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線員》:變形五以外的選擇 - 電影

By Eartha
at 2017-06-23T23:37
at 2017-06-23T23:37
Table of Contents
如題,首先要感謝麥可貝拍了變形5
不然我應該也不會想要去看這部電影
我得說,這是一次相當不舒服的觀影經驗
我甚至不能確定導演是不是故意的,可是在很多的畫面裡面,都讓人感到相當的不自在
那種不自在不僅只是故事本身給人的感受,導演還搭配了配樂跟剪輯,用跳躍的方式讓人
感覺到了角色的情緒
雖說這種方式並非主流,還讓電影在前段有個明顯的缺點是:
在觀眾還沒進入情緒之前,就又跳到下一個場景了
那種感覺就像搭了雲霄飛車之後又上了旋轉木馬
當然故事本身就沒有試圖讓人感覺溫馨的目的
更特別的是導演甚至沒有透過電影『要求』我們認同那些『小姐』跟接線員,或甚至是表
達一絲類似的訴求
單純就是敘述她們的日常,讓觀眾看到 即使是遊走於道德邊際的她們仍是有情有義有感
情的血肉之軀
與常人無異
電影看完不一定會為那些小姐感到同情,卻一定會對她們多一絲理解
(以下有雷)
故事先是營造出一個「走投無路」的情況(金融海嘯)
於是主角Tina在退無可退的窘境下加入了藏身在平凡街道上的『妓院』
裏頭有陳湘琪飾演的Sasa、范時軒演的Mei、跟操著一口左岸腔的老鴇Lily
其實我有點認不出范時軒在裡面的扮相,電影裡的扮相基本上就是一個染了金髮的8+9妹
直到剛剛跟阿嬤一起看牡X花開的時候,看到演員表才發現她是裡面的珊珊
(畢竟她在電影裡是這樣,恩)
http://i.imgur.com/zVuBd0F.jpg
導演是母校退休老師的女兒,透過老師,我有幸可以跟導演一起討論這部電影
導演說,其實故事是以她的一個朋友──也就是故事中的Anna──為藍本而發展出的角色
很特別的是Anna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大概排在第4或是5 (感覺上那個老鴇Lily都比她有故事
)
本來應該是主角的她最後甚至在最後的死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
關於這部分導演是說,她怎麼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我猜這問題她應該被問到
爛了
不過這部分感覺真的處理的不是很好,沒有特別看過訪談的應該都不會知道Anna是跳天橋
自殺的吧
只會有她被英國保全貓死的錯覺
或許是基於觀眾的期許跟『電影都該有個好結局』的不成文規定,導演在編寫故事的時候
選用了尚有後路的Tina跟 Sasa作為第一主角跟第二主角
並把引發出整個故事的Anna挪到次要角色去
電影裡最喜歡的一幕,是Tina在離開前抱著Sasa
那幕特定的光線跟角度之下,我有了其實這兩個人長得很像的感覺
Tina就像當年純淨的Sasa, Sasa就像已歷風霜的Tina
這個腦補的想法甚至在後半段的Sasa的一句話有了證實(也算是腦補之一)
「我看到她的背影,有點像妳,又有點像我」
於是我們還可以在電影的最後感覺到希望
不論是Tina故鄉的重建,還是Sasa最後的眺望,都帶著滿滿的正能量
或許Sasa最後會帶著兒子回到台灣,因為…落葉總要歸根
--
不然我應該也不會想要去看這部電影
我得說,這是一次相當不舒服的觀影經驗
我甚至不能確定導演是不是故意的,可是在很多的畫面裡面,都讓人感到相當的不自在
那種不自在不僅只是故事本身給人的感受,導演還搭配了配樂跟剪輯,用跳躍的方式讓人
感覺到了角色的情緒
雖說這種方式並非主流,還讓電影在前段有個明顯的缺點是:
在觀眾還沒進入情緒之前,就又跳到下一個場景了
那種感覺就像搭了雲霄飛車之後又上了旋轉木馬
當然故事本身就沒有試圖讓人感覺溫馨的目的
更特別的是導演甚至沒有透過電影『要求』我們認同那些『小姐』跟接線員,或甚至是表
達一絲類似的訴求
單純就是敘述她們的日常,讓觀眾看到 即使是遊走於道德邊際的她們仍是有情有義有感
情的血肉之軀
與常人無異
電影看完不一定會為那些小姐感到同情,卻一定會對她們多一絲理解
(以下有雷)
故事先是營造出一個「走投無路」的情況(金融海嘯)
於是主角Tina在退無可退的窘境下加入了藏身在平凡街道上的『妓院』
裏頭有陳湘琪飾演的Sasa、范時軒演的Mei、跟操著一口左岸腔的老鴇Lily
其實我有點認不出范時軒在裡面的扮相,電影裡的扮相基本上就是一個染了金髮的8+9妹
直到剛剛跟阿嬤一起看牡X花開的時候,看到演員表才發現她是裡面的珊珊
(畢竟她在電影裡是這樣,恩)
http://i.imgur.com/zVuBd0F.jpg
導演是母校退休老師的女兒,透過老師,我有幸可以跟導演一起討論這部電影
導演說,其實故事是以她的一個朋友──也就是故事中的Anna──為藍本而發展出的角色
很特別的是Anna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大概排在第4或是5 (感覺上那個老鴇Lily都比她有故事
)
本來應該是主角的她最後甚至在最後的死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
關於這部分導演是說,她怎麼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我猜這問題她應該被問到
爛了
不過這部分感覺真的處理的不是很好,沒有特別看過訪談的應該都不會知道Anna是跳天橋
自殺的吧
只會有她被英國保全貓死的錯覺
或許是基於觀眾的期許跟『電影都該有個好結局』的不成文規定,導演在編寫故事的時候
選用了尚有後路的Tina跟 Sasa作為第一主角跟第二主角
並把引發出整個故事的Anna挪到次要角色去
電影裡最喜歡的一幕,是Tina在離開前抱著Sasa
那幕特定的光線跟角度之下,我有了其實這兩個人長得很像的感覺
Tina就像當年純淨的Sasa, Sasa就像已歷風霜的Tina
這個腦補的想法甚至在後半段的Sasa的一句話有了證實(也算是腦補之一)
「我看到她的背影,有點像妳,又有點像我」
於是我們還可以在電影的最後感覺到希望
不論是Tina故鄉的重建,還是Sasa最後的眺望,都帶著滿滿的正能量
或許Sasa最後會帶著兒子回到台灣,因為…落葉總要歸根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Queena
at 2017-06-28T03:02
at 2017-06-28T03:02

