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的話》 - 藝術電影

By Frederic
at 2010-08-20T05:44
at 2010-08-20T05:44
Table of Contents
文/張士達
19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有人在大學裡忙著社團聯誼,有人在當兵,有人還在
尋找著起薪也許不到兩萬的工作。加拿大的小帥哥札維多藍,則自編自導自演了他的
第一部電影《聽媽媽的話》。
教導創作的老師往往都叫學生從自己最熟悉的題材開始。札維多藍做到了。他的
首部電影所講的故事是:「我的媽媽」。但片中的兒子絕不是個聽話的孩子。這個由
札維多藍親自飾演的16歲孩子,每天跟媽媽吵架,甚至對學校老師謊報媽媽已死。母
子明明不能不愛彼此,卻又受不了彼此,在同一屋簷下成為彼此生活中最大的痛處。
坎城得獎 還角逐奧斯卡
觀眾看電影當然不可能隨時記著這是一個19歲導演的處女作,以驚嘆眼光來見識
小天才的奇蹟。但即使不將這層條件考慮進去,札維多藍的《聽媽媽的話》與其他一
般電影相較都依然令人驚豔。許多新導演的首部作品往往坑坑疤疤,成為後來不堪回
首的過往,《聽媽媽的話》卻在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拿獎,還代表加拿大角逐奧斯
卡最佳外語片。
畢竟是初學者的首次嘗試,《聽媽媽的話》中充滿了大量四處借用來的混亂風格
,例如以慢動作配合弦樂配樂的王家衛招牌,不過這倒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每一
種風格都還算只是淺嚐即止,不致被太過沉溺地濫用。而這些對於電影語言的練習與
把玩,反倒更展現了這個新導演對於電影形式充滿熱情的探索,以及他以這個年紀來
說毫無疑問的過人天份。
雖然片中部分人物行為與情緒轉折的動機,其實交代得並不夠明確,主角對媽媽
不斷大吼大叫的吵架方式,也可能讓觀眾一度看到看不順眼,但全天下叛逆期的青少
年,本來就是偏向自我中心且非理性的,也許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心中的火到底哪
來的。
就像片中的媽媽,在多數觀眾眼中看來應該真的沒那麼糟,但兒子就是偏偏看她
不順眼,但也正是這種青少年普遍只圖自己痛快的心理,才讓導演札維多藍以他的年
紀竟能拍出並不侷限於自己角色的視野,更加令人意外。特別是母親的角色從俗麗開
朗的外表、看似堅強但難掩疲憊脆弱、以及任著兒子發脾氣的寬容理解,與多數電影
中的母親角色相比,都堪稱難得地有血有肉。飾演母親的安妮杜爾瓦勒,更是撐起全
片半邊天的最大功臣。
劇本設計 令人拍案叫絕
毒品與同性戀是兩種很難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素材,但在《聽媽媽的話》中雖
然都巧妙扮演了左右劇情的重要元素,卻又以一種理所當然而輕描淡寫的筆觸呈現,
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的偏見。而札維多藍也是在這些相關情節中,展現出他在演員的位
子上最自然也最令人驚喜的演出。一場嗑藥之後心房瓦解而對母親掏心掏肺的戲,不
僅讓觀眾跟戲裡的媽媽一樣看得哭笑不得,更透過不被主流社會認可的毒品來意外地
修補了母子間的關係,尤其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本設計。
原文片名其實是《我殺了我媽媽》,與取自周杰倫歌曲的中文片名《聽媽媽的話
》雖然大異其趣,但卻殊途同歸地終究走向母子間的和解。原來不論國籍年紀或性向
,還是該多聽聽媽媽的話。周董說的是對的。
─資料來源───────────────────────────────────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
showbiz-news-cnt/0,5020,10010904+112010071100083,00.html
--
19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有人在大學裡忙著社團聯誼,有人在當兵,有人還在
尋找著起薪也許不到兩萬的工作。加拿大的小帥哥札維多藍,則自編自導自演了他的
第一部電影《聽媽媽的話》。
教導創作的老師往往都叫學生從自己最熟悉的題材開始。札維多藍做到了。他的
首部電影所講的故事是:「我的媽媽」。但片中的兒子絕不是個聽話的孩子。這個由
