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最好也非最糟《破.天.慌》.... - 電影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6-13T23:41

Table of Contents

不是最好也非最糟《破.天.慌》The Happening
文∕小智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書寫本片之前,不妨先來談談導演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這號人物。雖然他是印度籍導演,不過他的導演思考,絕對是非常好萊塢,且非常主流商業的。在好萊塢一堆爛導演紛紛推出爛作品的情況之下,可喜他還能保有濃烈的自我風格,給予觀眾不一樣的驚悚感受。幾部作品觀賞下來,可約略窺視出他喜愛的驚悚題材,並非是那賣弄血腥噁爛的視覺震撼,也非駭人驚嚇的凶靈鬼怪,存在影片之中的,反而是那吊盡觀眾胃口的懸念以及疑問,直到最後再以冷不防的姿態,來了個驚爆逆轉,展現有如匕首般犀利的玩轉技巧,而讓人直呼驚嘆。

對我而言,《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絕對是奈沙馬蘭最好的作品,縱使導演之後的幾部作品有點走下坡,《水中的女人》(Lady in the
Water)更被金酸莓獎賞了個「最爛導演」以及「最爛男配角」稱號(諷刺的是,奈沙馬蘭正好就是該片男配角)。雖然當時一片漫罵,然而我卻不認為《水》片有多難看,只不過是觀眾對影片的認知產生差異罷了:觀眾以為影片是「恐怖驚悚大片」,然而影片題材卻較為偏向床邊故事,或是成人童話,以至於造成觀眾期望與現狀之間的落差,失望也當然就是必然的終局了。但對我而言,我還是十分期待奈沙馬蘭的最新作品《破.天.慌》(The Happening)。

影片名為「The Happening」,從多款海報,及至文案、預告與劇情簡介,在在都讓人處於一片猜疑,不禁於心中大喊「What happening?」而此種宣傳手法也確實造就觀眾不少的「懸念」,甚至製造更多可供討論的話題(話說回來,「懸念」也正是導演他愛耍玩的手法之一)。而以此吊盡胃口的宣傳方式,似乎也跟之前上映過的《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有些類似,同樣帶給觀眾眾多懸念以及猜疑。

於是,我帶著「What will happen?」的疑問,進到影廳觀賞《The Happening》,但直到影片觀畢,我心中卻還是存在「What Happened?」之問題,有時甚至還會認為「《The Happening》is happening, but maybe not
happening」。說了一堆文法與時態不知正不正確的「Happen」之後,我想各位也應該被我搞迷糊了,然而我所要表達的是,擅於處理「懸念」題材的奈沙馬蘭,雖然還是在片中加進一貫的複雜懸念成份,但卻捨棄觀眾最想要得到的「全知觀點」,而讓結局呈現「空白」,並未給予觀者一個明確答案。以至於看到最後,雖然大概可猜到事件發生的原因,然而卻又沒有「正解」去成立自己所作出的種種猜疑。以至於整個事件莫名而來,莫名消失,也不知道它為何而生,然而它就還是發生了(影片也若有似無闡述出此種觀點)。

如此處理手法,讓我於觀影當下直接聯想起《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The Mist, 以下簡稱《史》)。該片也同樣不在劇末交代「迷霧」為何而生,為何而逝。不過相較之下,《史》片其實是技高《破》片一籌的,因為「迷霧」根本就不是《史》片所要針對的焦點,而是將重點擺在對群體的互動,及至對人性的諷刺上面。《破》片或許也有其想要探討的目標,但比起發生於封閉場景,焦點較為集中的《史》片,《破》片卻因為過多場景、過多角色,以及過多劇情支線而顯得有些焦點渙散了。

乍看之下,本片的劇情推展還算順理成章,似乎可以被導演理所當然地牽著鼻子走,但在仔細思量之後,還是會對影片產生部分質疑。可看出本片試圖要與觀眾溝通,與社會現狀做出連結。而劇情也釋放種種訊息,告訴觀眾每當微風吹拂植物之際,便會有人失控自殺。以如此隱喻,暗示出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以及警醒。確實,越來越進步的科技,反而讓人類努力製造二氧化碳,來對地球進行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暗殺。也因此,本片便是以「驚悚」的態度,反映出人類對環保的漠視,以及環境反撲之下,對人類世界所造成的集團性歇斯底里病徵。

