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5 脫離續集電影魔咒 - 電影

By Olivia
at 2007-07-17T21:41
at 2007-07-17T21:41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轉載自開眼電影網
http://tinyurl.com/25yko6
這篇給猶豫著要不要去看哈利5的人.
請相信自己的直覺, 放心去感受這趟魔法之旅吧!!!
------
哈利波特5脫離續集電影魔咒
作者:若夏
整部電影最大的缺點,其實來自於劇本本身。扣除頂上的稱讚,Goldenberg的
劇本仍有幾個問題。第一是說教性。絕大多數時候,鳳凰會的密令以相當明快且簡單的
步調在向前,但三不五時,Goldenberg會莫名奇妙地插入一些不僅與電影其他部份相當
不搭調,本身素質也不甚突出的對白。
似乎,與多數每況愈下的電影系列相反,哈利波特電影有著逐漸轉強的趨勢。
從Chris Columbus較顯熟練的消失的密室,到Alfonso Cuaron高度風格化的《哈利波特
:阿玆卡班的逃犯》,乃至Mike Newell清麗脫俗的火盃的考驗(個人最愛),整個系列
不僅在製作上更趨精細,劇本逐漸平整加上後兩部導演所帶來的個人色彩,讓哈利波特
系列遠較一開始的照本宣科來得多采多姿。而令人讚嘆地,鳳凰會的密令不僅維繫了火
盃的考驗的高水準,就某些方面來說它也修正了後者-甚至小說本身-的瑕疵,成為整
個系列到目前為止最讓人欣賞的一部。
為什麼一般公認《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最弱
的一部?在這裡小說的故事開始轉趨黑暗,但J.K. Rowling卻缺乏足夠營造威脅或龐大
故事格局的寫作技巧,同時小說又塞入了過多元素,加上許多坦白說相當粗糙的後設故
事轉折(感覺Rowling只是拼命在前幾集中搜尋可用元件,而非真正在一開始便打好系列
的藍圖-當然,整個系列都有此問題就是),讓鳳凰會的密令顯得大而無當,既排擠了
一開始將此系列視為童書的讀者,又不足夠拉近追求寫實或成熟甚至深度的群眾,落得
了兩頭空的窘境。
也因此,而相較於小說本身,系列的新編劇Michael Goldenberg表現便顯得相
當突出。比起先前幾集只求塞進所有情節而不求敘事性的Steve Kloves,Goldenberg大
刀闊斧地刪減了鳳凰會的密令的情節,將故事聚焦在Umbridge以及Harry的夢境與孤單這
兩條主線上,使得故事不僅簡單易懂,也間接避免了系列先前敘事破碎的情形。而就是
這份精簡但清晰的故事,讓整部鳳凰會的密令從頭到尾節奏明快、敘事完整,也讓這系
列更像是真正的電影,而非僅是有畫面的有聲書。當然,這犧牲了書中某些十分有趣的
段落(特別是Weasley兄弟的反叛),但卻讓電影更加容易觀看,算是十分划算的交易。
同樣地,導演David Yates的表現,以一個從未執導大場面電影的導演來說,相
當突出。扣除一兩幕肯定可以更好的動作場面,以及過多拍攝電視電影所慣用的特寫鏡
頭,他的執導不僅展現一份安定感,也讓電影可以以穩定偏快的步調向前推進,加上巧
妙安插的快/慢交錯(如Dumbledore's Army與聖誕節的搭配),讓電影從頭到尾雖然帶
出一份淡淡的黑暗與壓迫感,卻從不會顯得累人或沉重,算是氣氛掌握扣除Cuaron濃郁
的阿茲卡班的逃犯外,最成功的一部。特別是在最後,Yates帶出了一份宏觀壯闊的史詩
感(我知道,用史詩形容哈利波特系列還真不是普通怪),並保留Newell在走同樣路線
但卻較顯得清麗典雅的火盃的考驗裡的英式質感,算是一份熟悉但仍顯得新鮮的驚喜與
延續性。
另外一點我特別欣賞Yates的,是他敘事的方式。Yates在片中用了不少蒙太奇
式剪接,而扣除較缺乏真正意義的報紙段落,這些剪接方式讓多條敘事線得以同時進行,
同時利用最短的時間帶出最多的故事。不可否認,他和Goldenberg的合作把近900頁的小
說濃縮到有時甚至顯得太過簡單的地步,但兩人所做的調整與剪裁讓故事容易掌握且親
近觀眾,放在原作旁邊算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演員本身表現也仍然在持續進步。Daniel Radcliffe仍有顯得些許青澀
而缺乏經驗的段落,但大體來說他有把在本集中Harry的心境轉變完整呈現,而幾段情緒
高潮也掌握得頗動人;Rupert Grint則終於有真正表現的機會,雖然Ron的戲份仍以解悶
或詮釋大道理為主,但Grint仍讓這些畫面充滿娛樂性且有趣活潑;Emma Watson則依舊
平穩但有些時候稍嫌誇張。其它配角演員上,Michael Gambon終於展現出Dumbledore較
為莊嚴且睿智的一面,不只是前兩集中那個總是大吼大叫的平凡老人;Gary Oldman比起
阿茲卡班的逃犯,在這裡他顯得溫暖且有種近似父愛的光輝,算是非常不Oldman但仍保
持Oldman一貫高水準的演出。剩下配角群仍有不錯表現,至少每個人都讓自己的角色在
有限的時間內(而有些還真是少得可憐)維持住原先的個性,並盡全力讓這些段落足夠
吸引人。
在新進演員方面,Imelda Staunton表現個人比較抱持保留態度。毫無疑問,
