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電視時代」來臨!日韓港台專家談電視 - 臺劇

By William
at 2016-10-18T15:07
at 2016-10-18T15:07
Table of Contents
公共電視
http://web.pts.org.tw/php/newsletter/view.php?NAENO=1&NEENO=3601
「後電視時代」來臨! 日、韓、港、台專家談電視收視現況與未來
【台北訊】新媒體時代下,多裝置、多螢幕的生活習慣,正在挪移我們眼球的焦點與收視
版圖。公視特於今(10/14)於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辦「多螢時代收視調查國際研討會
」,邀來日、韓、港、台灣等重要研究機構專家,帶來國際一手的收視調查機制與節目個
案分享給國人。
與會幾位專家咸認「時間跟空間被網路打破,電視收視生態正在劇變」,日本NHK的中
野佐知子說「跟十年前相比,20歲男性族群,電視平均收視率下降10%」。韓國KBS的吳炯
一博士與會表示,觀察韓國年度夯劇,2002年「大長今」收視率平均53.9%,到2016「太
陽的後裔」只有30.1%,整整下降20%以上。電視台、媒體業者無不思索「到底發生什麼事
情?」。
凱絡媒體台灣董事總經理朱詣璋也形容「目前是後電視機時代」,但他說「我們不悲觀
,多螢的發展,不見得是『瓜分收視』這樣必然的結果;從今年金鐘獎頒獎典禮收視突破
五年新高這現象來思索,多螢的輔助反而吸引觀眾住眼球」,朱詣璋覺得「應該有些方法
,讓多螢消費型態幫助電視收視率」。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總經理丘岳也參與會議。陳郁秀表示,網路影音平台的便利性與豐
富度讓觀眾收視載體改變,收視調查機制可能無法呈現觀眾收視行為;也因此特別舉辦研
討會,希望提供國人與研究機構最新資訊。
服務日本NHK超過20年,目前擔任放送文化研究所輿論調査部副部長的中野佐知子介紹
目前日本主要電視收視調查有商業的「Video Research」與NHK的公共調查,當中各有優
劣勢。她帶來近兩年來的調查研究,觀眾觀看電視收視下降1%,至92.2,而網路收看則成
長0.7%,至15%,當中透過網路社群服務收看成長最多,達6.8%。
韓國公視KBS傳播本部編排推廣局收視率專家吳炯一博士提到,韓國通訊委員會(KCC)
自2013年起投入超過台幣1.2億元的預算,從兩個方向開展計畫。一方面透過產、官、學
等傳媒、廣告業者推派代表組成委員會商討未來的研究方式,但他也坦言「因各自有不同
利害關係與立場,很難協商」。另一方面也藉「N-screen」作統合調查,從2013年起針對
電視、電腦、手機等裝置展開全國與都會區的研究,但吳炯一也說「結果無法發表,因為
研究顯示行動裝置比例竟不到1%,顯然與預期差太多」。
吳炯一也表示,KBS後續研究,從家戶統計增加個體調查,另外也調查VOD收視、每分鐘
收視者,整合下來「太陽的後裔」末集最高收視總人口幾達1300萬人。他表示目前韓國公
視也積極透過KBS PIE(Programming Index for Evaluation)調查,將電視與非電視收
看調查方式切割,企圖能更更契合目前的觀眾型態。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博士則表示,香港除收視率調查,各電視台從1998年
便達成共識,展開「欣賞指數」的收視質調查,已經是香港觀眾熟悉指標,「觀眾喜歡這
節目?看過嗎?看多久?」都在傳統收視率之外帶來另個面相的呈現。而香港大學最近也
結合電視台推展「優眾指數」(QMI Score)設計概念,包含節目素質和觀眾人數兩個概
念,當中包含「收看數值」(VR Score)與「欣賞指數」(AI Score);可延續過往欣賞
指數的分析。
台灣公視企劃部經理徐秋華會中報告表示,國內50歲擁有手機快速竄升,線上影音已成
為電視替代品,5年來倍數成長達22%,而國內15至24歲觀眾電視開機率也明顯下降。目前
公視從2015年起,也調整節目指標管理,從節目觸達(包含官網、收視率、網路收視數)
、收視質(含網路聲量與推薦度)、節目行銷與得獎成績等影響力作為評估依據。
鍾庭耀會中說「我想反問:收看人數多就是好的?有意義的?叫好與叫座兩種不同分析
,已經刻不容緩,希望『優眾指數』會是一條出路」。台灣凱絡董事總經理朱詣璋也表示
「在網路時代裡,收視量與收視質應該同等被重視」。
中野佐知子則表示「收視行為的多樣化十分顯著,『看電視』的界定變得困難;整合調
查環境與對象,還有全國性、科學性的調查都是必須考量的」,也說「獲得適切的數據與
指標才能帶來真正的意義」。
與會者一致認為,節目的收視好壞無法從「收視率」作為單一的標準,手機、電腦的多
螢使用、多螢收視已成為趨勢,但各種調查如何計算權重,花為單一指標,成為評量節目
的標準,甚至成為廣告投注的評量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的整合研究與思考。
「多螢時代收視調查國際研討會」各項研究資料可於公視研討會網站:
http://www.pts.org.tw/2016multiscreen/index.html 獲取相關簡報資訊。
(↑議程表中的PPT可以點開來看喔)
