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生而在世,我很 … - 日本

By Candice
at 2009-04-15T13:20
at 2009-04-15T13:2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ading7 (sading7)》之銘言:
: 雖然我認為小說比較好,但我從沒根據小說來批評電影吧!
: 我還是認為,有在仔細觀看,並且重視故事中每一個情節對故事主題的影響的人就會明白
: 松子這部片有種奇怪的不協調感,好似結局之外的情節不該導出這樣的結局。
我相信有仔細觀看 並且重視故事中每一個情節的人 絕對不只你一個
但是覺得有種奇怪的不協調感的人好像不多 目前我只知道你一個
: 松子因為討厭家人而離開家,幾年之後發現這個家因為她的離開而支離破碎,也趕不及見
: 父親和妹妹最後一面,心中覺得遺憾、內疚。
: 企圖抓住幸福的每一段感情都失敗,在經歷無數的挫折、風風雨雨的歲月後,
: 懷念起小時候的時光。
: 到目前為止,這種詮釋中肯恰當,
: 但是,結局並沒有適當地表現出:
: 「松子的童年除了快樂之外,也有悲傷,因為他與父親有些距離,家人也偏愛妹妹」
: 而是表現出:「松子的童年幸福美滿」---這就是誇張,這就是灑狗血,這就是過度詮釋
: 這如果不是導演對故事理解錯誤,就是為了在片尾製造高潮而曲解故事
不對 松子童年悲傷的情節 電影前面就有演過了 到了片尾沒有必要再多加描述了吧
觀眾都已經知道松子的童年是不快樂的 為什麼片尾還要浪費時間再去描述一次呢?
這種編排法很奇怪 這在編劇課程上是犯了一個很基本的錯誤
如果導演在片尾結局又去重講一次松子童年的悲慘遭遇 才是過於煽情 灑狗血!
: 舉一個例子說明:教父1、2裡,麥克和兄弟、妹妹沒有表現出感情深厚的樣子,
: 所以在教父2的結局,麥克的回想起和家人們共餐的情景,並不是快樂溫馨、和樂融融
: 而是麥克決定去參戰(二戰)與家人持反對意見,並且爭執
: 這段情節表達出,即使麥克與家人經常意見不合,他依然愛他的家人
: 這才是寫實地刻畫出人的感情
松子跟教父根本是兩部不同的電影 情節不同 拍攝手法也相差很多 一直拿一個跟松子
風格差很多的影片來批評松子拍的不好 是很沒有意義 也沒有說服力的!
: 即使父親和妹妹都愛松子,但他們仍然沒有使松子感覺到自己被愛
當松子看到父親的日記 就已經很明白的告訴觀眾 松子知道爸爸是愛她的!
: 因為光是愛的感情無法使對方被愛,只有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人才能使對方真正地被愛
: 松子的妹妹對松子來說有原罪,因為她奪去了家人的目光
: 松子的父親則是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 他們的性格和命運,他們對彼此造成的傷害,不會因為松子的死亡而改變
: 就好比麥克在家庭分崩離兮之後,不會因為麥克的孤獨空虛,
: 而突然改變過去和家人有衝突的事實
"松子的妹妹對松子來說有原罪" " 松子的父親則是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這兩點的確是電影前半部 導演所傳達給觀眾的一個訊息
但是到了片尾 重點已經被導演轉變為 因為松子個人對妹妹與父親的誤解
才造成之後的悲劇 所以這也是造成松子內疚的主因
電影演到這 你前面所說的那兩點早就已經不是重點了 導演自然也就不需要
再浪費篇幅去描述了啊!!
: ----
: 寫實的描寫人物的內心,還是誇張地描寫人物的內心,那一個比較好?
: 那一個比較困難? 那一個比較能得到觀眾肯定? 這應該是不證自明的吧!
: 當然一定有人喜歡灑狗血的劇情,台灣一大堆八點檔、偶像劇不都這樣演
: 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只有精確寫實地刻畫人物內心的作品,才會留芳百世。
--
: 雖然我認為小說比較好,但我從沒根據小說來批評電影吧!
: 我還是認為,有在仔細觀看,並且重視故事中每一個情節對故事主題的影響的人就會明白
: 松子這部片有種奇怪的不協調感,好似結局之外的情節不該導出這樣的結局。
我相信有仔細觀看 並且重視故事中每一個情節的人 絕對不只你一個
但是覺得有種奇怪的不協調感的人好像不多 目前我只知道你一個
: 松子因為討厭家人而離開家,幾年之後發現這個家因為她的離開而支離破碎,也趕不及見
: 父親和妹妹最後一面,心中覺得遺憾、內疚。
: 企圖抓住幸福的每一段感情都失敗,在經歷無數的挫折、風風雨雨的歲月後,
: 懷念起小時候的時光。
: 到目前為止,這種詮釋中肯恰當,
: 但是,結局並沒有適當地表現出:
: 「松子的童年除了快樂之外,也有悲傷,因為他與父親有些距離,家人也偏愛妹妹」
: 而是表現出:「松子的童年幸福美滿」---這就是誇張,這就是灑狗血,這就是過度詮釋
: 這如果不是導演對故事理解錯誤,就是為了在片尾製造高潮而曲解故事
不對 松子童年悲傷的情節 電影前面就有演過了 到了片尾沒有必要再多加描述了吧
觀眾都已經知道松子的童年是不快樂的 為什麼片尾還要浪費時間再去描述一次呢?
這種編排法很奇怪 這在編劇課程上是犯了一個很基本的錯誤
如果導演在片尾結局又去重講一次松子童年的悲慘遭遇 才是過於煽情 灑狗血!
: 舉一個例子說明:教父1、2裡,麥克和兄弟、妹妹沒有表現出感情深厚的樣子,
: 所以在教父2的結局,麥克的回想起和家人們共餐的情景,並不是快樂溫馨、和樂融融
: 而是麥克決定去參戰(二戰)與家人持反對意見,並且爭執
: 這段情節表達出,即使麥克與家人經常意見不合,他依然愛他的家人
: 這才是寫實地刻畫出人的感情
松子跟教父根本是兩部不同的電影 情節不同 拍攝手法也相差很多 一直拿一個跟松子
風格差很多的影片來批評松子拍的不好 是很沒有意義 也沒有說服力的!
: 即使父親和妹妹都愛松子,但他們仍然沒有使松子感覺到自己被愛
當松子看到父親的日記 就已經很明白的告訴觀眾 松子知道爸爸是愛她的!
: 因為光是愛的感情無法使對方被愛,只有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人才能使對方真正地被愛
: 松子的妹妹對松子來說有原罪,因為她奪去了家人的目光
: 松子的父親則是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 他們的性格和命運,他們對彼此造成的傷害,不會因為松子的死亡而改變
: 就好比麥克在家庭分崩離兮之後,不會因為麥克的孤獨空虛,
: 而突然改變過去和家人有衝突的事實
"松子的妹妹對松子來說有原罪" " 松子的父親則是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這兩點的確是電影前半部 導演所傳達給觀眾的一個訊息
但是到了片尾 重點已經被導演轉變為 因為松子個人對妹妹與父親的誤解
才造成之後的悲劇 所以這也是造成松子內疚的主因
電影演到這 你前面所說的那兩點早就已經不是重點了 導演自然也就不需要
再浪費篇幅去描述了啊!!
: ----
: 寫實的描寫人物的內心,還是誇張地描寫人物的內心,那一個比較好?
: 那一個比較困難? 那一個比較能得到觀眾肯定? 這應該是不證自明的吧!
: 當然一定有人喜歡灑狗血的劇情,台灣一大堆八點檔、偶像劇不都這樣演
: 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只有精確寫實地刻畫人物內心的作品,才會留芳百世。
--
Tags:
日本
All Comments

