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端網絡觀察:《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中 - 臺劇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9-04-06T21:37

Table of Contents

小端網絡觀察:《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中國網絡,網民感慨「跪著看完」…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405-taiwan-drama-serial-killer/

隨著台灣公視所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我們》)播出引發台灣網絡熱議
後,這場藉由無差別殺人案所引發的社會思考,也隔海引發中國網民狂推,豆瓣評分9.3
,已經創下了今年華語劇的最高分,微博更是收穫2077萬閱讀、近8000則討論。
近年來台灣隨機殺人案頻發,如2012年湯姆熊隨機殺童案、2014年北捷隨機殺人案、2015
年北投國小隨機殺童案、2016年小燈泡案等。一次次駭人事件發生當下,民意群情激奮。

《我們》的故事就是以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為敘述主軸,
將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庭的生活和
心境鋪陳開來:有為死刑犯辯護而受譴責,但依然探問法律正義的界線與為精神疾病去污
名化的律師;有身處新聞現場面對收視業績壓力和新聞專業道德的媒體人、也有走上不歸
路的無差別殺人者及其親屬的視角,甚至該劇還極大程度的還原了思覺失調患者的發病過
程、網絡霸凌的場域與台灣當下的媒體生態。

一位豆瓣網友這樣評價:「我們與惡一步之遙,一進一退間的善惡是非,看完五味雜陳,
很棒劇本,很棒的演員」。

也有不少網民高度讚許該片在描摹社會議題的用心:
「台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了,國產劇還在拍什麼家長里短,情情愛愛。」「難以想
像這是台灣劇,我們應該慚愧。」「我想給
五星,打這五星的原因是我一直希望有這麼一部國產劇能關注那些可怕兇殺案後走不出案
件陰影的人,終於它出来了,並且還這麼用心的在關懷著裡面那些深受傷害的人,我希望
它能爆。」「我絕不同意有人把這部片歸為白左聖母片(我個人完全反對廢除死刑)。

我認為這部電視劇足夠公正,它沒有要求或宣揚什麼。它只是告訴你社會問題的存在,把
複雜事件清晰地擺在你面前,讓你知道世上有王赦這樣的律師,提供另一種思考的可能性
。至於結果,見仁見智,只有你自己能給自己答案。你可以認為劇中人的看法是錯的,但
你不能說把矛盾暴露出來是罪。」「這才叫用心拍用心演用心編劇的好電視劇啊,台灣
還是不要回歸了,要不然以後這種好電視劇也會絕種的。」「近年台劇最佳!台灣真的
是華語劇最後一篇淨土了!!敢拍、能拍、現實題材,太棒了!」「無論以後的發展怎
樣,希望台灣保持文化上的獨立性。」

在肯定之餘,不少網民更多地表達了對中國國產
劇做不到這種水準的感慨:「我們講同樣的國語,我們面臨同質的社會議題,但我們不
敢拍,也拍不出如此撥開鮮血淋漓的現實的劇集」「強烈推薦希望內地也能拍出這種類
型的片子,雖然知道不可能」「大陸這種類型怕是過不了審」「說實話,很希望我們這
邊能出一部關注加害者家人的精神生活的電視劇。以往的報導裡總是更多的對他們進行醜
化或者隻字不提,一人犯罪全家人連坐這種思想也在無良媒體的炒作下愈演愈烈。如何讓
大眾情緒不干預司法、不傷及他人,這真的是亟待解决的問題。」

知名電影公眾號「毒
舌電影」連續祭出多篇影評,毫不吝嗇地將《我們》定性為今年華語最佳,並寫到:「一
旦發生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們下意識地想與之劃清界限——那個人是殺人兇手。那個
人是神經病。我們已經習慣了默認:『惡』與人性,是絕緣的。作惡之人和普通人,是兩
個完全不同的物種。」「在不假思索的『死刑』背後,與其說是正義感,不如說是一種
否認——惡,與我無關,我希望它趕緊從我視野裡消失,別再讓我看見。但否認惡,無法
消除惡。劇中從不同角色的角度,帶我們去正視難以迴避的社會之痛。有法官,有律師,
有記者,有心理醫生……這也就是Sir為什麼強推《與惡》的原因。它拿惡做文章,卻不
賣弄惡。而是有著一種嚴謹、嚴肅的責任感。」

公號「吐槽電影院」這樣寫到:「為什
麼有的普通人一輩子兢兢業業,安然終老?為什麼有的「普通人」卻心弦崩壞,走上歧途
?今天在網絡上叫囂的『道德模範』,明天是否會成為某起案件的『當事人』甚至『嫌疑
犯』?人與人之間決定性的差別,究竟在哪裡?我想,這正是《我們與惡的距離》所期望
探討的問題。」

