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以己身相兌的階級流動 - 臺劇

By Robert
at 2018-08-29T17:32
at 2018-08-29T17:32
Table of Contents
看到版上有些人認為〈孔雀〉想探討的主題太多太雜,以致於整部的劇情支離破碎;
加上那隻莫名其妙、話很多、卻意義不明的孔雀,要科幻不科幻,要靈異不靈異的設
定,讓人看完好像不知道在幹嘛。
的確,孔雀的配音員就是終極一班系列的「斷腸人」,平常演也演得挺用力的那維勳
,刻意的怪腔怪調配上孔雀本尊的柔和動作,是有點不太搭嘎。但除此之外,我覺得
本劇的演員表現都蠻到位,劇情和象徵的意涵也有值得深掘之處,以下說說我的心得。
---以下有些許劇情描述,請注意---
角色演出的部分,新同學施宇婕,儘管打籃球的動作有點尷尬,不太像是愛打球的樣
子,但開始孔雀化之後,發出孔雀叫聲的癲狂模樣確實達到不錯的驚悚效果,也為主
角巧藝的未來帶來預示。至於巧藝吃草配泥土、嚼蟲子、享受青蛙的畫面....只能說
佩服佩服(那應該是美術組處理過的道具吧,不會是真的吃吧OAO!)。
而所有的家庭成員──從無奈神情不時寫在臉上的爸爸、以偏執表現母愛的媽媽、活
靈活現的小屁孩弟弟巧新、到主角巧藝──大家的互動都很自然,像是真正的一家人
啊!尤其飾演巧新的演員林鼎軒,雖然劇本安排了一些事後想來有點超齡的台詞,但
從巧新的嘴巴說出來卻毫不違和,相當厲害。
---
再來,〈孔雀〉的劇情主軸顯然就是「階級的向上流動及其代價」。
就如同巧藝說的:「我只是覺得那邊根本不是屬於我們的地方。」
那麼,「孔雀」的象徵意涵是什麼?
唉呀,就是花枝招展、虛有其表、愛現的意思嘛。有這麼簡單嗎?
看劇的同時,我不禁一直想到作家胡淑雯的一篇短篇小說〈界線〉。好巧不巧,小說
裡的父親也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努力工作賺錢,供主角就讀一所貴族國小,以求孩子
的前途。小說中,有這樣的句子:
「我那知情的導師,怕我辜負了學費似的,檢查我的言行、步態與吃相,
像在檢查一隻擅闖天鵝水域的、越界的小鴨。『不准說尿尿,要說上洗
手間。衛生紙收進口袋,別捏在手心,否則一眼就看穿你的教養。』
「天鵝,天鵝,你要更像天鵝一點。
「另一個公民老師:『你爸載一趟客人能賺幾塊?你媽賣一瓶醬油能賺幾
塊?』她將我的成績單摔在地上,『你考的這是什麼分數』!
「她(註:母親)真情地哭泣著,替我惋惜。惋惜我好不容易搭了上行的
電梯,卻逆著階序向下走。我記得她漆成黑色的長指甲,鷹爪般攻擊我
的臉頰,在我嘴邊刮出血痕。我那來不及長硬的幼鴨的嘴,輕易被刻下
記號,供卑怯記取羞憤。
「鴨子,鴨子,為何你還是鴨子!
從鴨子到天鵝,是生物學上不可能的轉變;
但如果換到階級的領域,誰不想變成天鵝/孔雀?
透過和小說的相互參照,為什麼這隻魔性孔雀要求的代價是「只要一點點的妳」,
就比較清楚了。如果想要成功向上爬的階級流動,想要進入「界線」另一邊的貴族
世界,不正需要把構成自己的那些習慣、姿態、思維、直覺給一一重新改造,交換
來一個異於原本自己的人嗎?然而,想變成富裕人家的女孩並和她們打成一片,哪
有那麼容易。一下要昂貴(至少表面要看似昂貴)的生日禮物、一下要吃一頓四千
塊的法式料理......
為了換來充裕的金錢,巧藝讓孔雀奪走了她辨識色彩的敏銳度,這是她在同儕間幾
乎唯一的特長和可取之處。巧藝難過地說:「可以不要換這個嗎?」孔雀嘲諷地回
答:「唉呀,不要這樣愁眉苦臉的嘛,妳不是很開心嗎──跟大家一樣不是很開心
嗎?」
是啊,沒有麻雀變鳳凰的驚奇奧援,
這就是現實世界中,鴨子學習成為天鵝的殘酷過程。
但鴨子終究不能成為天鵝。
巧藝憑自己有限的交換籌碼,只能完成一種似人非人、似孔雀非孔雀,不完全的、
畸態的變形。而且這還是場不可逆的交易。除非,拿另一個人來換──故事最終,
也就是那位永遠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媽媽。她拿整個自己,來兌換巧藝身上的NTU