--
僅僅活著是不夠的,我們要自由、要陽光,還要一朵小花
--
http://web.pts.org.tw/php/newsletter/view.php?NAENO=1&NEENO=3601
「後電視時代」來臨! 日、韓、港、台專家談電視收視現況與未來
【台北訊】新媒體時代下,多裝置、多螢幕的生活習慣,正在挪移我們眼球的焦點與收視
版圖。公視特於今(10/14)於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辦「多螢時代收視調查國際研討會
」,邀來日、韓、港、台灣等重要研究機構專家,帶來國際一手的收視調查機制與節目個
案分享給國人。
與會幾位專家咸認「時間跟空間被網路打破,電視收視生態正在劇變」,日本NHK的中
野佐知子說「跟十年前相比,20歲男性族群,電視平均收視率下降10%」。韓國KBS的吳炯
一博士與會表示,觀察韓國年度夯劇,2002年「大長今」收視率平均53.9%,到2016「太
陽的後裔」只有30.1%,整整下降20%以上。電視台、媒體業者無不思索「到底發生什麼事
情?」。
凱絡媒體台灣董事總經理朱詣璋也形容「目前是後電視機時代」,但他說「我們不悲觀
,多螢的發展,不見得是『瓜分收視』這樣必然的結果;從今年金鐘獎頒獎典禮收視突破
五年新高這現象來思索,多螢的輔助反而吸引觀眾住眼球」,朱詣璋覺得「應該有些方法
,讓多螢消費型態幫助電視收視率」。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總經理丘岳也參與會議。陳郁秀表示,網路影音平台的便利性與豐
富度讓觀眾收視載體改變,收視調查機制可能無法呈現觀眾收視行為;也因此特別舉辦研
討會,希望提供國人與研究機構最新資訊。
服務日本NHK超過20年,目前擔任放送文化研究所輿論調査部副部長的中野佐知子介紹
目前日本主要電視收視調查有商業的「Video Research」與NHK的公共調查,當中各有優
劣勢。她帶來近兩年來的調查研究,觀眾觀看電視收視下降1%,至92.2,而網路收看則成
長0.7%,至15%,當中透過網路社群服務收看成長最多,達6.8%。
韓國公視KBS傳播本部編排推廣局收視率專家吳炯一博士提到,韓國通訊委員會(KCC)
自2013年起投入超過台幣1.2億元的預算,從兩個方向開展計畫。一方面透過產、官、學
等傳媒、廣告業者推派代表組成委員會商討未來的研究方式,但他也坦言「因各自有不同
利害關係與立場,很難協商」。另一方面也藉「N-screen」作統合調查,從2013年起針對
電視、電腦、手機等裝置展開全國與都會區的研究,但吳炯一也說「結果無法發表,因為
研究顯示行動裝置比例竟不到1%,顯然與預期差太多」。
吳炯一也表示,KBS後續研究,從家戶統計增加個體調查,另外也調查VOD收視、每分鐘
收視者,整合下來「太陽的後裔」末集最高收視總人口幾達1300萬人。他表示目前韓國公
視也積極透過KBS PIE(Programming Index for Evaluation)調查,將電視與非電視收
看調查方式切割,企圖能更更契合目前的觀眾型態。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博士則表示,香港除收視率調查,各電視台從1998年
便達成共識,展開「欣賞指數」的收視質調查,已經是香港觀眾熟悉指標,「觀眾喜歡這
節目?看過嗎?看多久?」都在傳統收視率之外帶來另個面相的呈現。而香港大學最近也
結合電視台推展「優眾指數」(QMI Score)設計概念,包含節目素質和觀眾人數兩個概
念,當中包含「收看數值」(VR Score)與「欣賞指數」(AI Score);可延續過往欣賞
指數的分析。
台灣公視企劃部經理徐秋華會中報告表示,國內50歲擁有手機快速竄升,線上影音已成
為電視替代品,5年來倍數成長達22%,而國內15至24歲觀眾電視開機率也明顯下降。目前
公視從2015年起,也調整節目指標管理,從節目觸達(包含官網、收視率、網路收視數)
、收視質(含網路聲量與推薦度)、節目行銷與得獎成績等影響力作為評估依據。
鍾庭耀會中說「我想反問:收看人數多就是好的?有意義的?叫好與叫座兩種不同分析
,已經刻不容緩,希望『優眾指數』會是一條出路」。台灣凱絡董事總經理朱詣璋也表示
「在網路時代裡,收視量與收視質應該同等被重視」。
中野佐知子則表示「收視行為的多樣化十分顯著,『看電視』的界定變得困難;整合調
查環境與對象,還有全國性、科學性的調查都是必須考量的」,也說「獲得適切的數據與
指標才能帶來真正的意義」。
與會者一致認為,節目的收視好壞無法從「收視率」作為單一的標準,手機、電腦的多
螢使用、多螢收視已成為趨勢,但各種調查如何計算權重,花為單一指標,成為評量節目
的標準,甚至成為廣告投注的評量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的整合研究與思考。
「多螢時代收視調查國際研討會」各項研究資料可於公視研討會網站:
http://www.pts.org.tw/2016multiscreen/index.html 獲取相關簡報資訊。
(↑議程表中的PPT可以點開來看喔)
--
僅僅活著是不夠的,我們要自由、要陽光,還要一朵小花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6-10-22T16:32
at 2016-10-22T16:32

