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邊境人生》半世紀浮生光影隆重登場 - 紀錄片

By Adele
at 2008-10-15T11:10
at 2008-10-15T11:10
Table of Contents
半世紀浮生化成數小時光影
200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德國《邊境人生》隆重登場
媲美英國《7 UP》系列,德國容爾夫婦跨越半百歲月作品精華呈現
------------------------------------------------------------------------------
上屆2006紀錄片雙年展推出了以英國導演麥可‧艾普特(Michael Apted)所拍攝的
《7 UP》系列作品,紀錄一群7歲的英國孩童,導演每隔7年紀錄一次,陸續推出
《14 UP》、《21 UP》……至今孩童長大成人已拍到《49 UP》,共42年之久。本屆2008
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再引介另一部長期紀錄生命經歷的大作,推出德國紀錄片大師級
導演容爾夫婦所紀錄的作品《邊境人生》(The Children of Golzow),時間軸線更加拉
長,跨越47年將近半世紀的長時紀錄,且包含的生活細節與歷史背景更加複雜,流露出時
代流逝與家國變異下那一大塊的美麗與哀傷。。此系列作品分別在2006與2008年首映於柏
林影展,足見此系列作品的重要地位。
本屆紀錄片雙年展將完整呈現九個半小時的影片,在10月31日當天做一整天的馬拉松放映
,歡迎有興趣的影迷一起來見證歷史。另外也依導演的意見,將此系列切分為六個段落,
分在六個場次中放映,觀眾可以不按先後順序,挑其中的幾段來觀賞。容爾夫婦也將在11
月初應紀錄片雙年展邀約親訪台灣,到時台灣影迷也可一睹大師夫婦的風采。
從1961年到2007年,德國紀錄片導演容爾夫婦(Winfried Junge & Barbara Junge)完成
了國際世界間為時最長的系列紀錄片,容爾夫婦以住在距柏林80公里的德東邊境小鎮戈索
(Golzow)的18位小學生為對象,進行長時間的影像紀錄觀察,並針對單一主題發表了共
19部紀錄長、短片作品。2006至2007年時,容爾夫婦整合過去的系列作品加上晚近的新攝
內容,縮影成兩主題四部份的作品,紀錄10位受紀錄者,片長總計9個半小時。這部片以
詳實且多向的角度進行觀察,不僅是這群出身東德小孩們的成長傳記,也是省視整個德國
從東西對立到統一聯邦的大歷史印記刻劃。
《邊境人生》在2006年製作完成前兩部份作品,以「爾或他們尚未辭世…」
(And If They Haven’t Passed Away…) 為題,紀錄了幾位東德兒童的童年生活及其
中一位的四十年歲月。2008年完成第三和第四部份,題名為「爾或他們尚未辭世,他們將
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And If They Haven’t Passed Away -They’re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這個系列紀錄片從1961年開始拍攝,那也是柏林圍牆將該城市一分為二的冷戰時期,導演
挑選了一群7歲孩童,觀察他們在學校的生活;接著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面對環境的劇
烈變動,找尋屬於自己的啟蒙與出路,並對升學事宜作出抉擇。二十多歲時則分享愛情的
浪漫和對事業的期待,在此時期的作品也對舊時生活面貌種種,做了整體性的回顧。
1989年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兩德統一,這群當初被導演容爾夫婦紀錄的孩子們在三十多
年後面臨更大的時代衝擊與適應問題。接下來的系列影片探討他們對統一的看法感受,映
照出歷史在他們身上所佇留的痕跡與記憶,新生活所產生的影響是混亂不堪也是希望所在
,隨著每個人的際遇不同與性格差異,造成變化。有人組成了家庭孕育下一代;有人面臨
失業的窘境;有人邁向了死亡;有人事業有成安定而活……,在容爾夫婦鍥而不捨的追蹤
紀錄下,系列影片呈現人生百態的縮影。
更多相關200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活動訊息與影片資訊,
請上http://www.tidf.org.tw/2008/ 查詢。
--
200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德國《邊境人生》隆重登場
媲美英國《7 UP》系列,德國容爾夫婦跨越半百歲月作品精華呈現
------------------------------------------------------------------------------
