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文學館-詩詞解析~梵天送佛劍對吟詩 - 布袋戲

By Jessica
at 2006-06-03T01:14
at 2006-06-03T01:14
Table of Contents
有謂:不知人間是苦海,何來凡塵做修行?不入俗世去體情觀情,怎麼能夠了解
眾生要如何斷業,眾生要怎麼從皮囊中解脫?對於一個超俗的修行者而言,佛劍所選
擇的路,反而是更能夠從紅塵俗業之中,做自己的修行法門。他不是出世的修行者,
積極入世,才能夠體現他的「不由分說」之路。
就像佛劍自己說的,不動心,何以知曉眾生之心,不入苦,何以明瞭眾生之苦。
不在滾滾滔滔的俗世裡作修行,怎能明白眾生所受的苦是什麼,怎麼能夠明白眾生在
做什麼業。佛劍從一開始的聖行之路,就是像地藏菩薩一樣的大悲宏願。地獄不空誓
不成佛,然地獄何曾空過?菩薩仍舊願許大悲願,只為解救眾生出苦海。斬業非斬人
的捨心無間之路,然眾生罪業可曾停過?佛劍仍然願意扛起眾生罪業,「願無間之中
,只得吾一人。」只是能夠止一人的罪業,苦行就有了價值。
俗世凡夫只覺得佛劍是殺人和尚,但是卻不知佛劍背的是眾生的因果,是眾生的
罪業。果報輪迴仍然是有,菩薩也只是不昧因果,而不是不落因果啊。所以不由分說
的道路,知難,行更難。但為了眾生,佛劍不惜背起佛牒而行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
人的苦行之路。非有大悲之心,則不能扛起這樣的重擔。
殺生為護生,不是為了對方所行之惡而殺,而是為救而殺。斬業非斬人,不會因
一人過去之惡而斬其業,是為阻止未來之惡業。抱著未起即斬,讓為惡者來不及為惡
,而所有的罪責屬於佛劍一人。當佛牒開啟,便代表著罪業的終止。只是在不苟言笑
的面孔之下,是對眾生沉淪的哀嘆,還是超然物外的無所掛懷?擁有大慈悲之心的面
容,或許嚴肅的表情只是一種偽裝,對於世間的煩擾,入世修行便代表著眾生的行為
已經與自己有分不開的關係。
人間就像是在修羅場中修行,當佛劍出手,心中所想的,不知是眾生難以承擔的
罪業,還是一往無悔的堅決?而佛牒開啟,雖斷其業,可是慈悲之心憐憫的卻是世間
的凡夫俗子,不應沉淪哪,佛牒又能救多少呢?
再看梵天與佛劍互相吟和之詩。
梵天: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
佛劍:秋風仗劍趁雲行,莫計盤桓路幾程,涉雪穿林歸途近,天際處處有鐘聲。
梵天這首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的詩。
耶律楚材(1190~1243),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又號玉泉老人。遼宗室。博學
能文,元太袓定燕之後,召為相,歷事兩朝,凡蒙古陋風,悉為改革,元立國規模多
出其手定,著有《湛然居士集》。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醫卜及釋道之
學,並善詩文。
青年時代時曾任金開州同知。金宣宗遷都後,完顏復興留守中都,闢為左右司員
外郎。蒙古軍破中都後,成吉思汗於漠北召見,甚為贊賞,稱為「吾圖撒合理」(長
髯公)。次年即隨軍西征。後在窩闊台汗時期長參與議論軍國大事,為窩闊台定君臣
禮儀,立課稅制度,使蒙古國粗有儀制和法制、國用充足。廢屠城舊制,保全攻佔諸
地人民。設編修所、經籍所、印儒家經典,開科取士,漸興文教,召用儒者。官至中
書令。窩闊台卒後,乃馬真皇后當政,朝政多亂,力爭不得,悲憤以終。卒贈廣寧王
,諡文正。
這首詩詩名是〈過天和上人韻〉,上人就是當時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敬重的長春
真人丘處機。詩曰:「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
是白蓮花。」跟隨成吉思汗爭戰多年的耶律楚材,對於萬里征途的戰爭日子總有些煩
