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園丁】動畫產業對談 - 動畫電影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09-12-13T17:20

Table of Contents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368568
【文創園丁】動畫產業對談

時間:2009/11/13下午3時
地點:洪建全基金會

與談人:
資策會數位教育學院研究所 傅慧娟經理
太極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宗哲副總經理
春水堂科技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李西媛協理


一、自我介紹


楊宗哲副總經理:

太極從1990年開始成立,當時想做的是數位出版,但因為基礎建設不太好,所以一直到10
年前開始我認為基礎建設成熟,才開始做現在的事業。在10年前我們看到世界趨勢,要開
始做電腦動畫,當時,世界上第一部數位動畫約在1995年開始。而電腦動畫是包含藝術與
科技的部門,是未來的趨勢。

台灣以前是有導演、技術的人才,但未來要怎麼整合是一個問題。事實上動畫製作分成兩
軌,一個是導演、一個是製作人,我現在是比較走製作人這一塊。台灣的製作人比較累,
因為產業鏈還不夠完全,什麼事情都要做。我身為製作人的工作,是從創作到下游的行銷
都要做。


李西媛協理:

春水堂今年第10週年,剛好在921當天成立。我們是網路動畫起家,但當時不是在台灣被
注意,而是從美國被注意到,透過美國的朋友轉介回台灣人才被注意。從肖像的角度看,
我們算是很幸運,因為做很多代言。但網路有泡沫化的過程,過去跟阿貴同期的一些角色
後來也都消失了;因此在泡沫化時期,我們在想動畫要有什麼出路,我們覺得要努力做出
路的事情:不只在國內的媒體,還包括周邊商品的開發。

動畫是有製作成本的問題,經費哪裡來?這個市場對本土動畫原創的支持,並不是畫等號
,反而是對美國或日本作品比較受歡迎,所以我們週邊產品推到國際市場,通常會被日本
知名動畫壓下來,所以在2006年,我們針對動畫這件事情,我們把動畫改版規格到手機上
,並且自己成為手機平台的研發。

當時我們用前5-6年的基礎來當資產,但是當時也有不確定性,因為同業對手機很陌生,
所以都沒有業者要進來做。這3年來,這是一個動畫新的出路,因為電視平台已經沒有機
會,網路也沒有人要付費,所以手機會是個新的機會。

手機是有付費的機會,因為他有月租費等機制,跟網路使用者不想付費不一樣。在這個平
台上,只要付一定費用,就可以有看到飽的機會,支持國內本土動畫的機會。有市場,動
畫就能夠繼續做。


傅慧娟經理:

資策會是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數位內容產業重要單位,從人才培育到產業推動的兩個重點。
產業部分是環境建制,比如南港軟體園區、投融資與法規建制等,到第二期是把數位內容
發展法納入文創法。

我本身是在數位內容學院,屬於人才培育部分。從2003年開始,我們早期是把八大領域都
是我們要培育的對象,但是後來我們慢慢會聚焦在四個領域:遊戲、動畫、內容學習、行
動應用服務,這件事大概在是在2006-07年開始。去年開始,經濟部會重新開始新的行動
方案,就是數位出版。

在動畫領域上,我們每年會從需求與供給端找缺口,屬於橋樑銜接。現在學校教育出來的
學生,還無法直接有實務專案的機會,這個缺口就是資策會的定位,所以我們會有很多的
班,把一些想轉業、或者是資格還不服的學生,接受訓練。在廠商方面,也都會提供資深
人員任師資,訓練一個實務導向的人才。不過經濟部發現,學校教育不應該存在鴻溝,所
以未來學院未來還會把資訊與經驗擴散到學校去。

以去年來說,人才需求量大概2000多人,學校科系與補教業人是大概1600-1700人,不過
今年我們還沒統計出來,因為金融海嘯的變數,需求可能不如以往。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產
業結構在改變,我們發現遊戲很蓬勃,但是動畫是在醞釀,工業局方面的申請案再下半年
就已經有90幾件,未來是有相當的動能。


