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紀錄片類影評(四) - 紀錄片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07-05-21T10:43

Table of Contents

結論與建議 文/林木材


紀錄片之父約翰葛里遜(John Grierson)說所謂紀錄片,乃是「對『真實事物』做
一種有創意的處理」。看紀錄片而感動萬分,甚至掉下眼淚,觸動內心深處的往往
是因為片中的人、事、物都是曾經或仍活生生存在且發生的,因為真實而動人,動
人而產生力量。「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在決定題材的第一步,是否能夠令
觀眾產生共鳴,彷彿好的劇本也是電影成功的重要取決要素,當作者因為被攝者、
事、物的特質與議題進而平實紀錄或繼續追探,而這也許因為被攝者原本極吸引人
的特質,捕捉到了那些原本動人的故事與特質,就足以成為一部「好看」的紀錄片
。若連題材的選定都無法令人產生關注,極可能成為一部平庸之作。

但紀錄片所強調的社會意義與教育並非取決於好看與否,「好看的紀錄片不一定好
,好的紀錄片不一定好看」,重點在於作者所要表達,欲利用影像呈現出的意念,
能否為觀眾所接受,真正可以打動人心的紀錄片,除了題材選定吸引人之外,更可
以在影像畫面的流動中看見作者對於被攝者的關懷與互動,相互之間的情感與交流
,並非建立於剝削涉入,或是流於形式的創新與變化之上,而是流露出真心、真情
,這些都是無法營造欺瞞的。

這次影展中,縱然紀錄片的數量不多,不過在各議題的探討中,也都有著與傳統相
異的新觀點,這可歸因作者們對於社會敏銳的觀察。不過絕大部分的紀錄片,都像
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製作完成,造成總是流於影像與訪談的拼湊,無法長期的關注與
更深入的實查。而探討議題,也常常陷入二元的對立,甚至只是單一的層面的考量
,忽略了有更多聲音的可能。總歸而論,此屆影展的紀錄片在技術層面皆非常成熟
,但在議題研究、田野調查、訪談內容的層面,都必須花費更多的心力,加強社會
科學的訓練。默默期許著,這一群活力十足的影像工作者,能夠精益求精,好還要
更好。


(完)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All Comments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07-05-22T13:34
2005年的晚點po

2004年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紀錄片類影評(三)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07-05-21T10:40
逐夢踏實‧青春不悔   文/林木材 當我們聽到「唉,夢想其實不堪一擊」,其實正是忘了「失敗才是成功之母」的道 理。隨著年紀的增長,回頭看自己年幼的夢想,有時覺得可笑,有時又會覺得感嘆 。當我們慢慢的向現實靠攏,不得不屈服於親情、金錢、家庭等若大的壓力下,那 個曾經的夢想,是不是再也憶不起了呢?很湊巧的 ...

2004年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紀錄片類影評(二)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07-05-21T10:37
私密視角‧窺探情感 文/林木材 創作常常是宣洩情感的極好方式之一,而在強調「真實」的紀錄片領域當中,真摯 的情感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這情感的部份同時也包括了創作者本身在創作過程中 所付諸的心與力。在這次的影展當中,有不少的紀錄片議題是環繞於作者的週遭環 境,包括了自己的親戚、父母與家庭。 ...

2004年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紀錄片類影評(一)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07-05-21T10:35
多層視點‧多元紀錄 文/林木材 近幾年來,台灣電影產量年年下降,相較之下,紀錄片卻像有著蓬勃的生命力般, 不僅僅產量多,品質與議題也都趨向精緻與多元,甚至有越來越多帶著個人情感的 紀錄片紛紛推出,紀錄片的面貌變得有趣與多元,打破以往所認知的嚴肅與沉悶。 這次策劃已久的影展,也讓 ...

一直在偷看這裡...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07-05-21T10:26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但這類自拍,卻透露了某個特定年紀,或某個世代對未來相同的期待與焦慮, : (我要畢業了怎麼辦?我要和你們分開了怎麼辦?我滿懷的熱情希望會不會被社會擊垮?) : 與其說這片是環島紀錄,到不如說這是部兩個男子在人生迢路上的對話錄。 : 這兩個男生很開心他們能完 ...

記錄片要去哪裡才能觀賞到???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07-05-18T22:47
非常喜歡紀錄片的感覺 以前都沒有接觸過 想要看紀錄片要到哪裡去看?? 哪裡可以得到訊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