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啟動--由編劇視角看這個故事 - 電影
By Elvira
at 2010-07-21T00:43
at 2010-07-21T00:43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roodo.com/strays/archives/13119545.html
將電影比做"夢境",來閱讀Inception,
假設看電影是進入作夢狀態,而夢境是現實的投射,
那麼Inception反映了什麼現實?
Inception是一部以"電影製造"為母題的電影(尤其在反身指涉本片的成型),
有意將故事情節設定為一組呼應好萊塢電影生產的比喻關係:
李奧納多飾演的主角Cobb,是導演兼編劇Christopher Nolan的化身,
Inception是Cobb/Nolan所構造的幻夢一場。
片中那可以讓多人進入同一夢境的神奇機器,
就是攝影機與投影機等製造與播放電影的機器設備。
藉由機器的中介作用,觀眾可以進入Cobb/Nolan的非現實世界中
觀看Inception的過程,也就是進入集體進入同一場夢境的狀態。
接受了這樣的基調設定,
其他角色在比喻架構裡的位置也就相當清楚了:
Arthur是Cobb的事業夥伴,代表導演Nolan電影事業的伴侶
(同時也是Nolan之妻)Emma
Thomas,她參與了Nolan每一部作品的"製片"工作。
擅長模仿與偽裝的Eames,可以變身為她/他人,
彷彿擁有千張面具,顯然他代表的是電影的"演出者"。
Ariadne在計畫團隊中負責打造夢境空間的任務,
她代表了電影的"視覺設計",其中包含場景,道具,美術等作業群。
化學家Yusuf為團隊提供特製化合物,
他代表負責"特效"場面的專業技術群。
商人Saito是Inception任務的委託者,
他象徵在電影工業的籌備開拍作業階段中,
對電影是否能成形握有決定性生殺大權的"金主/投資者"。
Cobb與Saito之間處於一種既合作又敵對的矛盾關係,
反映了導演與製片和投資者之間的利益連帶
企業家之子Fischer是商人Saito/投資者指定的任務目標,
因此在電影工業體系中Fischer代表觀眾
投資者欲從觀眾/消費者/市場身上獲利,
而導演必須創造出足以說服、滿足觀眾的作品。
Cobb之妻Mal象徵導演自身在創作Inception的過程中,
經常溢出常軌的、非理性的、不受控制的靈感直覺與慾望。
情節中Cobb與Mal兩人花了50年所構築的巨大幻想世界,
指涉Inception在Nolan腦中這十年來的構思形體,
其中散佈著各種未成形或已成形的靈感與想法,
是一個可以一直無止盡構築下去的世界。
然而一個故事要變成一個商業電影,
創作者往往必須要壓抑非理性的部份,
回到現實世界周旋於投資者之間、考量市場與觀眾的接受度、
探索現有技術是否可能達成構思要求等等。
片中出現一節節車廂串連起來的電車,奔馳在鐵軌上使軌釘產生震動的景象,
暗喻電影膠捲正在機器上運轉作用的狀況,
這是Cobb要Mal體驗臥軌死亡的片段,使兩者埋下日後分離的種子,
可以解釋為導演心態上準備迎接現實的電影開拍。
所以觀眾眼見的Mal並不是真的"Mal"(即創作時不可理性掌握的思維),
那是經過Cobb的腦而折射展現的Mal。
畢竟Mal就是指被捨棄掉的、無法具象化現形的部份。
--
將電影比做"夢境",來閱讀Inception,
假設看電影是進入作夢狀態,而夢境是現實的投射,
那麼Inception反映了什麼現實?