二、產業鏈的發展狀況


楊宗哲副總經理:

先從最大架構,媒體產業的架構來看,動畫也是不脫媒體產業的製作與行銷方式。動畫是
一個橫向連結的產品。動畫的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很像,動畫前端也是在做研發,不過
他做的不是技術研發,而是故事研發,不過去政府花太多時間在技術研發,但是美國人所
說的動畫研發是故事研發。所以產業鏈前端是研發,中間是技術製作,後端是行銷。

台灣一開始過去是在做代工,而且是做電視的產品,因為電影產業太難,這根科技產業類
似,能西進、外包、量產的都會以技術難度較低的先去。電影難度高,一年一部就很不容
易。最早我們看迪士尼電影,就會以為電影只能電影看一部,但是後來夢工廠出來,宣示
要一年兩部。

電影跟買硬體不一樣,沒有配額的問題,好看的還會再看,沒有排擠效應。所以動畫的上
中下游部分,現在面對轉型過程,因為人工面對成本過高而外移的現象。現在的動畫因為
搭配電腦,人力已經減少三分之一,並轉向以故事研發方向發展,而不是過去一格格繪畫
的工作。這是一件好事情,把人的價值放到創意部分,這個轉型是很自然的。

所以光比硬體價格,是比不過對岸,唯有比版權才能勝出。現在台灣處於辛苦的階段,其
實亞洲都很辛苦,尤其是面對美國。當然美國本身有面對轉型,比如電視出來時,電影就
面對電視崛起的影響,後來電影產業走差異化、特效、故事化,跟電視有所區隔。現在由
於解析度提升,電視與電影畫質差不多,加上投影設備價格也下降,所以現在電視與電影
之間的差距又在拉近,但是後來電影又找到利基:社交(多廳院)與3D立體(電視無法達
成的影音效果)。

接下來還有網路部分,我覺得會對其他平台有影響,但是不會產生排擠效果,會找到新的
出路與平衡點。慢慢這幾年網路已經跟生活合一,成為電視輸入的管道之一。以後,商業
模式會因為技術進步使得媒介管道合一:手機、電視、電腦、網路全部合一,甚至結合雲
端運算、寬頻等獲得資訊,只是看使用者身處何種環境,運用最方便的管道收到資訊,以
及是否有付費到運用行動寬頻的頻寬。

當初太極為何要進入動畫?因為動畫是一個成熟產業,現在量非常多,電腦動畫與傳統動
畫,猶如LCD跟CRT之間的關係,他會取代過去的市場。比如現在LCD時代,他擴大了電視
市場,未來也會連帶帶動電腦動畫的機會,能進入更多的市場。

比如美國玩具總動員,明年要上第三集,現在連帶第一與第二集一起製作成立體版再播一
次;他們製作成立體版,其實成本花費並不高,因為數位化以後交給電腦即可,跟獅子王
完當初手繪稿重製不一樣。

相對,亞洲很辛苦原因在於,我們的後端跟好萊塢不能比,他們操作很精緻:電影、家用
電視,甚至授權產品、續集(錄影帶DVD)、系列電視劇等一系列的操作。

我們做動畫的商業模式,不是做電影,而是作角色的模式,因為角色只要出來,就可以做
無限的延伸性,美國來說他們做的還是比較精緻,亞洲這一塊值得耕耘,如果建立起來,
機會不一定,商機還非常廣,因為角色還沒具像化。

當然前面要建立的基礎還非常多,因為這個市場還不夠成熟。在台灣要做還很辛苦原因,
過去台灣是以代工為主,沒有品牌,一般的代工廠只要IBM能合作就好,但是這幾年他們
也漸漸注意品牌問題,現在也漸漸有timing了。


