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周報專訪《第36個故事》蕭導演(下) - 台灣

By Iris
at 2010-05-11T15:23
at 2010-05-11T15:23
Table of Contents
夢想的沉重與輕盈:《第36個故事》導演蕭雅全專訪
文/王玉燕
(接上文)
問:相較之下,《第36個故事》裡頭的台北則顯得輕盈、自在且充盈著溫潤的人情
。片末有一個鏡頭是利用台北市舉行萬安演習時特別拍攝的,從淡水河的彼岸
俯瞰台北城,平日車水馬龍的忠孝大橋竟頓時空無一人,透露出靜謐、開闊或
者一點點寂寥的意味,為何有此安排?
蕭:那個畫面當然有些象徵,但跟那一句話必須放在一起看,我喜歡我自己寫的那
段台詞: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寫的。我想談的也是這件事,若是要講台北,
最真實的台北也不是這些硬體建築,而是裡頭的人。如果把人全都抽離,就像
畫面中那樣,你說這是台北嗎?其實也不對。什麼叫台北?你如果形容給別人
聽,一定不會講說台北有五座橋、四個摩天輪,而是會說台北人如何如何,其
實都是在形容人。這些人物和城市是相互影響、相互養成的,但如果我們想說
故事,故事是在人身上,所以那個空城其實是想談人才是城市的核心。
問:《第36個故事》起用了桂綸鎂、林辰唏、張翰三位演員,在片中有著清新亮眼
的表現,請您談談選角的過程以及這幾個角色各自表徵的心理價值和追求。
蕭:我一開始就很希望小鎂參與演出,唯一猶豫的是她到底演姐姐還是演妹妹,有
一段時間我們公司的牆壁上貼的是一張小鎂的照片,她的左右各有一堆照片,
設想如果她演妹妹會有哪幾種可能,演姐姐會有哪幾種可能,以她為核心開始
構想。我八年前拍了她的第一支廣告作品,我們的合作只有那一次,但印象超
好,不管是工作態度,或是當導演跟她形容某些方向,接著她做出來的反應、
調整、變化,我都覺得這個人很棒。後來她自己在戲劇的表現上也愈來愈成熟
,所以在寫完劇本後,只能說是一種直覺或導演的好惡,就希望找她合作。她
答應演出後,我很開心,她本人也極度關心到底要演姊姊還是妹妹。後來仔仔
(林辰唏)出現了,我更早也跟她拍過廣告,這個人物對我來說有很多好的特
質,後來我安排小鎂和仔仔彼此碰個面,就覺得兩個人產生的化學作用很棒,
兩個人的臉蛋說是姊妹也說得過去,演員就這樣敲定了。
我當時給她們各自的描述是,姊姊代表價格,很社會化,比較世故,有好的社
會關係、清楚的頭腦;妹妹代表的價值相對是比較浪漫、糊塗、憑直覺和本能
做事,我希望在片尾她們兩人的性格有某種程度的對調,因為其實每個人心裡
多少都有這兩個面向,我們好像都是被環境所影響,有時候因環境逼迫就會朝
不同方向傾斜。在這部電影中,隨著很多外在人物來刺激她們,自我的水平就
發生了一些對調。這些影響她們的人物不只張翰飾演的群青那個角色,其實還
有很多不同的人,只是張翰是最主要的代表,代表外來的刺激,要帶進很多外
面的訊息。既然這個人要重覆出現,除了影響別人以外,可能也有被影響,群
青後來因為跟朵兒的接觸,也做了一點調整,形成了一個新目標。
問:本片主要場景是由製作團隊一手打造的「朵兒咖啡館」,咖啡館是台北的街頭
景致之一,人潮在此聚合復又離散,也可能因而締結下特殊的人際關係網絡。
您怎麼看待片中這個重要場所所具備的功能或象徵?
