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威秀 最大廳 - 電影院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2-11-13T11:1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ApaZau (══趴趴走══)》之銘言:
: 這週打算在高雄看007 SKYFALL..
: 但是鑑於高雄威秀的IMAX廳螢幕似乎不很大...
: 在考慮是不是選擇該影城的一般廳就好
: 不曉得有沒有朋友常跑高雄大遠百威秀 然後曾經比較過IMAX廳跟一般廳的 ?
: 如果說螢幕大小不會差很多
: 是不是看一般廳就好呢 ? 以CP值來說跑IMAX會不會不值得阿.....
: 那高雄遠百威秀一般廳中 最大廳又是哪一廳呢 ?


之前有回了,這次再來補充一下...

因為好奇心加上實驗的精神,我利用《007空降危機》這部電影
來體會一下數位版和Imax版的差別

兩次都是坐該廳的最後一排中間
數位版(13廳L排17號)、Imax(3廳K排17號)

首先,影廳容量部份
Imax廳容量比最大廳(5、12、13)的還小,少了最左右兩側的座位
座位部份,一般大廳的最後一排是錯位,但Imax廳每排都有錯位
錯位即坐後座的往前看是椅子和椅子中間,隔了一排才會看到頭
理論上比較不會被擋住視線
坐起來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錯覺,Imax的似乎位子有大一些些

之前回覆關於《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比較
影廳銀幕是Imax V.S. 小銀幕
加上是先看完大銀幕再去看小銀幕
畫面就很直覺的明顯不同

而這次的《007空降危機》,我則是先看數位版再看Imax
畫面上下有裁切是肯定的
但如果不是很刻意去比較、去比對畫面上的四個角落
基本上是不會有感覺,只會有爽度的不同,銀幕越大當然看起來就越爽

音效,
《007空降危機》預告片中有出現的爆炸
在數位廳和Imax廳的感受則是全然不同
一個是有感覺,另一個則是感動(感覺加振動)
整部電影當然不只那個爆炸場面,所以囉...

縱使高雄的Imax銀幕是全世界最小的...@@
但在不多花時間及金錢的情況下,還是頗有滿足感!

美麗華...有錢有閒再去朝聖吧...

《007空降危機》前的預告片是播放李安導演的少年拍
那條螢光鯨魚真的很威,11/21(三)就可以看的到啦~

另外補上兩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
這一篇是網友整埋有關全台Imax銀幕的尺寸比較:http://ppt.cc/tYOq
這一篇是關節哥寫為什麼要看Imax電影:http://ppt.cc/FIB5

以上,一點點的心得分享

--


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才能不虛此行...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All Comments

007夠悍 米高梅有望重啟IPO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2-11-13T06:50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2.11.13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494914.shtml 電影「007空降危機」(Skyfall)稱霸北美上周末票房,刷新史上最佳007電影首周末票 房紀錄,發行商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是最大贏家,也為製 ...

李安跟國賓戲院算舊帳 「賺我很多錢」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2-11-12T10:58
2012年11月12日 蘋果日報 阿霞對熟男沒抵抗力,聽說58歲的「台灣之光」李安為3D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回家鄉趴趴走,前天金馬國際影展在西門大國賓戲院播映該片驚喜場,15分 鐘高掛滿座牌,幸好阿霞大胸脯撞開人群,給他搶到一張。 前幾天台灣政治人物排隊見李安,他忙著陪笑 ...

老戲院的消失與重生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2-11-12T01:24
2012-11-11 中國時報 黃奕瀠/調查採訪 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變化和科技發展,許多陪伴觀眾成長的地方戲院日漸消失,幾乎要 全面退出舞台,但由於新一代經營者接手和堅持,以多元思考和方法力挽劣勢,賦予了老 戲院新生命,因為他們「天天都在和老觀眾博感情」。  台南全美戲院第二代經營者吳俊誠自身就是個「老 ...

3盧森堡換手 製片重溫電影夢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2-11-12T01:17
2012-11-11 中國時報 江家華/調查採訪  愛電影的人,莫不想守著陪伴過自己的老戲院,有些人甚至還買下了老戲院,好一圓電 影夢。與電影導演蔡明亮合作長達十二年的資深製片王琮,七月剛與友人合夥買下法國巴 黎市中心、最具歷史地標意義的電影院:3盧森堡戲院(les 3 Luxembourg)。今年七月 接 ...

播二輪放洋片 全美第一家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2-11-12T01:15
2012-11-11 中國時報 黃奕瀠/調查採訪 在電視還沒出現之前,「看戲」是庶民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台灣各地戲院林立,更是那文 化繁花似錦時代的證明。台南全美戲院經理吳俊誠說,當年全美原址本計畫興建醫院,但 舅舅卻因「戲院實在不夠」,轉而於民國卅九年建造「全成第一戲院」,也就是全美戲院 前身。「當時戲院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