上屆2006紀錄片雙年展推出了以英國導演麥可‧艾普特(Michael Apted)所拍攝的
《7 UP》系列作品,紀錄一群7歲的英國孩童,導演每隔7年紀錄一次,陸續推出
《14 UP》、《21 UP》……至今孩童長大成人已拍到《49 UP》,共42年之久。本屆2008
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再引介另一部長期紀錄生命經歷的大作,推出德國紀錄片大師級
導演容爾夫婦所紀錄的作品《邊境人生》(The Children of Golzow),時間軸線更加拉
長,跨越47年將近半世紀的長時紀錄,且包含的生活細節與歷史背景更加複雜,流露出時
代流逝與家國變異下那一大塊的美麗與哀傷。。此系列作品分別在2006與2008年首映於柏
林影展,足見此系列作品的重要地位。
本屆紀錄片雙年展將完整呈現九個半小時的影片,在10月31日當天做一整天的馬拉松放映
,歡迎有興趣的影迷一起來見證歷史。另外也依導演的意見,將此系列切分為六個段落,
分在六個場次中放映,觀眾可以不按先後順序,挑其中的幾段來觀賞。容爾夫婦也將在11
月初應紀錄片雙年展邀約親訪台灣,到時台灣影迷也可一睹大師夫婦的風采。
從1961年到2007年,德國紀錄片導演容爾夫婦(Winfried Junge & Barbara Junge)完成
了國際世界間為時最長的系列紀錄片,容爾夫婦以住在距柏林80公里的德東邊境小鎮戈索
(Golzow)的18位小學生為對象,進行長時間的影像紀錄觀察,並針對單一主題發表了共
19部紀錄長、短片作品。2006至2007年時,容爾夫婦整合過去的系列作品加上晚近的新攝
內容,縮影成兩主題四部份的作品,紀錄10位受紀錄者,片長總計9個半小時。這部片以
詳實且多向的角度進行觀察,不僅是這群出身東德小孩們的成長傳記,也是省視整個德國
從東西對立到統一聯邦的大歷史印記刻劃。
《邊境人生》在2006年製作完成前兩部份作品,以「爾或他們尚未辭世…」
(And If They Haven’t Passed Away…) 為題,紀錄了幾位東德兒童的童年生活及其
中一位的四十年歲月。2008年完成第三和第四部份,題名為「爾或他們尚未辭世,他們將
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And If They Haven’t Passed Away -They’re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這個系列紀錄片從1961年開始拍攝,那也是柏林圍牆將該城市一分為二的冷戰時期,導演
挑選了一群7歲孩童,觀察他們在學校的生活;接著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面對環境的劇
烈變動,找尋屬於自己的啟蒙與出路,並對升學事宜作出抉擇。二十多歲時則分享愛情的
浪漫和對事業的期待,在此時期的作品也對舊時生活面貌種種,做了整體性的回顧。
1989年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兩德統一,這群當初被導演容爾夫婦紀錄的孩子們在三十多
年後面臨更大的時代衝擊與適應問題。接下來的系列影片探討他們對統一的看法感受,映
照出歷史在他們身上所佇留的痕跡與記憶,新生活所產生的影響是混亂不堪也是希望所在
,隨著每個人的際遇不同與性格差異,造成變化。有人組成了家庭孕育下一代;有人面臨
失業的窘境;有人邁向了死亡;有人事業有成安定而活……,在容爾夫婦鍥而不捨的追蹤
紀錄下,系列影片呈現人生百態的縮影。
更多相關200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活動訊息與影片資訊,
請上http://www.tidf.org.tw/2008/ 查詢。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紀錄全世代-2008金馬影展專題講座

By Xanthe
at 2008-10-15T10:57
at 2008-10-15T10:57
傳學鬥暑期訪調成發─紀錄片工作者的20、30、40

By Christine
at 2008-10-15T03:15
at 2008-10-15T03:15
法國導演來台拍攝新片,徵數名演員

By Faithe
at 2008-10-15T02:35
at 2008-10-15T02:35
[自拍] 以身體書寫女性的辛蒂‧雪曼

By Joe
at 2008-10-15T00:43
at 2008-10-15T00:43
男變女還愛女 《男兒身、女兒心》直指性別迷思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10-14T22:57
at 2008-10-14T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