三、產業合作與發展契機

我覺得現在各種單位調整得越來越精準,會依據專業需要去做。動畫這裡從理論到實務的
落差還是很大。我們都說台灣缺創意人才,那我們要問,為何人才要來台灣?大陸他們會
畫餅,讓人才相信他們那邊有機會的。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市場要做到哪裡,台灣有自己的市場、國際也有自己的市場。4-5年
前,大陸電影市場的票房跟台灣市場一樣,但是最近這幾年,大陸電影市場成長很快。假
設我們只聚焦在台灣市場,我們可以算出我們的成本與收益有多少,那製作人也要來計算
,不然無法形成正向循環:有回收、繼而願意在投入。台灣就是要建立這樣的良性循環,
並做到橫向連結:當有一個概念成形時,就要跟其他通路商一起談,比如我們要進大陸,
我們很早就要跟大陸談,因為那邊是他們的地盤。

製作部分是整個環節裡面最簡單的,因為只要建立起來,是可以找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的,
但是關鍵在於版權與原創,這些才是可以累積、授權的,它的再製成本很低,跟製造業不
一樣,因為製造業有八、九成都用在器材,但是內容產業,說穿了就是一張合約,那關鍵
就是內容是什麼?以及你在扮演什麼角色?

台灣現在越來越多人眼光越來越長遠,但是陷入惡性循環,只是在找下一個代工在哪。內
容產業只是一開始辛苦,只要輪子開始轉動,就會帶動價值。現在台灣來做內容產業的
timing越來越對,因為有越來越多人產生了品牌的概念。

在金融危機後,很多業者在說,衝擊最大的、但復甦最慢的是代工業者,因為消費者越來
越精打細算,只願意相信品牌,因此衰退率來看,品牌廠商低於代工廠商,在復甦時,品
牌廠商也因為接近消費者,回復比代工廠快。台灣廠商現在手上現金有,也在考慮投品牌
。現在台灣很多年輕人世界在跑,他們也都看到品牌的價值。



李西媛協理:

我們未來要上映的影片《靠岸》,新聞局有投資,我們目標市場是成年的女性;在海外市
場的話,我們會以日本、泰國與印度這些佛教基礎的國家,因為這裡面有一些宗教性的開
場與省思這跟一般動畫電影部一樣。

這部電影周邊商品,比如一般文具商品、潮T,現在漸漸都會開始推。一部電影也會運用
周邊商品一起推動,走的推動路線就跟傳統八大走電視、公車等大眾媒體,我們早就在痞
克邦成立部落格,到今年八月初我們才開始剪接,到台北電影節露出。

我們也在檢討,我們應該跨產業的異業結合。我們一直意識到後端發行與商品、行銷宣傳
的面向,尤其是不用傳統、大手筆的行銷預算,尤其是台灣電影市場中,動畫電影只是其
中一塊而已,尤其新上映的電影也不是闔家觀賞,所以要更早要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這
比較像一本小說。

我們還沒有把大陸納入市場,是因為政策開放等不確定,所以執行面還不太能確定地納入
。其實市場面建議,很多人說只要台灣上映,中國就沒有機會了,這也是關於著作權的問
題。

動畫片還需要找到藝人配音,因為找投資的話,如果沒有投資者喜歡者的大明星,他們不
會投資,或者找到喜歡的明星了,投1億也可以。這包括明星、題材選擇等都有影響。不
然最保險的就是兒童電影,因為審查與題材在大陸都比較容易過關。

像大陸現在火紅的喜羊羊,我們自己都無法看,因為畫面太簡單了,沒有太大的技術挑戰
,台灣業者都做的到。

我們真的很想學習好萊塢,動畫電影是老少咸宜的,他們說故事的能力是好的,把故事說
的精彩的,可以達到娛樂的效果。所以我們這幾年人才培育上,我們覺得技術、美學不是
問題,在於說故事不做作就可以感動到人。



四、人才培育與人才流動


傅慧娟經理:

