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by(時光之硯) - 電影
By Liam
at 2011-01-13T22:00
at 2011-01-13T22:00
Table of Contents
《型男飛行日誌》- 時光之硯部落格 PTT2個人板 Inkstone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31188976
======================================================
能夠被記得、被想起、被想念、被懂得,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
,才能確定自己從哪裡來。「回望那些記憶中最好的時光,你
會發現,自己都不是孤伶伶的。」
======================================================
不曉得是因為年紀到了,還是早已聊遍千山萬水的我們再難開拓新話題?總之幾個從高中
到現在十多年的兄弟、至今仍每天要開一場(跨越地球的)MSN會談的, 最近聊天的主題
竟都反璞歸真地圍繞在工作、愛情、想像中的家庭,和未來期待的生活上。
談愛情,但其中半數的我們眼前連女朋友都沒有;談工作,其實才出社會三年,只能說是
剛把第一張椅子坐熟吧?談家庭,這又要回到其實半數的我們連女朋友的影子都……
然後是未來的方向,與想要怎樣的生活。終究我們還年輕是嗎?對所謂「未來」不論形式
或發生地,都還有巨大的選擇空間。這也讓我想起一部電影,它叫做《 型男飛行日誌 (
Up In The Air)》。
「接下來這會有點難跟上所以聽清楚囉!( Now this is gonna be a little difficult
so stay with me.)」《型男飛行日誌》是那種、第一次看完預告我就知道自己會愛上的
電影。藉由一段新世代的人際描寫,它關注那些可能一去不復返了、又或許從未改變過的
生活價值觀,在優雅中藏著尖銳、在犀利中又不忘敦厚。而我真喜歡它既道出某種真實,
又不失卻從頭到尾的溫潤。
萊恩‧賓漢是個新世紀的游牧民族。他的工作是在國內飛來飛去、到不同城市去幫各種公
司開除職員。他幽默、自信、得體而且風采迷人,儼然是飾演這角色的喬治克魯尼( Ge-
orge Clooney)的寫照。他的專業內容是告知和說服、安慰與臨機應變,所以語言能力當
然是強項;機艙和旅館是他的家,他住的樓層是三萬九千英尺;他隨身攜帶的行李超簡便
,只要一張卡(信用卡)和更多的卡(預付卡、會員卡、免臨櫃park and go 租車服務卡
)就能把財富和身份都帶著走。他擁有的一切都是虛擬的,因為凡事都可被電子傳輸——
新世代的流浪者,其行動力好比衝浪。只是是用光速。
他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但他樂在其中:「去年,我有三百二十二天是在旅途上度過
的。亦即我花了另外四十三個悲慘的日子悶在家裡!」他成天和人打交道但那些言語、溝
通、理解和試圖同情的過程裡,這些對象都不重複。他因此亦是孤獨的。但他一點也不在
乎——當姊姊在電話另一頭對他說「You are isolated!」萊恩不解地回答:「Isolated?
I'm surrounded! 」而因為這些生活特質,萊恩發展出他的〈清空背包〉哲學:責任越大
、羈絆越多,人生的重量就越重。那麼,何不把背包倒乾淨、放把火燒了,從此開啟輕盈
無憂的生活?