By Lily
at 2017-06-29T21:36
at 2017-06-29T21:36

By Enid
at 2017-06-30T20:38
at 2017-06-30T20:38

By Lily
at 2017-07-04T15:18
at 2017-07-04T15:18

By Lily
at 2017-07-05T13:36
at 2017-07-05T13:36

By Irma
at 2017-07-07T07:48
at 2017-07-07T07:48

By Hazel
at 2017-07-08T22:43
at 2017-07-08T22:43

By Necoo
at 2017-07-09T14:34
at 2017-07-09T14:34

By Noah
at 2017-07-11T02:40
at 2017-07-11T02:40

By Poppy
at 2017-07-15T15:43
at 2017-07-15T15:43

By Jack
at 2017-07-19T00:19
at 2017-07-19T00:19

By Christine
at 2017-07-22T10:32
at 2017-07-22T10:32

By Caitlin
at 2017-07-22T14:39
at 2017-07-22T14:39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7-24T11:59
at 2017-07-24T11:59

By Zora
at 2017-07-25T13:48
at 2017-07-25T13:48

By Irma
at 2017-07-28T18:22
at 2017-07-28T18:22

By Hardy
at 2017-07-29T11:19
at 2017-07-29T11:19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7-30T08:25
at 2017-07-30T08:25

By Jack
at 2017-08-04T07:04
at 2017-08-04T07:04

By Eartha
at 2017-08-07T07:20
at 2017-08-07T07:20

By Charlie
at 2017-08-10T12:06
at 2017-08-10T12:06

By Callum
at 2017-08-14T17:23
at 2017-08-14T17:23

By Sandy
at 2017-08-19T00:13
at 2017-08-19T00:13

By Candice
at 2017-08-23T22:01
at 2017-08-23T22:01

By Connor
at 2017-08-25T15:54
at 2017-08-25T15:54

By Kristin
at 2017-08-26T12:24
at 2017-08-26T12:24

By Isla
at 2017-08-28T03:37
at 2017-08-28T03:37
Related Posts
神力女超人中的毒藥博士

By Thomas
at 2017-06-23T23:19
at 2017-06-23T23:19
李烈也太矯情了吧

By Jacky
at 2017-06-23T23:12
at 2017-06-23T23:12
變形金剛5,這些影評都說讚!!

By Vanessa
at 2017-06-23T23:01
at 2017-06-23T23:01
台北物語

By Jacob
at 2017-06-23T22:57
at 2017-06-23T22:57
大約十五年前有橘色外星蟲(人)的片

By Genevieve
at 2017-06-23T22:56
at 2017-06-23T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