蕭:片中朵兒咖啡館的人際關係比較緊密一點,不會太疏離,這跟真實台北咖啡館
的狀態也許有小小出入,我覺得台北沒有那麼緊密,通常我們不會去和鄰桌的
人攀談,多半人不會去跟吧台或櫃臺人員說話。片中咖啡館的狀態比真實的台
北稍微熱情一點點,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期許或期望吧!當初在做景的時候,我
就一直想要一個ㄇ字型的吧台,這其實是歡迎客人靠近、彼此對話的設計,這
樣的設計也比較少見,通常吧台都是靠一邊,客人在另外一區。好像有一種小
小的期許,希望大家彼此的關連不要那麼疏離,可是也不能做得太脫離現實,
像張翰飾演的那個角色到店裡說故事,但姊姊朵兒還肯聽,人跟人比較有一種
互相信任、溫暖的關係。
問:反觀您的首部劇情長片《命帶追逐》,則是以「當鋪」和「捷運站」這兩個相
異場域反映出固著/流動的相對狀態。您曾說:「我們這個世代對人際關係的
想像,就在當鋪困頓封閉的空間裡玩耍,或在捷運站快速流動延伸的空間裡移
動。」能否請您進一步談談您片中的空間設計概念及所欲傳達的人際關係?
蕭:我們在戲劇中使用空間時,常會考慮「人前人後」,這很容易表達人物角色的
個性。很多空間有其先天性格和屬性,客廳就是典型的人前,一般招待客人就
是在客廳,如果要講悄悄話,就會拉到廚房或陽台,這樣的空間相對於客廳就
變成人後。或者不一定是要跟人講悄悄話,我在客廳是一種表現,跟客人在一
塊兒的時候是一種樣子,可是有一幕拍我一個人到陽台抽煙,就會看到這個人
在人後的樣子,人物的個性就建構起來了。在戲劇裡頭空間的運用挺有趣的,
在電影裡面攝影機可以無所不在,就有機會看到人前人後如何表現。
當我們在想像這個場景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一個ㄇ字型的吧台很重要,用意是
想讓觀眾感覺到主人翁喜歡跟人交往,喜歡跟人相處。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咖
啡店主人是一個非常害臊靦腆的人,吧台的設計大概就會窩在一個小角落,他
把咖啡遞給客人的時候可能也就躲在吧台後面。我希望主人翁是大方熱情,喜
歡跟人交往,《命帶追逐》中的當鋪顯然就不是這個氣氛,男主角東清永遠在
鐵窗後面,防止搶劫,視覺上就覺得他的狀態是被綑綁住的,當時確實是想藉
此講一個人的心很想飛,卻被綑綁住了。《第36個故事》在空間的設計上,則
希望傳達出角色樂於與人交往、接觸的感受,片中,朵兒在第一分鐘就完成夢
想了,她成功開了咖啡館,但最後一分鐘她改變了,她要去實踐第二個夢想,
這個變化的過程並非她個人的自覺,而是被人影響的,好多人來,聽了好多故
事,於是她改變了。這些影響或改變是別人給她的,別人帶來的,她是受惠的
。這是人與人互相帶來的正面影響,就應該營造出一個適合人交流的空間,這
部影片的觀點是在讚美人跟人的交往。
問:您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廣告導演,相對於廣告訴求於明確的物質標的,《第36個
故事》強調的則是「心理價值」,這個價值的凸顯跟您長期從事廣告工作得到
的啟示有關嗎?
蕭:有可能,也不全然。這種話題其實在心裡很久了,我覺得每個人心裡真的就是
有一個翹翹板,有一部分很感性、不現實、不價值取向;一部分很理性、很物
質取向,人都如此。因為進了職場,接觸某些人或種種緣由,我們常常就發生
了傾斜,可能愈變愈浪漫或愈變愈現實,可是對我來說並沒有好壞,而是不要
傾斜最好,這樣會使得人比較有人性一點。我自己會自我檢查,一旦發現發生
了傾斜,就會想辦法壓回來,比如廣告的確很現實、很殘忍的生態,持續這樣
下去,有個聲音就會喚醒你,說這樣不好,該做些調整。相對的,常常在談電
影計畫的時候就會太浪漫,浪漫到失去真實,就會設法把現實叫回來一些。
問:片中插入數段街頭訪談,讓民眾直視鏡頭,談他們心中認為最具價值之事、追
求的夢想等等。混融了這些素人訪問於片中的用意為何?您一系列廣告作品如
「台灣肖像系列」也採用同樣的拍攝手法,預期這樣的影像語言具有什麼召喚
功能?如何推動原初的訴求?