Staunton是全英國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不偉大也不會被找來演哈利波特系列),而做
為整個系列到目前為止單集角色比重最高也最多的一位,她也讓Umbridge本身的特質清
晰且多面的呈現,其中幾個笑裡藏刀的段落更展現出她本身的演技實力。然而,有些段
落Staunton顯得有些過火,以至於失去了角色本身的威脅性與陰險,成為一個詭異的丑
角。這些部份並不多,而到電影後半段,隨者劇情逐漸加溫,她也開始展現出殘忍的一
面,但前半段仍顯得有些太過誇張,僅突顯出Umbridge做作小女生的一面,而非隱藏在
面具底下的冷血與官僚。其他的多半屬於穩定,只是想看Helena Bonham Carter可能得
失望了-在這裡頭她也只出現兩三幕,充其量只能算客串演出。
而延續前幾部所設立的高水準,鳳凰會的密令也有著真正第一流的製作。從雄
偉壯麗的攝影,到華麗多變的用色以及考究的服裝設計,以及先前提過的優秀剪接與
Nicholas Cooper搶眼的配樂這些小細節填滿了整部電影,讓鳳凰會的密令感覺更加完
整、更加突出。幾個新場景(如魔法部以及預言室)不僅充滿特色,每個部份也達到最
大的寫實與逼真感。
整部電影最大的缺點,其實來自於劇本本身。扣除頂上的稱讚,Goldenberg
的劇本仍有幾個問題。第一是說教性。絕大多數時候,鳳凰會的密令以相當明快且簡單
的步調在向前,但三不五時,Goldenberg會莫名奇妙地插入一些不僅與電影其他部份相
當不搭調,本身素質也不甚突出的對白。這些對白本身不真實且有些可笑不說(如一段
真正百用不膩的好人/好事探討),也拖慢了電影的節奏,讓故事出現了一些斷層。另
外,即使已經相當努力,Goldenberg仍沒有讓電影有太多深度:有些段落如Umbridge的
獨裁有明確帶出,但整體故事仍有種些微的流水帳感,先前幾集為交代情節而非幫助敘
事所造成的不必要支線仍存在-不多,程度也很輕微,只是依舊存在。另外就是一些製
作實在不算精良的特效,如一開始的河面飛行或後段的巨人,都只能算是中等水準,跟
電影其他部分的精細度無法相提並論。
終究,鳳凰會的密令或許不算是很忠實的改編,但這絕對是一部好電影。一部
好改編最重要的不應該要只是把文字原封不動的搬到銀幕上,而是找到原作意圖表達的
精神與概念,然後在不扭曲原作的情形下做出必要的更動,讓素材更適合轉換媒介。如
果可以,我會希望Yates再多那麼個15、20分鐘,把現有的故事架構建築的更加完整動人
,但以現在的成品來說,Yates仍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至於同為Yates執導的下一
集,我已經等不及了。
---
--
http://tinyurl.com/25yko6
這篇給猶豫著要不要去看哈利5的人.
請相信自己的直覺, 放心去感受這趟魔法之旅吧!!!
------
哈利波特5脫離續集電影魔咒
作者:若夏
整部電影最大的缺點,其實來自於劇本本身。扣除頂上的稱讚,Goldenberg的
劇本仍有幾個問題。第一是說教性。絕大多數時候,鳳凰會的密令以相當明快且簡單的
步調在向前,但三不五時,Goldenberg會莫名奇妙地插入一些不僅與電影其他部份相當
不搭調,本身素質也不甚突出的對白。
似乎,與多數每況愈下的電影系列相反,哈利波特電影有著逐漸轉強的趨勢。
從Chris Columbus較顯熟練的消失的密室,到Alfonso Cuaron高度風格化的《哈利波特
:阿玆卡班的逃犯》,乃至Mike Newell清麗脫俗的火盃的考驗(個人最愛),整個系列
不僅在製作上更趨精細,劇本逐漸平整加上後兩部導演所帶來的個人色彩,讓哈利波特
系列遠較一開始的照本宣科來得多采多姿。而令人讚嘆地,鳳凰會的密令不僅維繫了火
盃的考驗的高水準,就某些方面來說它也修正了後者-甚至小說本身-的瑕疵,成為整
個系列到目前為止最讓人欣賞的一部。
為什麼一般公認《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最弱
的一部?在這裡小說的故事開始轉趨黑暗,但J.K. Rowling卻缺乏足夠營造威脅或龐大
故事格局的寫作技巧,同時小說又塞入了過多元素,加上許多坦白說相當粗糙的後設故
事轉折(感覺Rowling只是拼命在前幾集中搜尋可用元件,而非真正在一開始便打好系列
的藍圖-當然,整個系列都有此問題就是),讓鳳凰會的密令顯得大而無當,既排擠了
一開始將此系列視為童書的讀者,又不足夠拉近追求寫實或成熟甚至深度的群眾,落得
了兩頭空的窘境。
也因此,而相較於小說本身,系列的新編劇Michael Goldenberg表現便顯得相
當突出。比起先前幾集只求塞進所有情節而不求敘事性的Steve Kloves,Goldenberg大
刀闊斧地刪減了鳳凰會的密令的情節,將故事聚焦在Umbridge以及Harry的夢境與孤單這
兩條主線上,使得故事不僅簡單易懂,也間接避免了系列先前敘事破碎的情形。而就是
這份精簡但清晰的故事,讓整部鳳凰會的密令從頭到尾節奏明快、敘事完整,也讓這系
列更像是真正的電影,而非僅是有畫面的有聲書。當然,這犧牲了書中某些十分有趣的
段落(特別是Weasley兄弟的反叛),但卻讓電影更加容易觀看,算是十分划算的交易。