By Charlotte
at 2016-10-23T09:39
at 2016-10-23T09:39

By Belly
at 2016-10-26T13:23
at 2016-10-26T13:23

By John
at 2016-10-29T14:14
at 2016-10-29T14:1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1-01T16:19
at 2016-11-01T16:19

By Puput
at 2016-11-03T18:51
at 2016-11-03T18:51

By Edwina
at 2016-11-07T18:55
at 2016-11-07T18:55

By Charlie
at 2016-11-10T03:51
at 2016-11-10T03:51

By Zora
at 2016-11-10T13:14
at 2016-11-10T13:14

By Callum
at 2016-11-11T19:34
at 2016-11-11T19:34

By Frederic
at 2016-11-12T06:01
at 2016-11-12T06:01

By Charlie
at 2016-11-12T11:45
at 2016-11-12T11:45

By Leila
at 2016-11-13T01:22
at 2016-11-13T01:22

By Barb Cronin
at 2016-11-13T12:50
at 2016-11-13T12:50

By Isabella
at 2016-11-17T15:00
at 2016-11-17T15:00

By Frederic
at 2016-11-20T05:17
at 2016-11-20T05:17

By Rebecca
at 2016-11-22T10:51
at 2016-11-22T10:51

By Lily
at 2016-11-27T09:04
at 2016-11-27T09:04

By Jacob
at 2016-11-27T21:18
at 2016-11-27T21:18

By Odelette
at 2016-11-28T12:30
at 2016-11-28T12:30

By Yuri
at 2016-11-30T01:52
at 2016-11-30T01:52

By Donna
at 2016-12-03T16:18
at 2016-12-03T16:18

By Hedwig
at 2016-12-07T17:42
at 2016-12-07T17:42

By Aaliyah
at 2016-12-11T03:37
at 2016-12-11T03:37

By Jessica
at 2016-12-12T21:18
at 2016-12-12T21:18

By Oliver
at 2016-12-14T15:41
at 2016-12-14T15:41

By Daniel
at 2016-12-18T16:43
at 2016-12-18T16:43

By Ursula
at 2016-12-22T18:35
at 2016-12-22T18:35

By Cara
at 2016-12-23T20:53
at 2016-12-23T20:53

By Daniel
at 2016-12-24T13:43
at 2016-12-24T13:43

By Elvira
at 2016-12-26T12:54
at 2016-12-26T12:54

By Belly
at 2016-12-29T02:31
at 2016-12-29T02:31

By Jake
at 2016-12-29T04:52
at 2016-12-29T04:52

By Hedda
at 2016-12-29T10:06
at 2016-12-29T10:06

By Kelly
at 2017-01-02T19:53
at 2017-01-02T19:53

By Rachel
at 2017-01-02T23:48
at 2017-01-02T23:48

By Gilbert
at 2017-01-05T14:05
at 2017-01-05T14:05

By Lauren
at 2017-01-09T10:34
at 2017-01-09T10:3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1-12T20:17
at 2017-01-12T20:17

By Isla
at 2017-01-17T06:26
at 2017-01-17T06:26

By Anonymous
at 2017-01-22T01:00
at 2017-01-22T01:00

By Rebecca
at 2017-01-23T16:21
at 2017-01-23T16:21

By Jessica
at 2017-01-24T10:04
at 2017-01-24T10:04

By Ula
at 2017-01-24T18:57
at 2017-01-24T18:57

By Gilbert
at 2017-01-26T01:33
at 2017-01-26T01:33

By Delia
at 2017-01-27T16:54
at 2017-01-27T16:54

By Erin
at 2017-01-30T19:59
at 2017-01-30T19:59

By Odelette
at 2017-02-02T14:31
at 2017-02-02T14:31

By Kyle
at 2017-02-05T15:15
at 2017-02-05T15:15

By Megan
at 2017-02-09T15:14
at 2017-02-09T15:14

By Lucy
at 2017-02-12T22:58
at 2017-02-12T22:58

By Connor
at 2017-02-17T21:47
at 2017-02-17T21:47
Related Posts
臺視《700歲的旅程》粉絲團

By Hamiltion
at 2016-10-18T14:11
at 2016-10-18T14:11
必勝練習生 第13勝 預告 豬腳父子大鬥法篇

By Callum
at 2016-10-18T12:22
at 2016-10-18T12:22
《迷徒CHLOE》李千娜虐愛風流吳慷仁

By Daph Bay
at 2016-10-17T23:45
at 2016-10-17T23:45
一把青心得(雷)

By Charlie
at 2016-10-17T23:20
at 2016-10-17T23:20
荼蘼的雜感

By Lydia
at 2016-10-17T22:51
at 2016-10-17T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