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漫畫的:一則漫畫「拉片」的嘗試 - 電影
By Adele
at 2021-11-29T18:11
at 2021-11-29T18:11
Table of Contents
先說,我不知道這樣有沒有違反板規。
這是在電影分鏡的課堂,老師拿「漫畫」做為例子,示範怎麼進行鏡頭分析。我是覺得跟
電影板有關啦,但是也可能有人覺得無關,所以就先寫在前面,如果大家覺得不行,我就
刪文就好,大概是這樣——不過誰知道呢?也許有人會跟我一樣感興趣?
https://i.imgur.com/CYVFnIB.png
這是浦澤直樹《比利蝙蝠》的倒數第二回,完全不涉及任何實際劇情。
在這整頁中,如果不看最後一格,就只是三個鏡頭的重複組合,而且順序完全相同:依次
拍攝三個主體(難民小孩、美國士兵、俄國士兵),然後重複三次。而且我們也可以很清
楚看出三個鏡頭的不同變化:難民小孩是鏡頭固定的中景,只有小孩慢慢起身。美國和俄
國士兵則是向靜止的兩人推進的特寫。
而藉由這明顯的動靜對比和互文(一邊是鏡頭靜止人物行動,一邊是人物靜止鏡頭移動)
我們也很清楚這麼做的理由:我們是站在兩個士兵的視角,靜靜的(驚訝而非冷靜)看著
事件的發生。最後拉開全景,我們看到小孩起身,也看到他和士兵的相對位置,並且因為
前面的特寫情緒被拉到緊繃,對於接下來三人之間會如何的互動感到又是期待又是害怕。
此外從最後的全景,我們也能輕易判斷這四個鏡頭的攝影機位置,他們其實就是一組正反
拍,小孩是一個,兩個士兵和最後的全景是一個——更有可能的是後三者根本是一台攝影
機所拍攝,而非平行的三個攝影機。
這樣我們就清楚掌握了「鏡頭、對象、機位」這三個基本的元素,也對它們進行了初步的
分析。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討論的,大概就是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和關係吧?例如原本的
鏡頭都是只有單個主體,最後它們全部出現在同個鏡頭之中,還有隨著特寫拉近,兩個士
兵的位置也從畫面左右更接近中央,最後卻又被小孩「擠」到了畫面兩邊等等,這些也都
是可以分析的元素。
以上,是老師談到的用電影鏡頭分析漫畫。
不過因為我個人對漫畫特別有興趣,所以覺得這樣的分析其實有所不足。
因為漫畫不同於電影「線性」的時間推進,我們只能跟著畫面的剪輯交互看到小孩動作和
士兵的表情,在漫畫中,我們當然可以依照約定俗成的閱讀順序,右上左下的逐次閱讀分
格;但是我們也可以按照做有「同時」看著右半邊小孩起身的連續動作,也看著左半邊士
兵表情的特寫推進,這是電影辦不到的事情。
或者,更細微的,從分格布局來看,這頁橫向分成了三大列,同樣的三組鏡頭,第一組是
一大兩小左右結合,第二組是三個小格並列,第三組回到一大兩小卻又變成上下結合。
這裡的效果會是,因為左右的閱讀比上下更加快速,於是只看兩個士兵的特寫,第一組更
像是「輪流/先後」展示兩個士兵的特寫(也就更像電影),但是第二組和第三組卻像是
「同時」看到兩個士兵的特寫,這和電影快速閃現兩個特寫的感受仍然有所不同。
如果能夠理解這種「同時」的閱讀體驗,那麼更進一步的,在左右的,同時看著小孩起身
和士兵特寫推進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左右」關係在第三組鏡頭被破壞了。
原本的左右排列,因為更加快速,所以更能被同時閱讀,但是最後第三組鏡頭卻變成上下
並排,而讓原本的「同時」體驗被破壞,我們不再是「同時看著小孩起身和士兵特寫推進
」而是「看著小孩起身,然後看到士兵特寫」——再加上生理隱喻的「上下」之作用,你
會感覺小孩起身的動作「壓在了」兩個士兵的身上。
原本同時發生的,突然匯聚,然後成為重壓。
最後再來個開闊的全景,收緊的壓力忽然膨脹。不知道是釋放,還是爆發。這種微妙的體
驗和感受,恰恰是只有從浦澤直樹這樣「很像電影的漫畫」作品中,我們才能藉由同中求
異的手段細細體會得出,專屬於電影和漫畫各自的魅力所在。
--
這是在電影分鏡的課堂,老師拿「漫畫」做為例子,示範怎麼進行鏡頭分析。我是覺得跟
電影板有關啦,但是也可能有人覺得無關,所以就先寫在前面,如果大家覺得不行,我就
刪文就好,大概是這樣——不過誰知道呢?也許有人會跟我一樣感興趣?