札維多藍親自飾演的16歲孩子,每天跟媽媽吵架,甚至對學校老師謊報媽媽已死。母
子明明不能不愛彼此,卻又受不了彼此,在同一屋簷下成為彼此生活中最大的痛處。
坎城得獎 還角逐奧斯卡
觀眾看電影當然不可能隨時記著這是一個19歲導演的處女作,以驚嘆眼光來見識
小天才的奇蹟。但即使不將這層條件考慮進去,札維多藍的《聽媽媽的話》與其他一
般電影相較都依然令人驚豔。許多新導演的首部作品往往坑坑疤疤,成為後來不堪回
首的過往,《聽媽媽的話》卻在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拿獎,還代表加拿大角逐奧斯
卡最佳外語片。
畢竟是初學者的首次嘗試,《聽媽媽的話》中充滿了大量四處借用來的混亂風格
,例如以慢動作配合弦樂配樂的王家衛招牌,不過這倒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每一
種風格都還算只是淺嚐即止,不致被太過沉溺地濫用。而這些對於電影語言的練習與
把玩,反倒更展現了這個新導演對於電影形式充滿熱情的探索,以及他以這個年紀來
說毫無疑問的過人天份。
雖然片中部分人物行為與情緒轉折的動機,其實交代得並不夠明確,主角對媽媽
不斷大吼大叫的吵架方式,也可能讓觀眾一度看到看不順眼,但全天下叛逆期的青少
年,本來就是偏向自我中心且非理性的,也許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心中的火到底哪
來的。
就像片中的媽媽,在多數觀眾眼中看來應該真的沒那麼糟,但兒子就是偏偏看她
不順眼,但也正是這種青少年普遍只圖自己痛快的心理,才讓導演札維多藍以他的年
紀竟能拍出並不侷限於自己角色的視野,更加令人意外。特別是母親的角色從俗麗開
朗的外表、看似堅強但難掩疲憊脆弱、以及任著兒子發脾氣的寬容理解,與多數電影
中的母親角色相比,都堪稱難得地有血有肉。飾演母親的安妮杜爾瓦勒,更是撐起全
片半邊天的最大功臣。
劇本設計 令人拍案叫絕
毒品與同性戀是兩種很難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素材,但在《聽媽媽的話》中雖
然都巧妙扮演了左右劇情的重要元素,卻又以一種理所當然而輕描淡寫的筆觸呈現,
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的偏見。而札維多藍也是在這些相關情節中,展現出他在演員的位
子上最自然也最令人驚喜的演出。一場嗑藥之後心房瓦解而對母親掏心掏肺的戲,不
僅讓觀眾跟戲裡的媽媽一樣看得哭笑不得,更透過不被主流社會認可的毒品來意外地
修補了母子間的關係,尤其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本設計。
原文片名其實是《我殺了我媽媽》,與取自周杰倫歌曲的中文片名《聽媽媽的話
》雖然大異其趣,但卻殊途同歸地終究走向母子間的和解。原來不論國籍年紀或性向
,還是該多聽聽媽媽的話。周董說的是對的。
─資料來源───────────────────────────────────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
showbiz-news-cnt/0,5020,10010904+112010071100083,00.html
--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史蒂芬的奇幻旅程》虛實交錯的心靈拼貼

By Sarah
at 2010-08-19T18:35
at 2010-08-19T18:35
真實的形像:藝識形態影展<比爾維爾拉:靈視之眼>

By Emma
at 2010-08-19T16:48
at 2010-08-19T16:48
瑞士金獎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2010鋼琴之夜

By Christine
at 2010-08-19T15:46
at 2010-08-19T15:46
毫無目的的漫殺...人咬狗(稍有雷)

By Damian
at 2010-08-19T15:38
at 2010-08-19T15:38
「聽說」將代表台灣參加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競賽

By Candice
at 2010-08-19T06:48
at 2010-08-19T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