-01T22:47
at 2014-11-01T22:47
台灣史上最賣座紀錄片 《看見台灣》票
By Kyle
at 2014-11-01T20:34
at 2014-11-01T20:34
11/9臺東美術館"在臺東的故事影展"
By Kristin
at 2014-10-31T16:29
at 2014-10-31T16:29
「太陽花」紀錄片 10月31日立院外首映
By Charlotte
at 2014-10-28T10:15
at 2014-10-28T10:15
征服學生奧斯卡 「獨生」再拚小金人
By Delia
at 2014-10-26T18:21
at 2014-10-26T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