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星期天 - 電影
By Annie
at 2010-05-02T22:13
at 2010-05-02T22:13
Table of Contents
原本想等上映時去捧場,不過高雄勞工影展既然先邀到本片在勞工公園放
映,又有導演映後座談,自然就先睹為快囉。
放映前導演就先爆了一些八卦,例如說…新聞局因為法規規定要求再送一
部「台語版」的母帶;以及高雄市看不到本片,在於某業者說「我不希望我的
電影院聚集一堆外勞」;或是某些試映場次結束後,有老師提到「外勞很恐怖
」等等,都和走幽默路線的本片映襯出殘酷又諷刺的,先進台灣。
故事很簡單,兩個來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希望能有張沙發放在宿舍頂樓,
休息時可以一手冰啤酒,躺著抬頭仰望星空,當然另一手能抱著正妹更好…。
某次放假在陰錯陽差下,還真的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於是兩個人跟一張沙發
的歸鄉記就這麼展開了。
由於座談會上導演有提到他並沒有要把這部片發展成太具議題性與批判性
的作品,因此片中某諷刺橋段對重口味的我來說就有點搔癢沒搔完的感覺,其
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嘲諷「西洋」電視台那一段,由一般人印象中英文不好
的外籍移工帶出「我聽不懂這記者的英文」這句台詞,真想大喊「幹得好阿!
」而片中其他場景與對話除了是導演本人在台灣的生活經驗,也是長達一年對
外籍移工田野調查的結果,所以在以外籍移工為主與以台灣觀眾為主的放映場
合上得到截然不同的反應。許多小小地細節如寄玩具回鄉,或是跟外遇對象約
會完後直接打電話給家鄉的老婆等都讓外籍移工們感同身受;相對的台灣觀眾
就比較對喜劇和導演的台灣生活部份共鳴較多,導演覺得台北交通很亂,我就
在想那高雄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本片是兩位外籍移工小小的「台灣夢」,和一百多年前(甚至現在還是)
的「美國夢」比起來,一張沙發、冰啤酒的夢想似乎是非常易於達成,但對他
們而言卻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違反十點宵禁而被遣返。其實在過程中他們就
瞭解到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卻還是堅持到失敗為止,就算回到家鄉,還是一樣
過著生活、做點大夢。我想這可能就是導演在片中要傳達的主要訊息吧,而對
台灣觀眾而言,也能看到台北(台灣)在外籍移工眼中不一樣的景象。
這時候來點借題發揮,配合本片在製作、送審到上映時遭遇的總總困難,
下自國片政策,上至狹隘心態,在在都因為這部片而暴露出來。一同出席的《
不能沒有你》男主角也提到,新聞局當初看到半成品時差點沒昏倒,因為《不
》片是黑白的,官員就說「國片好不容易從黑白到彩色,現在你又搞回黑白」
;加上一開始提到的台語版《台北星期天》,需要多花二三十萬去配音,錢從
輔導金出,而輔導金是你我的稅金。當「依法行政」製造出荒謬結果的時候,
應該回頭檢討,避免再次發生;還是一句「謝謝指教」,繼續當鴕鳥?
再者,「一群外勞很恐怖」、「不希望我的電影院有一堆外勞」這種歧視
心態也是相當可笑,如果外勞是指外籍勞工,那些在補習班、貿易公司、大專
院校任教的歐美人士也是外勞喔,可是一般提到外勞,我們會浮出什麼形象?
台灣一直在喊的國際化,只是狹隘的「歐美化」,跟當年日本「脫亞入歐」差
不多的思想,我覺得有些身穿高貴服飾、舉止雍容風雅、滿腹經綸之人,在脫
口而出「那些外勞怎樣怎樣」的歧視語言之時,那華麗外表其實就像低俗的廉
價香水,掩蓋不了從心爛起,渾身散發出來的惡臭與腐敗。
扯遠了,回到正題吧。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兩位主角都是菲律賓的知名演員
,可惜鏡頭沒有太多的特寫,讓觀眾欣賞細緻的臉部表情。另外有個顏色的小
秘密,隱藏在沙發跟兩位主角的衣服上,就等觀眾自行發覺囉。
本片在台北光點、信義威秀跟高雄縣的東亞戲院上映,全國共有六間戲院
播放,屆時不妨換換口味,看看不一樣的台灣生活吧。題外話,如果對外籍移
工議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參閱藍佩嘉教授的《跨國灰姑娘》。
--
您好 歡迎光臨
http://www.pixnet.net/yahiko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ahikoashs/
--
映,又有導演映後座談,自然就先睹為快囉。
放映前導演就先爆了一些八卦,例如說…新聞局因為法規規定要求再送一
部「台語版」的母帶;以及高雄市看不到本片,在於某業者說「我不希望我的
電影院聚集一堆外勞」;或是某些試映場次結束後,有老師提到「外勞很恐怖
」等等,都和走幽默路線的本片映襯出殘酷又諷刺的,先進台灣。
故事很簡單,兩個來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希望能有張沙發放在宿舍頂樓,
休息時可以一手冰啤酒,躺著抬頭仰望星空,當然另一手能抱著正妹更好…。
某次放假在陰錯陽差下,還真的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於是兩個人跟一張沙發
的歸鄉記就這麼展開了。
由於座談會上導演有提到他並沒有要把這部片發展成太具議題性與批判性
的作品,因此片中某諷刺橋段對重口味的我來說就有點搔癢沒搔完的感覺,其
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嘲諷「西洋」電視台那一段,由一般人印象中英文不好
的外籍移工帶出「我聽不懂這記者的英文」這句台詞,真想大喊「幹得好阿!
