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的大驚奇 - 獨立製片

By Dora
at 2012-04-30T13:57
at 2012-04-30T13:57
Table of Contents
2012-04-30 01:11 中國時報 【楊力州】
最近「微電影」這個字眼被炒得沸沸揚揚,不僅年輕學子躍躍欲試展現自己的創意
,企業也用這樣的形式開發出長版的廣告影片,甚至有大學傳播科系也增設了這樣一門科
目。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過去在影像訓練過程中的「短片」創作,現在突然有了一個還
滿響亮的名字,然後掀起巨大的創作風潮。
這樣的風氣當然是好事,只是在這股熱潮中我反而在思考一件事,「微」只是長度
的計算單位而已,重點應該是「電影」吧!「微」也好「長」也罷,完整且具情緒或敘事
的推展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或許因為更多企業或廣告商的資金投入,讓製作水準可以有一
定的高度,但這時候最重要的反而是創作者本身,他要更堅持自己在創作議題及主導權上
的主控,不然很容易僅成為一部加長版的廣告影片而已。
在「微電影」這個字眼被發明出來之前的2006年,我剛好參與了一個商業短片的製
作,一家運動品牌公司找了我,希望我在那個世足賽的瘋狂年也拍一部台灣的足球紀實短
片。足球,一個台灣不熱門的運動單項,我們首先遭遇的困難是拍誰?「那就拍前一年全
中運的冠軍隊伍吧!」在廣告公司的建議下,我們浩浩蕩蕩的到了好山好水的花蓮去做初
步的田野調查。
在美崙國中的足球隊宿舍裡,主任、教練帶著我們認識所有的小選手們,我還記得
當時這群小朋友採ㄇ字型的講話隊形,像軍隊似的有紀律,當下我心想氣氛這麼嚴肅要怎
麼拍下去啊!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第二天攝製組的工作人員就和他們玩在一塊了,也培
養了奇妙的默契及感動。在理解這群足球隊員的故事背景之後,我們大膽的起了一個念頭
,相較於以往的廣告片拍攝模式,我們期待可以全然的由我們的感受及感動來主導這部5
分鐘「微電影」的拍攝,包含對象、故事、議題、觀點等等。
這個和廣告公司做溝通的重責大任就落在製片的身上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她
口氣堅持的對客戶要求這麼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非常意外的是我們得到了一個「
YES」的回應。後來在跟他們訂合約時又讓「導演擁有影片的剪接權」入合約,讓影片拍
攝過程當中不會干涉你,也無權干涉你。也就是說當我們擁有剪接權時,就可以自由創作
的去說故事,所以之後幾年的類似「短片」經驗,我們幾乎在合約上都會要求剪接權這個
主張。
這幾部自由揮灑的短片拍完後,我們又起了一個更瘋狂的念頭,可不可以繼續把這
群動人小選手的故事繼續發展成一部可以院線發行的紀錄長片,後來在尋覓到一家電影公
司的支持下,「奇蹟的夏天」這部有幸榮獲當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作品就成形了。
很難想像事件的發展可以是這麼的美好,多年來我常常在想關鍵點到底在哪裡?看
著最近的「微電影」風潮,我不知道這些年輕導演們在拍攝時擁有多少創作的主導權,但
很明顯的相較於過往的短片創作,單純的創作環境加入了資金挹注的客戶或投資者後,質
感提高了、觀眾更多了,但導演的自主性還夠不夠?是不是還是說著自己想說的故事?到
底是「微電影」?還是只是一部在網路上觀看的長版「廣告影片」而已?
--
最近「微電影」這個字眼被炒得沸沸揚揚,不僅年輕學子躍躍欲試展現自己的創意
,企業也用這樣的形式開發出長版的廣告影片,甚至有大學傳播科系也增設了這樣一門科
目。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過去在影像訓練過程中的「短片」創作,現在突然有了一個還
滿響亮的名字,然後掀起巨大的創作風潮。
這樣的風氣當然是好事,只是在這股熱潮中我反而在思考一件事,「微」只是長度
的計算單位而已,重點應該是「電影」吧!「微」也好「長」也罷,完整且具情緒或敘事
的推展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或許因為更多企業或廣告商的資金投入,讓製作水準可以有一
定的高度,但這時候最重要的反而是創作者本身,他要更堅持自己在創作議題及主導權上
的主控,不然很容易僅成為一部加長版的廣告影片而已。
在「微電影」這個字眼被發明出來之前的2006年,我剛好參與了一個商業短片的製
作,一家運動品牌公司找了我,希望我在那個世足賽的瘋狂年也拍一部台灣的足球紀實短
片。足球,一個台灣不熱門的運動單項,我們首先遭遇的困難是拍誰?「那就拍前一年全
中運的冠軍隊伍吧!」在廣告公司的建議下,我們浩浩蕩蕩的到了好山好水的花蓮去做初
步的田野調查。
在美崙國中的足球隊宿舍裡,主任、教練帶著我們認識所有的小選手們,我還記得
當時這群小朋友採ㄇ字型的講話隊形,像軍隊似的有紀律,當下我心想氣氛這麼嚴肅要怎
麼拍下去啊!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第二天攝製組的工作人員就和他們玩在一塊了,也培
養了奇妙的默契及感動。在理解這群足球隊員的故事背景之後,我們大膽的起了一個念頭
,相較於以往的廣告片拍攝模式,我們期待可以全然的由我們的感受及感動來主導這部5
分鐘「微電影」的拍攝,包含對象、故事、議題、觀點等等。
這個和廣告公司做溝通的重責大任就落在製片的身上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她
口氣堅持的對客戶要求這麼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非常意外的是我們得到了一個「
YES」的回應。後來在跟他們訂合約時又讓「導演擁有影片的剪接權」入合約,讓影片拍
攝過程當中不會干涉你,也無權干涉你。也就是說當我們擁有剪接權時,就可以自由創作
的去說故事,所以之後幾年的類似「短片」經驗,我們幾乎在合約上都會要求剪接權這個
主張。
這幾部自由揮灑的短片拍完後,我們又起了一個更瘋狂的念頭,可不可以繼續把這
群動人小選手的故事繼續發展成一部可以院線發行的紀錄長片,後來在尋覓到一家電影公
司的支持下,「奇蹟的夏天」這部有幸榮獲當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作品就成形了。
很難想像事件的發展可以是這麼的美好,多年來我常常在想關鍵點到底在哪裡?看
著最近的「微電影」風潮,我不知道這些年輕導演們在拍攝時擁有多少創作的主導權,但
很明顯的相較於過往的短片創作,單純的創作環境加入了資金挹注的客戶或投資者後,質
感提高了、觀眾更多了,但導演的自主性還夠不夠?是不是還是說著自己想說的故事?到
底是「微電影」?還是只是一部在網路上觀看的長版「廣告影片」而已?
--
Tags:
獨立製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東勢支線劉坤秀 蒸汽老火車的興衰 他拍

By Anthony
at 2012-04-30T13:46
at 2012-04-30T13:46
臺藝廣電畢製《這個夏天》誠徵演員!!

By Edith
at 2012-04-29T22:35
at 2012-04-29T22:35
廣告公司徵演員(代PO)

By Jacky
at 2012-04-29T17:45
at 2012-04-29T17:45
電影故事接龍 林書宇起頭

By Audriana
at 2012-04-29T16:49
at 2012-04-29T16:49
玄奘大學大傳系97級<結晶>畢業成果展

By Jacob
at 2012-04-29T11:11
at 2012-04-29T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