蕭:街訪我在廣告裡面做過很多次,每次做街訪我都是真的去、真的問、真的不給
題目,並採取開放式的做法,不去限制對方的答案。起頭也是出於直覺,想把
一些話題開放給一般觀眾,讓他們參與或回答,就想到街訪這種形式,便到街
上問人。但也不是隨機在路上抓人,而是先透過朋友約訪,只是他們也不知道
會問什麼,答案也完全沒有規範,希望他們憑直覺說。
放入街訪的效果我想聽聽觀眾的反應,因為有不同意見,光我們工作人員當中
就有些人很支持,有些人很反對,支持的一方覺得很有趣,很有另外一種空間
感;反對的人則是認為會破壞故事線,故事會被打斷,或是認為把一個抽象的
事情講得太具體了、太露骨了。我們猶豫了非常非常久,在最後版本敲定前一
直卡在這裡,到底要不要放街訪,我們做了兩個版本相互比較,最後當然是由
我決定,就決定要街訪。我決定的理由就是因為覺得有趣。我很好奇觀眾多半
會怎麼看,會覺得是打斷或讓影片變得更豐富。
問:這次邀請雷光夏和侯志堅擔任電影配樂,他們的音樂風格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
?如何調配音樂和影像的互動、對話?
蕭:光夏和侯志堅是我兩個很長期合作的音樂夥伴,光夏的音樂有一種很難言語的
美感,非常優雅。侯志堅的音樂一直都很靈活,可以呈現非常多種不同的情緒
跟情感。從好多年前我就很希望他們兩個可以一起合作,有一種音樂上的撞擊
,幾年前我們有一起做過一支短片《地圖》,覺得很好玩,一直希望再合作。
這次他們合作的方法是,這個人丟了一段旋律,下個人就接棒,再丟回來、再
丟回去,兩個人的互動我覺得很有趣。我們開拍前和拍攝期他們就一直來朵耳
咖啡館做音樂,收一些聲音,包括我們跟演員見面、談劇本,他們也加入,去
想像角色種種,然後開始做音樂了。我在拍攝時已經在聽很多他們初步做出來
的旋律,這些音樂其實也會影響我的執行,攝影師和演員也會覺得被音樂感染。
問:《第36個故事》部落格上有一系列關於台北聯想的提問,也想問問導演您個人
的看法。如果要用一首歌曲來襯托台北,您心裡會響起哪段旋律?如果要用一
張照片來呈現台北,您腦海浮現哪個畫面?如果是一種顏色?甚至是一部電影
呢?
蕭:我現在完全被洗腦了,如果現在提到台北會想到真的就是〈第36個故事〉這首
歌,不是故意要推銷,而是整天都在聽這首歌,然後所有的畫面就會出現,包
括對著忠孝橋的畫面,完全被雷光夏洗腦了。可能沒辦法用照片來形容,可是
夜市對我來說是非常台北的,如果我現在被委託只能拍一張照片代表台北,我
可能會拍夜市,整體氛圍是很生猛的。如果是一種顏色的話,則是黑色。如果
是一部關於台北的電影,《一一》是真的蠻經典的。
問:最後,請推薦一個非看本片不可的理由。
蕭:如果你的夢想已經比較遠離了,或是你已經忘記什麼是夢想了,我覺得來看《
第36個故事》可能可以刺激你,讓那個事情又活起來。
(本文完)
─資料來源───────────────────────────────────
放映週報:夢想的沉重與輕盈:《第36個故事》導演蕭雅全專訪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256
─相關來源───────────────────────────────────
2010/05/14 第36個故事【導演:蕭雅全;演員:桂綸鎂、林辰晞、張翰、中孝介
;原子映象】
官方網站
http://www.taipeiexchanges.com/
官方部落格
http://atomcinema.pixnet.net/blog
http://www.wretch.cc/blog/tpexchanges
官方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Taipei36
演員臉書(演員:林辰晞)
http://www.facebook.com/pages/lin-zi-zi/54375673891
演員臉書(演員:桂綸鎂)
http://www.facebook.com/pages/gui-lun-mei/43882158599
演員部落格(演員:白花花;臨演;第36個故事片場記事)
http://tw.myblog.yahoo.com/zaq1xsw2-1qaz2wsx/article?mid=1462
開眼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xt&film_id=fttw69903101
─更多期待───────────────────────────────────
其他更多國片(華語片)上映檔期請參考置底的文章
暑假檔期已經差不多到位
--
文/王玉燕
(接上文)
問:相較之下,《第36個故事》裡頭的台北則顯得輕盈、自在且充盈著溫潤的人情
。片末有一個鏡頭是利用台北市舉行萬安演習時特別拍攝的,從淡水河的彼岸
俯瞰台北城,平日車水馬龍的忠孝大橋竟頓時空無一人,透露出靜謐、開闊或
者一點點寂寥的意味,為何有此安排?
