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攝影機》 - 藝術電影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09-01-07T04:54

Table of Contents


電影不在手上,僅憑一些印象回應,若有記憶錯誤請指正。

※ 引述《christian (斑斑)》之銘言:
: 本片的開頭和結尾一樣,用了一個不動聲色的長鏡頭,當男女主角的畫外音出現,緊接著
: 男女主角出現在同樣的場景中,觀眾很自然而然地將剛開始的鏡頭視為偷拍內容。這樣的
: 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當結尾沒有揭露兇手究竟是誰時觀眾應該很懊惱吧。然而,到
: 底誰是兇手重要,還是發生在攝影機框架中的事件比較重要? 許多人都在猜那個放置隱藏
: 攝影機的人是否就是導演漢內克本人; 然而,對於一部後設電影,越是去講求它的合理性
: 就越摸不著頭腦。國內性別研究學者甯應斌在《青春睿智的左派?成年癡呆的左派》一文
: 中提到「消費的文化意義不能被生產(者)所決定」; 同樣地,媒體對觀眾造成了什麼,也
: 是由觀眾自己決定。而如果大家的感受相同,是否代表有一個更大的文化脈絡包著我們,
: 非得要符合期望才善罷甘休。正如陳冠希慾照事件,許多人都是先把藝人裸體先消費一遍
: ,再正襟危坐地指責世風敗壞,以及演藝圈的淫亂。我們可以很清楚地選擇我們所要的,
: 卻也很自然地忽略與我們無關的。

這一段似乎是在說:期待「真相的揭露」是觀眾在「文化脈絡」薰陶之下對電影
的慣性的期待,與此相較,電影劇情主線中的種族、階級、道德等議題就被忽略
了。從這觀點再引申下去,基於這部電影的「後設」成份,似乎不去追問那些在
電影中可能未提供的「解答」,而去專注在劇情涉及的種種議題才是比較「好」
(或比較合乎導演期待)的觀影方式。

但我的想法與此不同。假如上面所述為真,那麼麥可漢內克搞什麼「後設」的勞
什子真是畫蛇添足,聰明反被聰明誤。假如觀眾反而被這些元素所吸引而偏離了
那些更具人性內涵的成份,導演何不乾脆專注於主線劇情的表現就好?

我自己的觀感,對這部電影的偏重點剛好相反:我認為它在形式(即「後設」)
上的新意比在「形式覆蓋下的劇情線」更有意思。很容易想像這個「隱藏攝影機
」的惡作劇發生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劇情上,因而這個形式上的創意很明顯地可
以和內容脫勾。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關注,我認為也是創意為那個劇情線添色的
結果,而不是相反。

(導演在後來訪談說,關於劇情背景發生的 1961 巴黎大屠殺,他也是從電視上
知道,之後才構思出這一段相關劇情的。雖然「要瞭解凱撒不一定要成為凱撒」
,但我的確覺得這個劇情線傳達的概念多過血肉)

當然,這一點是很明確的:電影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線索去揭露「真相」,觀眾能
做的最多也只是「猜測」而已。一開頭觀眾可能和 Georges 同樣懷疑的 Majid
自殺了,但這段劇情同樣也被「隱藏攝影機」紀錄了下來,被寄給了 Georges(
印象如此,不是很確定)。這台攝影機是誰擺的呢?能想到的是 Majid 的兒子
,但他沒有理由坐視自己老爸死掉,在後來與 Georges 的會面中也嚴詞否認和
錄影帶有關。

另一點是從最後 Georges 和 Majid 的兒子相識的場面來看,Georges 的兒子可
能是有一次把錄影帶放在自家門口的人。結合與錄影帶一同送過來的,筆法幼稚
的塗鴉來看,他與這一次事件也可能是有關的。他的離家可能也與這個上一代的
恩怨有關。

因而假如不考慮「後設」,純粹從事實推理的角度來看,還是可以建立一個模糊
的輪廓。但是這樣的線索依然是不明確的。麥可漢內克安排的線索都只是觀眾可
以觸及的「表象」,觀眾並沒有被賦予「全知」的權利去透視事件的全部真相

也因此,觀眾需要追問下去才會得到這個結論:我們在現實中能像看一部電影一
樣,有無所不在的攝影機、精心設計的劇情線索、和最後圓融完整的「結論」嗎
?還是像這部電影一樣,只能看到部份的真實?假如是後者,那麼現在絕大多數
的電影「真實的幻象」「概念的遊戲」的特質就被凸顯出來,只是我們一直缺乏
反思而已。

這一類透過有限劇透的「後設」不同於劇中劇式的解構,仍然是在傳統劇情解讀
下可以自然獲致的結論。這自然也非麥可漢內克的創舉,安東尼奧尼一直到《情
事》的最後都沒有交代那個在島上失蹤的女孩哪裡去了,《春光乍洩》中的「那
個事件」背後的真相在電影中也是缺席的。總結來說,我認為《隱藏攝影機》和
這些片子相似,是透過有限觀點的呈現,去揭露傳統電影中全知觀點的可疑(即
我們總在適當的時間看到適當的影像、獲得適當的劇情、甚至聽到人物的心聲等
等)。也如同《春光乍洩》中以「照片的放大」作為「發現事實真相」的隱喻一
般,《隱藏攝影機》的片名 Hidden(原片名 Cache)似乎也有雙重、甚至三重
暗示:不但攝影機是隱藏的,似乎「真相」和「Georges 和 Majid 的過去」也
是「隱藏」起來的。

也因此,我認為如看傳統劇情片般去追問這些線索仍是重要的。電影中看似斷掉
了的線索絕非麥可漢內克為了「後設」不負責任的尾巴,而是為了達到「後設」
的手段。當觀眾的期待走到死路時,他們才會回過頭來省視自身的期待是否合理