悶。耶律楚材信奉佛教,他和丘處機都曾勸過成吉思汗減少殺戮。從征萬里,走到哪
邊就紮營露宿在哪邊,不管身處何方,南北東西都像家,都可以隨遇而安。可是征戰
多時,心中總有些情緒壓力,內心或多或少都有些得失勝敗種種善惡的種子。但是拋
開這些不必要的東西,讓心中坦然。空索索就是空空蕩蕩的,只要保持坦然自適的心
情,心就像白蓮花般純淨無瑕,自然不管何處都能得到自在。
再看佛劍唱和的詩:「秋風仗劍趁雲行,莫計盤桓路幾程,涉雪穿林歸途近,天
際處處有鐘聲。」這首詩原詩本來是首禪詩,原詩是:「秋風缽杖趁雲行,莫計盤桓
路幾程;涉水穿林知寺近,峰前隱隱有鐘聲。」
劇中要迎合佛劍的情形,不免有所更動。原本作者是位禪師,禪師本來雲遊四海
,隨處為家的。只要找處寺廟掛單,就可以歇息了。所以在秋風吹拂下,持缽拄杖就
行。而且也不用在乎路程的遠近,涉過水,穿過樹林就知道寺廟不遠了。因為在峰前
隱隱約約的就聽見鐘聲了。
改成「仗劍」,自然是配合佛劍是拿佛牒的;而「涉雪穿林」自然是因為佛劍要
往大雪原,「歸途近」,表示自己該歇息的地方近了。「天際處處有鐘聲」不同於峰
前的寺鐘,這裡的鐘聲是響在內心的,無處不在的梵鐘。
不管編劇更改的是否有其意義,相信佛劍的離開,只是為了短暫的歇息。佛劍累
了,為了眾生的罪業他已經承擔的夠多夠重了。我私心的想著他必然不是去吃便當,
而是思考著未來的護生斬業之路,該如何替眾生救贖。梵鐘輕輕的在天際響著,響在
等待救贖的眾生心裡,響在期待佛劍那為眾生墮入無間無悔姿態再現的戲迷心底。
你我的心底都響著悠揚的梵鐘聲,我們都看著那墮入無間無悔的腳步堅定,何時
再度響起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的梵唄悠揚,只要為阻惡業,那隱藏在冷峻
面容底下的慈悲心,必然會揹起佛牒,只為了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本文同時發表於個版*
--
telnet://ptt2.cc
▂▂ 自然就是美 傾聽‧自然之美
◤ ◣ └NB_HERITAGE 世界 Σ文化遺產
▋酒▍ └ˇWineofheart 蘭陵 ◎一片酒心在玉壺。
◣ ◤ ∪
--
眾生要如何斷業,眾生要怎麼從皮囊中解脫?對於一個超俗的修行者而言,佛劍所選
擇的路,反而是更能夠從紅塵俗業之中,做自己的修行法門。他不是出世的修行者,
積極入世,才能夠體現他的「不由分說」之路。
就像佛劍自己說的,不動心,何以知曉眾生之心,不入苦,何以明瞭眾生之苦。
不在滾滾滔滔的俗世裡作修行,怎能明白眾生所受的苦是什麼,怎麼能夠明白眾生在
做什麼業。佛劍從一開始的聖行之路,就是像地藏菩薩一樣的大悲宏願。地獄不空誓
不成佛,然地獄何曾空過?菩薩仍舊願許大悲願,只為解救眾生出苦海。斬業非斬人
的捨心無間之路,然眾生罪業可曾停過?佛劍仍然願意扛起眾生罪業,「願無間之中
,只得吾一人。」只是能夠止一人的罪業,苦行就有了價值。
俗世凡夫只覺得佛劍是殺人和尚,但是卻不知佛劍背的是眾生的因果,是眾生的
罪業。果報輪迴仍然是有,菩薩也只是不昧因果,而不是不落因果啊。所以不由分說
的道路,知難,行更難。但為了眾生,佛劍不惜背起佛牒而行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
人的苦行之路。非有大悲之心,則不能扛起這樣的重擔。
殺生為護生,不是為了對方所行之惡而殺,而是為救而殺。斬業非斬人,不會因
一人過去之惡而斬其業,是為阻止未來之惡業。抱著未起即斬,讓為惡者來不及為惡
,而所有的罪責屬於佛劍一人。當佛牒開啟,便代表著罪業的終止。只是在不苟言笑
的面孔之下,是對眾生沉淪的哀嘆,還是超然物外的無所掛懷?擁有大慈悲之心的面
容,或許嚴肅的表情只是一種偽裝,對於世間的煩擾,入世修行便代表著眾生的行為
已經與自己有分不開的關係。
人間就像是在修羅場中修行,當佛劍出手,心中所想的,不知是眾生難以承擔的
罪業,還是一往無悔的堅決?而佛牒開啟,雖斷其業,可是慈悲之心憐憫的卻是世間
的凡夫俗子,不應沉淪哪,佛牒又能救多少呢?