同樣地,導演David Yates的表現,以一個從未執導大場面電影的導演來說,相
當突出。扣除一兩幕肯定可以更好的動作場面,以及過多拍攝電視電影所慣用的特寫鏡
頭,他的執導不僅展現一份安定感,也讓電影可以以穩定偏快的步調向前推進,加上巧
妙安插的快/慢交錯(如Dumbledore's Army與聖誕節的搭配),讓電影從頭到尾雖然帶
出一份淡淡的黑暗與壓迫感,卻從不會顯得累人或沉重,算是氣氛掌握扣除Cuaron濃郁
的阿茲卡班的逃犯外,最成功的一部。特別是在最後,Yates帶出了一份宏觀壯闊的史詩
感(我知道,用史詩形容哈利波特系列還真不是普通怪),並保留Newell在走同樣路線
但卻較顯得清麗典雅的火盃的考驗裡的英式質感,算是一份熟悉但仍顯得新鮮的驚喜與
延續性。
另外一點我特別欣賞Yates的,是他敘事的方式。Yates在片中用了不少蒙太奇
式剪接,而扣除較缺乏真正意義的報紙段落,這些剪接方式讓多條敘事線得以同時進行,
同時利用最短的時間帶出最多的故事。不可否認,他和Goldenberg的合作把近900頁的小
說濃縮到有時甚至顯得太過簡單的地步,但兩人所做的調整與剪裁讓故事容易掌握且親
近觀眾,放在原作旁邊算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演員本身表現也仍然在持續進步。Daniel Radcliffe仍有顯得些許青澀
而缺乏經驗的段落,但大體來說他有把在本集中Harry的心境轉變完整呈現,而幾段情緒
高潮也掌握得頗動人;Rupert Grint則終於有真正表現的機會,雖然Ron的戲份仍以解悶
或詮釋大道理為主,但Grint仍讓這些畫面充滿娛樂性且有趣活潑;Emma Watson則依舊
平穩但有些時候稍嫌誇張。其它配角演員上,Michael Gambon終於展現出Dumbledore較
為莊嚴且睿智的一面,不只是前兩集中那個總是大吼大叫的平凡老人;Gary Oldman比起
阿茲卡班的逃犯,在這裡他顯得溫暖且有種近似父愛的光輝,算是非常不Oldman但仍保
持Oldman一貫高水準的演出。剩下配角群仍有不錯表現,至少每個人都讓自己的角色在
有限的時間內(而有些還真是少得可憐)維持住原先的個性,並盡全力讓這些段落足夠
吸引人。
在新進演員方面,Imelda Staunton表現個人比較抱持保留態度。毫無疑問,
Staunton是全英國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不偉大也不會被找來演哈利波特系列),而做
為整個系列到目前為止單集角色比重最高也最多的一位,她也讓Umbridge本身的特質清
晰且多面的呈現,其中幾個笑裡藏刀的段落更展現出她本身的演技實力。然而,有些段
落Staunton顯得有些過火,以至於失去了角色本身的威脅性與陰險,成為一個詭異的丑
角。這些部份並不多,而到電影後半段,隨者劇情逐漸加溫,她也開始展現出殘忍的一
面,但前半段仍顯得有些太過誇張,僅突顯出Umbridge做作小女生的一面,而非隱藏在
面具底下的冷血與官僚。其他的多半屬於穩定,只是想看Helena Bonham Carter可能得
失望了-在這裡頭她也只出現兩三幕,充其量只能算客串演出。
而延續前幾部所設立的高水準,鳳凰會的密令也有著真正第一流的製作。從雄
偉壯麗的攝影,到華麗多變的用色以及考究的服裝設計,以及先前提過的優秀剪接與
Nicholas Cooper搶眼的配樂這些小細節填滿了整部電影,讓鳳凰會的密令感覺更加完
整、更加突出。幾個新場景(如魔法部以及預言室)不僅充滿特色,每個部份也達到最
大的寫實與逼真感。
整部電影最大的缺點,其實來自於劇本本身。扣除頂上的稱讚,Goldenberg
的劇本仍有幾個問題。第一是說教性。絕大多數時候,鳳凰會的密令以相當明快且簡單
的步調在向前,但三不五時,Goldenberg會莫名奇妙地插入一些不僅與電影其他部份相
當不搭調,本身素質也不甚突出的對白。這些對白本身不真實且有些可笑不說(如一段
真正百用不膩的好人/好事探討),也拖慢了電影的節奏,讓故事出現了一些斷層。另
外,即使已經相當努力,Goldenberg仍沒有讓電影有太多深度:有些段落如Umbridge的
獨裁有明確帶出,但整體故事仍有種些微的流水帳感,先前幾集為交代情節而非幫助敘
事所造成的不必要支線仍存在-不多,程度也很輕微,只是依舊存在。另外就是一些製
作實在不算精良的特效,如一開始的河面飛行或後段的巨人,都只能算是中等水準,跟
電影其他部分的精細度無法相提並論。
終究,鳳凰會的密令或許不算是很忠實的改編,但這絕對是一部好電影。一部
好改編最重要的不應該要只是把文字原封不動的搬到銀幕上,而是找到原作意圖表達的
精神與概念,然後在不扭曲原作的情形下做出必要的更動,讓素材更適合轉換媒介。如
果可以,我會希望Yates再多那麼個15、20分鐘,把現有的故事架構建築的更加完整動人
,但以現在的成品來說,Yates仍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至於同為Yates執導的下一
集,我已經等不及了。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Jessica
at 2007-07-18T16:49
at 2007-07-18T16:49