蕭:那個畫面當然有些象徵,但跟那一句話必須放在一起看,我喜歡我自己寫的那
段台詞: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寫的。我想談的也是這件事,若是要講台北,
最真實的台北也不是這些硬體建築,而是裡頭的人。如果把人全都抽離,就像
畫面中那樣,你說這是台北嗎?其實也不對。什麼叫台北?你如果形容給別人
聽,一定不會講說台北有五座橋、四個摩天輪,而是會說台北人如何如何,其
實都是在形容人。這些人物和城市是相互影響、相互養成的,但如果我們想說
故事,故事是在人身上,所以那個空城其實是想談人才是城市的核心。
問:《第36個故事》起用了桂綸鎂、林辰唏、張翰三位演員,在片中有著清新亮眼
的表現,請您談談選角的過程以及這幾個角色各自表徵的心理價值和追求。
蕭:我一開始就很希望小鎂參與演出,唯一猶豫的是她到底演姐姐還是演妹妹,有
一段時間我們公司的牆壁上貼的是一張小鎂的照片,她的左右各有一堆照片,
設想如果她演妹妹會有哪幾種可能,演姐姐會有哪幾種可能,以她為核心開始
構想。我八年前拍了她的第一支廣告作品,我們的合作只有那一次,但印象超
好,不管是工作態度,或是當導演跟她形容某些方向,接著她做出來的反應、
調整、變化,我都覺得這個人很棒。後來她自己在戲劇的表現上也愈來愈成熟
,所以在寫完劇本後,只能說是一種直覺或導演的好惡,就希望找她合作。她
答應演出後,我很開心,她本人也極度關心到底要演姊姊還是妹妹。後來仔仔
(林辰唏)出現了,我更早也跟她拍過廣告,這個人物對我來說有很多好的特
質,後來我安排小鎂和仔仔彼此碰個面,就覺得兩個人產生的化學作用很棒,
兩個人的臉蛋說是姊妹也說得過去,演員就這樣敲定了。
我當時給她們各自的描述是,姊姊代表價格,很社會化,比較世故,有好的社
會關係、清楚的頭腦;妹妹代表的價值相對是比較浪漫、糊塗、憑直覺和本能
做事,我希望在片尾她們兩人的性格有某種程度的對調,因為其實每個人心裡
多少都有這兩個面向,我們好像都是被環境所影響,有時候因環境逼迫就會朝
不同方向傾斜。在這部電影中,隨著很多外在人物來刺激她們,自我的水平就
發生了一些對調。這些影響她們的人物不只張翰飾演的群青那個角色,其實還
有很多不同的人,只是張翰是最主要的代表,代表外來的刺激,要帶進很多外
面的訊息。既然這個人要重覆出現,除了影響別人以外,可能也有被影響,群
青後來因為跟朵兒的接觸,也做了一點調整,形成了一個新目標。
問:本片主要場景是由製作團隊一手打造的「朵兒咖啡館」,咖啡館是台北的街頭
景致之一,人潮在此聚合復又離散,也可能因而締結下特殊的人際關係網絡。
您怎麼看待片中這個重要場所所具備的功能或象徵?
蕭:片中朵兒咖啡館的人際關係比較緊密一點,不會太疏離,這跟真實台北咖啡館
的狀態也許有小小出入,我覺得台北沒有那麼緊密,通常我們不會去和鄰桌的
人攀談,多半人不會去跟吧台或櫃臺人員說話。片中咖啡館的狀態比真實的台
北稍微熱情一點點,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期許或期望吧!當初在做景的時候,我
就一直想要一個ㄇ字型的吧台,這其實是歡迎客人靠近、彼此對話的設計,這
樣的設計也比較少見,通常吧台都是靠一邊,客人在另外一區。好像有一種小
小的期許,希望大家彼此的關連不要那麼疏離,可是也不能做得太脫離現實,
像張翰飾演的那個角色到店裡說故事,但姊姊朵兒還肯聽,人跟人比較有一種
互相信任、溫暖的關係。
問:反觀您的首部劇情長片《命帶追逐》,則是以「當鋪」和「捷運站」這兩個相
異場域反映出固著/流動的相對狀態。您曾說:「我們這個世代對人際關係的
想像,就在當鋪困頓封閉的空間裡玩耍,或在捷運站快速流動延伸的空間裡移
動。」能否請您進一步談談您片中的空間設計概念及所欲傳達的人際關係?