於是萊恩到處去演講,總在一開場就問大家:「 你覺得你的人生有幾斤重?( How much
does your life weight?)」再緩緩道出他的理論。我們背負多少東西、承擔多少壓力,
在人與人的交合摩擦爭吵和妥協裡漸漸虛耗著人生。或許,在這資訊暢通而各類疆界都逐
漸被打破的時代,真正自由又溫飽無虞的生活終成為可能。我們不再需要固守什麼家園、
耕耘什麼傳統,不再要藉著地理乘以時間的忠誠來換取身份的確認。而人際的綑綁是最後
一道困圍你我的繩索,唯有放下這些,才能充分掌握現代性的自由。
「The slower we move, the faster we die.」在演講最後,萊恩一定會再告誡他的聽眾
們:「Make no mistake: Moving is living.」
「Make No Mistake.」他總是如此懇切。搭配那迷人的笑容、真摯的眼神、低沈的嗓音和
滿滿的說服力。也許我該承認:每一次重看《型男飛行日誌》,我都會真心地感嘆「這真
是個完美的現代男人!」他跟得上時代、享受著生活,擁有自我,沈穩而且真的很善良。
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也清楚自己能擁有什麼。如此清晰如此篤定的人,真的不多。
但… 真的是如此嗎?真的no mistake made?瀟灑的背後總有某種虛空待填補的罷?《型
男飛行日誌》的精彩正在於:貫串整部戲,它一方面從未失格地在塑造萊恩的迷人,讓我
們越來越喜愛和認同他,一方面,卻也透過他和兩個女主角(以及後段和家人們)的互動
悄悄地、溫柔地瓦解他的滿滿自信和胸有成竹。遠離羈絆和承諾的人生看似實際,實則不
免是逃避和犬儒的。而失溫狀態的犬儒,遲早會被帶著暖意的情分融碎一地。於是隨著旅
程一站站地飛,你對他的崇拜也點點滴滴變成疼惜。然後,整個完整的敘述句變成了:清
空背包,其實是為了再次填滿它吧!
且先移焦來談談演員們。事實上《型男飛行日誌》會這麼好看,由頂尖的演技撞擊成的戲
感絕對是主因。喬治克魯尼迷死人,他那話中帶著的渾厚包容和令人信賴感、節奏掌控的
能力,搭配他的「A Nice Smile」,讓人看見某種人性的美好。無疑地,這角色幾乎就為
他量身訂作,而他也真的發揮了百分之百:在電影後半,當萊恩不再能被自己的哲學說服
,那在台上的語調抑揚頓挫、言詞的情感都和前半判若兩人。而他把這樣的層次演出來了
,是以讓人看見他的「真」。
在片中和萊恩對戲最多、同時也最難演的角色是安娜坎迪克(Anna Kendrick)的 娜塔莉
。娜塔莉令我驚豔的是,她不像另外兩人只靠明星魅力就能從容勝任,而是得在咄咄逼人
的強勢中藏進一點單純可人。但安娜坎迪克做到了。她非常投入地演出了那年輕、憑著滿
腔衝勁等待上場調兵遣將、又天真地化約一切成遊戲的目光。那殺氣騰騰的馬尾、那「ty
-pe with purpose」的側臉、那自以為邏輯和理性能安慰人的過度清醒;但另一方面,她
連自己的枕頭都要帶在行李中,這也透露出她的敏感和脆弱吧!
相對於萊恩的經驗豐富、和他所堅信的「雖然這工作很殘酷,至少我們能給對方留點尊嚴
(dignity)」 的態度,娜塔莉那熱切滿滿闖入世界、再從中見識到現實的崎嶇和磨銼自
己的銳氣、最終變得圓滑且學會同理心的過程,是每個新鮮人都得經歷的。但《型男飛行
日誌》畢竟選擇了一個很特殊(因此處境也極端)的題材:他們所面對的,是在第一線承
受蕭條景氣(與資本市場企業邏輯)的被害人。而就像萊恩說的:「我們的工作是讓地獄
變得稍微可以忍受。我們陪伴受傷的靈魂渡過恐懼之河,讓他們看見那渺茫卻依稀存在的
希望——然後停下船來、踹他們下水去,再逼他們自己游到對岸。」
就算在優秀的武裝背後、娜塔莉有著藏不住的善良,但對這工作而言,那「關懷」的本質
卻存在著矛盾。這大概就像分手的談判吧?再多的委婉和愧疚感都只能是形式。或者,就
像必須告知病人噩耗的醫生,任何言語都只能包裝那「當下」,其實什麼結果都改變不了
。到最後,娜塔莉終究無法承受而走人了,但留下來的萊恩呢?他那瀟灑的背包哲學是他
看待這一切的憑依,但在片尾,他真的還能回到當初嗎?