再看梵天與佛劍互相吟和之詩。
梵天: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
佛劍:秋風仗劍趁雲行,莫計盤桓路幾程,涉雪穿林歸途近,天際處處有鐘聲。
梵天這首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的詩。
耶律楚材(1190~1243),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又號玉泉老人。遼宗室。博學
能文,元太袓定燕之後,召為相,歷事兩朝,凡蒙古陋風,悉為改革,元立國規模多
出其手定,著有《湛然居士集》。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醫卜及釋道之
學,並善詩文。
青年時代時曾任金開州同知。金宣宗遷都後,完顏復興留守中都,闢為左右司員
外郎。蒙古軍破中都後,成吉思汗於漠北召見,甚為贊賞,稱為「吾圖撒合理」(長
髯公)。次年即隨軍西征。後在窩闊台汗時期長參與議論軍國大事,為窩闊台定君臣
禮儀,立課稅制度,使蒙古國粗有儀制和法制、國用充足。廢屠城舊制,保全攻佔諸
地人民。設編修所、經籍所、印儒家經典,開科取士,漸興文教,召用儒者。官至中
書令。窩闊台卒後,乃馬真皇后當政,朝政多亂,力爭不得,悲憤以終。卒贈廣寧王
,諡文正。
這首詩詩名是〈過天和上人韻〉,上人就是當時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敬重的長春
真人丘處機。詩曰:「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
是白蓮花。」跟隨成吉思汗爭戰多年的耶律楚材,對於萬里征途的戰爭日子總有些煩
悶。耶律楚材信奉佛教,他和丘處機都曾勸過成吉思汗減少殺戮。從征萬里,走到哪
邊就紮營露宿在哪邊,不管身處何方,南北東西都像家,都可以隨遇而安。可是征戰
多時,心中總有些情緒壓力,內心或多或少都有些得失勝敗種種善惡的種子。但是拋
開這些不必要的東西,讓心中坦然。空索索就是空空蕩蕩的,只要保持坦然自適的心
情,心就像白蓮花般純淨無瑕,自然不管何處都能得到自在。
再看佛劍唱和的詩:「秋風仗劍趁雲行,莫計盤桓路幾程,涉雪穿林歸途近,天
際處處有鐘聲。」這首詩原詩本來是首禪詩,原詩是:「秋風缽杖趁雲行,莫計盤桓
路幾程;涉水穿林知寺近,峰前隱隱有鐘聲。」
劇中要迎合佛劍的情形,不免有所更動。原本作者是位禪師,禪師本來雲遊四海
,隨處為家的。只要找處寺廟掛單,就可以歇息了。所以在秋風吹拂下,持缽拄杖就
行。而且也不用在乎路程的遠近,涉過水,穿過樹林就知道寺廟不遠了。因為在峰前
隱隱約約的就聽見鐘聲了。
改成「仗劍」,自然是配合佛劍是拿佛牒的;而「涉雪穿林」自然是因為佛劍要
往大雪原,「歸途近」,表示自己該歇息的地方近了。「天際處處有鐘聲」不同於峰
前的寺鐘,這裡的鐘聲是響在內心的,無處不在的梵鐘。
不管編劇更改的是否有其意義,相信佛劍的離開,只是為了短暫的歇息。佛劍累
了,為了眾生的罪業他已經承擔的夠多夠重了。我私心的想著他必然不是去吃便當,
而是思考著未來的護生斬業之路,該如何替眾生救贖。梵鐘輕輕的在天際響著,響在
等待救贖的眾生心裡,響在期待佛劍那為眾生墮入無間無悔姿態再現的戲迷心底。
你我的心底都響著悠揚的梵鐘聲,我們都看著那墮入無間無悔的腳步堅定,何時
再度響起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的梵唄悠揚,只要為阻惡業,那隱藏在冷峻
面容底下的慈悲心,必然會揹起佛牒,只為了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本文同時發表於個版*
--
telnet://ptt2.cc
▂▂ 自然就是美 傾聽‧自然之美
◤ ◣ └NB_HERITAGE 世界 Σ文化遺產
▋酒▍ └ˇWineofheart 蘭陵 ◎一片酒心在玉壺。
◣ ◤ ∪
--
Tags:
布袋戲
All Comments