蕭:我們在戲劇中使用空間時,常會考慮「人前人後」,這很容易表達人物角色的
個性。很多空間有其先天性格和屬性,客廳就是典型的人前,一般招待客人就
是在客廳,如果要講悄悄話,就會拉到廚房或陽台,這樣的空間相對於客廳就
變成人後。或者不一定是要跟人講悄悄話,我在客廳是一種表現,跟客人在一
塊兒的時候是一種樣子,可是有一幕拍我一個人到陽台抽煙,就會看到這個人
在人後的樣子,人物的個性就建構起來了。在戲劇裡頭空間的運用挺有趣的,
在電影裡面攝影機可以無所不在,就有機會看到人前人後如何表現。
當我們在想像這個場景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一個ㄇ字型的吧台很重要,用意是
想讓觀眾感覺到主人翁喜歡跟人交往,喜歡跟人相處。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咖
啡店主人是一個非常害臊靦腆的人,吧台的設計大概就會窩在一個小角落,他
把咖啡遞給客人的時候可能也就躲在吧台後面。我希望主人翁是大方熱情,喜
歡跟人交往,《命帶追逐》中的當鋪顯然就不是這個氣氛,男主角東清永遠在
鐵窗後面,防止搶劫,視覺上就覺得他的狀態是被綑綁住的,當時確實是想藉
此講一個人的心很想飛,卻被綑綁住了。《第36個故事》在空間的設計上,則
希望傳達出角色樂於與人交往、接觸的感受,片中,朵兒在第一分鐘就完成夢
想了,她成功開了咖啡館,但最後一分鐘她改變了,她要去實踐第二個夢想,
這個變化的過程並非她個人的自覺,而是被人影響的,好多人來,聽了好多故
事,於是她改變了。這些影響或改變是別人給她的,別人帶來的,她是受惠的
。這是人與人互相帶來的正面影響,就應該營造出一個適合人交流的空間,這
部影片的觀點是在讚美人跟人的交往。
問:您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廣告導演,相對於廣告訴求於明確的物質標的,《第36個
故事》強調的則是「心理價值」,這個價值的凸顯跟您長期從事廣告工作得到
的啟示有關嗎?
蕭:有可能,也不全然。這種話題其實在心裡很久了,我覺得每個人心裡真的就是
有一個翹翹板,有一部分很感性、不現實、不價值取向;一部分很理性、很物
質取向,人都如此。因為進了職場,接觸某些人或種種緣由,我們常常就發生
了傾斜,可能愈變愈浪漫或愈變愈現實,可是對我來說並沒有好壞,而是不要
傾斜最好,這樣會使得人比較有人性一點。我自己會自我檢查,一旦發現發生
了傾斜,就會想辦法壓回來,比如廣告的確很現實、很殘忍的生態,持續這樣
下去,有個聲音就會喚醒你,說這樣不好,該做些調整。相對的,常常在談電
影計畫的時候就會太浪漫,浪漫到失去真實,就會設法把現實叫回來一些。
問:片中插入數段街頭訪談,讓民眾直視鏡頭,談他們心中認為最具價值之事、追
求的夢想等等。混融了這些素人訪問於片中的用意為何?您一系列廣告作品如
「台灣肖像系列」也採用同樣的拍攝手法,預期這樣的影像語言具有什麼召喚
功能?如何推動原初的訴求?
蕭:街訪我在廣告裡面做過很多次,每次做街訪我都是真的去、真的問、真的不給
題目,並採取開放式的做法,不去限制對方的答案。起頭也是出於直覺,想把
一些話題開放給一般觀眾,讓他們參與或回答,就想到街訪這種形式,便到街
上問人。但也不是隨機在路上抓人,而是先透過朋友約訪,只是他們也不知道
會問什麼,答案也完全沒有規範,希望他們憑直覺說。
放入街訪的效果我想聽聽觀眾的反應,因為有不同意見,光我們工作人員當中
就有些人很支持,有些人很反對,支持的一方覺得很有趣,很有另外一種空間
感;反對的人則是認為會破壞故事線,故事會被打斷,或是認為把一個抽象的
事情講得太具體了、太露骨了。我們猶豫了非常非常久,在最後版本敲定前一
直卡在這裡,到底要不要放街訪,我們做了兩個版本相互比較,最後當然是由
我決定,就決定要街訪。我決定的理由就是因為覺得有趣。我很好奇觀眾多半
會怎麼看,會覺得是打斷或讓影片變得更豐富。
問:這次邀請雷光夏和侯志堅擔任電影配樂,他們的音樂風格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
?如何調配音樂和影像的互動、對話?
