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 - 亞洲電影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08-12-02T23:26

Table of Contents




繼續來貼舊文章 orz




婁燁因為這部電影,
 沒有經過大陸送審之後,
 就直接闖關去參加坎城影展了,
 最後被大陸勒令禁止拍片五年。

 不難想像電影會被禁,
 然而禁的不是火辣的性愛場面,
 畢竟大陸演員無論男男女女,
 敢做敢脫的實在太多了,
 也不至於為了這個理由查禁。
 婁燁不肯送審我想是因為意識形態的緣故。

看完電影之後某位朋友問我,
 電影裡不會充斥著西方霸權意識嗎,
 果然就是社會所高材生會問的問題 XD
我自己是沒有想過這麼多,
 畢竟我是個膚淺少男 ><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重點,
 不在於拿西方霸權來衝撞共產集權,
 甚至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西方霸權,
 我也不認為這是部政治電影。

 一開始前半段北京大學的戲,
 我曾經一度認為這部電影拍得不好,
 因為他沒有把小人物的愛慾和哀傷,
 透過這個天安門事件的政治背景,
 串連出一些什麼時代影響人心的因果,
 感覺上政治是政治,兒女情長是兒女情長。

 可是看到下半段的十年後,
 我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政治電影,
 只是很單純的什麼樣的時代生出什麼樣的人,
 重點並不在於西方霸權或是共產主義,
 重點是這群主角正好生在這個年代。

 我不曉得這麼說大家懂不懂我的意思,
 畢竟同樣的八○年代,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下的男女,
 還是會延伸出不同的時代性。
 但是這和『同樣的共產也有五○和八○的共產』,
 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微妙的差異的。

 也就是說,
 儘管電影裡無處不是民主和集權的對比,
 諸如學生對比勞動階級,中國對比德國,
 德國本身又有西德對比東德的焦點,
 然而所謂的空間環境都是次要的,
 主要的還是在時代洪流擠壓下的罅隙裡求生存的人生。

 於是在下半部我們才會看到,
 男女主角突然都變得茫茫然不知所措了,
 不單單只是因為女主角離開了北大,
 而男主角離開了中國大陸而已,
 更準確地說來原因乃在於,
 這兩個人離開了他們的時代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
 為甚麼她不寫戰爭只寫愛情,
 因為她認為在愛情當中的男女,
 往往是比在戰爭或革命中的男女,
 是更放恣卻又更素樸的。

 我想導演沒有要批判政治的意思,
 只是想要把一對戀愛中的男女,
 放到了一個時代的夾縫當中,
 他們是被潮流推著走的,
 年輕的時候被迫不得不走,
 到後來外在的環境停下來了,
 沒人推著走他們反而無所適從。

 在動盪的年代他們是大學生,
 年輕、熱血、衝動、憂傷,
 連帶著使得他們之間的愛情,
 都變得那麼動盪又混亂了。
 可是就在他們為自己的衝動習以為常的時候,
 進入了一個安平盛世衝動就顯得不自然了。

 所以電影裡女主角寫的日記,
 有一段我看了特別感動:

 為甚麼我和我的男孩們,
 總是這麼急切地做著那檔事?
 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
 他們才能理解我是善良的。

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的時候如何拉扯著一個人,
 唯有當戀愛中的男女在享受愛情的時候,
 什麼拉扯呀撕磨的都可以不管了。
 做愛就是做愛,如此而已,
 只有做愛時你能夠慈悲我的善良。

 就像張愛玲所說的,
 戀愛中的男女較戰爭中的更放恣又素樸。
 因為戰爭中放恣的是戰爭本身,
 而不是戰爭底下的兒女。
 這部電影是撇開那些革命與戰爭,
 說的不過是放恣地做愛與素樸地愛人。

這部電影的小說感很重,
 剛剛好我最近在看王安憶的《啟蒙時代》。
 王安憶說的是紅衛兵的革命,
 婁燁說的是大學生的革命,
 讓我突然對『革命』有了一種憧憬,
 甚至連交給老師的期末小說都用上這兩個字了 XD

