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印記】觀後感 by台北印度文化中心 吳德朗 - 電影

Ina avatar
By Ina
at 2007-02-12T11:32

Table of Contents

文/臺北印度文化中心 吳德朗

我對本片導演"馬克馬巴夫"並不熟,但印度主要的民族和伊朗(舊稱波斯)幾千年前,均為
亞利安人;印度古典音樂,受到伊朗的影響非常大,西元16世紀,來自中亞蒙兀兒王朝的
王公貴族可是講波斯話,一如19世紀歐洲貴族講法文,王朝的文學詩歌是波斯文,今日北
印度的飲食亦融入儂濃的波斯菜,兩國的交往,到了英國殖民到1949年印度獨立,印度、
巴基斯坦分家,宗教立埸的屬性相同,兩國人民的"血濃於水"的印象已不復見,但看完"
馬克馬巴夫"的試片後,顯然可以感受到,馬克馬巴夫在【心靈印記】中,對印度的詮釋
,的確不同凡響,令人動容。

由於西方工業化,永無止境物質追求和政客為已利,從越戰到波斯彎戰?和伊拉克戰爭,
伊朗自從在巴勒維國王下台,柯梅尼上台,歷經了兩伊戰爭到今天仍和美國較勁,911事
件後,世人充滿了不安、空虛,印度傳統的宗教和音樂和逆來順受,樂天知命的人生觀,
重視心靈勝於物質,令西方人找到心靈慰藉,近代的"甘地"不合作的柔性抗爭,爭取獨立
,西塔琴的一代宗師"拉威香卡"吸引了披頭四等,成千上萬的西方文藝青年,趨之若鶩,
紛紛前往印度取經(本片的男女主角所言之"追尋真理的生命之旅"),印度宗師"帕布帕德"
在1965年在紐約創立之奎師那意識協會(ISCON),如今包括台灣在內全世界已有200個分會
,印度的聖人宗師(Swami)在印度全世界受人敬重膜拜,印度瑜珈、阿育吠陀風糜世人,
印度如今嚴然己成了全世界"身心靈"的新故鄉!

信仰並不表是迷信,表相不表是真理,相信導演馬克馬巴夫透過兩位夫妻,在印度尋尋覓
覓的旅行,見證從"所見略同"到兩人信仰(有神論和無神論)不同,逐漸找到印度人的價值
觀之喜悅,他倆的頓悟得到那天,終於窺看到印度的美!

由於印度地大物不博,種族複雜,小國林立,幾千年前婆羅門的"魔奴法典"的位階,高過
現代的憲法,種姓制度,仍左右泰半印度人的思想行為,印度人猤僅容忍"貧富不均,種
姓之不幸不公"並且逆來順受的宿命,令人不可思議。

印度遇雨成災,不下雨鬧乾旱,因此,印度人的容忍度是超出我們想像,莫怪呼,印度宗
教林立,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嗜那教的發原地,穆斯林也有近2億信眾,宗教的力量
扮演重要之力量。

聖人(Sadu)在全國各地,絡繹於途,隨處可見;2007年元月初之三江會合的小壺節,吸引
了數百萬聖人,6千萬的信眾跳河沐浴,創下了金氏記錄,【心靈印記】和今天印度聖人
,和7世紀唐玄奘所稱的"外道"?扮,仍然一模一樣,印度廣大鄉間,人們的生活作息信仰
,千年不變,人們在印度旅行,有如回到未來走入時光隧道,馬克馬巴夫在片中,透過鏡
頭,顯然傳達了印度和我們所認知世界,產生"時光錯置"的空間魅力!

在台灣,如果沒有電腦、電視及各種電氣設備,是無法容忍的,沒水沒電,更是痛苦不堪
,但在印度,可是司空見慣,三餐不繼的印度人,大有人在,男主角對此現象,竟?疑上
帝的存在,的確世人對公不義,往往也是無神論的基礎,對印度人,反而更堅信今日的困
境,是自已的"業報",為了來生,甘之如怡,在印度旅行,你看到的笑容,勝過所謂的開
發之國。在印度人們能深入觀察,跳開觀光心情和閃過對你死纏爛打的印度小販,你可以
看到印度更真實的一面!

