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者家屬的苦痛:《手紙》 - 日本

By Quanna
at 2013-12-04T13:48
at 2013-12-04T13:48
Table of Contents
http://lynyuwen.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4371.html 只有兩張劇照無音樂網誌
中文片名:手紙
日文原名:手紙
原著小說:東野圭吾《信》
導 演:生野慈朗
編 劇:安倍照雄、清水友佳子
配 樂:佐藤直紀
主題歌曲:高橋瞳《コ・モ・レ・ビ》
插 曲:小田和正《言葉にできない》
年 份:2006
觀影日期:2013/11/29
私心評分:4.5
卡司與其他推薦作品:
山田孝之 飾 武島直貴 (※2008《死亡預告》)
玉山鐵二 飾 武島剛志
澤尻英龍華 飾 白石由實子
尾上寛之 飾 寺尾祐輔
吹石一惠 飾 中條朝美 (※2006《紀子出租中》)
風間杜夫 飾 朝美父
高田敏江 飾 緒方
吹越滿 飾 緒方忠夫 (※2008《死神的精準度》)
杉浦直樹 飾 平野
田中要次 飾 倉田 (※2012《機器老男孩》)
《手紙》未看先猜 4,看完評價 4.5。演員表現都很棒,劇本節奏流暢,佐藤直紀的配樂
非常溫暖,爭議性議題「社會對犯罪者家屬的歧視」也傳達到位。沈重、無奈、矛盾、催
淚、溫暖,可說是各種情緒都拍得很飽滿的佳作。還好《徬徨之刃》跟《誰來守護我》之
間還隔著這部悲傷但溫暖的作品,否則應該會消化不良吧。
(以下有電影和原作劇情,請斟酌閱讀。)
最喜歡的一幕是社長對直貴說的話,這段話聽起來或許是有點太直接了,但它是中肯的肺
腑之言。他大大改變了因為受到歧視而自暴自棄的直貴,不僅讓他瞭解「歧視不可能消失
」的現實,也提醒他珍惜身邊的好朋友,鼓勵他重新來過。確實,有由實子和祐輔這樣的
朋友支持是很難得的,如果覺得彷彿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可以想想自己還剩下什麼。雖
然我對杉浦直樹先生不熟悉,但這個角色由他來演出很有說服力,在此特別致敬,R.I.P。
《信》是我的第一本東野圭吾作品,原作的細節已經不記得了,所以這篇電影心得文並不
針對改編幅度的多寡作討論。只是,原作中有一個觀點讓當時的我非常震撼,本來很期待
電影演出來,但最終沒出現真的很可惜。沒記錯的話,這個觀點也是這位社長級人物提出
的,亦即「反向歧視」:「大家都很頭痛,不知道該怎麼對待你才好。他們其實不想和你
扯上關係,但又覺得表現得太明顯是不道德的,所以大家反而對你過度客氣。」一想到這
段,就會懷疑自己的「不歧視」究竟是真的打從心底不歧視,抑或是配合政治正確的「反
向歧視」?
對於加害者家屬的議題,我的立場一直是「個人造業個人擔」,加害者本人當然應該受罰
,但家屬不該同罪。儘管是像剛志這樣並非出於惡意的情況,我仍然覺得事情造成了就是
造成了,要勇敢去承擔後果。一般社會大眾會想對直貴敬而遠之是難免,但歧視就太過頭
了。倒是片中剛志提及有人願意買他製造的商品,這是好事。
最感動的一幕,便是直貴和祐輔去監獄表演漫才,台上歡樂的情緒對照哥哥在台下崩潰痛
哭很催淚,而山田孝之也把那種表面搞笑、內心感傷的感覺演得非常好。雖然直貴已經明
言以後再也不會寫信給哥哥,但兄弟關係仍是無法切斷的。
另外,這一幕還穿插了由實子看著女兒實紀去接觸其他小朋友的畫面。聽說有人做過實驗
,人類不必透過教導與學習就會說謊,那所到之處都有的「歧視」,是否也是人類會自然
萌生的心態?實紀真的是完全無辜的,其他人憑什麼連小朋友都排擠!不曉得那些家長是
怎麼教小朋友的?實紀問直貴的「殺人兇手」,是從其他家長還是小朋友嘴裡聽來的?如
果是後者就太糟糕了,我能理解家長不想讓孩子跟犯罪扯上關係的心情(就如同社長那番
話,以及朝美父親反對兩人交往的原因),但希望家長至少不要把成見灌輸給孩子。「歧
視」雖然不可能消失,但絕不該把這種觀念教給下一代。
最後,我想用原著作者東野在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中對《信》的評論來作結:「
該如何與加害者的家人相處?我們其實是不需要這種問題的答案的。該感嘆的是,我們竟
然必須尋求此一答案。」(感謝推理小說板 chikura 板友)
順帶一提,關於山田孝之的作品,我的觀影順序是2008《死亡預告》→2012《惡之教典》
→2006《手紙》,而且後兩部只隔了短短一天,不禁懷疑那真是同一個人嗎?最初我並不
知道《惡之教典》裡也有山田孝之,不知道當中的他竟有那麼崩壞的一幕,回頭看了《手
紙》後終於知道為何人家說他「回不去了」。不過我慶幸的是還好這兩片的順序不是顛倒
過來,否則那反差大概會讓我崩潰XDDD
※延伸閱讀:
系列文之三——加害者家屬的庇護:佐藤浩市、志田未來、松田龍平《誰來守護我》
--
中文片名:手紙
日文原名:手紙
原著小說:東野圭吾《信》
導 演:生野慈朗
編 劇:安倍照雄、清水友佳子
配 樂:佐藤直紀
主題歌曲:高橋瞳《コ・モ・レ・ビ》
插 曲:小田和正《言葉にできない》
年 份:2006
