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關係中的第三者 - 電影
By Lily
at 2020-11-16T00:30
at 2020-11-16T00:30
Table of Contents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有種在看是枝裕和《海街
日記》的既視感。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從
離家多年的父親的死亡開始,從生活中切入,
著重在父權社會下男性缺席的純生理女性家庭
中女性的成長、轉變與堅韌。
另一點不能不提的是兩位導演都把景物拍得極
唯美,簡直可以作為觀光旅遊宣傳片。
相異之處,則在於《孤味》缺席的是父親,
《海街》則是連母親也離家出走,由長女(和
篇幅不大的奶奶)擔負起家庭重任。《海街》
側重在家庭的再凝聚,而《孤味》則是認清現
實,重新反省家庭崩解的原因。
但我想談的,是《孤味》在劇情設定中的多重
三角關係。幾乎每個角色,都可以透過「身為
關係中的第三者」來理解和詮釋。以下依長幼
尊卑倒著講,想當然耳,壓軸當然是林小姐秀
英。
為了行文方便,以下會視情況以家庭中的稱謂
取代人名。
--
么女(陳宛佳)與孫女(小澄)
正所謂「公媽疼大孫,父母疼細囝」,不同世
代的佳佳和小澄得到了最多的寵溺。但也因為
出於保護「囝仔人」的純潔心靈,他們對於家
族秘辛是最無知的。從電影敘事而言,他們承
擔了打開潘朵拉之盒的重任,許多記憶閃回和
揭秘都因他們有意無意的提問而順理成章。
佳佳作為母親與事業的第三者,他是母親欽定
的接班人(他也是閃回中唯一出現在麵攤的孩
子)沒錯。然而從開頭母親親自出馬操辦壽宴
料理,到佳佳怒氣沖沖地與廚師理論,在在顯
示母親仍將佳佳當成孩子。認為佳佳還太嫩、
不知芋頭番薯,而這也對應了故事中他對許多
事情的無知。
佳佳默默與父系家族(其實就只有父親和蔡阿
姨)聯繫,是母親與父系家族的第三者。在幾
場幾乎會被認定是「吃裡扒外」的對峙(尤其
是佛道Battle),都因為母親對這個長期陪伴
在他身邊的么女的愛,而被輕輕放下。
相較於佳佳,小澄的無知對母親(阿嬤)來說
就顯得無害。他是母親(阿嬤)與第二代(媽媽
與阿姨們)的第三者,正因為隔了一代,這個
第三者的功能更像是兩代的潤滑劑。
在協助母親(阿嬤)北上會小三、整理父親(阿
公)舊物等煩心事,佳佳作為旁觀的第三者,
扮演和緩母親(阿嬤)情緒的重要角色。可以
說沒有這個第三者當控制閥,母親(阿嬤)可
能會陷入鄉土劇大噴發狀態。
--
大姐(陳宛青)與二姐(陳宛瑜)
大姐與二姐各自遺傳了父母的個性,而性格
控制命運。
大姐身為First Child、作為父親與母親之間
的第一位第三者,他在個性上盡得父親真傳,
知道最多家族秘辛的他,與母親的衝突也最
最尖銳。
大姐自由奔放、亟欲擺脫母親的掌握,猶如
年輕時的父親。但諷刺的是,大姐的婚配對
象(陳家逵飾)像極了對婚姻愛情從一而終的
母親,而大姐的健康與父親的財務狀況一樣
慘兮兮。
二姐作為Middle Child,看似有著嚴重的
Middle child syndrome,但顯然不是為了
與姐妹爭寵。作為母親與母系家族的第三者,
二姐是母親與家族維繫感情的重要連結,他
的學業成就換得三舅(洪都拉斯飾,又是三)
青眼相看。二姐在學業上努力的起始點,其
實是為了再見到父親(而非討好三舅),這點
與母親努力經營事業的本質並無不同。
然而即便是複製了父母的性格,大姐和二姐
都在第三者的位置上重新省視自已的人生。
大姐在電影的最後一刻同理了母親、接受了
母親的愛;而聰慧的二姐最早開竅,坦承自
己執拗地要將女兒送出國,正是希望女兒能
擺脫命運——身為整形醫師的二姐有著人人
稱羨的完美人生,但他深知那是他自己用了
大半輩子整出來的。
--
小三(蔡美林)
由於本片是以父親的死亡作為開場,並不存
在以父親為主的第一人稱敘事。大部分與父
親有關的記憶,除了母親的記憶閃回,就必
須仰賴蔡小姐的補白。蔡小姐無疑是父親與
母親婚姻關係中的第三者,但也是個非典型
的第三者。
其實蔡小姐的工作性質,也很第三者,這和
他修佛形成很大的反差。但要注意的是,蔡
小姐本身的象徵意義,代表著父親離家後尋
求救贖的表現。父親離開台南前出軌偷吃無
數次,其實是一種自我放棄——放棄警職、
事業無成還牽連到老丈人,乾脆一渣到底。
父親也許有他年少輕狂的一面,然而卻在北
上後與做八大的蔡小姐情牽多年,顯示父親
是可以專情的。
從蔡小姐的轉述,母親也得到了救贖。所有
在感情中被背叛的人,可能都想問劉三蓮
(《誰先愛上他的》)的那個小小的問題:
「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就,一點點都沒有嗎?」
