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數位短片導演排排站 - 動畫電影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4-11-15T13:59

Table of Contents

2004.11.15.自由時報
新銳數位短片導演排排站 青春導演夢 數位科技助你一臂之力!
記者楊若梅/報導.攝影

數位科技讓拍片變得容易親近,今年邁入第五屆的國際數位短片競賽, 台灣五部入圍
作品裡,有三部作品的導演可是年紀輕輕的創作者, 甚至還有第一次拍片的新手,
不給點掌聲怎麼行? 
各位同學,你也想嘗試數位短片創作嗎?
青春Pasta先幫你撬開三位年輕「數位短片導演」的腦袋,看看裡面裝什麼



導演NO.1

姓名:蔡典益
校系: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剛出爐的畢業生啦!)
入圍作品:流水辦桌永不息(初生之犢的感動紀錄片)

蔡典益的數位態度:數位工具只是讓拍片這種創作方式變得平民化,拍攝者的想法仍是
最重要的。

關於蔡典益:


這次入圍的作品「流水辦桌永不息」是典益第一部紀錄片。典益解說道:「大四畢業製作
時本來是想用攝影的方式做一本『辦桌書』,但老師覺得靜態呈現太可惜,破例讓我用
短片做為畢業作品。」而拍完之後剛好趕得上參賽,就這樣無心插柳地受到評審青睞。

典益的父母都是辦桌高手,尤其蔡爸爸一路走來熱忱不減,雖然辦桌被認為是黃昏產業,
但蔡爸爸仍不斷嘗試新菜色,這份堅持觸動典,因而想以辦桌為主題拍攝一部紀錄片。

完全沒有經驗的典益一邊惡補紀錄片的知識,一邊扛著借來的DV就上場了。典益說:「
我沒有幫手,什麼都要自己來,同時身兼導演、製片、攝影、音效、後製……,同學看到
我一手扛機器,一手還要拿麥克風收音,覺得很好笑。」

也因為是單手拿DV,手難免會抖得特別厲害,光是練習維持鏡頭穩定度就足足花了三、四
個星期。在拍攝過程中,因為身陷兵慌馬亂的辦桌現場,常常拍沒兩個鏡頭,就要加入
幫忙裝盤擺餐具的行列,同時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讓他差點沒錯亂。

典益認為現在因為數位工具普及,年輕人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最新的硬體,但對他
來說,硬體精良不等於好作品,創作者的想法才是品質保證。



導演NO.2

姓名:陳柏光
校系:實踐大學時尚與多媒體研究所(好酷的研究所新鮮人)
入圍作品:旅程的順序(創新風格的抽象3D動畫)

陳柏光的數位態度:3D軟體建構的影像,應像繪畫一樣,有寫實派、印象派、野獸派、
抽象派,而不只是一味追求「有多像」。


關於陳柏光:

 
講到3D動畫,大家可能會想到好萊塢那些逼真的3D畫面,但柏光的短片卻從頭到尾都抽象
,可能會讓第一次接觸的觀眾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欣賞。不過這樣充滿「柏光風格」的作品
也因實驗意味強烈原創十足,屢屢入圍國際數位短片競賽。

柏光坦承自己沒辦法用電腦做出大眾印象中那種寫實萬分的畫面,而從一開始他就不打算
走這個路線,他表示3D動畫就該像繪畫一樣,有各種表現方式,除了追求做得像之外,
還可有其他風格。

乍看有些靦腆的柏光,其實有著年輕人的隨性和無厘頭,還有一點天生反骨的傾向。
他表示一般學3D的人很習慣用加法思考,最初老師會教大家用最簡單的圓球體、四方體、
圓錐體……等等來組合成想要的東西,例如:兩個球體加起來就是雪人,隨著功力增加,
物體會越做越複雜也越逼真。柏光說:「但我從一開始就反向操作,在電腦裡建出模型
之後,再擊破它,出來的畫面會是很破碎的。」這也就是柏光的作品看起來很不3D的原因


