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夢」立委喝采 劉必稼沉默 - 紀錄片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5-02-27T00:05

Table of Contents

2005.02.26  中國時報
「石頭夢」立委喝采 劉必稼沉默
張士達/台北報導


就在228紀念日前,適時出現了一部最能讓人省思族群議題的電影。在胡台麗導演的紀錄片
「石頭夢」上映前夕,特別選在228紀念館舉行發表會,高金素梅、林濁水、孔文吉、
黃適卓等立委都跨越黨派前來為影片站台,晚間陳水扁總統更前往電影院觀賞該片。
影片中所拍攝的劉必稼父子也特別由花蓮搭機北上。

劉必稼一如銀幕上一樣沉默寡言,面對眾家政治人物以他自己的生命為題侃侃而談,
依然無言以對,是個最沉默的最佳男主角。

胡台麗的「石頭夢」透過紀錄外省老兵劉必稼的生命,反應台灣不同族群間的適應與融合
。劉必稼1940年代由大陸隨蔣介石來台,退伍前到台灣東部河川地挑石頭開闢田地。
劉必稼所居住的村落,混雜了台灣的各種族群,而他也娶了原住民妻子落地生根,
他的經歷其實正是台灣代代移民的縮影。

來到台北發現族群議題被如此熱烈討論,劉必稼的兒子劉春興表示:「族群對我們來說
根本不具意義,在我居住的地方從來沒有這種問題。」諷刺的是,在村裡從沒為族群問題
困擾過的劉必稼,來到台北卻要面對媒體追問他:「劉伯伯,你比較喜歡台灣還是大陸
?想不想回大陸?」劉必稼淡淡地說:「太太死了,孩子都在這裡,也不會回去了。」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18.166.207.145 (02/27 00:06)
fansss:我看到記者問的問題,我快氣死! 220.142.22.70 02/27


All Comments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05-03-01T15:01
我看到記者問的問題,我快氣死!

Re: 石頭夢 (觀影與戲外戲心得)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05-02-26T10:18
記得研二上質化研究時,社會學者夏曉鵑老師曾經到課堂上演講 還放映了她的紀錄片「越南新娘在美濃」 那時對這部紀錄片的印象不深,只覺得有點悶,有點像很新聞影帶的「紀錄」片 不過對於一位社會學者而言,紀錄片的魅力在於能化文字為流動的影像 將觀點的載具從書本紙張轉為電子媒體,其餘的什麼剪接啦、畫面的構圖啦 或是音樂的 ...

石頭夢 (觀影與戲外戲心得)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05-02-26T03:00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beuys (真心相待) 看板: movie 標題: 石頭夢 (觀影與戲外戲心得) 時間: Sat Feb 26 02:40:20 2005 雖然這是一部and#34;紀錄片and#34;,但紀錄片也是電影史很重要的環節之一啊。 所以我還是把觀看的經過、感想 ...

《多古拉之歌》(Dogora - Ouvrons Les Yeux)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5-02-25T11:18
2005.2.25.蘋果日報 曾獲法國凱薩獎最佳導演的派提斯勒貢,曾拍過《愛我就搭火車》等片, 他的紀錄片新作《多古拉之歌》在台上片,本片在去年底受邀為金馬國際影展開幕片。 勒貢偶然間聽到作曲家派艾提安派侯相(Etienne Perruchon)的樂章《多古拉之歌》, 決心要把音樂與影像結合。 後來勒貢 ...

(完整版)剖開瑰石,赫見風景 ─ 試評胡台麗與《石頭夢》

Mia avatar
By Mia
at 2005-02-25T03:23
(完整版)剖開瑰石,赫見風景 ─ 試評胡台麗與《石頭夢》 「民族誌影片」是多種樣貌的紀錄片類型中的一種,總給一般人「沉悶」、「冗長」 的刻板印象,更是常謹守著「極力客觀」、「靜靜觀察」與中規中矩的敘事型態,但 倘若能靜靜觀賞,卻也能慢慢發覺出影片的況味。然而做人類(民族)學研究,與其 他學科很大的不同點就在 ...

剖開瑰石,赫見風景 ─ 試評胡台麗與《石頭夢》  文/林木材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05-02-23T22:34
台灣日報 台灣副刊 2005/02/20 剖開瑰石,赫見風景 ─ 試評胡台麗與《石頭夢》  文/林木材 「民族誌影片」是多種樣貌的紀錄片類型中的一種,總給一般人「沉悶」、「冗長」 的刻板印象,更是常謹守著「極力客觀」、「靜靜觀察」與中規中矩的敘事型態,但 倘若能靜靜觀賞,卻也能慢慢發覺出影片的況味。然而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