蔡小姐的轉述讓母親得到解脫,即便在兩人
的關係無法延續,那段過去的愛是真實存在
的。
--
母親(林秀英)
黎薇恩(犀利人妻)說:
「在愛情的世界裡,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
若這句話成立,母親似乎成了最悲催的第三者。
母親對愛的盲目與執著,幾乎是不可動搖的。
為了愛不惜盜刻父親印章以發展丈夫的事業、
手持菜刀追斬丈夫、容忍丈夫一再出軌、拒
絕簽署離婚證書、堅持操辦消失多年的亡夫
的葬禮過份沈重的愛,讓母親成為自身感情
的第三者。母親不是沒想過放棄,但付出得
太多,讓自己始終無法甘心放手。
在操持父親喪禮的過程中,母親終於意識到
那以愛為名的控制、勒索,正是使得婚姻走
到盡頭的主因之一。往事歷歷在目,淚已流
乾。只得舉杯邀明月,卻看對影成三人(怎
麼又是第三者)。
孤味原指「餐館只賣一道料理,並致力把這
一道菜做到最好。」,被引申為「專心一意,
堅持做好一件事,就算孤獨也沒什麼關係。」
但人們望文生義,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孤
單的滋味」,那味道就像是關係中落單的第
三者。
--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有種在看是枝裕和《海街
日記》的既視感。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從
離家多年的父親的死亡開始,從生活中切入,
著重在父權社會下男性缺席的純生理女性家庭
中女性的成長、轉變與堅韌。
另一點不能不提的是兩位導演都把景物拍得極
唯美,簡直可以作為觀光旅遊宣傳片。
相異之處,則在於《孤味》缺席的是父親,
《海街》則是連母親也離家出走,由長女(和
篇幅不大的奶奶)擔負起家庭重任。《海街》
側重在家庭的再凝聚,而《孤味》則是認清現
實,重新反省家庭崩解的原因。
但我想談的,是《孤味》在劇情設定中的多重
三角關係。幾乎每個角色,都可以透過「身為
關係中的第三者」來理解和詮釋。以下依長幼
尊卑倒著講,想當然耳,壓軸當然是林小姐秀
英。
為了行文方便,以下會視情況以家庭中的稱謂
取代人名。
--
么女(陳宛佳)與孫女(小澄)
正所謂「公媽疼大孫,父母疼細囝」,不同世
代的佳佳和小澄得到了最多的寵溺。但也因為
出於保護「囝仔人」的純潔心靈,他們對於家
族秘辛是最無知的。從電影敘事而言,他們承
擔了打開潘朵拉之盒的重任,許多記憶閃回和
揭秘都因他們有意無意的提問而順理成章。
佳佳作為母親與事業的第三者,他是母親欽定
的接班人(他也是閃回中唯一出現在麵攤的孩
子)沒錯。然而從開頭母親親自出馬操辦壽宴
料理,到佳佳怒氣沖沖地與廚師理論,在在顯
示母親仍將佳佳當成孩子。認為佳佳還太嫩、
不知芋頭番薯,而這也對應了故事中他對許多
事情的無知。
佳佳默默與父系家族(其實就只有父親和蔡阿
姨)聯繫,是母親與父系家族的第三者。在幾
場幾乎會被認定是「吃裡扒外」的對峙(尤其
是佛道Battle),都因為母親對這個長期陪伴
在他身邊的么女的愛,而被輕輕放下。
相較於佳佳,小澄的無知對母親(阿嬤)來說
就顯得無害。他是母親(阿嬤)與第二代(媽媽
與阿姨們)的第三者,正因為隔了一代,這個
第三者的功能更像是兩代的潤滑劑。
在協助母親(阿嬤)北上會小三、整理父親(阿
公)舊物等煩心事,佳佳作為旁觀的第三者,
扮演和緩母親(阿嬤)情緒的重要角色。可以
說沒有這個第三者當控制閥,母親(阿嬤)可
能會陷入鄉土劇大噴發狀態。
--
大姐(陳宛青)與二姐(陳宛瑜)
大姐與二姐各自遺傳了父母的個性,而性格
控制命運。
大姐身為First Child、作為父親與母親之間
的第一位第三者,他在個性上盡得父親真傳,
知道最多家族秘辛的他,與母親的衝突也最
最尖銳。
大姐自由奔放、亟欲擺脫母親的掌握,猶如
年輕時的父親。但諷刺的是,大姐的婚配對
象(陳家逵飾)像極了對婚姻愛情從一而終的
母親,而大姐的健康與父親的財務狀況一樣
慘兮兮。
二姐作為Middle Child,看似有著嚴重的
Middle child syndrome,但顯然不是為了
與姐妹爭寵。作為母親與母系家族的第三者,
二姐是母親與家族維繫感情的重要連結,他
的學業成就換得三舅(洪都拉斯飾,又是三)
青眼相看。二姐在學業上努力的起始點,其
實是為了再見到父親(而非討好三舅),這點
與母親努力經營事業的本質並無不同。
然而即便是複製了父母的性格,大姐和二姐
都在第三者的位置上重新省視自已的人生。
大姐在電影的最後一刻同理了母親、接受了
母親的愛;而聰慧的二姐最早開竅,坦承自
己執拗地要將女兒送出國,正是希望女兒能
