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視大展好片推薦[串門趣] - 紀錄片

By Edith
at 2009-11-03T14:13
at 2009-11-03T14:13
Table of Contents
文/鯊魚 引用自【八又幾分之幾的影思】
英國紀錄片學派的大師詹寧斯(Humphrey Jennings)提倡對人類日常生活中微小事物的描
繪,因為形成一套「大眾觀察」 (Mass Observation)的拍攝理念,從而表現出各種不同
觀點的紀錄與觀察。《串門趣》便可說體現了這意念手法。
影片紀錄了導演所居住的街道上的鄰人,由116個鄰居中挑選出約十戶人家來進行紀錄與闡
述,其中包括了:百萬富翁、獨居老人、單身女子、狂歡派對家庭、毒品走私犯.…等等,
來勾勒出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進而體現出現代社會下的人情冷暖或階級等的社會與生活
關係,對各層面的人都有細膩的捕捉。整體而言可以區分為生、老、病、死,的四個方向
來觀看生活百態。「生」可以是青春活力的展現,如同那群狂歡派對的鄰居,或是擁有自
我夢想的追逐與自我一套的生活方式,像單身女子雖獨自一人卻經常參加扮裝活動以自娛
;「老」體現在高齡九十餘歲的獨居老人身上;「病」是那患有「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的青年與一個得有皮膚癌的父親;「死」則降臨於妥瑞症的青年,沉屍於家中
後才為人所發現。經由這不同的人生面向帶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與其面對的態度。
開端便對比了貧與富間的差距、喧囂與孤寂、青年與老年、活力與沉悶,而對孤獨的詮釋
導演也表現出層次的處理手法,除了以典型的獨居老人為訴說對象外,更加入中年單身女
子,她擁有穩定喜愛的工作並經常扮裝參加社交活動,在這精彩的生活下獨缺情感的慰藉
,表現出當代都會女子獨立生活的一面,在此孤獨境況的脈絡中最悲慘便是「妥瑞症」青
年,他會不由自主的罵出許多髒話,由於此病症使他幾乎與世隔絕,其中導演更捕捉他連
電話訂餐都要努力解釋那些脫口而出的髒話,從他身上展現出的社會疏離對比著都會中追
名逐利的人們間所散發出的疏離,一個是命運的牽制一個是名利的牽制。
縱貫來看,雖然片中導演運用許多對比的手法來彰顯每個人或家庭間的關係,不論是生活
環境、人物背景、社會階級、生活品味…等等的捕捉都具有衝突性的張力,但可窺探出其
理念不在於對某現象做出強烈的批判,而是呈現出人生百態的縮影,當然若要說有批判的
觀點便就是對疏離的詮釋,在片頭導演自身便說道自己住在這條街上已14年卻幾乎不認得
一個鄰居,最後在由妥瑞症青年的死亡來突顯出現代社會下情感疏離的無奈。
此作品沒有複雜或沉重的社會議題,以微小生活中的人事物做為起點,卻從中牽引出許多
為人所遺忘的事物,進而使人深思。
INPUT 2009:http://bestofinput.pixnet.net/blog
鯊魚的八又幾分之幾影思:http://blog.yam.com/cinema
--
英國紀錄片學派的大師詹寧斯(Humphrey Jennings)提倡對人類日常生活中微小事物的描
繪,因為形成一套「大眾觀察」 (Mass Observation)的拍攝理念,從而表現出各種不同
觀點的紀錄與觀察。《串門趣》便可說體現了這意念手法。
影片紀錄了導演所居住的街道上的鄰人,由116個鄰居中挑選出約十戶人家來進行紀錄與闡
述,其中包括了:百萬富翁、獨居老人、單身女子、狂歡派對家庭、毒品走私犯.…等等,
來勾勒出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進而體現出現代社會下的人情冷暖或階級等的社會與生活
關係,對各層面的人都有細膩的捕捉。整體而言可以區分為生、老、病、死,的四個方向
來觀看生活百態。「生」可以是青春活力的展現,如同那群狂歡派對的鄰居,或是擁有自
我夢想的追逐與自我一套的生活方式,像單身女子雖獨自一人卻經常參加扮裝活動以自娛
;「老」體現在高齡九十餘歲的獨居老人身上;「病」是那患有「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的青年與一個得有皮膚癌的父親;「死」則降臨於妥瑞症的青年,沉屍於家中
後才為人所發現。經由這不同的人生面向帶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與其面對的態度。
開端便對比了貧與富間的差距、喧囂與孤寂、青年與老年、活力與沉悶,而對孤獨的詮釋
導演也表現出層次的處理手法,除了以典型的獨居老人為訴說對象外,更加入中年單身女
子,她擁有穩定喜愛的工作並經常扮裝參加社交活動,在這精彩的生活下獨缺情感的慰藉
,表現出當代都會女子獨立生活的一面,在此孤獨境況的脈絡中最悲慘便是「妥瑞症」青
年,他會不由自主的罵出許多髒話,由於此病症使他幾乎與世隔絕,其中導演更捕捉他連
電話訂餐都要努力解釋那些脫口而出的髒話,從他身上展現出的社會疏離對比著都會中追
名逐利的人們間所散發出的疏離,一個是命運的牽制一個是名利的牽制。
縱貫來看,雖然片中導演運用許多對比的手法來彰顯每個人或家庭間的關係,不論是生活
環境、人物背景、社會階級、生活品味…等等的捕捉都具有衝突性的張力,但可窺探出其
理念不在於對某現象做出強烈的批判,而是呈現出人生百態的縮影,當然若要說有批判的
觀點便就是對疏離的詮釋,在片頭導演自身便說道自己住在這條街上已14年卻幾乎不認得
一個鄰居,最後在由妥瑞症青年的死亡來突顯出現代社會下情感疏離的無奈。
此作品沒有複雜或沉重的社會議題,以微小生活中的人事物做為起點,卻從中牽引出許多
為人所遺忘的事物,進而使人深思。
INPUT 2009:http://bestofinput.pixnet.net/blog
鯊魚的八又幾分之幾影思:http://blog.yam.com/cinema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公視世界大展片單出來摟~

By Necoo
at 2009-11-03T14:04
at 2009-11-03T14:04
爆米花電影院 未來的未來 紀錄片

By Emily
at 2009-11-01T21:36
at 2009-11-01T21:36
把攝影機當筆的導演 徐童

By Mia
at 2009-11-01T21:06
at 2009-11-01T21:06
中國新紀錄片運動的力與痛

By Wallis
at 2009-11-01T21:05
at 2009-11-01T21:05
新生一號,11/5播映《消失的王國─拱樂社》!

By Ursula
at 2009-11-01T16:02
at 2009-11-01T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