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宣傳的映後座談到底有沒有用 /膝關節 - 電影

By Susan
at 2016-08-21T01:43
at 2016-08-21T01:43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inmovie.com.tw/article/5048
這幾年來國片宣傳的模式幾乎有一套SOP,過往無非就是開鏡記者會→媒體探班拍攝→殺
青記者會→正式記者會→首映會。基本上的流程約莫如此,片型較大的作品可能會多幾次
探班,記者會也可能因為角色特質而有不同延伸的各自訪問等等活動。
等到首映會舉行之後,再來的行程就是票房大賣,或是破千萬慶功,當然近年標準拉高到
破億才是真正值得開慶功宴的。至於票房石沉大海的就掰掰了。
近年最時興的就是「映後座談OA」。
這門生意可說是忙死宣傳累死工作人員,因為一天最多就是也只能跑個六七場就很了不起
。但像近期上映的《樓下的房客》居然一天可以跑到快20場,真是業界驚天地泣鬼神的數
字,相信導演崔震東跟演員群們都想賣力跑完所有活動,這份敬業精神我們都感受到了。
跑映後或是映前都是門學問,因為得算準戲院場次,間隔最好不要太久,比如說可以這個
影廳跑「開播映前打招呼」,接著讓團隊前往下一個影城跑另一個場次的「映後」。
當然如果省事點,同一個影城可以連開幾個影廳,這樣就剛好能接得起來跑「映前」,也
能直接跑「映後」。這需要讓排片人員傷足腦筋看怎排,才不會讓導演工作人員們在現場
等待過久。終究一個影城也不是只演一部片,還有很多其他新片或滿座率好的作品要衝票
房。
再來,回到標題,電影宣傳的映後座談到底有沒有用?
那要看你覺得有用的定義是什麼?
有些導演演員本來就覺得,自己的影片要自己宣傳,直接去戲院面對觀眾是最直接而有效
的溝通。再者,觀眾知道編導演員們來,多少也會給點面子。
換句話說,基本上,映後座談有兩個效用。
一:讓幕後創作團隊安心,覺得我已經把「該做的都做了」
二:博取觀眾親切感,讓民眾覺得「見面三分情」,喜歡你作品的人更喜歡,不喜歡你作
品的人好歹也會覺得你心意到了,就算想罵也會少罵些。
但映後座談「幫助票房」嗎?
答案是:「不會」
除非你影片隨行宣傳有「大明星」,會讓粉絲怎樣都想衝進來看的。比如說當年《愛你一
萬年》的仔仔,原本票房不起色,但就因為仔仔願意來做兩場映後座談,使得粉絲直接衝
戲院買了兩場通包。就為了看偶像,但若真要能讓偶像每一場映後座談都現身,其實相當
有難度。因為這些藝人光是一身治裝妝髮都是成本,有些人不是把宣傳全當成無償活動,
所以要靠映後座談拉票房效益有限,除非演員本身號召力超級強大,會讓粉絲甘願買票進
場一賭藝人丰采。
但在台灣能有此號召力的,還真沒有幾個呀。
(如果是Big Bang來影廳打招呼那就不一樣了 ….笑)
--
這幾年來國片宣傳的模式幾乎有一套SOP,過往無非就是開鏡記者會→媒體探班拍攝→殺
青記者會→正式記者會→首映會。基本上的流程約莫如此,片型較大的作品可能會多幾次
探班,記者會也可能因為角色特質而有不同延伸的各自訪問等等活動。
等到首映會舉行之後,再來的行程就是票房大賣,或是破千萬慶功,當然近年標準拉高到
破億才是真正值得開慶功宴的。至於票房石沉大海的就掰掰了。
近年最時興的就是「映後座談OA」。
這門生意可說是忙死宣傳累死工作人員,因為一天最多就是也只能跑個六七場就很了不起
。但像近期上映的《樓下的房客》居然一天可以跑到快20場,真是業界驚天地泣鬼神的數
字,相信導演崔震東跟演員群們都想賣力跑完所有活動,這份敬業精神我們都感受到了。
跑映後或是映前都是門學問,因為得算準戲院場次,間隔最好不要太久,比如說可以這個
影廳跑「開播映前打招呼」,接著讓團隊前往下一個影城跑另一個場次的「映後」。
當然如果省事點,同一個影城可以連開幾個影廳,這樣就剛好能接得起來跑「映前」,也
能直接跑「映後」。這需要讓排片人員傷足腦筋看怎排,才不會讓導演工作人員們在現場
等待過久。終究一個影城也不是只演一部片,還有很多其他新片或滿座率好的作品要衝票
房。
再來,回到標題,電影宣傳的映後座談到底有沒有用?
那要看你覺得有用的定義是什麼?
有些導演演員本來就覺得,自己的影片要自己宣傳,直接去戲院面對觀眾是最直接而有效
的溝通。再者,觀眾知道編導演員們來,多少也會給點面子。
換句話說,基本上,映後座談有兩個效用。
一:讓幕後創作團隊安心,覺得我已經把「該做的都做了」
二:博取觀眾親切感,讓民眾覺得「見面三分情」,喜歡你作品的人更喜歡,不喜歡你作
品的人好歹也會覺得你心意到了,就算想罵也會少罵些。
但映後座談「幫助票房」嗎?
答案是:「不會」
除非你影片隨行宣傳有「大明星」,會讓粉絲怎樣都想衝進來看的。比如說當年《愛你一
萬年》的仔仔,原本票房不起色,但就因為仔仔願意來做兩場映後座談,使得粉絲直接衝
戲院買了兩場通包。就為了看偶像,但若真要能讓偶像每一場映後座談都現身,其實相當
有難度。因為這些藝人光是一身治裝妝髮都是成本,有些人不是把宣傳全當成無償活動,
所以要靠映後座談拉票房效益有限,除非演員本身號召力超級強大,會讓粉絲甘願買票進
場一賭藝人丰采。
但在台灣能有此號召力的,還真沒有幾個呀。
(如果是Big Bang來影廳打招呼那就不一樣了 ….笑)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Harry
at 2016-08-25T14:45
at 2016-08-25T14:45

By Bennie
at 2016-08-26T23:17
at 2016-08-26T23:17

By Gary
at 2016-08-28T06:42
at 2016-08-28T06:42

By Ula
at 2016-08-29T20:41
at 2016-08-29T20:41

By Vanessa
at 2016-08-31T05:17
at 2016-08-31T05:17

By Audriana
at 2016-08-31T16:39
at 2016-08-31T16:39

By Hedda
at 2016-09-02T08:30
at 2016-09-02T08:30

By Connor
at 2016-09-04T07:02
at 2016-09-04T07:02

By Gilbert
at 2016-09-06T05:19
at 2016-09-06T05:19

By Edith
at 2016-09-08T06:02
at 2016-09-08T06:02

By Erin
at 2016-09-10T01:48
at 2016-09-10T01:48

By Queena
at 2016-09-10T19:03
at 2016-09-10T19:03

By Adele
at 2016-09-12T04:14
at 2016-09-12T04:14
Related Posts
李康生的代表作

By Elizabeth
at 2016-08-21T01:38
at 2016-08-21T01:38
野心有餘而實力不足的樓下房客

By Ophelia
at 2016-08-21T01:33
at 2016-08-21T01:33
ㄧ部犯罪綁架人質片

By Christine
at 2016-08-21T01:22
at 2016-08-21T01:22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那些無足輕重的事

By Damian
at 2016-08-21T01:08
at 2016-08-21T01:08
真實與虛構的對決——正宗哥吉拉

By Megan
at 2016-08-21T01:03
at 2016-08-21T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