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金光競雌雄 第二集 看豔文再耀金光 - 布袋戲

By Noah
at 2016-12-18T11:10
at 2016-12-18T11:1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ukcat (LagCat)》之銘言: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想想乾脆借標題傳達一下情緒
猶豫了很久,一直在想著自己是否該寫一篇心情文講講自己不想看到現在金光的狀態
。而且,我自認自己不是一個看片會看很深的人,邏輯思考大概也只是市井小民的等
級。對於一個故事、一個場景、文學哲學認知也不足夠,大概有高中以下的自覺,所
以對金光團隊的戲片製作,我總是會用自己方式去解讀,事後學習讓自己去看不一樣
的內容,也是我對一個作品拜讀的尊敬方法。
最近,我因為受到別作品的衝擊與協助他人論文的關係。我對於「意志」、「意識」
問題有了一些想法,也就是出自於自己對一作品、事情的支持,不管是否自身所願與
所求,還是有某種遺憾或壓抑,通常會覺得再一下就好,一定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的
概念在。同時地,檢討思索自己看一個作品,該用什麼樣的角度閱讀時,可以體驗到
最大的情境「感受」。
對於意志與意識,我對於現在的金光這作品很大的想法是在壓抑自己的心情,直接地
說我感受不到情境、感受不到愉緒、感受不到故事、感受不到競合。更深入地說我感
受不到溫皇的愉悅、墨蒼離的憂觴、地門的思辨與孤行之後的殘聲。我想說的是,這
個故事傳承走到現在並沒有存在一個「延續」。結果,我這段時間還是看了下去,但
原因不知道在哪。後來走進影廳,轉而接觸不同作品,開始協助他人的論文與修正,
讀著不熟的語言文字,我選擇了去解讀不同現象與衝擊,看到一些作品以老者用話傳
導經驗,用圖傳導現象;生活中的學生論文以情緒過分強調壓力,嘴中話語常帶對親
人及指導者負責的壓抑,所以不管對錯都必須堅持下去,但我都很想說,努力不分對
錯,對錯在於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我體驗著,生活的人以意志傳達心情,作品以編織意識傳達概念。同樣在於,現時的
人會逃避會壓抑,所以承現會有起伏;作品的人會編織訊息,網羅現象,所以會有矛
盾。不同在於,一個故事的走法,人與作品的終末不同,人的意志不會傳達殘聲,必
須以身經歷;作品意識卻會編織殘聲,必須以話敘事。兩者情況不同,但過程卻又近
乎相同,人與作品,會因時間而延續,會因時間而交織,雖然有時會斷開或遺忘,但
終有一刻還會再次接觸,除非有一方已經進入終末,否則將還會有再會的時刻。
昨日,我利用閒暇整理金光的片子,細數該怎麼處理,這錢投下去,現在無法感受到
一個延續,我也無法在故事中捕捉到故事未完意志,是否要壓抑這樣不愉快的心情,
反而還是一種疲勞,現在的我無法好好欣賞金光的疲勞。現在的我沒法放熱情在上面
支持,這感受是很明確的。我只能選擇處分,就是處分,這點我只能跟大俠或者編戲
的人說抱歉。現在的我必須選擇不追隨,因為我沒了感受。
大俠的心情或熱情,或許還在。公司營運的現實,是一種責任。要延續金光,必須要
有所付出。可是延續的方式,現在或許有了抉擇。不知道後續海境與東瀛故事怎麼走
,但現在也暫無計畫看下去。東皇戰影的30集在我眼中,是已經沒有殘聲可以讓我去
感受了。
對於作品的傳承,我想說,既然金光這條路重開了,就是要延續,只是延續的方式。
我並不覺得只有單行的一條路可走,但是要怎麼透過殘聲怎麼傳出一個「延續」的
意識,這才是我這個身為觀眾的角色,願意追隨,願意想看的。
--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想想乾脆借標題傳達一下情緒
猶豫了很久,一直在想著自己是否該寫一篇心情文講講自己不想看到現在金光的狀態
。而且,我自認自己不是一個看片會看很深的人,邏輯思考大概也只是市井小民的等
級。對於一個故事、一個場景、文學哲學認知也不足夠,大概有高中以下的自覺,所
以對金光團隊的戲片製作,我總是會用自己方式去解讀,事後學習讓自己去看不一樣
的內容,也是我對一個作品拜讀的尊敬方法。
最近,我因為受到別作品的衝擊與協助他人論文的關係。我對於「意志」、「意識」
問題有了一些想法,也就是出自於自己對一作品、事情的支持,不管是否自身所願與
所求,還是有某種遺憾或壓抑,通常會覺得再一下就好,一定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的
概念在。同時地,檢討思索自己看一個作品,該用什麼樣的角度閱讀時,可以體驗到
最大的情境「感受」。
對於意志與意識,我對於現在的金光這作品很大的想法是在壓抑自己的心情,直接地
說我感受不到情境、感受不到愉緒、感受不到故事、感受不到競合。更深入地說我感
受不到溫皇的愉悅、墨蒼離的憂觴、地門的思辨與孤行之後的殘聲。我想說的是,這
個故事傳承走到現在並沒有存在一個「延續」。結果,我這段時間還是看了下去,但
原因不知道在哪。後來走進影廳,轉而接觸不同作品,開始協助他人的論文與修正,
讀著不熟的語言文字,我選擇了去解讀不同現象與衝擊,看到一些作品以老者用話傳
導經驗,用圖傳導現象;生活中的學生論文以情緒過分強調壓力,嘴中話語常帶對親
人及指導者負責的壓抑,所以不管對錯都必須堅持下去,但我都很想說,努力不分對
錯,對錯在於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我體驗著,生活的人以意志傳達心情,作品以編織意識傳達概念。同樣在於,現時的
人會逃避會壓抑,所以承現會有起伏;作品的人會編織訊息,網羅現象,所以會有矛
盾。不同在於,一個故事的走法,人與作品的終末不同,人的意志不會傳達殘聲,必
須以身經歷;作品意識卻會編織殘聲,必須以話敘事。兩者情況不同,但過程卻又近
乎相同,人與作品,會因時間而延續,會因時間而交織,雖然有時會斷開或遺忘,但
終有一刻還會再次接觸,除非有一方已經進入終末,否則將還會有再會的時刻。
昨日,我利用閒暇整理金光的片子,細數該怎麼處理,這錢投下去,現在無法感受到
一個延續,我也無法在故事中捕捉到故事未完意志,是否要壓抑這樣不愉快的心情,
反而還是一種疲勞,現在的我無法好好欣賞金光的疲勞。現在的我沒法放熱情在上面
支持,這感受是很明確的。我只能選擇處分,就是處分,這點我只能跟大俠或者編戲
的人說抱歉。現在的我必須選擇不追隨,因為我沒了感受。
大俠的心情或熱情,或許還在。公司營運的現實,是一種責任。要延續金光,必須要
有所付出。可是延續的方式,現在或許有了抉擇。不知道後續海境與東瀛故事怎麼走
,但現在也暫無計畫看下去。東皇戰影的30集在我眼中,是已經沒有殘聲可以讓我去
感受了。
對於作品的傳承,我想說,既然金光這條路重開了,就是要延續,只是延續的方式。
我並不覺得只有單行的一條路可走,但是要怎麼透過殘聲怎麼傳出一個「延續」的
意識,這才是我這個身為觀眾的角色,願意追隨,願意想看的。
--
Tags:
布袋戲
All Comments