為何中國網友會對《我們》如此熱捧?其實不難理解,仔細想來,中國
從來不缺少這樣大的社會事件,但一如《我們》在每次開頭都採用的YouTube影片下網友
激烈罵戰一樣,在中國,類似事件下方最先出現的評論也一定是「我不想聽那麼多為什麼
,死刑謝謝!」、「你們是在洗白兇手嗎?」……

曾在2010年以轟動全國的藥家鑫案寫
下長篇調查報導《審判》的中國記者蔡崇達,當時這樣寫道:
「……置藥家鑫於死地的
,僅僅是他的罪,還是隱含了我們對陰謀的想像?審判他的,是法律,還是被道德情緒綁
架的人群;最後,正義真的獲勝了嗎?」連藥家的律師都曾言「到底是誰在審判藥家鑫,
這還是審判嗎?」「難道一個人犯了罪,代表他生命中任何事情都是錯的。難道罪犯的家
人也一定是罪犯」。 回過頭來看,《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加害者一家人必須隱姓埋名
、遠走他鄉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因著一位家庭成員的兇殺行為,整個家都淪為眾矢之的,
生活再也不見天日。而在中國,也有中國司法史上最著名的代表性冤案之一聶樹斌案中聶
家人長達21年的洗冤之路和長時間關注聶案的報社總編馬雲龍所說的「在中國冤殺的案件
若得昭雪,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真兇浮現,一是死人回家。」

每當社會事件發生當下
,未審先判,先呼死刑,正如豆瓣網友所說的「正義和邪惡只有一步之遙,因為絕對的善
和絕對的惡一樣沒有人性。極端的善,何嘗不是另一種惡?」
另一位豆瓣網友寫道:「
從滴滴事件到紅黃藍到房思琪到勝利酒吧到更多每天刷新在微博熱搜的事件,這幾年關於
社會刑事案件引發群眾情緒和價值導向,有太多話題值得探討了。有『刻奇』,圍觀者自
我感動到不行並聚眾煽情;有污名化,捲入事件的每個個體都即將被更大的名詞代替來加
入討論;有『健忘症』和『娛樂至上』情緒,上一秒義憤滔天的群眾下一秒即將被膚淺的
娛樂消息吸引注意;有媒體職業道德的探討,是否權力和金錢可以隨意抹掉或支配媒體的
聲音。這些案件,活生生血淋淋,稍加整理都是最好的影視劇題材,也都應該借助影視作
品的性質來引起更強烈、更廣泛、更專業、更具有辯證態度的社會關注。台灣編劇的抱負
、業務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我們看到了,大陸的編劇基本還在風花雪月和家長里短一地雞毛
裡昏睡不醒。」

