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找尋自己、定義 - 電影
By Eartha
at 2017-02-16T18:03
at 2017-02-16T18:03
Table of Contents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8500312
(手機排班抱歉)
從去年底開跑的獎季裡,《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無疑是眾多電影的最大勁敵,尤其是當近
年好萊塢狂被酸「太白」,為了洗刷這股「冤屈」,《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出現正是天
時地利人和,尤其當這部電影確實不錯時,不少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協會、工會紛紛將大
獎頒發給它,舉凡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英國獨立電影獎、金球獎等。有了上述獎項的
加持,擁有驚人氣勢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果然不負眾望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影
片的強運連帶讓馬赫夏拉阿里與娜歐蜜哈瑞絲一同得到衝奧資格門票,之所以會說是「強
運」,最主要是因為我認為兩人的表現(尤其前者)其實沒有亮眼到足以入圍,可在想洗
白、又沒有特別強的黑人電影出現時,讓兩人入圍似乎是正確選擇。這樣的狀況同樣可用
在《樂來越愛你》的艾瑪史東與雷恩葛斯林身上,影片的聲勢拉高了演員的氣勢。
有媒體笑稱今年奧斯卡恐怕會是有史以來「最黑」的一屆,除了女主角會是由白人影星守
住外,其他如男主角、男女配角都有可能失守,基本上男女配角90%將會由馬赫夏拉阿里
與《籬笆內的風暴》的薇拉戴維絲分獲,男主角原本各界一致認定會是《海邊的曼徹斯特
》的凱西艾佛列克,殊不知影響力極大的美國演員工會獎硬是把獎頒給自導自演的丹佐華
盛頓,讓男主角戰局出現變化。但不管結果怎樣,似乎都無法否定今年黑人電影的來勢洶
洶,至少光是檯面上最常出現的,都是普遍評價相當高的作品。而在這些作品中我最喜歡
的則是《關鍵少數》。巧的是,馬赫夏拉阿里與他在《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中的女朋友賈
奈兒夢內都有演出《關》片,只是這次在《月》片裡,兩人的戲分分量完全調換。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全片分為三階段:童年、青年以及壯年,在這樣長的時間軸裡,主
角夏隆在每個時期遭遇到的問題,破碎的家庭、校園霸凌、性向探索等,都不停地衝撞著
他,逼使他陷入追尋自我的無限迴圈裡。而在這過程中,他越是年紀增長,越是不自覺的
走在過去他痛恨在心的道路上。只是正當一切好像就是這樣了的時候,那些陌生的人回來
了,熟悉的人離開了,一句「你現在是誰?」又再度令夏隆困惑了。
為了躲避其他孩童,夏隆意外跑到了以販賣毒品聞名的街區,也因此認識了販毒維生的尤
安,此後夏隆只要當母親又在吸毒無處可去時,他就會跑來這裡,尤安與其女朋友特蕾莎
把他視如己出,即便夏隆沒說,但相信他在心底也是把兩人當成自己的父母。真可以說尤
安與特蕾莎是夏隆的再生父母,他在兩人身上學習到了很多,也得到了過去未曾有過的溫
暖,也是從這裡開始,年幼的夏隆有了「自己是誰」的疑問句。
「在某些時刻,你得自己決定要成什麼樣的人,你不能讓別人幫你做決定。」
尤安說著兒時那段他與老婦人的「藍色男孩」故事,老婦人看見在月光下奔跑的尤安,笑
說黑人男孩在月光照映下好似藍色的(Blue),於是想叫尤安「布魯(Bloom)」,但他
拒絕了。或許就像《我的少女時代》裡林真心挺身反抗訓導主任所喊的「分數和校規都不
能定義我們,只有我們能夠決定自己的樣子!」那樣,沒有人能夠替別人決定該成為怎樣
的人,尤安並非是特意抗拒布魯(Bloom)這個名字,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叫尤安,他知
道自己是誰,所以他拒絕。他希望夏隆同樣能夠在自我探索的過程裡找到自己,別讓他人
去定義他。只是夏隆終究還是迷失了,長大後的他淪陷在愛情裡,接受了喜歡的人賦予他
的暱稱,結果最後盡是滿身傷痕。
「你現在是誰?」
「我就是我,我沒有想成為別人。」
當十年以後,夏隆與斷了聯繫的凱文重新相遇,在對方工作的餐廳裡閒聊著,聊著彼此的
這十年間還有近況,這才發現凱文早已為了孩子,發誓不再街頭混,可是夏隆仍在這裡,
即使城鎮不同,他依舊走在過去母親、尤安都曾存在的街道上,過著有著兩人影子的生活
