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找一篇文... - 紀錄片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04-12-21T18:1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不碰政治的台灣紀錄片文化 【郭力昕】

對於這篇文章 我想提出一點疑問
希望版上大家能一起討論 看能否初步解決我的疑惑

據我所知
台灣紀錄片史最初其實就是政治紀錄片
是在社會運動最為蓬勃的80s
許多紀錄片工作者秉持的信念
是要再現人民的歷史 呈現另一種說法 不同於官方欽定的大歷史
所以其實台灣的紀錄片是從政治介入開始的
經過90s多元異質的聲音出現
各種議題層出不窮 百花綻放(不再只有野百合)
文化取向的紀錄似乎逐漸取代了正面的直接的政治取向紀錄片
到了前幾年 也許是對於政治和文化紀錄片的制式化的不耐
開始出現關注個人、影像為主、思考紀錄片本身美學可能性的作品
也許鴻鴻的作品就代表這個方向
這次雙年展令我大開眼界 驚呼:原來紀錄片可以這樣拍!
比如新浪潮祖母華達的ulysses和salute to cuba實在令我驚歎
但是台灣在此一美學可能性的探索之路上似乎還未成熟
許多新人年輕導演 並未在美學形式上有太大突破和創新
(否則雙年展中一些片子不會令人如此驚歎:啊 我從未看過這種拍法!)
淪入所謂喃喃自語,沉溺而無溝通性,但形式技巧東學西撿的窘境
(被貼上"欸 這就是文藝青年!"的標籤)

我猜想郭力昕所期待的
也許是希望除了文化取向和文青取向的紀錄片之外
能夠重拾台灣紀錄片80s早期的批判傳統
能夠清楚明白和直截地投身和介入當下的政治活動
去批判 也去發揮改變的效力(目前看來 以紀錄片改變社會的可能性尚小
但也許不應過早放棄 也許多幾個持此信念者 就能逐漸組織和形成影響力吧)





--

All Comments

我的觀影心得 3 ~ 等待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04-12-21T17:24
~ 物質世界,一切被量化的食衣住行符碼,放在不同的環境往往產生強烈的反差 ,唯有真實情感才可平反一下這種痛苦的差距,人性的尊嚴往往在此種差距的 裂縫中展現出來。在雅加達街頭的這對老夫婦,彼此對生命的等待、對生活的 等待,以及彼此的依賴,在他們因麻瘋而扭曲的外表下,益顯得尊貴 ...

孤獨的戰鬥力—2004紀錄片雙年展參展感言

Joe avatar
By Joe
at 2004-12-21T14:15
孤獨的戰鬥力—2004紀錄片雙年展參展感言 有來自國外超過六十位的導演及策展人、記者參與的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 展已於日前結束了,相信這些外國貴賓們在大會的無微不至的招待下,必然會感 受到台灣人的熱情,大會工作人員的辛勞與努力也確實值得我們給予肯定,但身 為這次影展主角之一的台灣紀錄片導演,實在想就本 ...

來吧,討論一下2004紀錄片雙年展吧!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4-12-20T03:32
and#34;薛西佛斯之福爾摩沙and#34; 大哉問,台灣的認同問題。作者很勇敢在畢業製作處理這麼大的問題,問卷取樣的準確 性必定會被質疑,但我覺得這是個好的嘗試,好的開始。至少,她的確觸發更多年輕人 去關心、思考這個問題,有時候冷漠本身比無知更恐怖。 and#34;中央地帶and#34; 他不是一枚地雷 ...

來吧,討論一下2004紀錄片雙年展吧!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04-12-20T02:13
今年是第一次,看了不少,因為怕下一次就沒那麼多時間了... 選幾部比較特別的,po一下心得!! and#34;製造共識and#34; Chomsky,一位極受爭議,支持無政府工聯主義的語言學家,他真是妙語如珠耶。 「宣傳之於民主社會,猶如暴力之於獨裁」。製造共識是他的一本著作,美國政府 和主流媒體,如CNN ...

來吧,討論一下2004紀錄片雙年展吧!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04-12-20T01:12
有些場次在敦南誠品,實在離放映廳太遠了,又想多看點片,只好作罷 但是其實都想去聽,如果有去的人,能否分享一下心得:) 我自己遇到最不滿的是 有天我看當天最晚場的「恍惚的沙灘」 全片雖然只有15分鐘,但是整片的聲音都沒有出來 直到放映結束我走出戲院,工作人員才告知說聲音有問題,原本是有聲的 並表示又再加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