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效應,冗長版的黑洞頻率 - 電影

By Zora
at 2014-11-16T02:41
at 2014-11-16T02:4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WMX (這學期要加油阿~)》之銘言:
: 還都不夠深入就又跳到其他主題,
: 第二是科技等級設定跳來跳去,
: 在太陽系要慢慢飛兩年才到土星,
地球的近日點為 147,098,074km
土星的近日點為1,353,572,956km
相差 1,206,474,882km
兩年 = 63,072,000秒
太空船 19km/s (以最短距離來計算 如果更遠那就更快了)
我覺得不錯了
1. 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是航海家一號 (現在在太陽系邊陲的那顆)
質量 721.9kg 且經過幾次引力加速(木星/土星) 才到達17km/s
2. 電影中得不是上述的這種無人飛行器 是有生命體有一堆重裝備的太空船
且要引力加速也只有地球/火星/木星可用 我認為這裡的科技應該是沒有問題
雖然很想推原原po的黑洞頻率 但是畢竟這邊是討論星際效應
就來討論人類的科技樹點法 因為這部作品很可惜就是科技點的亂七八糟的
來看看點成這樣你會砍掉重練還是繼續練下去
首先要定義這部作品的設定是我們現在的世界線 還是另外一個
例如全面啟動 一整個就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線的東西 所以整部作品以那樣的設定
來講故事讓觀眾了解 大部分沒什麼問題
可是星際效應這部作品 我一直無法當做其他世界線來解釋 所以我就用現在的
世界線來解釋 這樣討論也才有共鳴 如果你直覺認為不是現在的世界線那下面請
別繼續看下去
首先年份推測 雖然故事中沒有講明 只有說是未來不久 地球變異 人類缺糧食
Cooper跟老爸有段對話是說 老爸年輕時代的人類是多元的 但是到了Cooper的
時代是不需要工程師只需要農夫 推測老爸大概就是這個年代的人 Cooper是現
在剛出生或是未出生的小孩 有讀過書(大學以上) 重力異常是他墜機的時候
我們可以在片尾知道Cooper是33歲離開地球 (離開地球91年 技術上124歲)
離開地球時候 Tom 15歲, Murphy 10歲
2014 Cooper出生(上述假設)
2031 結婚
2032 生 Tom (Cooper 18歲)
2036 大學畢業(22歲) <-- 只能猜測那時候大學制度還沒改變 是後來才變
加入NASA飛行員/工程師
重力異常 墜機 轉值去玩開心農場 (剛就業就失業)
2037 生 Murphy
派遣12名科學家去12個可能的星球(Cooper離開地球的10年前)
2047 離開地球
重力異常大概是在 2036前後 大概就是距今20年
就算再怎麼慘(人類馬上把所有資源全部丟農業的科技樹 不丟工業的科技樹)
也有個正常25年的人類文明
一點點的來列
1. 車子: 片中看到的車子跟現在無差異 很可惜要是這邊有加強一些會讓人感
覺是稍微未來的世界 也更合理些
2. 房子: 對於未來的房子沒有多加補充 遠雄都二代宅去了 堂堂美帝怎可能沒
有對房子有全新的定義
參考圖
http://img.hiromishi.com/2014-11-10-183638-88.jpg
http://www.cityoffilms.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interstellar11.jpg
看電影入迷很重要 在Cooper不小心發現新NASA座標的前半段很難理解這是未來
但是最有問題的是那個時間表 離開地球91年 技術上124歲到底有沒有問題
因為這樣算起來 33歲離開地球 Cooper的人生非常的緊湊啊 ...
那兩個小孩是領養的還是真的親生我有無漏看??
如果說還要再更未來
那片頭的那半小時的世界設定更是讓人無法接受了
那科技點到哪去了?
1. 機器人肯定有黑科技: AI跟行動方面不說 人類從三次元進步到四次元是它
把科技點出來的耶 Cooper頂多是用愛打打摩斯code
2. 太空船更威: 上太空還可看到多管火箭發射脫離地球引力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2LHkSwdPQ#t=69
怎後半段太空船根本就是可以自行脫離引力圈 有人說到那是
要省第一次的太空船燃料動力 可是大小不成比例啊 看看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xOhd4qlnA#t=106
台太空船跟人類的比例 小小一台當初不只出地球推進到了土星
還自行脫離米勒星然後之後又脫離曼恩星才耗盡燃料
那麥特·戴蒙幹嘛當初要躺在哪呢 大可以開它自己的船去其他
科學家覺得OK的星球啊 ...
(因為Cooper跟Brand用曼恩那台也可以飛離曼恩星 燃料還夠
在米勒星做引力加速51年=7hrs到艾德蒙斯星)
3. 那個冷凍艙: 不知道花了多少科技點 點出這項科技 因為根據上述時間表
這科技可是在2037年就有了 ... 雖然不行永無止境的冬眠
但是也夠威了
最後人類從三次元到四次元 得到了關鍵技術可以實現A計劃 可以有效率的移動
大批人類並且蓋出軌道殖民地是說2.引擎的發展又更威了 從燃料引擎瞬間演進
到什麼樣的引擎? 重力引擎? 曲速引擎??
蟲洞 黑洞 奇異點 時間差異跟相對論的觀念沒什麼問題(有些地方可能有小bug)
有問題的真的是科技很亂 整體設定很可惜不夠完善
話說 Cooper 在宇宙的那個空間怎到的?
那裏根本就是迷你版的美少女夢工廠 ... 還可以看到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
還有就是人類自己發展起來後就忘本的去把外面的人類回收 還好Cooper有想到
不然星際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
--
: 還都不夠深入就又跳到其他主題,
: 第二是科技等級設定跳來跳去,
: 在太陽系要慢慢飛兩年才到土星,
地球的近日點為 147,098,074km
土星的近日點為1,353,572,956km
相差 1,206,474,882km
兩年 = 63,072,000秒
太空船 19km/s (以最短距離來計算 如果更遠那就更快了)
我覺得不錯了
1. 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是航海家一號 (現在在太陽系邊陲的那顆)
質量 721.9kg 且經過幾次引力加速(木星/土星) 才到達17km/s
2. 電影中得不是上述的這種無人飛行器 是有生命體有一堆重裝備的太空船
且要引力加速也只有地球/火星/木星可用 我認為這裡的科技應該是沒有問題
雖然很想推原原po的黑洞頻率 但是畢竟這邊是討論星際效應
就來討論人類的科技樹點法 因為這部作品很可惜就是科技點的亂七八糟的
來看看點成這樣你會砍掉重練還是繼續練下去
首先要定義這部作品的設定是我們現在的世界線 還是另外一個
例如全面啟動 一整個就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線的東西 所以整部作品以那樣的設定
來講故事讓觀眾了解 大部分沒什麼問題
可是星際效應這部作品 我一直無法當做其他世界線來解釋 所以我就用現在的
世界線來解釋 這樣討論也才有共鳴 如果你直覺認為不是現在的世界線那下面請
別繼續看下去
首先年份推測 雖然故事中沒有講明 只有說是未來不久 地球變異 人類缺糧食
Cooper跟老爸有段對話是說 老爸年輕時代的人類是多元的 但是到了Cooper的
時代是不需要工程師只需要農夫 推測老爸大概就是這個年代的人 Cooper是現
在剛出生或是未出生的小孩 有讀過書(大學以上) 重力異常是他墜機的時候
我們可以在片尾知道Cooper是33歲離開地球 (離開地球91年 技術上124歲)
離開地球時候 Tom 15歲, Murphy 10歲
2014 Cooper出生(上述假設)
2031 結婚
2032 生 Tom (Cooper 18歲)
2036 大學畢業(22歲) <-- 只能猜測那時候大學制度還沒改變 是後來才變
加入NASA飛行員/工程師
重力異常 墜機 轉值去玩開心農場 (剛就業就失業)
2037 生 Murphy
派遣12名科學家去12個可能的星球(Cooper離開地球的10年前)
2047 離開地球
重力異常大概是在 2036前後 大概就是距今20年
就算再怎麼慘(人類馬上把所有資源全部丟農業的科技樹 不丟工業的科技樹)
也有個正常25年的人類文明
一點點的來列
1. 車子: 片中看到的車子跟現在無差異 很可惜要是這邊有加強一些會讓人感
覺是稍微未來的世界 也更合理些
2. 房子: 對於未來的房子沒有多加補充 遠雄都二代宅去了 堂堂美帝怎可能沒
有對房子有全新的定義
參考圖
http://img.hiromishi.com/2014-11-10-183638-88.jpg