但是問題並不如此單純。從下面敘述的場景,我認為麥可漢內克的後設企圖不只
一個,它們也並非彼此圓融、毫無干擾的。

電影的最後兩個鏡頭都是長拍。倒數第二個是 Majid 和 Georges 的過去,導演
在之後的訪談中直接將它視為 Georges 的夢。但是這個場景攝影機不動、不用
分鏡這一點卻讓人想起這部電影中一再出現的「隱藏攝影機」式的鏡頭。最後一
個呼應第一個鏡頭的長拍也是如此:它是「劇情的呈現(顯示兩方兒子彼此認識
)」還是又是一個「隱藏攝影機」拍的景象

顯然兩個場景的兩種說法都是有可能的。這個鏡頭是呈現劇情的鏡頭,還是隱藏
攝影機的鏡頭?導演藉著這一點讓觀眾對一個鏡頭的「知覺詮釋」陷入嚴重動搖
之中:既然我沒辦法分辨「呈現劇情的鏡頭」和「隱藏攝影機的鏡頭」,那麼所
有「呈現劇情的鏡頭」都可能是「隱藏攝影機的鏡頭」,問題是有可能嗎?我們
在鏡頭中看到 Georges 的夢,看到 Majid 和他的過去和他負罪感的來源,但是
我們可能知道嗎?有誰在那個時候架了一台隱藏攝影機讓我們瞭解這段過去嗎?

這個後設很明顯地呼應了劇情方面的後設。先前觀眾藉著隱藏攝影機「不動」,
現實攝影機「動」的特質可以毫不費力地「詮釋」兩種鏡頭;現在,導演只是拍
了兩個「不動」的鏡頭就將兩者混淆起來,讓你去省思之前安全地詮釋兩種鏡頭
是否只是一種錯覺。這麼困難、複雜的課題,麥可漢內克卻用簡單到不可能再簡
單的方式做到了----把攝影機擺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認為是這部片最精妙
之處。

但是無可否認,為了這個結尾,麥可漢內克只能犧牲在主線劇情中建立起來的事
實輪廓。因為 Georges 和 Majid 的那個過去根本不可能有人會去拍攝,而假如
拍攝最後一景的是電影中從未露面的第三者,那幾乎要放棄先前的所有線索(如
跟攝影帶一起送來的塗鴉等,但那個第三者又怎麼鉅細靡遺地知道兩人的過去呢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覺得是導演自己放了隱藏攝影機的緣故。但假如這麼
想,那故事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真。這一類過於輕鬆的「後設」事實上是逃避了
劇情合理性的難題(假如觀眾就此因為「後設」而放劇情一馬,那豈不是正好讓
有點心虛導演鬆了口氣?)。

因而最後的兩個鏡頭,即使我十分欣賞,還是不得不將之視為「形式」和「現實
」衝突下的、不是全然圓融的結尾----假如你的「形式」最終是要解構「現實」
的,如何能期待「現實」發揮動人的力量呢

就「後設形式下包著一段劇情」的電影而言,我認為柏格曼的《假面》是在兩方
都做到十分出色的。即使他在電影裡把兩個女主角拍的戲的膠卷「燒掉」,兩位
女主角的戲仍然張力十足。與此相較,《隱藏攝影機》我認為在形式方面做得比
劇情層面出色,但是這點缺憾不減它的創意和對觀眾的挑戰性就是。


--

All Comments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09-01-10T15:52
很棒的觀點耶 先推你一個:)
Ina avatar
By Ina
at 2009-01-14T23:25
我好像只顧批判但忘了解構鏡頭 謝謝你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09-01-17T15:37
好文 推~

1/7(三)從電影看流浪畫家 卡拉瓦喬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09-01-06T19:50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cineplex (保持生命的熱度) 看板: movie 標題: [免費講座]1/7(三)從電影看流浪畫家 卡拉瓦喬 時間: Tue Jan 6 19:50:10 2009 巴洛克風格最重要的代表畫家卡拉瓦喬,他的故事一再被搬上大銀幕, 為什麼他的題材如此 ...

《隱藏攝影機》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9-01-05T22:58
誰在無理取鬧?—《隱藏攝影機》(Hidden)挑戰觀影經驗的後設結構 http://doinmontage.blogspot.com/2009/01/hidden.html 圖: 圈出來的就是「左下角的重點」,不過這兩人就足以概括全片主旨? 導演: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eneke) 演員 ...

歐片推薦:life for sale 人生,一元起標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09-01-05T22:14
拍賣網站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竟然連自己的人生也能交易?? 三位德國年輕人 突發奇想地以自己為標的 上網拍賣 前途、記憶、靈魂 原本以為是玩笑一樁 卻在虛擬的交易遊戲裡 把自己給賣了 沒有退路… 你的人生值多少??? 有勇氣拍賣自己的人生嗎?? LIFE FOR SALE 人生,一元起標 影片大綱 瑞士德 ...

2008 低票房高口碑獨立影片一覽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09-01-05T21:56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190 放映週報 報導 / 林文淇、陳平浩 2008年在國內最受矚目的101煙火四射中被送進歷史了。這個據說被劍湖山與高雄都比下 去的煙火表演與跨年秀吸引了56萬名觀眾擠 ...

【旅行 / 移動影展】公告:《美國一號公路》放映訊息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09-01-05T17:16
【旅行 / 移動影展】公告 《美國一號公路》(Route One USA)拷貝已經抵達台灣,包括1/7(三)11:00之後場次將如期放映,原12/29(一)場次購票觀眾,因本片場次與戲院座位有限,請儘早辦理票券退換作業,以免向隅,謝謝。 《美國一號公路》映演時間如下: 1/07(三)11:00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