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太晚的【重力小丑】觀後感 - 日本

By Ivy
at 2010-05-24T00:25
at 2010-05-24T00:25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B-LR3-8 ]
作者: ohwell (難過兒) 站內: movie
標題: [好雷] 有點太晚的【重力小丑】觀後感
時間: Mon May 24 00:24:33 2010
這部電影看完很久了 也下片了
不過我是今天才想到要寫寫這片感想...
一言以蔽之算是好看的 不過應該算是原作小說的功勞吧
電影看完後覺得 影片在改編過程中 有些細節想刪掉 卻似乎刪得不夠明快
想要以溫暖家庭為主軸 卻又放不掉推理破案的趣味
總之有些不上不下 很難真正令書迷喜歡的一部片........
-----------------------------以下有雷-------------------------------
這故事基本上還是很精彩,不愧是伊坂幸太郎所作,對日本的犀利針砭依然是令人
拍案叫絕。譬如在日本大眾文學裡常出現的「血緣」概念(例如三浦綾子的《冰點
》),在這裡被多重層次的深入討論,DNA、癖好、才能等等都是用來鑑定血緣(
甚至是鑑定一個人的某種價值)的要素,痛恨自己身世的男主角——春,先以與生
俱來的繪畫才能標記這股忿恨,再用放火行為試圖「淨化」之,看似消極,卻是以他
個人的方式完成對血緣的反撲。在影片中他遠離女孩子,痛恨與性有關的事物,又
不斷消滅自己的塗鴉畫作,這都是在巨大社會壓力下油然而生的無奈反抗。
這個故事最犀利的地方,正是他點出了日本社會普遍對於這類問題會有的心態——
一是像片中父親那樣的溫和作風,試圖以各種方法讓兩個身世不同的孩子一律平等
,但多少也有些粉飾太平(同義的命名和同樣的打扮)。另一種是像母親那樣,想
要支撐下去,但終於忍受不住輿論的壓迫最後羞愧赴死。這兩種典型沒有一種方式
能有實質的「反抗」效果。在日本社會中被排斥的特殊份子,最可憐的是他們遭受
的不一定是明確而正面的傷害,大部分的排斥行為都是隱性的,寄宿在日常生活每
一張虛偽的笑臉中。這也是片中一家人搬家、轉職、遠離人群轉入養蜂業的緣故,
他們寧願與蜜蜂相處,也不要面對人類了。
但到了下一代,年輕人對於同樣的問題又有不同的面對方式。DNA、塗鴉兩樣素材在
這故事裡被精彩的運用,更融入了當今日本年輕人的特質。只可惜影片拍得有些走味
了,太過強調家庭的溫暖,推理的趣味及尖銳的部份反而淪為氣氛燈光,實在令人無
法視其為一部脫胎成功的改編電影。
原文貼自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html#links
--
作者: ohwell (難過兒) 站內: movie
標題: [好雷] 有點太晚的【重力小丑】觀後感
時間: Mon May 24 00:24:33 2010
這部電影看完很久了 也下片了
不過我是今天才想到要寫寫這片感想...
一言以蔽之算是好看的 不過應該算是原作小說的功勞吧
電影看完後覺得 影片在改編過程中 有些細節想刪掉 卻似乎刪得不夠明快
想要以溫暖家庭為主軸 卻又放不掉推理破案的趣味
總之有些不上不下 很難真正令書迷喜歡的一部片........
-----------------------------以下有雷-------------------------------
這故事基本上還是很精彩,不愧是伊坂幸太郎所作,對日本的犀利針砭依然是令人
拍案叫絕。譬如在日本大眾文學裡常出現的「血緣」概念(例如三浦綾子的《冰點
》),在這裡被多重層次的深入討論,DNA、癖好、才能等等都是用來鑑定血緣(
甚至是鑑定一個人的某種價值)的要素,痛恨自己身世的男主角——春,先以與生
俱來的繪畫才能標記這股忿恨,再用放火行為試圖「淨化」之,看似消極,卻是以他
個人的方式完成對血緣的反撲。在影片中他遠離女孩子,痛恨與性有關的事物,又
不斷消滅自己的塗鴉畫作,這都是在巨大社會壓力下油然而生的無奈反抗。
這個故事最犀利的地方,正是他點出了日本社會普遍對於這類問題會有的心態——
一是像片中父親那樣的溫和作風,試圖以各種方法讓兩個身世不同的孩子一律平等
,但多少也有些粉飾太平(同義的命名和同樣的打扮)。另一種是像母親那樣,想
要支撐下去,但終於忍受不住輿論的壓迫最後羞愧赴死。這兩種典型沒有一種方式
能有實質的「反抗」效果。在日本社會中被排斥的特殊份子,最可憐的是他們遭受
的不一定是明確而正面的傷害,大部分的排斥行為都是隱性的,寄宿在日常生活每
一張虛偽的笑臉中。這也是片中一家人搬家、轉職、遠離人群轉入養蜂業的緣故,
他們寧願與蜜蜂相處,也不要面對人類了。
但到了下一代,年輕人對於同樣的問題又有不同的面對方式。DNA、塗鴉兩樣素材在
這故事裡被精彩的運用,更融入了當今日本年輕人的特質。只可惜影片拍得有些走味
了,太過強調家庭的溫暖,推理的趣味及尖銳的部份反而淪為氣氛燈光,實在令人無
法視其為一部脫胎成功的改編電影。
原文貼自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html#links
--
Tags:
日本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10-05-28T06:54
at 2010-05-28T06:54

By Jacob
at 2010-05-31T11:56
at 2010-05-31T11:56
Related Posts
[請益] 這個在台灣拍的日本電影(軌道礦車)

By Ivy
at 2010-05-22T21:27
at 2010-05-22T21:27
瑛太好忙來不了 向台灣粉絲說sorry

By Olga
at 2010-05-22T18:52
at 2010-05-22T18:52
[請益] 這個在台灣拍的日本電影

By Kyle
at 2010-05-22T14:09
at 2010-05-22T14:09
“清純派”蓮佛美沙子 ヤンキー役に初挑戦

By Edwina
at 2010-05-22T11:09
at 2010-05-22T11:09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大結局 玉木宏、上野樹里情感大解放

By Isla
at 2010-05-21T22:41
at 2010-05-21T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