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寂靜』-「聽」不等於「溝通」 - 電影

By Jessica
at 2007-06-21T23:39
at 2007-06-21T23:39
Table of Contents
全文:http://blog.xuite.net/yayaya0805/blog/12214525
這部片子主要呈現的是一位正常的小女孩,生長在雙親皆聾的家庭之中。由於雙親成長背
景以及生活體驗與小女孩的差異,因此讓兩邊對於人生的價值、發展的方向、以及許多想
法的溝通上都產生了困難與歧異。
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想我可以把我的心得歸納為以下幾點:
1.溝通不只是聽,而是內心的交流與了解
溝通重要的不在於只是「聽」,而是內心的交流與了解。在本片的主角中,父親能不能聽
到女兒的說話其實反而不是最大的重點,重點其實是在於,父親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
發自內心的想去了解女兒的內心在想些什麼。也因此,後來才會產生父女之間的一些誤會
。而這也可以具體體現在一般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聽到」別人在說什麼,但
是卻沒有仔細去了解別人的內心在想什麼,也因此,才會有訊息接受錯誤、以及誤解的產
生。
2.小孩是父母的?
在這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一個一般父母常常會有的一個迷思,那就是「小孩是我的,他
應該按照我的想法去發展」,甚至是「我沒辦法完成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去完成
」。然而,這樣的想法對於小孩而言並不見得是個好事。事實上,一個人不管它的年齡有
多小或多大,他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獨立的個體,那麼他應該有權利去決定
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決定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事情。
我的一位同學現在在帶小學生的課後扯鈴輔導課,他便曾經碰到一個學生向他反應不想要
練習,也不想參加成果展,而當我同學詢問其理由時,他的回答則是:「我來學扯鈴不是
我自己自願想來的,而是我媽媽逼著我來報名的。」我的身旁也有的同學在大學即將畢業
的這個時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讀大學、為何而考研究所,一切的理由居然只是因為是父
母的期望。
這樣不是很悲哀嗎?如果身為一個人,而不能夠自由自在的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而必須
讓自己的發展侷限於別人的期望,那這個人活著的價值到底何在呢?
3.改變自己,別人才能和你溝通
要試著改變自己,當你自己改變時,才有和別人好好相處和溝通的可能。很多時候,人是
一種領域性的動物,就好像刺蝟一樣,很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中,以自
己的價值觀來判斷一切外在的事物。也因此,會常常產生有人覺得自己被這個社會遺棄、
或者不被親朋好友了解的情形。然而,很多時候人並沒有想到該如何先改變自己,而只一
味的要求外在的環境配合自己而改變。我想,唯有先改變自己,才有和別人好好相處和溝
通的可能吧!
從這部片子,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溝通不是只要聽得到就算溝通,更重要的反而是心有沒
有交流。如果心門沒有打開,那即使能聽得見,只怕還是沒辦法溝通。
--
這部片子主要呈現的是一位正常的小女孩,生長在雙親皆聾的家庭之中。由於雙親成長背
景以及生活體驗與小女孩的差異,因此讓兩邊對於人生的價值、發展的方向、以及許多想
法的溝通上都產生了困難與歧異。
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想我可以把我的心得歸納為以下幾點:
1.溝通不只是聽,而是內心的交流與了解
溝通重要的不在於只是「聽」,而是內心的交流與了解。在本片的主角中,父親能不能聽
到女兒的說話其實反而不是最大的重點,重點其實是在於,父親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
發自內心的想去了解女兒的內心在想些什麼。也因此,後來才會產生父女之間的一些誤會
。而這也可以具體體現在一般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聽到」別人在說什麼,但
是卻沒有仔細去了解別人的內心在想什麼,也因此,才會有訊息接受錯誤、以及誤解的產
生。
2.小孩是父母的?
在這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一個一般父母常常會有的一個迷思,那就是「小孩是我的,他
應該按照我的想法去發展」,甚至是「我沒辦法完成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去完成
」。然而,這樣的想法對於小孩而言並不見得是個好事。事實上,一個人不管它的年齡有
多小或多大,他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獨立的個體,那麼他應該有權利去決定
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決定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事情。
我的一位同學現在在帶小學生的課後扯鈴輔導課,他便曾經碰到一個學生向他反應不想要
練習,也不想參加成果展,而當我同學詢問其理由時,他的回答則是:「我來學扯鈴不是
我自己自願想來的,而是我媽媽逼著我來報名的。」我的身旁也有的同學在大學即將畢業
的這個時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讀大學、為何而考研究所,一切的理由居然只是因為是父
母的期望。
這樣不是很悲哀嗎?如果身為一個人,而不能夠自由自在的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而必須
讓自己的發展侷限於別人的期望,那這個人活著的價值到底何在呢?
3.改變自己,別人才能和你溝通
要試著改變自己,當你自己改變時,才有和別人好好相處和溝通的可能。很多時候,人是
一種領域性的動物,就好像刺蝟一樣,很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中,以自
己的價值觀來判斷一切外在的事物。也因此,會常常產生有人覺得自己被這個社會遺棄、
或者不被親朋好友了解的情形。然而,很多時候人並沒有想到該如何先改變自己,而只一
味的要求外在的環境配合自己而改變。我想,唯有先改變自己,才有和別人好好相處和溝
通的可能吧!
從這部片子,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溝通不是只要聽得到就算溝通,更重要的反而是心有沒
有交流。如果心門沒有打開,那即使能聽得見,只怕還是沒辦法溝通。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07-06-24T17:12
at 2007-06-24T17:12

By Faithe
at 2007-06-26T19:10
at 2007-06-26T19:10

By Daph Bay
at 2007-06-29T14:50
at 2007-06-29T14:50

By Joe
at 2007-07-01T04:21
at 2007-07-01T04:21

By Adele
at 2007-07-04T20:58
at 2007-07-04T20:58

By Elvira
at 2007-07-08T14:58
at 2007-07-08T14:58

By Lily
at 2007-07-11T07:05
at 2007-07-11T07:05

By Ina
at 2007-07-11T23:40
at 2007-07-11T23:40

By Robert
at 2007-07-13T01:39
at 2007-07-13T01:39
Related Posts
廢奴制度的先驅--威伯福斯與奇異恩典

By Caitlin
at 2007-06-21T01:22
at 2007-06-21T01:22
為夢找個玩伴吧!─ 戀愛夢遊中

By Cara
at 2007-06-21T00:34
at 2007-06-21T00:34
『黛妃與女皇』-保守反動就是不好、改革激進就是好?

By Puput
at 2007-06-20T12:43
at 2007-06-20T12:43
國片-我的兒子是天才 小感想

By Elizabeth
at 2007-06-20T06:55
at 2007-06-20T06:55
失語的純粹─評《花與愛麗絲》

By Olga
at 2007-06-20T05:08
at 2007-06-20T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