但是最有問題的是那個時間表 離開地球91年 技術上124歲到底有沒有問題
因為這樣算起來 33歲離開地球 Cooper的人生非常的緊湊啊 ...
那兩個小孩是領養的還是真的親生我有無漏看??
如果說還要再更未來
那片頭的那半小時的世界設定更是讓人無法接受了
那科技點到哪去了?
1. 機器人肯定有黑科技: AI跟行動方面不說 人類從三次元進步到四次元是它
把科技點出來的耶 Cooper頂多是用愛打打摩斯code
2. 太空船更威: 上太空還可看到多管火箭發射脫離地球引力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2LHkSwdPQ#t=69
要省第一次的太空船燃料動力 可是大小不成比例啊 看看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xOhd4qlnA#t=106
還自行脫離米勒星然後之後又脫離曼恩星才耗盡燃料
那麥特·戴蒙幹嘛當初要躺在哪呢 大可以開它自己的船去其他
科學家覺得OK的星球啊 ...
(因為Cooper跟Brand用曼恩那台也可以飛離曼恩星 燃料還夠
在米勒星做引力加速51年=7hrs到艾德蒙斯星)
3. 那個冷凍艙: 不知道花了多少科技點 點出這項科技 因為根據上述時間表
這科技可是在2037年就有了 ... 雖然不行永無止境的冬眠
但是也夠威了
最後人類從三次元到四次元 得到了關鍵技術可以實現A計劃 可以有效率的移動
大批人類並且蓋出軌道殖民地是說2.引擎的發展又更威了 從燃料引擎瞬間演進
到什麼樣的引擎? 重力引擎? 曲速引擎??
蟲洞 黑洞 奇異點 時間差異跟相對論的觀念沒什麼問題(有些地方可能有小bug)
有問題的真的是科技很亂 整體設定很可惜不夠完善
話說 Cooper 在宇宙的那個空間怎到的?
那裏根本就是迷你版的美少女夢工廠 ... 還可以看到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
還有就是人類自己發展起來後就忘本的去把外面的人類回收 還好Cooper有想到
不然星際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Adele
at 2014-11-18T22:36
at 2014-11-18T22:36