蕭:光夏和侯志堅是我兩個很長期合作的音樂夥伴,光夏的音樂有一種很難言語的
美感,非常優雅。侯志堅的音樂一直都很靈活,可以呈現非常多種不同的情緒
跟情感。從好多年前我就很希望他們兩個可以一起合作,有一種音樂上的撞擊
,幾年前我們有一起做過一支短片《地圖》,覺得很好玩,一直希望再合作。
這次他們合作的方法是,這個人丟了一段旋律,下個人就接棒,再丟回來、再
丟回去,兩個人的互動我覺得很有趣。我們開拍前和拍攝期他們就一直來朵耳
咖啡館做音樂,收一些聲音,包括我們跟演員見面、談劇本,他們也加入,去
想像角色種種,然後開始做音樂了。我在拍攝時已經在聽很多他們初步做出來
的旋律,這些音樂其實也會影響我的執行,攝影師和演員也會覺得被音樂感染。
問:《第36個故事》部落格上有一系列關於台北聯想的提問,也想問問導演您個人
的看法。如果要用一首歌曲來襯托台北,您心裡會響起哪段旋律?如果要用一
張照片來呈現台北,您腦海浮現哪個畫面?如果是一種顏色?甚至是一部電影
呢?
蕭:我現在完全被洗腦了,如果現在提到台北會想到真的就是〈第36個故事〉這首
歌,不是故意要推銷,而是整天都在聽這首歌,然後所有的畫面就會出現,包
括對著忠孝橋的畫面,完全被雷光夏洗腦了。可能沒辦法用照片來形容,可是
夜市對我來說是非常台北的,如果我現在被委託只能拍一張照片代表台北,我
可能會拍夜市,整體氛圍是很生猛的。如果是一種顏色的話,則是黑色。如果
是一部關於台北的電影,《一一》是真的蠻經典的。
問:最後,請推薦一個非看本片不可的理由。
蕭:如果你的夢想已經比較遠離了,或是你已經忘記什麼是夢想了,我覺得來看《
第36個故事》可能可以刺激你,讓那個事情又活起來。
(本文完)
─資料來源───────────────────────────────────
放映週報:夢想的沉重與輕盈:《第36個故事》導演蕭雅全專訪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256
─相關來源───────────────────────────────────
2010/05/14 第36個故事【導演:蕭雅全;演員:桂綸鎂、林辰晞、張翰、中孝介
;原子映象】
官方網站
http://www.taipeiexchanges.com/
官方部落格
http://atomcinema.pixnet.net/blog
http://www.wretch.cc/blog/tpexchanges
官方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Taipei36
演員臉書(演員:林辰晞)
http://www.facebook.com/pages/lin-zi-zi/54375673891
演員臉書(演員:桂綸鎂)
http://www.facebook.com/pages/gui-lun-mei/43882158599
演員部落格(演員:白花花;臨演;第36個故事片場記事)
http://tw.myblog.yahoo.com/zaq1xsw2-1qaz2wsx/article?mid=1462
開眼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xt&film_id=fttw69903101
─更多期待───────────────────────────────────
其他更多國片(華語片)上映檔期請參考置底的文章
暑假檔期已經差不多到位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放映周報專訪《第36個故事》蕭導演(上)

By Hazel
at 2010-05-11T15:04
at 2010-05-11T15:04
葉問前傳

By Andrew
at 2010-05-11T00:50
at 2010-05-11T00:50
有一天 有一天……

By Enid
at 2010-05-10T23:45
at 2010-05-10T23:45
《台北星期天》北市首週票房38萬 光點爆滿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5-10T17:56
at 2010-05-10T17:56
聞天祥:《台北星期天》外勞狂想曲

By Olga
at 2010-05-10T17:14
at 2010-05-10T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