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工作室+:《物》+《地平線以下》 - 舞台劇

By Odelette
at 2015-12-05T21:27
at 2015-12-05T21:27
Table of Contents
Blog版本: 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5/12/blog-post.html
時間:2015.12.5 2:45PM
名稱:黃翊工作室+ 《物》第一階段 & 《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Doll House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物》第一階段:
作品還在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呈現的內容也僅止於想玩些異質的聲音與身體搭配,如人縮
在一起時是紙張揉皺的聲音、從背部一路往下撫摸是拉開拉鍊的聲音、慾望攻擊時是狗兒
狂吠的聲音等。雖然有5~6個段落,但看了前幾個組合後就覺得膩了,因為都在玩素材,
沒有進一步的內涵在裡頭。
另外,有些聲音的辨別度不高,讓我覺得可惜。演後座談提到,男女舞者幾個親密的肢體
疊合動作,搭配的是鑽入棉被的聲音,這我就真的聽不出來。倒是黃翊自己提到跟金勤昨
晚的討論讓我覺得有意思:如果利用旁白或其他方式說出聲音的來源,像是撫摸的當下,
有個人聲說出「拉鍊」,然後持續動作,視覺與聽覺的衝擊感似乎會更強烈與矛盾,也就
是視覺是情慾的,聽覺是冰冷有距離的。
雖然不知道聲音跟動作的搭配標準為何,私認為可以分成兩部分思考:一部分是讓聲音與
動作相輔相成,如身體蜷縮與紙張揉一起的聲音;另一部分則是讓聲音與動作完全背道而
馳,如剛強有力道的肢體搭上柔軟纖細且幽微的聲音。後者是在這階段的發展我沒看到,
但我想看到的。
《地平面以下》第二階段:
看的時候一直覺得好熟悉,特別是那張孤伶伶的椅子讓我似曾相似,後來才想起在2014年
的《量身訂做》就看過一部分。或許是第二階段的呈現,與《物》第一階段缺乏生氣與能
量不同,黃翊作品特有的孤寂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我所說的並非得是大鳴大放才叫生氣
,而是可以碰觸到觀眾且讓觀眾有所感的氛圍與氣場。
利用預先錄好的影像,即使只有一名舞者在台上,搭配燈光與計算好的動作,營造出幾個
孤獨卻溫暖的片段:自己與自己對話、多個自己在內心掙扎翻攪、情人之間的存留互動 (
透過影像,讓可能相隔兩地的戀人可以先將自己融解再重新融入對方的身體裡,我覺得這
裡有著無可救藥的浪漫) 等。
我已經不太記得《量身訂做》的版本為何,但我還挺喜歡第二階段的呈現。只不過這樣的
演出形式,會讓觀賞的主體幾乎全然是影像,舞者本身退居二位。對我來說,影像是另一
個世界的映照:平行時空、潛意識、或是想完成卻不可成的期望。所以,舞者應該還是說
故事的主角,畢竟是先有舞者,影像的邏輯才會成立。
後記:
有個觀眾很可愛,說是聽了黃翊去年的座談後才開始follow黃翊工作室的作品,雖然他還
是看不懂舞到底在做啥,但有感覺到作品是比較孤寂的,悲傷的。其實,你看懂了呀!你
感受到作品帶給你的情緒,那就對啦!
我很喜歡這次的節目冊,概念滿分。雖然製作人說是專輯形式,所以一小冊一小冊的 (分
成三冊:物 + 地平面之下 + 黃翊工作室)。我愛的反而是他的漸層,如同影子一般,越
來越深,作品樣貌也越來越完整。
--
JimmyBlanca 一個跑劇場當跑趴的戲癡戲迷戲瘋子
Blog: http://jimmyblanca.blogspot.com/
Plurk: http://www.plurk.com/jimmyblanca
Facebook: JimmyBlanca Tseng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5-12-06T07:24
at 2015-12-06T07:24

By Sierra Rose
at 2015-12-10T12:47
at 2015-12-10T12:47

By Noah
at 2015-12-14T19:11
at 2015-12-14T19:11
Related Posts
劇樂部劇團《愛在日落為你死》

By Madame
at 2015-12-05T10:31
at 2015-12-05T10:31
北藝大製作課<The Trip> 誠徵演員

By Zora
at 2015-12-05T00:38
at 2015-12-05T00:38
再說.再見2

By Sandy
at 2015-12-05T00:31
at 2015-12-05T00:31
2015/12/04~12/06《大型音樂劇-小飛俠》

By Ophelia
at 2015-12-04T23:34
at 2015-12-04T23:34
《我為你押韻-情歌》(蔡、黃、竺)

By Gary
at 2015-12-04T22:23
at 2015-12-04T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