我覺得這部片子很像王安憶的小說,
 當然那背景會更厚重一些,
 然而大體看來還是相像的。
 同樣的有著一個足以誇耀的時空,
 可是筆墨卻不放在這個時空之上,
 說的不過還是一些尋常俗事。

 我喜歡大時代底下的平庸和安靜,
 大時代裡的大英雄我們看多了,
 後來電影的題材就轉往小英雄去了,
 直到這一二十年開始,
 才有人願意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喜歡看小人物,
 因為我自己並不是什麼小英雄。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在於,
 它是真實的,它是你和我的。
 他們沒有創造時代扭轉時代接續時代,
 他們只是被時代創造被時代扭轉被時代接續。

 更重要也更迷人的地方在於,
 他們自己是完全不自知的,
 不知道自己何以變得如此。
 就算女主角余紅用日記分析自己,
 最後的終點也只落到了『分析自己』而已,
 背後推動她『變成自己』的原因她卻不可得。

 看完之後朋友對我說:
 這部電影好像小說,
 我就猜你一定很吃這一套。
 可是這個劇本完全是原創的,
 還刻意在結局告訴大家主角的後果,
 看起來很像改編自真人真事或小說。

 劇本是導演婁燁和其他幾個人合編的,
 我相信這些人是寫過故事的,
 所以才能把電影故事說得這麼好。
 不過同樣是小說敘事法的《冥王星早餐》,
 相較之下就生硬又勉強得太多了。



--

亨利詹姆斯:
生命裡總也有甚至修伯特都會無聲以對底時候

--

All Comments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12-04T05:49
我很膚淺的以為是圓明園 囧
Una avatar
By Una
at 2008-12-06T01:54
這部片我去長春看~原本一直很期待會有坦克車的歷史片段
結果居然就一輛車被燒了就算了!!?? 真的和政治關係很少阿

愛在暹邏 青春,不殘酷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08-12-01T19:50
愛在暹邏中飾演棟的男主角-Mario, 在本月份MRRM的雜誌中有一段專訪(雜誌圖http://tieba.baidu.com/f?kz=496297136) 細讀了內文,編輯在刊頭有這麼一段話: 我曾經以為,青春一定是在俊美的包裝下充斥著殘酷性;所謂浪漫的青春年華,就是以美 麗開始並以哀傷告終。 ...

暹邏之歌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08-12-01T19:48
暹邏裡有好多歌,mew以曲傳遞衷情 藉由旋律與歌詞自然而然的將感情滲透到最深入……(也融化了暹迷的心啊)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詞,是: 『如果生命是一首歌,你就是歌詞中最有意義的那一句。』(出自〔感謝彼此〕) 〔感謝彼此〕雖然不是劇中出現的插曲,但也是劇中學生樂團August Band的延伸作品, ...

愛在暹邏 收藏‧愛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8-12-01T19:45
〔愛在暹邏〕裡,藉由每個人對待身邊物件的處理方式,反映了他們的感情觀。 小mew與小tong從小便是哥兒們互相照應,小tong為小mew準備了聖誕禮物, 還以尋寶遊戲讓小mew一路找齊各個小木偶的組件, 只是最後很殘念的,陰錯陽差沒有拿到最後一個鼻子組件。 即使沒拿到鼻子組件,小mew還是很開懷的說 ...

屬於愛在暹邏的名場面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8-12-01T19:40
日前在報上看到這段話(水瓶鯨魚) 『戀愛的價值,應該是取決名場面的多寡吧。』 (這邊名場面之意,我的理解是指如同偶像劇般的浪漫情節) 『我們為什麼忘不了一個人、離不開一個人、割捨不掉一段戀情? 只因為我們在這段戀情中,共同努力製造了許多屬於我們的名場面。』 讓我想到,愛在暹邏有好多好多的名場面 ...

瘋狂印度迷上廣播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8-12-01T19:38
恩咳,就是我跟另外兩位朋友, 我是去純撒花的,她們兩位就真的是專業印度達人,噗 剛剛我拿到了中廣的錄音檔, 新增在我的文章後面囉,還熱騰騰的, 對印度電影有興趣的捧由,不嫌棄的話可以聽一下XD http://amandalin.pixnet.net/blog/post/22451478 -- 我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