畢竟,別忘了我們前面說的——這正是萊恩被溫暖融化的故事呀!
所以更要說起薇拉法米嘉(Vera Farmiga)和她的角色艾莉克斯。艾莉克斯與萊恩的交會
,浪漫地說來是萍水相逢、客觀而言則叫做棋逢敵手。但薇拉演起她來不只游刃有餘,還
注入了非常深層的溫柔,是以即使到最後、她就是那點醒萊恩的殘酷事實,但她的成熟之
美反讓受傷的人顯得錯估了形勢(很有趣的是,同樣的諒解我卻無法給予《戀夏五百日》
的柔伊黛許奈兒)。艾莉克斯的俐落、透徹又絲毫不帶危險性的氣質,幾乎就是相對於萊
恩的完美女性典型。
而我更喜歡她在娜塔莉面前能扮演的大姊姊形象。那段在飯店大廳裡、剛被男友甩掉的娜
塔莉崩潰大哭後,三人在咖啡座的對話是《型男飛行日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戲。那交融
了年齡、世代、性別、價值觀差異而成的對白,將各自閃動的星芒收納其中,而這樣的機
鋒正處處反映著這部劇本的天才——或者,用天才來形容真是太失禮了,這是「睿智」吧
!是多少人生目光的累積才能得來的。
兩個女角從不同位置、不同向度滲進萊恩那看似無懈可擊的哲學裡,終以輕重有別的方式
改變了他。曾拍出《鴻孕當頭》的傑森萊特曼(Jason Reitman) 在此證明了他不只有心
,還有才情調度一場視野不俗的敘事。多少戲中人語的交織、互動和流淌,看似輕盈卻處
處點到了位。
而我真愛它的精準。那緊緊抓住企業人資的心態並予以延伸、在那些訪談面對面的段落裡
顯出市場的殘酷面。不論是告知或被告知的一方,都有難以安放的負面情感必須吞下;而
它又藉著一個居無定所的人來襯托那「只是想有塊家園可以守護罷了」的心情。然它也歌
頌著:如果自己所做的是在追逐夢想,那該是多有意義的人生?
我也真喜歡它的幽默。從克魯尼的帥臉和他機靈的談吐(還記得那關於運動員的笑點嗎?
)到瀰漫全片的某種豁達,讓「這一切也許沒那麼糟」變成一種可被實踐的生活氣味。我
還喜歡它的多元和不下定論,從萊恩本身的哲學、他的工作本質、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愛
情態度和他經歷的「頓悟」,《型男飛行日誌》丟出多少值得細究的話題,雖然都沒給答
案(因為根本不存在吧)但都作了相當程度的討論。該怎麼看待他「人」,不論是在關係
中或職場上?該怎麼看待溝通,不論是從科技面或態度面?該怎麼看待家庭,不論是私密
地想有個脆弱時的眷戀處、或形而上地嚮往一種歸屬?該怎麼看待愛情……?
還有,該怎麼看待不斷飛行的人生?執著於累積里程的萊恩,以此實踐著他「移動才是活
著」的哲學。但在終於抵達目標後,他被問了一個問句卻無法回答:「孩子,你從哪裡來
?」
不停地移動、不斷在遠行,最後卻忘卻自己是從哪來的了。走了這麼遠,卻沒有一個可供
回望的座標,那究竟自己丟下了什麼?或根本就從未離開過?