人才現在還是缺口,我過去從2D的代工到現在還是有缺口存在。政府希望看到有代工、原
創都有,因為市場是自由的機制,當代工式微時自然就會篩選的。

每年動畫科系相關科系的學生,以量看,大概將近有300-400人的缺口,但是這些人到動
畫產業中是有落差的,可能是畢業生人數不及需求人數,還有就是「質」的缺口,亦即畢
業生是否能直接為業者所用。

從2003年以來,我們學院前幾年就是做動畫製成的部分,需要大量的人力(原創需要的人
不是最多,每個環節都是一個專業)。像太極或西基會有比較完整的分工結構。學院是政
府計畫,所以過去會先以需求量最大的地方先培育,先培養製成的人。但是現在我們發現
前端的人的確比較缺,不過,培養製成的人,是有工具與技術,我們長處也在這裡,師資
、軟硬體環境相對容易,但是說故事的人不容易,因為這不只是要有說故事的訓練,還包
括個人特質、環境、歷練等。說真的我們的著力點先對弱很多。

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就先從在職人員培育著手,從國際知名的師資來分享經驗給他們。所
以前期還是以在職人員為主,而不是從無到有。這一塊的確還沒有一個完整的。


楊宗哲副總經理:

數位學院這一塊的確不好做,因為業界需求不斷在變。以前我們要求的技術,但是現在需
要的動作更精緻。我今天有接觸一個貴賓,他說台灣跟國外動畫的技術差不多,問題是賦
予角色一個精神與細膩度。所以學院要教導的是更虛無飄渺的一些東西了。


傅慧娟經理:

現在要求的是在動作中,要求更多的美學,這點就需要跟業者有更多的連結,讓業界想要
的人才培育出來。

國內中小的動畫廠商,有很多力量,他們有很多是留法、留美的人才,但是中小企業需求
跟大企業不一樣,因為小企業需要的是全方面的能力:小企業通常是一邊接代工、一邊養
原創。我們在想,代工大廠是否可以釋出一些代工給他們,並且有原創大企業也可以跟他
們合作,不過這裡面還有個更精細的要做,因為代工跟原創的公司運作方式不一樣,可能
無法溝通,但是我們發現,代工與原創相融合平衡點在小企業是有的,但是在大企業裡面
代工和原創比較難溝通。



五、動畫與漫畫接合的關係


楊宗哲副總經理:

美國的商業模式與日本不同。我覺得差異原因在於市場不同,美國也不是一開始就早全球
市場,美國現在是以全球觀點在考慮,而日本是國內市場為主。

當一個電影是全球行銷時,需要的成本與回收相對就大,所以光推電影不夠,要一起行銷
電視、周邊商品並一起帶回收益,甚至如果能拉更多廠商一起,成本甚至可以降低。還有
,如果電影不跨界合作的話,它的露出度也會降低。

一個好萊塢的影片,製作成本大概7000萬美金,而行銷預算就要3000萬美金,不然行銷預
算動不起來。也因此他們會在電影映演時,周邊商品就會一起趁熱潮售出。

日本不一樣,他們還是國內市場,宮崎駿電影是迪士尼在推,還需要有慢火醞釀的行銷;
美國是大軍團作戰,先搶攻灘頭,但是風險也很大,不過因為如果電影跨界合作,所以受
傷的還不至於太嚴重。日本就是圍城戰,通常由漫畫開始,用系列方式做,有機會可以見
風轉舵。

剛講的團隊合作是對的,現在在大陸,是群眾力量一起形成角色的個性。日本也是,但是
日本的模式屬於一開始回收慢,但是因為期間較長,後續可能會有爆炸性成長;美國的模
式就是快炒,是用投資組合,不是單一投資、降低風險,所以像魔戒,他只要成功一部,
就可養其他影片。這比科技產業安全,因為內容產業出去,電影院就算不成功,還有錄影
帶店也還可以回收,因為他是一個階梯性的市場:電影期待較高、錄影帶店其次,電視又
其次回收率也一樣。