觀影日期:2013/11/29
私心評分:4.5
卡司與其他推薦作品:
山田孝之 飾 武島直貴 (※2008《死亡預告》)
玉山鐵二 飾 武島剛志
澤尻英龍華 飾 白石由實子
尾上寛之 飾 寺尾祐輔
吹石一惠 飾 中條朝美 (※2006《紀子出租中》)
風間杜夫 飾 朝美父
高田敏江 飾 緒方
吹越滿 飾 緒方忠夫 (※2008《死神的精準度》)
杉浦直樹 飾 平野
田中要次 飾 倉田 (※2012《機器老男孩》)
《手紙》未看先猜 4,看完評價 4.5。演員表現都很棒,劇本節奏流暢,佐藤直紀的配樂
非常溫暖,爭議性議題「社會對犯罪者家屬的歧視」也傳達到位。沈重、無奈、矛盾、催
淚、溫暖,可說是各種情緒都拍得很飽滿的佳作。還好《徬徨之刃》跟《誰來守護我》之
間還隔著這部悲傷但溫暖的作品,否則應該會消化不良吧。
(以下有電影和原作劇情,請斟酌閱讀。)
最喜歡的一幕是社長對直貴說的話,這段話聽起來或許是有點太直接了,但它是中肯的肺
腑之言。他大大改變了因為受到歧視而自暴自棄的直貴,不僅讓他瞭解「歧視不可能消失
」的現實,也提醒他珍惜身邊的好朋友,鼓勵他重新來過。確實,有由實子和祐輔這樣的
朋友支持是很難得的,如果覺得彷彿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可以想想自己還剩下什麼。雖
然我對杉浦直樹先生不熟悉,但這個角色由他來演出很有說服力,在此特別致敬,R.I.P。
《信》是我的第一本東野圭吾作品,原作的細節已經不記得了,所以這篇電影心得文並不
針對改編幅度的多寡作討論。只是,原作中有一個觀點讓當時的我非常震撼,本來很期待
電影演出來,但最終沒出現真的很可惜。沒記錯的話,這個觀點也是這位社長級人物提出
的,亦即「反向歧視」:「大家都很頭痛,不知道該怎麼對待你才好。他們其實不想和你
扯上關係,但又覺得表現得太明顯是不道德的,所以大家反而對你過度客氣。」一想到這
段,就會懷疑自己的「不歧視」究竟是真的打從心底不歧視,抑或是配合政治正確的「反
向歧視」?
對於加害者家屬的議題,我的立場一直是「個人造業個人擔」,加害者本人當然應該受罰
,但家屬不該同罪。儘管是像剛志這樣並非出於惡意的情況,我仍然覺得事情造成了就是
造成了,要勇敢去承擔後果。一般社會大眾會想對直貴敬而遠之是難免,但歧視就太過頭
了。倒是片中剛志提及有人願意買他製造的商品,這是好事。
最感動的一幕,便是直貴和祐輔去監獄表演漫才,台上歡樂的情緒對照哥哥在台下崩潰痛
哭很催淚,而山田孝之也把那種表面搞笑、內心感傷的感覺演得非常好。雖然直貴已經明
言以後再也不會寫信給哥哥,但兄弟關係仍是無法切斷的。
另外,這一幕還穿插了由實子看著女兒實紀去接觸其他小朋友的畫面。聽說有人做過實驗
,人類不必透過教導與學習就會說謊,那所到之處都有的「歧視」,是否也是人類會自然
萌生的心態?實紀真的是完全無辜的,其他人憑什麼連小朋友都排擠!不曉得那些家長是
怎麼教小朋友的?實紀問直貴的「殺人兇手」,是從其他家長還是小朋友嘴裡聽來的?如
果是後者就太糟糕了,我能理解家長不想讓孩子跟犯罪扯上關係的心情(就如同社長那番
話,以及朝美父親反對兩人交往的原因),但希望家長至少不要把成見灌輸給孩子。「歧
視」雖然不可能消失,但絕不該把這種觀念教給下一代。
最後,我想用原著作者東野在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中對《信》的評論來作結:「
該如何與加害者的家人相處?我們其實是不需要這種問題的答案的。該感嘆的是,我們竟
然必須尋求此一答案。」(感謝推理小說板 chikura 板友)
順帶一提,關於山田孝之的作品,我的觀影順序是2008《死亡預告》→2012《惡之教典》
→2006《手紙》,而且後兩部只隔了短短一天,不禁懷疑那真是同一個人嗎?最初我並不
知道《惡之教典》裡也有山田孝之,不知道當中的他竟有那麼崩壞的一幕,回頭看了《手
紙》後終於知道為何人家說他「回不去了」。不過我慶幸的是還好這兩片的順序不是顛倒
過來,否則那反差大概會讓我崩潰XDDD
※延伸閱讀:
系列文之三——加害者家屬的庇護:佐藤浩市、志田未來、松田龍平《誰來守護我》
--
Tags:
日本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被害者家屬的復仇:《徬徨之刃》

By Lily
at 2013-12-04T13:44
at 2013-12-04T13:44
這不是小屁孩,這是惡老師:《惡之教典》

By Tracy
at 2013-12-04T13:39
at 2013-12-04T13:39
聽說桐島退社了!就在國北校慶電影節

By Yedda
at 2013-12-03T22:27
at 2013-12-03T22:27
【青春殘愛物語】吉倉葵訪台,初夜震撼驚叫

By Genevieve
at 2013-12-02T00:04
at 2013-12-02T00:04
推文送你看《幫老爸拍張照》特映會!

By Callum
at 2013-11-30T17:21
at 2013-11-30T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