關於自己的幾部短片作品,柏光分析:「技術是延續的,但主題是浮動的。」下一部
要表達什麼,到時才會知道。



導演NO.3

姓名:陳明和
校系:基隆二信廣告設計科(畢業後依舊青春的創作者)
入圍作品:殼Shell(理性與感性交疊的動畫片)

陳明和的數位態度:電腦加上軟體就像是枝「萬用筆」,利用這枝萬用筆去try出腦子裡
要的畫面,而不是從萬用筆能呈現的已知效果中,挑喜歡的來用。


關於陳明和:
 

對明和來說,製作短片是為每一年的生活下結論,每年有每年的結論,所以片子一部一部
的出現,好像一種年度習慣。好玩的是,作品長度每年都會不自覺增加一分鐘,明和笑稱
:「可能是年紀增長之後變得碎碎念,我很怕自己話越來越多,片子越來越長。」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製作短片是明和自我治療的方式,觀眾就是他的心理醫生,不過當
片子呈現出來又不再只是明和個人的心理治療儀式,同時也成為故事接龍的遊戲,
每一位觀眾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然後把故事接下去講。

創作時,明和要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感性創作者的角色,急著把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
另一個是製片兼技術員,負責盯進度和解決技術問題,必須絕對理性。兩種不同情緒的
轉換,是最耗神的地方。

關於創作觀,明和是這樣認為的:「數位的東西是很理性的,它是一套冷靜的邏輯,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為了用這樣一個工具創作,非要去熟悉它不可,但他認為創作者
應該要先有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畫面,再用軟體去嘗試。

明和說,現在電腦幾乎是一枝萬用筆,它可以模擬模仿任何已知的東西,但卻沒辦法做出
新的質感,而這正是創作者要去創造的部分。


--

All Comments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04-11-17T14:30
推學弟 XD 辦桌很好看唷~~^^

怪胎導演 /藍祖蔚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04-11-15T13:38
※ 引述《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之銘言: : 押井守的電影同樣也深得了士郎正宗的風味,他也愛掉書袋,但他比較偏愛的是文字上的 : 猜解遊戲。「攻殼機動隊2:Innocence」中就有幾句對白介紹了機器人「額頭上寫了 : 『aemeath』這個字(意思就是『真理』),靠這個字就能獲取能源,一 ...

導演家庭縮影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04-11-15T12:14
「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裡除了各懷絕技的特異功能,最具創意莫過於把 超人描繪成過著家庭生活的凡夫俗子,看超能先生與彈力女超人為了小孩瑣事起爭執, 如同現實狀況,導演布萊德博德坦承超能先生的故事,即是本身婚姻生活縮影,因為 過於「寫實」,老婆和兒子紛紛跟他抱怨,還很不客氣賞大導演白眼, ...

「超人特攻隊」 蟬聯北美票房冠軍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4-11-15T12:09
本週末北美票房可以說是兩部超人氣動畫片對決的局面,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一人 配音五個角色的「北極特快車」在媒體矚目下隆重首映,但是還是敵不過迪士尼電影公司 「超人特攻隊」持續上週末票房冠軍的轟動聲勢。 根據今天出爐的北美票房初步統計,迪士尼電影公司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推出的 「超人特攻隊」,本週末以五千一 ...

攻殼2 電影版的小心得!?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04-11-14T19:36
※ 引述《robero (RYU)》之銘言: : 第二集攻殼電影出現台灣人日常生活的民俗宗教 : 乩童 被附身 就像 神藉由 人體(機械義肢) 來展神蹟 : 宛如 融合在網路的女主角 透過網路 來附身於 女偶娃 身上一樣 : 這種藝術的暗喻 不禁想到王小 ...

2004第五屆台北金馬影展國際數位短片競賽(下)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4-11-14T13:33
【殼】Shell 導演 陳明和 Chen Ming-ho 充滿禪意探討得失與有無之間的水墨動畫片 (本刊於2004九月號2004 SICAF漢城動畫影展一篇曾做過影片介紹) 現任米立製作公司美術指導及後製導演的陳明和,最早是從事插畫繪製、平面廣告及 網頁2D動畫等美術設計工作,因著嚮往藉由鏡頭傳遞情感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