我且還喜歡它的寬厚。從各角色之間的溫暖、那場婚禮戲的甜美、那些音樂和手搖攝影,
都多麼真實。我非常愛的一幕還包括:當他站在那片貼滿照片的地圖前,會心地笑了,接
著他轉頭、想問妹妹怎會想出這麼妙的主意?卻一時找不到不帶嘲笑的辭語——此時、導
演讓艾莉克斯適時地插話,以一種嫻熟的默契圓滿了當下。
所以,我還喜歡它的性感。從節奏的從容到對機場、機艙、旅館等現代化氣質的捕捉,清
爽而明亮,搭配前述高來高去的語白是《型男飛行日誌》魅力的核心。而艾莉克斯的身段
、語氣、當然還有她的美麗,更讓全片變得迷人。
在得知了她的「真實」後,萊恩在心裡一腳踩空了。他覺得眼前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對象,
但一方面,他也明白了原來「她」才是進化至完美極致的自己——平衡、清晰,將身份切
割得如此乾淨。這讓萊恩知道了自己是辦不到的。就像銀幕外的我們,也明白自己無法這
樣剖分自己吧!能說服我們的,還是他在面對可愛的(未來的)妹婿時,很坦白感嘆的那
句:「Life's better with company」。
終究我們活這一遭,不只是為了完成自己、還期待在更多時候和他人一起經歷些什麼。能
夠被記得、被想起、被想念、被懂得,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才能確定自己從哪裡來。「
回望那些記憶中最好的時光,你會發現,自己都不是孤伶伶的。」有家人、有情人、有兄
弟,有他們在那裡,回憶的畫面才因而有光。
Life's better with company.
And everyone needs a place called home.
所以這篇文章,我想送給我那隻身負笈到千山萬水外的米國去唸書的兄弟。雖然我還欠他
好幾篇電影文,雖然我還真沒把握他會不會喜歡《型男飛行日誌》,但我猜,如果他知道
我在看完全世界最迷人的男子主演的電影後,竟然會想到他,應該會很開心吧!
--
也推薦我兄弟KDE的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kde/
--
「妳挽起金色長髮走入房間的身影,定格如一篇未竟的散文
灑落我的床邊是無聲的字句,獨缺那未曾下筆的標點」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PTT2個人板 Inkstone
--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31188976
======================================================
能夠被記得、被想起、被想念、被懂得,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
,才能確定自己從哪裡來。「回望那些記憶中最好的時光,你
會發現,自己都不是孤伶伶的。」
======================================================
不曉得是因為年紀到了,還是早已聊遍千山萬水的我們再難開拓新話題?總之幾個從高中
到現在十多年的兄弟、至今仍每天要開一場(跨越地球的)MSN會談的, 最近聊天的主題
竟都反璞歸真地圍繞在工作、愛情、想像中的家庭,和未來期待的生活上。
談愛情,但其中半數的我們眼前連女朋友都沒有;談工作,其實才出社會三年,只能說是
剛把第一張椅子坐熟吧?談家庭,這又要回到其實半數的我們連女朋友的影子都……
然後是未來的方向,與想要怎樣的生活。終究我們還年輕是嗎?對所謂「未來」不論形式
或發生地,都還有巨大的選擇空間。這也讓我想起一部電影,它叫做《 型男飛行日誌 (
Up In The Air)》。
「接下來這會有點難跟上所以聽清楚囉!( Now this is gonna be a little difficult
so stay with me.)」《型男飛行日誌》是那種、第一次看完預告我就知道自己會愛上的
電影。藉由一段新世代的人際描寫,它關注那些可能一去不復返了、又或許從未改變過的
生活價值觀,在優雅中藏著尖銳、在犀利中又不忘敦厚。而我真喜歡它既道出某種真實,
又不失卻從頭到尾的溫潤。
萊恩‧賓漢是個新世紀的游牧民族。他的工作是在國內飛來飛去、到不同城市去幫各種公
司開除職員。他幽默、自信、得體而且風采迷人,儼然是飾演這角色的喬治克魯尼( Ge-
orge Clooney)的寫照。他的專業內容是告知和說服、安慰與臨機應變,所以語言能力當
然是強項;機艙和旅館是他的家,他住的樓層是三萬九千英尺;他隨身攜帶的行李超簡便
,只要一張卡(信用卡)和更多的卡(預付卡、會員卡、免臨櫃park and go 租車服務卡
)就能把財富和身份都帶著走。他擁有的一切都是虛擬的,因為凡事都可被電子傳輸——
新世代的流浪者,其行動力好比衝浪。只是是用光速。
他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但他樂在其中:「去年,我有三百二十二天是在旅途上度過
的。亦即我花了另外四十三個悲慘的日子悶在家裡!」他成天和人打交道但那些言語、溝
通、理解和試圖同情的過程裡,這些對象都不重複。他因此亦是孤獨的。但他一點也不在
乎——當姊姊在電話另一頭對他說「You are isolated!」萊恩不解地回答:「Isolated?