」而片中其他場景與對話除了是導演本人在台灣的生活經驗,也是長達一年對
外籍移工田野調查的結果,所以在以外籍移工為主與以台灣觀眾為主的放映場
合上得到截然不同的反應。許多小小地細節如寄玩具回鄉,或是跟外遇對象約
會完後直接打電話給家鄉的老婆等都讓外籍移工們感同身受;相對的台灣觀眾
就比較對喜劇和導演的台灣生活部份共鳴較多,導演覺得台北交通很亂,我就
在想那高雄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本片是兩位外籍移工小小的「台灣夢」,和一百多年前(甚至現在還是)
的「美國夢」比起來,一張沙發、冰啤酒的夢想似乎是非常易於達成,但對他
們而言卻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違反十點宵禁而被遣返。其實在過程中他們就
瞭解到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卻還是堅持到失敗為止,就算回到家鄉,還是一樣
過著生活、做點大夢。我想這可能就是導演在片中要傳達的主要訊息吧,而對
台灣觀眾而言,也能看到台北(台灣)在外籍移工眼中不一樣的景象。
這時候來點借題發揮,配合本片在製作、送審到上映時遭遇的總總困難,
下自國片政策,上至狹隘心態,在在都因為這部片而暴露出來。一同出席的《
不能沒有你》男主角也提到,新聞局當初看到半成品時差點沒昏倒,因為《不
》片是黑白的,官員就說「國片好不容易從黑白到彩色,現在你又搞回黑白」
;加上一開始提到的台語版《台北星期天》,需要多花二三十萬去配音,錢從
輔導金出,而輔導金是你我的稅金。當「依法行政」製造出荒謬結果的時候,
應該回頭檢討,避免再次發生;還是一句「謝謝指教」,繼續當鴕鳥?
再者,「一群外勞很恐怖」、「不希望我的電影院有一堆外勞」這種歧視
心態也是相當可笑,如果外勞是指外籍勞工,那些在補習班、貿易公司、大專
院校任教的歐美人士也是外勞喔,可是一般提到外勞,我們會浮出什麼形象?
台灣一直在喊的國際化,只是狹隘的「歐美化」,跟當年日本「脫亞入歐」差
不多的思想,我覺得有些身穿高貴服飾、舉止雍容風雅、滿腹經綸之人,在脫
口而出「那些外勞怎樣怎樣」的歧視語言之時,那華麗外表其實就像低俗的廉
價香水,掩蓋不了從心爛起,渾身散發出來的惡臭與腐敗。
扯遠了,回到正題吧。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兩位主角都是菲律賓的知名演員
,可惜鏡頭沒有太多的特寫,讓觀眾欣賞細緻的臉部表情。另外有個顏色的小
秘密,隱藏在沙發跟兩位主角的衣服上,就等觀眾自行發覺囉。
本片在台北光點、信義威秀跟高雄縣的東亞戲院上映,全國共有六間戲院
播放,屆時不妨換換口味,看看不一樣的台灣生活吧。題外話,如果對外籍移
工議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參閱藍佩嘉教授的《跨國灰姑娘》。
--
您好 歡迎光臨
http://www.pixnet.net/yahiko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ahikoashs/
--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0-05-03T15:53
at 2010-05-03T15:53
By Frederic
at 2010-05-07T03:59
at 2010-05-07T03:59
By Zanna
at 2010-05-08T01:55
at 2010-05-08T01:55
By Erin
at 2010-05-11T00:42
at 2010-05-11T00:42
By Jessica
at 2010-05-13T20:45
at 2010-05-13T20:45
By Gilbert
at 2010-05-18T18:25
at 2010-05-18T18:25
By Quintina
at 2010-05-23T11:08
at 2010-05-23T11:08
By Thomas
at 2010-05-28T09:26
at 2010-05-28T09:26
Related Posts
居家男人-葉問2〈Ip Man 2〉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5-02T09:10
at 2010-05-02T09:10
葉問2
By Michael
at 2010-05-01T22:35
at 2010-05-01T22:35
流血的神-鋼鐵人2〈Iron Man 2〉
By Elizabeth
at 2010-05-01T19:51
at 2010-05-01T19:51
葉問二--謙遜的力量
By Doris
at 2010-05-01T17:37
at 2010-05-01T17:37
印度之旅
By Joseph
at 2010-05-01T09:50
at 2010-05-01T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