https://i.imgur.com/CYVFnIB.png
這是浦澤直樹《比利蝙蝠》的倒數第二回,完全不涉及任何實際劇情。
在這整頁中,如果不看最後一格,就只是三個鏡頭的重複組合,而且順序完全相同:依次
拍攝三個主體(難民小孩、美國士兵、俄國士兵),然後重複三次。而且我們也可以很清
楚看出三個鏡頭的不同變化:難民小孩是鏡頭固定的中景,只有小孩慢慢起身。美國和俄
國士兵則是向靜止的兩人推進的特寫。
而藉由這明顯的動靜對比和互文(一邊是鏡頭靜止人物行動,一邊是人物靜止鏡頭移動)
我們也很清楚這麼做的理由:我們是站在兩個士兵的視角,靜靜的(驚訝而非冷靜)看著
事件的發生。最後拉開全景,我們看到小孩起身,也看到他和士兵的相對位置,並且因為
前面的特寫情緒被拉到緊繃,對於接下來三人之間會如何的互動感到又是期待又是害怕。
此外從最後的全景,我們也能輕易判斷這四個鏡頭的攝影機位置,他們其實就是一組正反
拍,小孩是一個,兩個士兵和最後的全景是一個——更有可能的是後三者根本是一台攝影
機所拍攝,而非平行的三個攝影機。
這樣我們就清楚掌握了「鏡頭、對象、機位」這三個基本的元素,也對它們進行了初步的
分析。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討論的,大概就是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和關係吧?例如原本的
鏡頭都是只有單個主體,最後它們全部出現在同個鏡頭之中,還有隨著特寫拉近,兩個士
兵的位置也從畫面左右更接近中央,最後卻又被小孩「擠」到了畫面兩邊等等,這些也都
是可以分析的元素。
以上,是老師談到的用電影鏡頭分析漫畫。
不過因為我個人對漫畫特別有興趣,所以覺得這樣的分析其實有所不足。
因為漫畫不同於電影「線性」的時間推進,我們只能跟著畫面的剪輯交互看到小孩動作和
士兵的表情,在漫畫中,我們當然可以依照約定俗成的閱讀順序,右上左下的逐次閱讀分
格;但是我們也可以按照做有「同時」看著右半邊小孩起身的連續動作,也看著左半邊士
兵表情的特寫推進,這是電影辦不到的事情。
或者,更細微的,從分格布局來看,這頁橫向分成了三大列,同樣的三組鏡頭,第一組是
一大兩小左右結合,第二組是三個小格並列,第三組回到一大兩小卻又變成上下結合。
這裡的效果會是,因為左右的閱讀比上下更加快速,於是只看兩個士兵的特寫,第一組更
像是「輪流/先後」展示兩個士兵的特寫(也就更像電影),但是第二組和第三組卻像是
「同時」看到兩個士兵的特寫,這和電影快速閃現兩個特寫的感受仍然有所不同。
如果能夠理解這種「同時」的閱讀體驗,那麼更進一步的,在左右的,同時看著小孩起身
和士兵特寫推進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左右」關係在第三組鏡頭被破壞了。
原本的左右排列,因為更加快速,所以更能被同時閱讀,但是最後第三組鏡頭卻變成上下
並排,而讓原本的「同時」體驗被破壞,我們不再是「同時看著小孩起身和士兵特寫推進
」而是「看著小孩起身,然後看到士兵特寫」——再加上生理隱喻的「上下」之作用,你
會感覺小孩起身的動作「壓在了」兩個士兵的身上。
原本同時發生的,突然匯聚,然後成為重壓。
最後再來個開闊的全景,收緊的壓力忽然膨脹。不知道是釋放,還是爆發。這種微妙的體
驗和感受,恰恰是只有從浦澤直樹這樣「很像電影的漫畫」作品中,我們才能藉由同中求
異的手段細細體會得出,專屬於電影和漫畫各自的魅力所在。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21-11-27T08:45
at 2021-11-27T08:45
By Xanthe
at 2021-11-30T23:33
at 2021-11-30T23:33
By Sierra Rose
at 2021-11-27T08:45
at 2021-11-27T08:45
Related Posts
好雷 梅豔芳
By Kumar
at 2021-11-29T16:57
at 2021-11-29T16:57
2021 金馬影展 觀眾票選排行榜 Top20
By Lucy
at 2021-11-29T16:54
at 2021-11-29T16:54
所以…當初陶比的蜘蛛人3到底敗在哪裡?
By Jacky
at 2021-11-29T15:32
at 2021-11-29T15:32
2021 法國 電影筆記 年度十大電影
By Lauren
at 2021-11-29T15:02
at 2021-11-29T15:02
有意籌拍續集!紅色通緝令躍升Netflix最受歡迎電影
By George
at 2021-11-29T14:09
at 2021-11-29T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