I'm surrounded! 」而因為這些生活特質,萊恩發展出他的〈清空背包〉哲學:責任越大
、羈絆越多,人生的重量就越重。那麼,何不把背包倒乾淨、放把火燒了,從此開啟輕盈
無憂的生活?
於是萊恩到處去演講,總在一開場就問大家:「 你覺得你的人生有幾斤重?( How much
does your life weight?)」再緩緩道出他的理論。我們背負多少東西、承擔多少壓力,
在人與人的交合摩擦爭吵和妥協裡漸漸虛耗著人生。或許,在這資訊暢通而各類疆界都逐
漸被打破的時代,真正自由又溫飽無虞的生活終成為可能。我們不再需要固守什麼家園、
耕耘什麼傳統,不再要藉著地理乘以時間的忠誠來換取身份的確認。而人際的綑綁是最後
一道困圍你我的繩索,唯有放下這些,才能充分掌握現代性的自由。
「The slower we move, the faster we die.」在演講最後,萊恩一定會再告誡他的聽眾
們:「Make no mistake: Moving is living.」
「Make No Mistake.」他總是如此懇切。搭配那迷人的笑容、真摯的眼神、低沈的嗓音和
滿滿的說服力。也許我該承認:每一次重看《型男飛行日誌》,我都會真心地感嘆「這真
是個完美的現代男人!」他跟得上時代、享受著生活,擁有自我,沈穩而且真的很善良。
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也清楚自己能擁有什麼。如此清晰如此篤定的人,真的不多。
但… 真的是如此嗎?真的no mistake made?瀟灑的背後總有某種虛空待填補的罷?《型
男飛行日誌》的精彩正在於:貫串整部戲,它一方面從未失格地在塑造萊恩的迷人,讓我
們越來越喜愛和認同他,一方面,卻也透過他和兩個女主角(以及後段和家人們)的互動
悄悄地、溫柔地瓦解他的滿滿自信和胸有成竹。遠離羈絆和承諾的人生看似實際,實則不
免是逃避和犬儒的。而失溫狀態的犬儒,遲早會被帶著暖意的情分融碎一地。於是隨著旅
程一站站地飛,你對他的崇拜也點點滴滴變成疼惜。然後,整個完整的敘述句變成了:清
空背包,其實是為了再次填滿它吧!
且先移焦來談談演員們。事實上《型男飛行日誌》會這麼好看,由頂尖的演技撞擊成的戲
感絕對是主因。喬治克魯尼迷死人,他那話中帶著的渾厚包容和令人信賴感、節奏掌控的
能力,搭配他的「A Nice Smile」,讓人看見某種人性的美好。無疑地,這角色幾乎就為
他量身訂作,而他也真的發揮了百分之百:在電影後半,當萊恩不再能被自己的哲學說服
,那在台上的語調抑揚頓挫、言詞的情感都和前半判若兩人。而他把這樣的層次演出來了
,是以讓人看見他的「真」。
在片中和萊恩對戲最多、同時也最難演的角色是安娜坎迪克(Anna Kendrick)的 娜塔莉
。娜塔莉令我驚豔的是,她不像另外兩人只靠明星魅力就能從容勝任,而是得在咄咄逼人
的強勢中藏進一點單純可人。但安娜坎迪克做到了。她非常投入地演出了那年輕、憑著滿
腔衝勁等待上場調兵遣將、又天真地化約一切成遊戲的目光。那殺氣騰騰的馬尾、那「ty
-pe with purpose」的側臉、那自以為邏輯和理性能安慰人的過度清醒;但另一方面,她
連自己的枕頭都要帶在行李中,這也透露出她的敏感和脆弱吧!