、巧新領口的貴族校徽。就如同這個家庭一直以來的做法:用過勞、犧牲健康來換
取資本。然後抓著有限的資本,為了最有效率的投資而左支右絀。
劇中的老爸主要採用孩子、樂透兩種投資,因為後者而頻頻被妻子數落。但是照他
們的投資(教養)方式,投資孩子的成功機率,真的能比投資樂透要高出多少嗎?
何以在他們的眼中,希望跟夢想,只能夠寄望在這兩個地方了?
孔雀的存在,正是放大一個中間階層的家庭,竟然如此沒有選擇,到不得不以自我
相兌的地步。
---
孔雀對憤憤不平的父親說:「我對經過這裡的每個人都發過邀請,不過,只有少數
人回應我。是她願意的,是妳女兒她自己願意的!」
我們不禁要問,這個「少數人」是誰?為什麼只有他們願意?這樣的願意真的就只
是「願意」,沒有非自願的成分嗎?或許我們都高估了不平等社會中的自由程度。
在某些情況,高度侷限之下不得不做的選擇,不算是行使自由。我自己難忘的一個
橋段是「妳老爸中了六百塊,剛好買蛋糕」。那六百塊,當中蘊含了幫女兒慶祝生
日的小小自由,卻也摻雜了一些奴役,促使老爸繼續把希望寄託於樂透。
---
最後回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一個重要命題:媽媽錯了嗎?以劇中媽媽的
話,就是:「孩子笨,投胎到我們這種平民家庭,我拼命努力讓他們變成貴族,這
樣有錯嗎?」
魔性孔雀的疑惑是這樣的,「妳要交換的願望,都和妳自己無關啊?」
媽媽的座右銘是這樣的,「媽媽吃過的苦,絕對不會再讓妳承受第二遍」,殊不知
這造成的,只是孩子得吃另一種苦。
既無私又自私,以愛帶來傷害,這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現代的台灣母親
所勾勒的複雜圖像。或許可以進一步質問,何以是這樣的無私、這樣的自私、這樣
的愛、這樣的傷害,宰制了許許多多的台灣家庭。平民就應該變成貴族嗎?誰讓我
們有這樣的想像?我們有可能逃離嗎?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18-09-02T00:53
at 2018-09-02T00:53

By Brianna
at 2018-09-02T23:59
at 2018-09-02T23:59

By Harry
at 2018-09-04T18:45
at 2018-09-04T18:45

By John
at 2018-09-09T06:01
at 2018-09-09T06:01

By Joseph
at 2018-09-09T15:34
at 2018-09-09T15:34

By David
at 2018-09-10T20:03
at 2018-09-10T20:03

By Candice
at 2018-09-12T06:59
at 2018-09-12T06:59
Related Posts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全劇心得

By Yedda
at 2018-08-29T15:28
at 2018-08-29T15:28
2018年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戲劇節目整理)

By Suhail Hany
at 2018-08-29T15:25
at 2018-08-29T15:25
第53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

By Gilbert
at 2018-08-29T15:13
at 2018-08-29T15:13
53th電視金鐘獎入圍記者會

By Jake
at 2018-08-29T14:28
at 2018-08-29T14:28
謝祖武機警 著迷女神不忘歌頌老婆

By Gilbert
at 2018-08-29T12:00
at 2018-08-29T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