《我們》的編劇呂蒔媛曾在受訪時說道,「要讓觀眾從『人』的狀態去
同理每個角色的處境……已經造成的傷害不可能停止,那我們要不要學著去面對,接住這
些受苦難的人?」

2016年內湖隨機殺人案中,受害女童「小燈泡」的媽媽曾寫了一篇文
章,提及無差別事件越演越烈,手段也越來越兇殘,然而不可能真正完全被解決,能做的
是透過這些事件,去理解、即時伸手,也以2014年北捷殺人案兇手鄭捷執行死刑為例,指
出「……他死掉了,然後呢?……鄭捷無精神異常,能清楚表達,也是生活相對比較不被
社會邊緣化的,更應該要好好加以瞭解,到底他們是為什麼?他在想什麼?在生命發展的
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從國小就想殺人,為什麼家庭、學校、親人、朋友、社會
,沒能接住他?」、「好好剖析犯罪者以及整個事件的原因,給社會一個『理解』的機會
,社會才有辦法走的更遠更好。唯有當我們瞭解這個人是怎麼一步步走向犯罪,我們才有
機會談改善、談預防。否則,我們就真的只是永遠的活在一個未知的恐懼之中。」原文
:《小端網絡觀察:《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中國網絡,網民感慨「跪著看完」…》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9-04-08T12:54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9-04-13T11:13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4-13T16:08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9-04-13T23:38
國產==??????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19-04-17T11:38
對中國人而言是國產沒錯啊XDD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4-19T02:23
他們用什麼看?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19-04-23T05:36
豆瓣討論的很熱烈,有留言說微博可以看到...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19-04-27T23:54
中國看劇來源是?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9-04-29T14:53
HBO旗下的OTT能夠收看,有提供服務,只是中國觀眾的
本人的實際觀看方式,我就不清楚了~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9-05-01T14:00
不少人發出台劇終於轉型的讚美...立刻被其他人跳出
來說:因為只有偶像劇能過審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9-05-06T03:38
能夠讓中國知道台灣和中國現實上的差距 我覺得不錯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9-05-09T12:18
對面只要一看劇本氛圍苗頭不對就不敢用了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9-05-13T16:53
我是覺得有質量的也只有幾部,甚至久久出現一次,大
部分還是愛情芭樂劇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9-05-13T19:01
*是北投文化國小女童案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19-05-15T18:51
翻牆都翻成這樣了 公視對面同步收看也不意外啊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19-05-17T10:10
好戲沒有國界 這部戲真的令人驕傲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9-05-21T16:11
基本上都是[資源]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19-05-26T01:24
https://i.imgur.com/XwheMtz.jpg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9-05-26T23:35
記得劇中有句台詞是“我們國家…”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9-05-30T13:19
他們會無視 哈哈 今天還上了熱搜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06-01T06:23
我不知道為什麼內文要一直引用中國網友的留言?台灣
明明也有很多迴響,這齣劇也是為了要討論台灣現況,
結果台媒卻只照抄微博留言和文章??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9-06-01T09:33
台媒怎麼不是看完劇 檢討一下自己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9-06-03T16:42
端傳媒是香港媒體...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9-06-04T10:11
哦......罵錯人了 也對哈哈 台媒怎麼可能會反省自己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19-06-07T16:22
端傳媒不是台媒,是香港的網路媒體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9-06-08T06:02
台媒相關的報導已經相當的多 其實看過了再罵不遲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19-06-10T04:43
十元編的魅力很足 部會沒有漣漪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9-06-14T16:52
痾....我有看到很多台媒有很多迴響R......我是哪個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9-06-17T22:55
詞讓你誤會了嗎XDD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9-06-19T14:03
呃所以j大覺得台媒的迴響是只抄留言和文章嗎?但我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9-06-19T16:08
也是有看到台媒做比較深入的報導,覺得不能以偏概全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9-06-21T09:09
昨天有聽到有人用楓林網看,真希望盜版網站趕快封一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9-06-26T00:42
其實,這篇香港傳媒的文章,讓我比較在意的是,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19-06-26T18:11
他們是叫《我們》,沒像臺劇板叫《與惡》XD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9-06-28T17:01
當然我知道「與惡」比較醒目(短標),也清楚導演的
重點是放在「我們」~ 我是這麼觀察這篇文章的~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9-06-29T10:28
這麼(x) 這樣(o)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9-07-03T02:35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9-07-05T04:11
簡稱<我們>會搞混的東西太多了
有電影Us跟美劇This is us,與惡就不會搞混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9-07-07T02:17
與惡比較有辨識度,其實也沒錯,與惡也是詞眼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9-07-07T16:35
去年有部不錯啊 我不是藥神 也很寫實 但那部是電影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9-07-08T15:18
你們還是拍拍空手撕鬼子比較好看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9-07-10T07:39
不過說台灣不要回歸還是給推,抱歉我嘲笑中國人該
掌嘴

Re: [心得]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19-04-06T18:16
電視劇原來可以拉近家人的感情 古早時全家人一起看電視,一起討論的感覺...好暖 新神劇andlt;我們與惡的距離andgt;一定要跟家人一起看 比起andlt;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andgt;我媽看10min就轉走 我就默默回房間看電腦,更能聚集家人 看完後會發現劇中的每一個腳色都是我們,也都是我們 ...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 受害者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9-04-06T17:17
關於這集主旨 1.簡述 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很有可能是「受害者」、是「加害者」,同時也是無法關心對方 的「惡人」。 2.心得 首先,王赦可以說他是受害者,迫害他的是不能理解李曉明真正犯案動機而一昧要他死的社 會大眾;社會大眾也可以說自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不知道這種「無差別殺人」事件甚麼時 候會 ...

《腦波小姐》殺青 張書豪、歐陽妮妮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9-04-06T14:56
歐陽妮妮哭戲哭不出來 導演喊卡 眼淚立刻掉 http://bit.ly/2KfJ4G7 原創奇幻愛情喜劇《腦波小姐》經過6個月的拍攝,日前正式殺青。5日劇組舉行殺青酒, 主演張書豪、歐陽妮妮、蔡黃汝(豆花妹)、黃仲崑、陳孝萱等演員熱鬧出席。首次接拍 劇情長片的女主角歐陽妮妮相當不捨殺青,「主演裡我是最後一個 ...

一個家庭 一百種感動 一千個晚安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9-04-06T14:41
一千個晚安 一百種感動 ☆「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家,當你看見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才能真的祝福她」 ☆「我原本認為,台灣的山只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雪的白,一種是常年的綠, 現在多了第三種,是滿山遍野、殘破的土黃色」 看完第一集內心就積藏著不少感動 感動在於 父親對兩個女兒的愛 感動在於 站長 ...

[心得]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19-04-06T04:33
身為一個精神病患(躁鬱症患者),想轉換跑道到司法體系的我,看這部劇,有很深的代 入感,但我覺得目前戲裡的每個人的表現都很...中規中矩,目前看到現在的心得是這是一 部很適合普羅大眾看的戲劇,不過我對他抱有更高的期待 希望之後能看到醫院治療部分的黑暗面,以及吳慷仁的轉變,我認為他是目前戲裡最不像 普通人的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