相對於萊恩的經驗豐富、和他所堅信的「雖然這工作很殘酷,至少我們能給對方留點尊嚴
(dignity)」 的態度,娜塔莉那熱切滿滿闖入世界、再從中見識到現實的崎嶇和磨銼自
己的銳氣、最終變得圓滑且學會同理心的過程,是每個新鮮人都得經歷的。但《型男飛行
日誌》畢竟選擇了一個很特殊(因此處境也極端)的題材:他們所面對的,是在第一線承
受蕭條景氣(與資本市場企業邏輯)的被害人。而就像萊恩說的:「我們的工作是讓地獄
變得稍微可以忍受。我們陪伴受傷的靈魂渡過恐懼之河,讓他們看見那渺茫卻依稀存在的
希望——然後停下船來、踹他們下水去,再逼他們自己游到對岸。」
就算在優秀的武裝背後、娜塔莉有著藏不住的善良,但對這工作而言,那「關懷」的本質
卻存在著矛盾。這大概就像分手的談判吧?再多的委婉和愧疚感都只能是形式。或者,就
像必須告知病人噩耗的醫生,任何言語都只能包裝那「當下」,其實什麼結果都改變不了
。到最後,娜塔莉終究無法承受而走人了,但留下來的萊恩呢?他那瀟灑的背包哲學是他
看待這一切的憑依,但在片尾,他真的還能回到當初嗎?
畢竟,別忘了我們前面說的——這正是萊恩被溫暖融化的故事呀!
所以更要說起薇拉法米嘉(Vera Farmiga)和她的角色艾莉克斯。艾莉克斯與萊恩的交會
,浪漫地說來是萍水相逢、客觀而言則叫做棋逢敵手。但薇拉演起她來不只游刃有餘,還
注入了非常深層的溫柔,是以即使到最後、她就是那點醒萊恩的殘酷事實,但她的成熟之
美反讓受傷的人顯得錯估了形勢(很有趣的是,同樣的諒解我卻無法給予《戀夏五百日》
的柔伊黛許奈兒)。艾莉克斯的俐落、透徹又絲毫不帶危險性的氣質,幾乎就是相對於萊
恩的完美女性典型。
而我更喜歡她在娜塔莉面前能扮演的大姊姊形象。那段在飯店大廳裡、剛被男友甩掉的娜
塔莉崩潰大哭後,三人在咖啡座的對話是《型男飛行日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戲。那交融
了年齡、世代、性別、價值觀差異而成的對白,將各自閃動的星芒收納其中,而這樣的機
鋒正處處反映著這部劇本的天才——或者,用天才來形容真是太失禮了,這是「睿智」吧
!是多少人生目光的累積才能得來的。
兩個女角從不同位置、不同向度滲進萊恩那看似無懈可擊的哲學裡,終以輕重有別的方式
改變了他。曾拍出《鴻孕當頭》的傑森萊特曼(Jason Reitman) 在此證明了他不只有心
,還有才情調度一場視野不俗的敘事。多少戲中人語的交織、互動和流淌,看似輕盈卻處
處點到了位。
而我真愛它的精準。那緊緊抓住企業人資的心態並予以延伸、在那些訪談面對面的段落裡
顯出市場的殘酷面。不論是告知或被告知的一方,都有難以安放的負面情感必須吞下;而
它又藉著一個居無定所的人來襯托那「只是想有塊家園可以守護罷了」的心情。然它也歌
頌著:如果自己所做的是在追逐夢想,那該是多有意義的人生?