台灣市場小,要走日本的細水長流也不適合,台灣有幾個要改的是,有線電視有一百個頻
道是世界奇觀,未來如果法規改變,改成套裝頻道還是有機會。現在法規限制收費上限,
使得頻道沒有多於成本談判,也得內容產業難以從中回收,這一點是不利因素。大陸的話
還是有限額限制,還是不夠穩定。

台灣業者還不用去想橫向連結,第一個還是內容、故事,第二個是內容接軌是否能國際連
結。我們公司有幾個關鍵人,比如導演或藝術總監會用國外人才,但是問題還是:他們為
何要來台灣,因為他們在美國也可以拍。

好萊塢有10:1的原則,他們要犧牲九個劇本,最後才能生出一個劇本開拍,而且是層層過
濾,成本都非常高,這也是為何他們做電影的成本高原因。他們萃取的成本很高,台灣的
關鍵就是如何吸引這些人才來,華人市場對他們是一個吸引力,第一個美國已經飽和,第
二個是他們也會怕台灣不夠成熟,比如專業術語是否一樣,比如各自說的作業流程是否一
致,他才會比較放心可以發揮戰鬥力。

台灣的基礎條件現在國際化,且運作方式跟好萊塢接近,這些都可以降低他們的恐懼感,
再外加中國誘因。現在是在搶人才階段,我們現在就是做一個吸引的平台。製造的部分都
需要,只是說要不要繼續擴廠,把資源投入到原創,把並且帶動外圍衛星的公司。



六、版權問題


李西媛協理:

在春水堂網路動畫上,我們是開放下載的。我們的規格不太一樣,是手機動畫。我們的規
格如果放到網路上,也沒有手機的規格,所以我們就是維持阿貴的曝光度,養一個族群。
在我們現在新商品推出時,就必須要消費者付費、尊重授權。

動畫在演進過程時,我們有極精緻的,也會有快速產出的動畫模式。快速產出就是腳本出
來,套用模式然後很快就可以產出,供應給消費者,以呼應現在即時時事。在我們動畫另
一塊的製作,就是研擬動畫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產出。

跟電信業者的分帳問題,分配沒有超過三分之一,這點是還好。我們作為一個後製端,我
們其實不太會行銷,我們也都在思考,現在我們都會運用一些活動來炒熱人物,所以春水
堂身兼製作者與經營者,我們都在想其他曝光與營收。現在我們認為動畫在手機頻道是對
的,不過手機適合的影片是一分鐘到五分鐘,快速、低負荷。不過不同的載體,手機或網
路的族群、需求都不一樣。

這幾年我們版權業者面對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的規格與畫質是手機,放到網路是否可以看
?不行,另外包括是否是特定廠商的門號、線上串流等因素,都已經有層層保護的,比先
前放在網路上被盜拷安全許多。

我們現在把我們的電影,現做手機版的首映,就是SMART POHNE。在動畫上,如果資金考
量相對足夠的話,放到手機的話也是一個滿好的平台。


楊宗哲副總經理:

網路這一塊涉及的很廣,包括法規面、政策面都很廣。現在對電影業者而言,國內對授權
不完善,以美國而言,他們的權利會先抓在手上。台灣如何面對非法使用上,對一般內容
業者而言,單靠一家公司而言太難,不過盜版對好萊塢影響最大,所以他們會去想辦法。
中國雖然過去盜版最嚴重,但是他們因為限制政策,所以盜版自己的產品也在最嚴重,因
此他們也會想打擊盜版。

台灣的智慧財產權其實都有,跟國外同步;但是缺的是實務,比如電影權利可以怎麼區分
、授權等,這些過去國人並不注重,國外電影合作案的合約是一疊,但國內才一兩張紙,
也容易產生後續的糾紛。這跟心態不一樣,美國、日本都會把權利分的很細,不管未來是
否能夠回收,都先預備好,台灣在權利規範上都還很粗糙,很容易鑽漏洞。台灣音樂有很
多糾紛就在於沒有講清楚,這問題不在法規不清楚,而在於沒有這方面的律師。台灣律師
水準很好,但是他們沒有在做電影方面的服務,所以沒有在這裡積極發揮,也在於內容製
作者也沒有發現著作權的重要。