,追逐著那兩抹被月光照射而拉長的影子。我不認為成為毒販的夏隆是自甘墮落,而是他
依然找不到他自己、找不到屬於「夏隆」這個人該有的樣子,但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夏隆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別人眼裡的他是什麼樣子的。電影的最後,夏隆對凱文剖心告白,
這或許是他這輩子活到現在,最忠於自己的時候了吧。
探索自我的電影何其多,對我來說《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與其他電影並無不同,至少我不
覺得本片有較突出的地方,這也是我認為本片時運很強原因。電影無法打動我的最大問題
,在於本片切割成三塊、也就是夏隆的三個不同時期,或許是為了讓觀眾能在有限的時間
裡,看見夏隆的成長與不同才這樣做(但也可能是因為電影原本是舞台劇的緣故),可由
於這樣導致觀眾接受到的也被分成三塊,而每塊間的部分「不見了」,觀眾只知道幼年夏
隆、青年夏隆以及壯年夏隆的現況,卻無從得知幼年到青年、青年到壯年這之間所發生的
事,理當是最值得探究的「蛻變」環節被跳過,使得電影本身變得有些「理所當然」,理
所當然的與誰重逢、理所當然的做出何種決定等等。
但本片仍是有我很喜歡的地方,那就是在配樂的運用上,大量採用古典樂當作襯底,在與
運鏡相互配合,使得電影充滿著詩意與憂傷感,印象最深是有一幕夏隆母子對看,她對著
他嘶吼,但導演卻將這段對話抽掉,選擇只讓配樂充斥整個畫面,即使無法聽見母親的嘶
吼,可依然能感受到那股震撼。總歸來說《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配樂+攝影大於劇情本
身的,至少就我而言。
--
(手機排班抱歉)
從去年底開跑的獎季裡,《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無疑是眾多電影的最大勁敵,尤其是當近
年好萊塢狂被酸「太白」,為了洗刷這股「冤屈」,《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出現正是天
時地利人和,尤其當這部電影確實不錯時,不少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協會、工會紛紛將大
獎頒發給它,舉凡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英國獨立電影獎、金球獎等。有了上述獎項的
加持,擁有驚人氣勢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果然不負眾望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影
片的強運連帶讓馬赫夏拉阿里與娜歐蜜哈瑞絲一同得到衝奧資格門票,之所以會說是「強
運」,最主要是因為我認為兩人的表現(尤其前者)其實沒有亮眼到足以入圍,可在想洗
白、又沒有特別強的黑人電影出現時,讓兩人入圍似乎是正確選擇。這樣的狀況同樣可用
在《樂來越愛你》的艾瑪史東與雷恩葛斯林身上,影片的聲勢拉高了演員的氣勢。
有媒體笑稱今年奧斯卡恐怕會是有史以來「最黑」的一屆,除了女主角會是由白人影星守
住外,其他如男主角、男女配角都有可能失守,基本上男女配角90%將會由馬赫夏拉阿里
與《籬笆內的風暴》的薇拉戴維絲分獲,男主角原本各界一致認定會是《海邊的曼徹斯特
》的凱西艾佛列克,殊不知影響力極大的美國演員工會獎硬是把獎頒給自導自演的丹佐華
盛頓,讓男主角戰局出現變化。但不管結果怎樣,似乎都無法否定今年黑人電影的來勢洶
洶,至少光是檯面上最常出現的,都是普遍評價相當高的作品。而在這些作品中我最喜歡
的則是《關鍵少數》。巧的是,馬赫夏拉阿里與他在《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中的女朋友賈
奈兒夢內都有演出《關》片,只是這次在《月》片裡,兩人的戲分分量完全調換。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全片分為三階段:童年、青年以及壯年,在這樣長的時間軸裡,主
角夏隆在每個時期遭遇到的問題,破碎的家庭、校園霸凌、性向探索等,都不停地衝撞著
他,逼使他陷入追尋自我的無限迴圈裡。而在這過程中,他越是年紀增長,越是不自覺的
走在過去他痛恨在心的道路上。只是正當一切好像就是這樣了的時候,那些陌生的人回來
了,熟悉的人離開了,一句「你現在是誰?」又再度令夏隆困惑了。
為了躲避其他孩童,夏隆意外跑到了以販賣毒品聞名的街區,也因此認識了販毒維生的尤
安,此後夏隆只要當母親又在吸毒無處可去時,他就會跑來這裡,尤安與其女朋友特蕾莎
把他視如己出,即便夏隆沒說,但相信他在心底也是把兩人當成自己的父母。真可以說尤