Inception是一部以"電影製造"為母題的電影(尤其在反身指涉本片的成型),
有意將故事情節設定為一組呼應好萊塢電影生產的比喻關係:
李奧納多飾演的主角Cobb,是導演兼編劇Christopher Nolan的化身,
Inception是Cobb/Nolan所構造的幻夢一場。
片中那可以讓多人進入同一夢境的神奇機器,
就是攝影機與投影機等製造與播放電影的機器設備。
藉由機器的中介作用,觀眾可以進入Cobb/Nolan的非現實世界中
觀看Inception的過程,也就是進入集體進入同一場夢境的狀態。
接受了這樣的基調設定,
其他角色在比喻架構裡的位置也就相當清楚了:
Arthur是Cobb的事業夥伴,代表導演Nolan電影事業的伴侶
(同時也是Nolan之妻)Emma
Thomas,她參與了Nolan每一部作品的"製片"工作。
擅長模仿與偽裝的Eames,可以變身為她/他人,
彷彿擁有千張面具,顯然他代表的是電影的"演出者"。
Ariadne在計畫團隊中負責打造夢境空間的任務,
她代表了電影的"視覺設計",其中包含場景,道具,美術等作業群。
化學家Yusuf為團隊提供特製化合物,
他代表負責"特效"場面的專業技術群。
商人Saito是Inception任務的委託者,
他象徵在電影工業的籌備開拍作業階段中,
對電影是否能成形握有決定性生殺大權的"金主/投資者"。
Cobb與Saito之間處於一種既合作又敵對的矛盾關係,
反映了導演與製片和投資者之間的利益連帶
企業家之子Fischer是商人Saito/投資者指定的任務目標,
因此在電影工業體系中Fischer代表觀眾
投資者欲從觀眾/消費者/市場身上獲利,
而導演必須創造出足以說服、滿足觀眾的作品。
Cobb之妻Mal象徵導演自身在創作Inception的過程中,
經常溢出常軌的、非理性的、不受控制的靈感直覺與慾望。
情節中Cobb與Mal兩人花了50年所構築的巨大幻想世界,
指涉Inception在Nolan腦中這十年來的構思形體,
其中散佈著各種未成形或已成形的靈感與想法,
是一個可以一直無止盡構築下去的世界。
然而一個故事要變成一個商業電影,
創作者往往必須要壓抑非理性的部份,
回到現實世界周旋於投資者之間、考量市場與觀眾的接受度、
探索現有技術是否可能達成構思要求等等。
片中出現一節節車廂串連起來的電車,奔馳在鐵軌上使軌釘產生震動的景象,
暗喻電影膠捲正在機器上運轉作用的狀況,
這是Cobb要Mal體驗臥軌死亡的片段,使兩者埋下日後分離的種子,
可以解釋為導演心態上準備迎接現實的電影開拍。
所以觀眾眼見的Mal並不是真的"Mal"(即創作時不可理性掌握的思維),
那是經過Cobb的腦而折射展現的Mal。
畢竟Mal就是指被捨棄掉的、無法具象化現形的部份。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nid
at 2010-07-21T19:51
at 2010-07-21T19:51
By Robert
at 2010-07-26T08:45
at 2010-07-26T08:45
By Skylar Davis
at 2010-07-30T01:51
at 2010-07-30T01:51
By Harry
at 2010-08-03T18:17
at 2010-08-03T18:17
By Heather
at 2010-08-06T06:13
at 2010-08-06T06:13
By Hedda
at 2010-08-08T00:20
at 2010-08-08T00:20
By Rae
at 2010-08-11T06:08
at 2010-08-11T06:08
By Michael
at 2010-08-13T17:49
at 2010-08-13T17:49
By Irma
at 2010-08-17T07:12
at 2010-08-17T07:12
By Elvira
at 2010-08-18T18:14
at 2010-08-18T18:14
By Charlotte
at 2010-08-22T18:01
at 2010-08-22T18:01
By Poppy
at 2010-08-27T03:48
at 2010-08-27T03:48
By Zanna
at 2010-08-30T16:48
at 2010-08-30T16:48
By Victoria
at 2010-09-01T22:49
at 2010-09-01T22:49
Related Posts
全面啟動:人心迷宮沒有很深
By Jacky
at 2010-07-20T13:14
at 2010-07-20T13:14
全面啟動--由編劇視角看這個故事
By Callum
at 2010-07-20T12:21
at 2010-07-20T12:21
BBC拍的馬普爾小姐探案
By Elizabeth
at 2010-07-19T01:50
at 2010-07-19T01:50
全面啟動 Inception
By Olive
at 2010-07-18T19:48
at 2010-07-18T19:48
《全面啟動》Inception
By Donna
at 2010-07-18T00:00
at 2010-07-18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