傅慧娟經理:

我們在人才培育上,這幾年我們也轉型到授權、法規培訓,因為業界需要。我們看到過去
很多沒有經驗的授權,不知不覺就把自己心血賣掉,但是好萊塢簽約就很細膩,不同平台
、載體等,分工的環節與占比都很細膩。


楊宗哲副總經理:

一部電影如果成功,一定會拍續集,但是第一部合夥人不一定是第二部。但是版權就產生
專案之間的差異,這個時候如果合約不清,就產生容易產生糾紛。在好萊塢就有不同的解
決方案,比如他們有第一優先權與優先拒絕權,以避免類似賤賣或圖利他人的糾紛,這都
是經驗累積。

這些東西如果有引進國外專家,其實就減少時間消耗。如果要建立這樣的平台,就可以讓
公司在比較舒服的環境下營運。

國內的律師事務所很專業,但是對影視的並不專長,跟台灣訊息並不流通有關。在美國,
都有案例可以去簽,但是他們不願意,因為有簽約與付費問題,是否有相當的規模。其實
台灣的拍片量夠,但是沒有重視這一塊。

假設我們都引入這樣的機制,這樣他們花在律師費上的成本就會降低,使環境更成熟。現
在都是國際競爭,也要及早面對。如果台灣沒有保護這些人才,這些人都會流失,甚至成
為創意代工:縱使是自己創作的,版權被其他人買走,自己還要付費給其他人。



紀錄人:Brahms6
(此為現場簡單紀錄,僅參考用,與會者詳細意見仍待完全版資料檔公布為準)

PDF下載:
http://www.mediafire.com/?jyyyzznhnqz


--

All Comments

Re: 「2009 國際動漫交流大展」台南創意文化園區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09-12-10T23:50
※ 引述《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之銘言: : 2009 國際動漫交流大展官網 http://2009tia.mydpi.com.tw/ http://2009tia.mydpi.com.tw/schedule.html 影展放映場次 地點 ...

從微笑的魚到福娃文明篇 青禾動畫靠KUSO竄起揚名國際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09-12-08T20:31
從「微笑的魚」到「福娃文明篇」 青禾動畫靠KUSO竄起揚名國際 創新發現誌 2009/12/ 【採訪/胡秀珠;整理/王柔雅】 入冬時節,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裡的老樹,褪去枯槁的黃葉,等待明年春天的新生。森林 公園旁,卻有座小小的創意園地,不管春去秋冬、不分晝夜,年復一年地開展各種新奇有 趣的動畫,帶給人 ...

航海王最新電影版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09-12-08T13:31
請問一下航海王的最新的電影版叫什麼? 到目前為止總共出了幾部阿? - ...

領略動漫4美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09-12-07T21:51
2009-12-07 工商時報 【邱莉玲】  走過20世紀的「抽象美學」,我們正迎向21世紀的「動漫美學」,但什麼是動漫美 學?  5年前策展「虛擬的愛」,首度提出「動漫美學」(Animamix)概念的藝術工作者 陸蓉之認為:「青春不老」、「奇幻詭異」、「聲光藝術」及「跨界跨域」,是動漫美 ...

3D熱好萊塢點火 台灣搧風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09-12-07T08:32
2009-12-07 工商時報 【邱莉玲/台北報導】  3D自好萊塢點燃產業變革之火,台灣在第一時間「軟」攻「硬」施加入搧風行列!  阿凡達的視覺衝擊和產業關聯  被稱為引領21世紀電影工業技術的3D大片「阿凡達」本月將上映,但早自去年便迫 使各地戲院陸續改裝升級為3D影廳,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