安與特蕾莎是夏隆的再生父母,他在兩人身上學習到了很多,也得到了過去未曾有過的溫
暖,也是從這裡開始,年幼的夏隆有了「自己是誰」的疑問句。
「在某些時刻,你得自己決定要成什麼樣的人,你不能讓別人幫你做決定。」
尤安說著兒時那段他與老婦人的「藍色男孩」故事,老婦人看見在月光下奔跑的尤安,笑
說黑人男孩在月光照映下好似藍色的(Blue),於是想叫尤安「布魯(Bloom)」,但他
拒絕了。或許就像《我的少女時代》裡林真心挺身反抗訓導主任所喊的「分數和校規都不
能定義我們,只有我們能夠決定自己的樣子!」那樣,沒有人能夠替別人決定該成為怎樣
的人,尤安並非是特意抗拒布魯(Bloom)這個名字,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叫尤安,他知
道自己是誰,所以他拒絕。他希望夏隆同樣能夠在自我探索的過程裡找到自己,別讓他人
去定義他。只是夏隆終究還是迷失了,長大後的他淪陷在愛情裡,接受了喜歡的人賦予他
的暱稱,結果最後盡是滿身傷痕。
「你現在是誰?」
「我就是我,我沒有想成為別人。」
當十年以後,夏隆與斷了聯繫的凱文重新相遇,在對方工作的餐廳裡閒聊著,聊著彼此的
這十年間還有近況,這才發現凱文早已為了孩子,發誓不再街頭混,可是夏隆仍在這裡,
即使城鎮不同,他依舊走在過去母親、尤安都曾存在的街道上,過著有著兩人影子的生活
,追逐著那兩抹被月光照射而拉長的影子。我不認為成為毒販的夏隆是自甘墮落,而是他
依然找不到他自己、找不到屬於「夏隆」這個人該有的樣子,但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夏隆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別人眼裡的他是什麼樣子的。電影的最後,夏隆對凱文剖心告白,
這或許是他這輩子活到現在,最忠於自己的時候了吧。
探索自我的電影何其多,對我來說《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與其他電影並無不同,至少我不
覺得本片有較突出的地方,這也是我認為本片時運很強原因。電影無法打動我的最大問題
,在於本片切割成三塊、也就是夏隆的三個不同時期,或許是為了讓觀眾能在有限的時間
裡,看見夏隆的成長與不同才這樣做(但也可能是因為電影原本是舞台劇的緣故),可由
於這樣導致觀眾接受到的也被分成三塊,而每塊間的部分「不見了」,觀眾只知道幼年夏
隆、青年夏隆以及壯年夏隆的現況,卻無從得知幼年到青年、青年到壯年這之間所發生的
事,理當是最值得探究的「蛻變」環節被跳過,使得電影本身變得有些「理所當然」,理
所當然的與誰重逢、理所當然的做出何種決定等等。
但本片仍是有我很喜歡的地方,那就是在配樂的運用上,大量採用古典樂當作襯底,在與
運鏡相互配合,使得電影充滿著詩意與憂傷感,印象最深是有一幕夏隆母子對看,她對著
他嘶吼,但導演卻將這段對話抽掉,選擇只讓配樂充斥整個畫面,即使無法聽見母親的嘶
吼,可依然能感受到那股震撼。總歸來說《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配樂+攝影大於劇情本
身的,至少就我而言。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17-02-19T01:14
at 2017-02-19T01:14
By Linda
at 2017-02-19T15:10
at 2017-02-19T15:10
By Rosalind
at 2017-02-23T17:41
at 2017-02-23T17:41
By Xanthe
at 2017-02-27T20:36
at 2017-02-27T20:36
By Isabella
at 2017-02-28T03:07
at 2017-02-28T03:07
By Thomas
at 2017-03-02T06:58
at 2017-03-02T06:58
Related Posts
駭客任務塞佛丟一支手機
By Damian
at 2017-02-16T15:47
at 2017-02-16T15:47
看走音天后、惡女心計原著小說抽電影票
By George
at 2017-02-16T14:29
at 2017-02-16T14:29
有無限多可愛貓咪鏡頭的片子
By Franklin
at 2017-02-16T14:29
at 2017-02-16T14:29
搶救雷恩大兵的一句翻譯
By Yedda
at 2017-02-16T14:25
at 2017-02-16T14:25
一部關於熊的日本老片
By Eartha
at 2017-02-16T13:22
at 2017-02-16T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