By Donna
at 2009-04-20T06:08
at 2009-04-20T06:08

By Audriana
at 2009-04-21T17:45
at 2009-04-21T17:45

By Oliver
at 2009-04-26T13:28
at 2009-04-26T13:28

By Dinah
at 2009-04-26T20:15
at 2009-04-26T20:15

By Skylar Davis
at 2009-04-28T20:26
at 2009-04-28T20:26

By Yedda
at 2009-04-30T11:11
at 2009-04-30T11:11

By Candice
at 2009-05-04T12:56
at 2009-05-04T12:56

By Candice
at 2009-05-04T20:48
at 2009-05-04T20:48

By Belly
at 2009-05-06T12:22
at 2009-05-06T12:22

By Candice
at 2009-05-08T08:48
at 2009-05-08T08:48

By Hamiltion
at 2009-05-10T00:04
at 2009-05-10T00:04

By Olive
at 2009-05-11T19:22
at 2009-05-11T19:22

By Kristin
at 2009-05-16T01:04
at 2009-05-16T01:04

By Ula
at 2009-05-18T21:47
at 2009-05-18T21:47

By William
at 2009-05-22T09:46
at 2009-05-22T09:46

By Linda
at 2009-05-22T14:19
at 2009-05-22T14:19
Related Posts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生而在世,我很 …

By Joseph
at 2009-04-15T11:45
at 2009-04-15T11:45
幸福的魔法繪本--每個人都要幸福喔!

By Olga
at 2009-04-14T21:56
at 2009-04-14T21:56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生而在世,我很 …

By Vanessa
at 2009-04-14T20:36
at 2009-04-14T20:36
關於螢火蟲之墓

By Mary
at 2009-04-14T20:35
at 2009-04-14T20:35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生而在世,我很 …

By Charlie
at 2009-04-14T20:04
at 2009-04-14T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