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蔡崇隆先生的「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潘朝成) - 紀錄片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07-07-16T23:15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roodo.com/docunion/archives/3670183.html

回應蔡崇隆先生的「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

潘朝成(木枝‧籠爻)07.15


水蜜桃阿嬤應該是台灣大眾媒體討論最熱切的一部紀錄片。因此我們必須思考在台灣社會
,紀錄片到底可以扮演何種功能!英國紀錄片之父,約翰‧葛里遜說:相信藝術背後的基
本力量是屬於社會的,而不是美學的;電影是武器一種創新社會的工具。


蔡崇隆先生提到,即使楊力州導演強調善意,還是被認為負有幫兇的責任。但蔡先生應該
說明導演楊力州表達了什麼善意?否則閱聽者霧裡看花,蔡先生應該詳看7 月5號楊力州
導演發表的聲明稿,他說紀實片是一個委託製作案,關於商周募款方式及使用,我無法承
諾也無權承諾。這點筆者是相信的。驚人的是影片以阿嬤家庭 特殊的自殺案例做為劇情
的貫穿,他是按著出資者的意志建構影片主軸。楊力州導演應該清楚商周募款方式及使用
目的,遺憾的是他沒有告知阿嬤真相,甚至當初拿 同意書給阿嬤簽名時,也沒有留一份
給阿嬤,更不用說阿嬤會知道拍紀錄片的募款目的。蔡先生用什麼理由可以強調他的善意
?令人不解。

蔡先生說,表面上是勝利者的高金素梅團隊,則被某些論者認為潛藏血統論與原住民沙文
主義的意識形態。高金素梅強調的重點在一整套的商業及資本主義邏輯運作 下剝削與消
費行為的將水蜜桃阿嬤「簡化的故事」、「掏空社會的愛心」、「消費原住民」、「水蜜
桃阿嬤的苦難成為贖罪券與商機」等等,原住民成為最方便的運 用者,這和血統論與原
住民沙文主義有何直接關係。致於她建議導演楊力州應自我檢討,並回學院重修「攝影政
治經濟學」應該是指導演刻意視而不見這巨大悲痛的 社會制度與結構議題。蔡先生何須
誇大的形容,嚴格來說你這句話也是一種意識形態。

蔡先生批評筆者的拙文〈冷血與矯情的紀錄片寧可不要〉中,要求楊導演對原住民族與社
會大眾道歉,說這是筆者有情緒化的成份,而似乎把長期以來漢人紀錄者對 原住民的剝
削總帳都算到楊力州頭上。蔡先生似乎轉移焦點也太誇大了想像空間!楊導演不需也不必
畢竟他只拍了兩部原住民紀錄片。〈冷〉文中,並沒有製造或提 出原漢衝突的字句與情
緒,主要是針對楊導演與紀錄片的缺失提出看法。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蔡先生的文章中遺
漏重要的部份,筆者提出楊導演應該向阿嬤與家屬道 歉、向泰崗部落道歉、向泰雅族道
歉、向原住民族道歉、向社會大眾道歉者,而不是僅向原住民族與社會大眾道歉而已,或
許要求一個操作者楊導演道歉太沈重,但 想想看這件事的關係人誰不沈重!但他也可以
自由的選擇向誰道歉,至少向阿嬤和舅公們道歉吧!況且一部正在發酵且影響深遠與社會
觀感極大的紀錄片,如果對被 呈現對象已經造成傷害(記者會上江家兄弟含淚哭訴家屬
受到傷害),道歉是智者的表現吧!

筆者認同蔡先生所述,尤其紀錄片能否兼顧結構分析與人物故事,涉及導演主觀的美學能
力與客觀的資源限制,台灣多數導演包括我在內恐怕都還做不到(這幾年來 看過做的最
好的只有Hubert Sauper的《達爾文的惡夢》)。但筆者認為這部紀錄片值得和《水蜜桃
阿嬤》相互比較探討,《達》片所呈現的現象相當多元,包括漁民被剝削、愛滋病患、
兒童吸毒、街頭流浪兒、妓女、政商關係等等,導演以深厚的影像力道,深入頗析政治經
濟與社會制度影響下過著一群群貧窮悽慘的人類生活。《達》片另一個敬佩 的理由是,
導演並沒有選擇單一的悲慘故事做簡化的處理。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不單單只是探討美學
高度或人文深度而已,而是政治經濟學的概念。

我肯定蔡先生提出的見解,也就是大部分紀錄片工作者多是超時工作的弱勢族群、勞動條
件不佳的影像勞工。我也知道楊導演和蔡先生等人為著紀錄片工作者的權益 發聲,這當
然值得肯定。但我要提醒蔡先生不要多慮了,《水蜜桃阿嬤》這件事並無意推演成漢人紀
錄片工作者與原住民族群的奇怪對立的。就事論事,原住民族的 弱勢與紀錄片工作者的
弱勢怎能相提並論!因為前者是國家暴力與強勢長期壓迫的社會結構性問題,後者多是因
著理想而自願選擇的影像工作者,況且也有少數人得 到豐厚的影片製作費用,已脫離影
像勞工身分吧(在此不多談)!

筆者在此呼籲與期待各領域的學者專家提出見解,讓紀錄片真實的走向改造社會的工具。

--

All Comments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07-07-18T22:19
請問"達爾文的惡夢"這部紀錄片在哪找得到

專訪《翻滾吧男孩》林育賢、莊景燊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7-07-16T21:00
跟著兩位老男孩一同翻滾! 專訪《翻滾吧男孩》林育賢、莊景燊 http://hailtothequiff.com/?p=1023 文/Quiff(原刊於2005年9月號Look DVD雜誌) 近幾年台灣紀錄片異軍突起,《生命》、《無米樂》、《翻滾吧男孩》 連續三部紀錄片在院線電影中開出連台灣劇情片都不及的 ...

《島國殺人記事》全國巡迴放映座談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7-07-16T18:56
※ [本文轉錄自 TAHR 看板] 作者: milonga (鸂鶒) 看板: TAHR 標題: 《島國殺人記事》全國巡迴放映座談 時間: Sun Jul 15 03:41:11 2007 http://www.hsichih-trio.url.tw/index.php?load=readandamp;id ...

從原住民角度看「水蜜桃阿嬤」紀錄片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07-07-14T23:11
蠻想問這個潘導演一個問題 如果原住民導演拍漢人為主角的紀錄片拍不好 要不要對漢人族群和全社會道歉啊 這文章有些地方是有道理啦 譬如要去探討社會結構制度問題而非單渲染個案 但是一副仗著自己血統政治正確和倚老賣老的語氣 令人不敢恭維 我是沒看過潘導演的作品啦 有誰看過可以分享一下嗎 ※ 引述《suets ...

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 ˙蔡崇隆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7-07-14T22:59
其實我看到這一系列的新聞和討論時有一些難過,這一陣子和一些紀錄片影像工作者有些 接觸,也看了不少的紀錄片,我一直覺得,紀錄片和電影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比較貼近真 實,沒有劇情連貫的壓力,也發掘出了不少社會被遺忘的事實。 潘朝成導演在文章中說,楊力洲過去不拍原住民紀錄片,對原住民議題也不關心,而且在 影片中有汙 ...

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 ˙蔡崇隆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07-07-14T12:44
中時論壇 2007.7.14 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 ◎蔡崇隆 紀錄片工作者 水蜜桃阿嬤事件發展至今,其實牽涉的三方人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商周雖然 決定道歉捐錢,還是難脫奸商形象;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即使強調善意,還是被認為負有 幫兇的責任;而表面上是勝利者的高金素梅團隊,則被某些論者認為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