片中男主角搶了女主角那一幕,莫不告訴世人,請用心正視印度的真實面相?
男主角對女主角抱怨:追求真理的人變成了法西斯,一語道破從柯梅尼、布希,穆斯林和
印度教的衝突的根源。

本片原文"Scream of the Ants"(螞蟻的吶喊),應該是耆那教的慈悲教義反射,耆那教徒
在行走時顏面包布,為防呼吸中,吸入有生命的飛蟲;手持長扇揮榣,示警地面的螞蟻閃
開,以免被道友誤踩,耆那教徒不僅吃全素,不吃有根莖類的素菜,擔心在採拾中,傷了
附著根莖上的小生命,因此,對一味長途跋涉的聖人是否一路踩死了螞蟻,而不自知的警
告或反諷?人們常以健康和美食,每天犧牲上億的生命而不自知,令人汗顏。

馬克馬巴夫的【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螞蟻的吶喊),提醒世人自身的快樂是否
建築在他(它)人的痛苦,我們應?時聆聽"螞蟻的吶喊!

透過鏡頭之瓦那拉西恆河,看到沐浴祈禱的信眾,婆羅門的道場和岸邊的燒屍場的景象,
體會生死的一體兩面何足懼?

快樂是放空自已,捨棄、去承擔,不是佔有,【心靈印記】可不是風花雪月的娛樂導向的
寶萊塢片相提並論,呈現真實的影象令人動容,震憾,對白不落俗,男女主角明明是演員
,但他倆更像觀眾,你或許對印度一無所知,也許你去過印度,你可能將去印度,看【心
靈印記】的生命之旅,你將對印度、對你的人生有不同的想像!勢必是你我期待的好。


--

Joint在一起看電影 http://www.j-ent.com.tw
佳映娛樂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jointmovie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在銀河邊緣高歌歡笑: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7-02-09T12:12
原文與劇照請參照:http://totorogo.dyndns.org/?p=290 請任意轉載,但請別忘了告知原作者,謝謝。 讓我為各位介紹一位奇特的人物:她不是女兒身,卻千嬌百媚,她並非出身豪門,卻昂首 闊步,她的人生多所艱難,卻微笑以對,她是Patrick ‘Kitten’ Brade ...

血鑽石 戲裡戲外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07-02-08T20:30
昨天去看血鑽石,雖然是部快要下片的片子, 但是仍然不減它的吸引力.看到華納裡面接近3/4的滿場, 可見得這部片還是有它賣座的地方. 裡面最引我注意的地方,大概是那句TIA,也就是This Is Africa. 我不曉得這句話是誰想到的,也許是導演,也許是編劇or anyway. 雖然整部劇情可以說是跟著這句 ...

《漂流慾室The Isle》

Mia avatar
By Mia
at 2007-02-08T12:09
《漂流慾室The Isle》 導演:金基德 送了鐵製小鞦韆後,吉他聲起,啞女內心開始十分愉快。兩人之間一些舉動, 代表著情意的生長。下雨契機,喝酒亂性,抑或心情不好藉機宣洩,男主角硬 上,啞女反抗,意味某種程度上的幻滅。男主角終歸是人,食色性也,雖不為 好色之徒,不過有主動者送上門,何樂不為。啞女然後 ...

阿波卡獵逃

Ida avatar
By Ida
at 2007-02-07T11:15
下面有雷 和朋友一起去看的。大致上來說,這是部不錯的動作片, 看主角健美的身材、賣命的奔馳以及揮舞武器的動感, 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不過這部片,其中一些畫面,都讓人覺得非常的血腥、劇痛… 火石天被處決時,安靜地被割開喉嚨、 獻祭的時候,祭司刀刺進俘虜的胸膛, ...

小太陽的願望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07-02-07T04:33
英文片名:Little Miss Sunshine 中文官網:http://littlemisssunshine.swtwn.com/ 網誌版:http://blog.pixnet.net/lovetabris/post/2397482 Welcome to hell! 不要先看影評或預告,應該會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