By Caitlin
at 2016-12-20T06:41
at 2016-12-20T06:41

By Puput
at 2016-12-21T06:59
at 2016-12-21T06:59

By Olive
at 2016-12-21T10:02
at 2016-12-21T10:02

By Zenobia
at 2016-12-25T02:10
at 2016-12-25T02:10

By Audriana
at 2016-12-29T05:59
at 2016-12-29T05:59

By Hedy
at 2016-12-29T17:56
at 2016-12-29T17:56

By Leila
at 2017-01-02T16:15
at 2017-01-02T16:15

By Andrew
at 2017-01-05T13:21
at 2017-01-05T13:21

By Kristin
at 2017-01-05T16:47
at 2017-01-05T16:47

By Leila
at 2017-01-06T12:48
at 2017-01-06T12:48

By Daph Bay
at 2017-01-08T20:36
at 2017-01-08T20:36

By Eden
at 2017-01-10T09:08
at 2017-01-10T09:08

By Hedwig
at 2017-01-10T18:01
at 2017-01-10T18:01

By Wallis
at 2017-01-10T19:05
at 2017-01-10T19:05

By Isabella
at 2017-01-11T20:33
at 2017-01-11T20:33

By Liam
at 2017-01-15T12:29
at 2017-01-15T12:29

By Carol
at 2017-01-18T21:25
at 2017-01-18T21:25

By Lily
at 2017-01-19T13:46
at 2017-01-19T13:46

By Erin
at 2017-01-20T12:59
at 2017-01-20T12:59

By Aaliyah
at 2017-01-24T10:25
at 2017-01-24T10:25
Related Posts
東離劍遊記觀看問卷

By Kumar
at 2016-12-17T21:55
at 2016-12-17T21:55
霹靂主題日 素還真嗨翻全場

By Rosalind
at 2016-12-17T15:28
at 2016-12-17T15:28
儒門、聖劍、單鋒罪者

By Valerie
at 2016-12-17T13:27
at 2016-12-17T13:27
霹靂金光競雌雄 第二集 看豔文再耀金光

By John
at 2016-12-17T02:56
at 2016-12-17T02:56
不營養金光大雞排X巴哈板攤活動開跑!

By Emily
at 2016-12-17T02:01
at 2016-12-17T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