我也真喜歡它的幽默。從克魯尼的帥臉和他機靈的談吐(還記得那關於運動員的笑點嗎?
)到瀰漫全片的某種豁達,讓「這一切也許沒那麼糟」變成一種可被實踐的生活氣味。我
還喜歡它的多元和不下定論,從萊恩本身的哲學、他的工作本質、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愛
情態度和他經歷的「頓悟」,《型男飛行日誌》丟出多少值得細究的話題,雖然都沒給答
案(因為根本不存在吧)但都作了相當程度的討論。該怎麼看待他「人」,不論是在關係
中或職場上?該怎麼看待溝通,不論是從科技面或態度面?該怎麼看待家庭,不論是私密
地想有個脆弱時的眷戀處、或形而上地嚮往一種歸屬?該怎麼看待愛情……?
還有,該怎麼看待不斷飛行的人生?執著於累積里程的萊恩,以此實踐著他「移動才是活
著」的哲學。但在終於抵達目標後,他被問了一個問句卻無法回答:「孩子,你從哪裡來
?」
不停地移動、不斷在遠行,最後卻忘卻自己是從哪來的了。走了這麼遠,卻沒有一個可供
回望的座標,那究竟自己丟下了什麼?或根本就從未離開過?
我且還喜歡它的寬厚。從各角色之間的溫暖、那場婚禮戲的甜美、那些音樂和手搖攝影,
都多麼真實。我非常愛的一幕還包括:當他站在那片貼滿照片的地圖前,會心地笑了,接
著他轉頭、想問妹妹怎會想出這麼妙的主意?卻一時找不到不帶嘲笑的辭語——此時、導
演讓艾莉克斯適時地插話,以一種嫻熟的默契圓滿了當下。
所以,我還喜歡它的性感。從節奏的從容到對機場、機艙、旅館等現代化氣質的捕捉,清
爽而明亮,搭配前述高來高去的語白是《型男飛行日誌》魅力的核心。而艾莉克斯的身段
、語氣、當然還有她的美麗,更讓全片變得迷人。
在得知了她的「真實」後,萊恩在心裡一腳踩空了。他覺得眼前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對象,
但一方面,他也明白了原來「她」才是進化至完美極致的自己——平衡、清晰,將身份切
割得如此乾淨。這讓萊恩知道了自己是辦不到的。就像銀幕外的我們,也明白自己無法這
樣剖分自己吧!能說服我們的,還是他在面對可愛的(未來的)妹婿時,很坦白感嘆的那
句:「Life's better with company」。
終究我們活這一遭,不只是為了完成自己、還期待在更多時候和他人一起經歷些什麼。能
夠被記得、被想起、被想念、被懂得,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才能確定自己從哪裡來。「
回望那些記憶中最好的時光,你會發現,自己都不是孤伶伶的。」有家人、有情人、有兄
弟,有他們在那裡,回憶的畫面才因而有光。
Life's better with company.
And everyone needs a place called home.
所以這篇文章,我想送給我那隻身負笈到千山萬水外的米國去唸書的兄弟。雖然我還欠他
好幾篇電影文,雖然我還真沒把握他會不會喜歡《型男飛行日誌》,但我猜,如果他知道
我在看完全世界最迷人的男子主演的電影後,竟然會想到他,應該會很開心吧!