By Harry
at 2014-11-20T02:44
at 2014-11-20T02:44

By Jacky
at 2014-11-20T20:22
at 2014-11-20T20:22

By Delia
at 2014-11-23T18:48
at 2014-11-23T18:48

By Hedy
at 2014-11-26T02:21
at 2014-11-26T02:21

By Elizabeth
at 2014-11-26T21:28
at 2014-11-26T21:28

By Catherine
at 2014-11-30T06:10
at 2014-11-30T06:1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11-30T18:06
at 2014-11-30T18:06

By Madame
at 2014-12-04T02:35
at 2014-12-04T02:35

By Una
at 2014-12-07T19:53
at 2014-12-07T19:53

By Hazel
at 2014-12-10T22:28
at 2014-12-10T22:28

By Agatha
at 2014-12-15T13:04
at 2014-12-15T13:04

By Ophelia
at 2014-12-16T04:40
at 2014-12-16T04:40

By Audriana
at 2014-12-16T18:10
at 2014-12-16T18:10

By Bethany
at 2014-12-18T02:12
at 2014-12-18T02:12

By Callum
at 2014-12-19T10:19
at 2014-12-19T10:19

By Christine
at 2014-12-21T08:40
at 2014-12-21T08:40

By Mia
at 2014-12-24T11:52
at 2014-12-24T11:52

By Barb Cronin
at 2014-12-27T00:44
at 2014-12-27T00:44

By Hamiltion
at 2014-12-29T06:59
at 2014-12-29T06:59

By Sandy
at 2015-01-03T06:11
at 2015-01-03T06:11

By Edith
at 2015-01-06T19:08
at 2015-01-06T19:08

By Belly
at 2015-01-10T12:09
at 2015-01-10T12:09

By Suhail Hany
at 2015-01-14T06:12
at 2015-01-14T06:12

By Andy
at 2015-01-16T21:46
at 2015-01-16T21:46

By Lily
at 2015-01-21T12:18
at 2015-01-21T12:18

By Hardy
at 2015-01-25T08:01
at 2015-01-25T08:01
Related Posts
碟仙

By Mary
at 2014-11-16T02:23
at 2014-11-16T02:23
愛情無全順

By Caitlin
at 2014-11-16T02:14
at 2014-11-16T02:14
星際效應的bug

By Genevieve
at 2014-11-16T02:14
at 2014-11-16T02:14
星際效應的另一個開放性結局?!

By Todd Johnson
at 2014-11-16T02:00
at 2014-11-16T02:00
星際效應 想有不一樣的解釋(有雷)

By Zora
at 2014-11-16T01:57
at 2014-11-16T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