擺脫命運——身為整形醫師的二姐有著人人
稱羨的完美人生,但他深知那是他自己用了
大半輩子整出來的。
--
小三(蔡美林)
由於本片是以父親的死亡作為開場,並不存
在以父親為主的第一人稱敘事。大部分與父
親有關的記憶,除了母親的記憶閃回,就必
須仰賴蔡小姐的補白。蔡小姐無疑是父親與
母親婚姻關係中的第三者,但也是個非典型
的第三者。
其實蔡小姐的工作性質,也很第三者,這和
他修佛形成很大的反差。但要注意的是,蔡
小姐本身的象徵意義,代表著父親離家後尋
求救贖的表現。父親離開台南前出軌偷吃無
數次,其實是一種自我放棄——放棄警職、
事業無成還牽連到老丈人,乾脆一渣到底。
父親也許有他年少輕狂的一面,然而卻在北
上後與做八大的蔡小姐情牽多年,顯示父親
是可以專情的。
從蔡小姐的轉述,母親也得到了救贖。所有
在感情中被背叛的人,可能都想問劉三蓮
(《誰先愛上他的》)的那個小小的問題:
「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
就,一點點都沒有嗎?」
蔡小姐的轉述讓母親得到解脫,即便在兩人
的關係無法延續,那段過去的愛是真實存在
的。
--
母親(林秀英)
黎薇恩(犀利人妻)說:
「在愛情的世界裡,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
若這句話成立,母親似乎成了最悲催的第三者。
母親對愛的盲目與執著,幾乎是不可動搖的。
為了愛不惜盜刻父親印章以發展丈夫的事業、
手持菜刀追斬丈夫、容忍丈夫一再出軌、拒
絕簽署離婚證書、堅持操辦消失多年的亡夫
的葬禮過份沈重的愛,讓母親成為自身感情
的第三者。母親不是沒想過放棄,但付出得
太多,讓自己始終無法甘心放手。
在操持父親喪禮的過程中,母親終於意識到
那以愛為名的控制、勒索,正是使得婚姻走
到盡頭的主因之一。往事歷歷在目,淚已流
乾。只得舉杯邀明月,卻看對影成三人(怎
麼又是第三者)。
孤味原指「餐館只賣一道料理,並致力把這
一道菜做到最好。」,被引申為「專心一意,
堅持做好一件事,就算孤獨也沒什麼關係。」
但人們望文生義,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孤
單的滋味」,那味道就像是關係中落單的第
三者。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20-11-17T12:25
at 2020-11-17T12:25
By Zenobia
at 2020-11-21T07:32
at 2020-11-21T07:32
By Harry
at 2020-11-25T18:03
at 2020-11-25T18:03
By Elizabeth
at 2020-11-25T20:09
at 2020-11-25T20:09
By Sarah
at 2020-11-28T22:09
at 2020-11-28T22:09
By Caroline
at 2020-11-30T16:11
at 2020-11-30T16:11
By Kama
at 2020-12-02T01:20
at 2020-12-02T01:20
By Zanna
at 2020-12-03T22:33
at 2020-12-03T22:33
By Tracy
at 2020-12-05T08:52
at 2020-12-05T08:52
By Enid
at 2020-12-08T01:18
at 2020-12-08T01:18
By Bennie
at 2020-12-11T16:31
at 2020-12-11T16:31
By Cara
at 2020-12-13T11:06
at 2020-12-13T11:06
By Madame
at 2020-12-15T11:03
at 2020-12-15T11:03
Related Posts
蔡明亮為咖啡副業拚發年終
By Damian
at 2020-11-15T23:56
at 2020-11-15T23:56
《孤味》雖好看,偶有出戲時
By Regina
at 2020-11-15T23:31
at 2020-11-15T23:31
孤味
By Erin
at 2020-11-15T23:26
at 2020-11-15T23:26
魏德聖拍得出魔戒三部曲一半水準嗎
By Genevieve
at 2020-11-15T23:23
at 2020-11-15T23:23
魏德聖拍得出魔戒三部曲一半水準嗎
By Irma
at 2020-11-15T23:14
at 2020-11-15T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