--
也推薦我兄弟KDE的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kde/
--
「妳挽起金色長髮走入房間的身影,定格如一篇未竟的散文
灑落我的床邊是無聲的字句,獨缺那未曾下筆的標點」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
PTT2個人板 Inkstone
--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11-01-17T17:21
at 2011-01-17T17:21
By Michael
at 2011-01-19T11:27
at 2011-01-19T11:27
By Noah
at 2011-01-23T07:15
at 2011-01-23T07:15
By Olga
at 2011-01-27T00:58
at 2011-01-27T00:58
By Charlie
at 2011-01-29T03:22
at 2011-01-29T03:22
By Audriana
at 2011-01-29T07:16
at 2011-01-29T07:16
By Xanthe
at 2011-01-29T23:42
at 2011-01-29T23:42
By Brianna
at 2011-02-01T03:04
at 2011-02-01T03:04
By Enid
at 2011-02-02T03:22
at 2011-02-02T03:22
By Adele
at 2011-02-04T03:43
at 2011-02-04T03:43
By Erin
at 2011-02-08T04:44
at 2011-02-08T04:44
By Ida
at 2011-02-12T16:58
at 2011-02-12T16:58
By Puput
at 2011-02-16T15:50
at 2011-02-16T15:50
By Connor
at 2011-02-21T04:23
at 2011-02-21T04:23
By Lucy
at 2011-02-25T08:23
at 2011-02-25T08:23
By Jacob
at 2011-03-01T06:25
at 2011-03-01T06:25
By Ida
at 2011-03-01T09:48
at 2011-03-01T09:48
By Doris
at 2011-03-06T06:21
at 2011-03-06T06:21
By Christine
at 2011-03-09T13:25
at 2011-03-09T13:25
By Ingrid
at 2011-03-14T07:21
at 2011-03-14T07:21
By Jack
at 2011-03-17T13:44
at 2011-03-17T13:44
By Hedy
at 2011-03-18T11:38
at 2011-03-18T11:38
By Lucy
at 2011-03-23T07:23
at 2011-03-23T07:23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3-27T23:07
at 2011-03-27T23:07
By Faithe
at 2011-03-28T04:37
at 2011-03-28T04:37
By Daniel
at 2011-03-29T01:07
at 2011-03-29T01:07
By Liam
at 2011-03-29T14:59
at 2011-03-29T14:59
By Zora
at 2011-04-03T10:33
at 2011-04-03T10:33
By Bethany
at 2011-04-03T14:05
at 2011-04-03T14:05
By Joseph
at 2011-04-04T04:01
at 2011-04-04T04:01
By Kelly
at 2011-04-07T11:45
at 2011-04-07T11:45
By Kelly
at 2011-04-10T02:28
at 2011-04-10T02:28
By Isabella
at 2011-04-13T23:14
at 2011-04-13T23:14
By Doris
at 2011-04-16T02:03
at 2011-04-16T02:03
By Ivy
at 2011-04-18T00:08
at 2011-04-18T00:08
By Ophelia
at 2011-04-21T00:40
at 2011-04-21T00:40
By Dorothy
at 2011-04-25T09:09
at 2011-04-25T09:09
By Anthony
at 2011-04-26T06:48
at 2011-04-26T06:48
By Erin
at 2011-04-28T20:02
at 2011-04-28T20:02
By Leila
at 2011-05-01T13:11
at 2011-05-01T13:11
By Emily
at 2011-05-05T21:56
at 2011-05-05T21:56
By Olivia
at 2011-05-09T13:11
at 2011-05-09T13:11
By Eden
at 2011-05-13T04:47
at 2011-05-13T04:47
Related Posts
《龍紋身的女孩》好萊塢扮相粉墨登場
By Adele
at 2011-01-13T20:26
at 2011-01-13T20:26
奪魂鋸5
By Eartha
at 2011-01-13T14:29
at 2011-01-13T14:29
風之谷 – 恆星之風 (下)
By Freda
at 2011-01-13T01:28
at 2011-01-13T01:28
風之谷 – 行星之風 (上)
By Callum
at 2011-01-13T01:25
at 2011-01-13T01:25
黑天鵝
By Jessica
at 2011-01-12T17:27
at 2011-01-12T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