By Ida
at 2007-07-23T00:58
at 2007-07-23T00:58

By Aaliyah
at 2007-07-27T09:42
at 2007-07-27T09:42

By Callum
at 2007-07-30T20:43
at 2007-07-30T20:43

By Yedda
at 2007-08-01T10:36
at 2007-08-01T10:36

By Lydia
at 2007-08-01T14:54
at 2007-08-01T14:54

By Barb Cronin
at 2007-08-03T07:17
at 2007-08-03T07:17

By Rachel
at 2007-08-07T00:36
at 2007-08-07T00:36

By Genevieve
at 2007-08-11T02:04
at 2007-08-11T02:04

By Connor
at 2007-08-14T01:31
at 2007-08-14T01:31

By Ivy
at 2007-08-16T14:47
at 2007-08-16T14:47

By Valerie
at 2007-08-21T07:19
at 2007-08-21T07:19
Related Posts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By Caroline
at 2007-07-17T21:07
at 2007-07-17T21:07
鯨騎士

By Caitlin
at 2007-07-17T20:54
at 2007-07-17T20:54
機器人是否夢見充氣娃娃---變形金剛的社會學

By Daph Bay
at 2007-07-17T17:16
at 2007-07-17T17:16
圖雅的婚事-風吹草低見愛情(有雷)

By Barb Cronin
at 2007-07-17T14:13
at 2007-07-17T14:13
由電影猜火車入門地下電子音樂瑰麗的世界

By David
at 2007-07-16T18:14
at 2007-07-16T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