By Lucy
at 2006-06-05T23:43
at 2006-06-05T23:43

By Ursula
at 2006-06-08T07:08
at 2006-06-08T07:08

By Brianna
at 2006-06-12T20:57
at 2006-06-12T20:57

By Tom
at 2006-06-14T15:58
at 2006-06-14T15:58

By Selena
at 2006-06-18T15:44
at 2006-06-18T15:44

By Olivia
at 2006-06-21T15:50
at 2006-06-21T15:50

By Ethan
at 2006-06-25T21:44
at 2006-06-25T21:44

By James
at 2006-06-28T16:44
at 2006-06-28T16:44

By Elvira
at 2006-06-29T18:59
at 2006-06-29T18:59

By Regina
at 2006-06-30T16:10
at 2006-06-30T16:10

By Delia
at 2006-07-02T16:21
at 2006-07-02T16:21

By Quanna
at 2006-07-06T20:47
at 2006-07-06T20:47

By Isabella
at 2006-07-07T22:40
at 2006-07-07T22:40

By Frederica
at 2006-07-11T14:46
at 2006-07-11T14:46

By Vanessa
at 2006-07-12T01:07
at 2006-07-12T01:07

By Frederica
at 2006-07-13T18:06
at 2006-07-13T18:06

By Frederic
at 2006-07-14T10:46
at 2006-07-14T10:46

By Franklin
at 2006-07-17T11:07
at 2006-07-17T11:07

By Necoo
at 2006-07-19T18:26
at 2006-07-19T18:26

By Thomas
at 2006-07-21T02:52
at 2006-07-21T02:52

By Barb Cronin
at 2006-07-21T18:19
at 2006-07-21T18:19

By Audriana
at 2006-07-26T16:54
at 2006-07-26T16:54

By Ivy
at 2006-07-31T13:48
at 2006-07-31T13:48

By Dinah
at 2006-08-03T02:45
at 2006-08-03T02:45

By Susan
at 2006-08-05T20:50
at 2006-08-05T20:50

By Harry
at 2006-08-08T06:19
at 2006-08-08T06:1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6-08-09T08:20
at 2006-08-09T08:20
Related Posts
佛劍

By Linda
at 2006-06-02T19:29
at 2006-06-02T19:29
雷~~~秦假仙VS偽無私

By Quanna
at 2006-06-02T18:12
at 2006-06-02T18:12
劍邪?邪?

By Caroline
at 2006-06-02T04:01
at 2006-06-02T04:01
真希望 銀狐 再度復出自....

By Caroline
at 2006-06-02T02:36
at 2006-06-02T02:36
劍邪?邪?

By Leila
at 2006-06-02T02:24
at 2006-06-02T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