不可否認,影片那渾沌與懸疑兼具的驚悚氛圍,確實處理得十分上乘,尤其一開始的幾場「自我毀滅」段落,不論是懸念抑或戲劇張力,都處裡得十分出色。然而影片確實存在精采的素材可供發揮,但可惜奈沙馬蘭卻沒充分發揮這個題材,導致最後顯得有些「虎頭蛇尾」。縱使影片若有似無釋放種種「訊息」來警告人類,但卻沒有更明顯、更深層的著力點來輔佐這項恐怖事實呈現。觀者頂多知道這個「Happening」會為人類帶來毀滅,但太多無關緊要的劇情枝節末葉,讓許多段落明明起了個頭,卻又不再繼續描述下去,導致全片空有骨架,卻未有血肉。

以「角色」來看,本片也實在出現太多「過場」式的角色了。導演讓他們匆匆上場,又讓他們匆匆下場消失不見,讓人感覺這些過場角色,只不過是導演耍玩於手中的「傀儡」罷了,似乎只是想讓故事能夠發展下去就好,但角色的存在卻一點也不具深層涵義,而讓絕大多數戲份還是落在男女主角身上。雖然男女主角戲份多本來就屬正常,但可惜他們在片中的心理變化,以及性格轉變卻又醞釀得不夠深層,導致男女主角最後的那段高潮戲碼,反而顯得不甚寫實,甚至單薄無力而顯得荒謬。

相較導演幾部前作,可明顯看出他在本片當中,捨棄掉他向來最愛使用,那發自內心,由懸念所引發而來的心理恐懼,轉而在片中使用大量並且直接的血腥場面來震懾觀眾。對喜愛觀賞血腥電影的觀眾來說,這似乎可以達到一定效用,但對喜愛奈沙馬蘭作品的觀眾來說,也或許會有些不太適應。總歸而言,《破.天.慌》是最不「奈沙馬蘭」的作品,這並非他最好看的作品,但也絕非他最糟糕的作品。影片並不沉悶難看,就如同我前面所說,影片的氛圍處理十分出色,懸疑與懸疑之間的連接也還算是引人注目。但對我這類「還算」熟悉導演風格的人來說,我一定會以比較嚴
苛的角度來檢視這部作品。或許,這也是我吹毛求疵的壞習慣使然吧。


更多影評請見【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


--

All Comments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08-06-14T04:43
寫 的 好 ! 結局真是單薄無力了些..... 敗筆....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08-06-15T09:49
"What's happening?" 's

關於輕蔑(Contempt, 1963)的幾點隨想。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08-06-12T20:04
1.電影中唯一有正面出現的海報,便是羅塞里尼的義大利之旅(Viaggio in Italia, 1954) ,侯麥當時也在電影筆記上寫了一篇名為《奇蹟之地》的影評盛讚本片。羅塞里尼這部  電影從新現實主義的路線昇華成屬於他自己天主教人道精神的體現,男女主角最後在感  情危機後,奇蹟似地復合。相較於輕蔑,諷 ...

《從心開始》:是查理的故事,也是艾倫的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08-06-12T18:08
http://wp.me/p3bBy2-3g 生命中,有些痛苦可以承受,透過表達陳述的 過程,可以紓解;而有些痛苦是無法承受的,言語 無法表達,他人無法知曉,只有自己困在孤獨的島 嶼。死亡的絕對毀滅性,死了,沒有了,輕飄飄猶 如無物,卻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從心開始》,一部療傷系佛 ...

破天慌 - 極度緊繃然後徹底釋放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08-06-12T16:44
網誌影音版 http://blog.dogg3h.com/?p=258 血腥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是為了營造那氣氛的重要過程 在破天荒正式上映前看了兩支破天荒的預告,一支是大家在電影院常看到的版本,另一版 是血腥限制級版 (文末有這兩支預告) | 正常版的很有感覺,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人類 ...

黑色角度看曼哈頓奇緣(Enchanted)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8-06-12T12:34
※ 引述《lizoma (林祖媽)》之銘言: : 我並不是期待一個陳腔濫調的童話式ending,但,我的疑問是: : 顛覆了童話難道就真的是Robert所謂的the real world嗎? : 我肯定真愛是要不顧一切努力追求的,不過幾天的相處真的可以輕易擊潰 : ...

黑色角度看曼哈頓奇緣(Enchanted)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08-06-12T10:39
※ 引述《lizoma (林祖媽)》之銘言: : 故事主要組成的分子是這樣: : 搶別人未婚夫還裝無辜的女主角Giselle : 被極度美化,集善良美貌、天賦異稟於一身,連見異思遷都可以那麼無辜,她會為 : 不相干的黑人夫婦即將永遠分開而哭泣,卻沒考慮過Edward與Nancy會不會受傷、也 : 沒替他們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