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部落格上的文章 - 公視

By Connor
at 2009-01-25T02:13
at 2009-01-25T02:1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istanley (七點三十二分)》之銘言:
: 公視不缺錢就是缺績效! 2009/01/15
: 公視不缺錢就是缺績效!
: 公視不溝通就會扣帽子!
: 公視勿恃寵而驕、挾民意、搞民粹!
: 一、「小而美」變成「大而霸」?所謂「公廣集團」根本無法源依據!
: 公視法自86年5月底三讀,距倡議公視以以拖了7、8年,由於當時
有線電視已如雨後春筍林立,成立公視的時空環境已變,
當時對於是否還需要公視已有爭議,
完全不認同這句話,如果委員說出這樣的話
表示他對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的區隔是沒有認知的
: 後來立院以國
: 家財力拮据,通過公視法以每年12億元,並要求逐年遞減到每年6億元,目的希望公視能
: 強化對外募款之能力,
將公視定位在一「小而美」的公視(但公視募款不順、故90年修正公視法第2條、
改為政府每年定額捐贈公視9億元)。
自我矛盾?又要拿小而美出來說 後面卻又提到要求效率?
難道國家政策也要中華職棒化 共體時艱???
: 但民進黨執政毫無評估與計畫,以2
: 年92億特別預算宣稱組成「公廣集團」(將華視、客家台、原民台和宏觀均納入所謂的公
: 廣集團),但近年來財政惡化,且未來數位化後所謂的公廣集團將達十幾個頻道,是否造
: 成政府財力負擔?
是否對其他媒體造成壓縮?
立法委員也要為財團組成的商業媒體擔心??
: 所謂「公廣」究竟是錢坑或幻影?但公視董
: 事長鄭同僚竟還投書(中時98.1.5.)認為公視只有
九億定額政府捐款,未隨物價波動而增加投資,
此種「謬論」實凸顯其對公視法立法過程欠缺了解。
此種"謬論"究竟是何種謬論?
只丟了一句謬論,物價波動說聽起來還比較合理吧
公廣集團何去何從?台灣需不需要一個超大公廣集團?成立公廣集團的目的何在?
委員可能要多做點功課 而不是把這種問題丟給大眾吧
: 灣需要幾個公視頻道?可擴充到多大規模、需多少經費?究竟要花多少錢?有何具體計畫
: 與效益?老百姓同意支持否?現有公視條件(文化、人力、品質、能力)能否支撐?否則
: 光喊口號、亂砸錢、只是浪費納稅人之錢!
: 二、請問公視缺的是錢還是績效?
立院從未刪過公視一毛錢!
是啊 只是都凍光光了
我很詫異 究竟公視要給政府什麼績效
裡面提到與仰賴廣告營收的商業電視台相比
我想委員他該不會是在比"賺錢"這樣子的績效吧
媒體環境、監督政府、製造輿論這種績效
我想恐怕都不是數字或成果報告書能夠反映的
: 目前公視一年經費政府捐助與募款總計約20億元(公視9億、客家4.5億、原民3.5億、
: 宏觀1.45億),和其他須仰賴廣告營收的商業電台相比,公視既無收視更無營運之壓力,
: 尤其適逢經濟不景氣之際,公視可謂媒體「寵兒」、無需憂慮金融風暴對媒體經營之衝擊
: ,但請問成立10年花納稅人200多億、交出何種成績單?
: 1.經費飽飽、未刪半毛--然而,公視10年了,花了納稅人200多億,公視表現如何?除了
: 光喊資源不足,但公視本身問題:人事管理、經營績效、公視採購、內部文化…不該好好
: 檢討嗎?
: 2.所用器材、設備最好、浪費之聲不絕於耳---
◎公視大搬風、花6千萬搞大新聞平台
這個事情不是很清楚 有人可以說明始末嗎 我也想知道
: 95年7月華視正式公共化、8月公視新聞部搬到華視以示公廣集團新聞平台正式成立,
: 當時花了2、300萬打造「大新聞平台」,96.5. 新聞平台停止運作、各自獨立,才過1年2
: 個月公視新聞部又要搬回東湖,(招致媒改社批評有違公廣整合之要求,還列出10大質疑
: )為何公視叫窮但又大興土木,浪費納稅人之辛苦錢?誠如媒改社質疑:「公視董事會重
: 大決策反覆、缺乏延續性,是否平白增加營運成本?如何對納稅人交代?」又是否代表「
: 公廣集團失敗」?又請問:有哪一電視台二年搬來搬去?公視說沒錢拍戲、沒錢給員工錄
: 影叫便當卻有錢敲牆打屋頂?難怪員工們不服氣!
: ◎2台OB轉播車、攝影器材最貴最新(是否為消化預算?)
: 為了HiHD(高畫質)測試花1千多萬買攝影機(之前攝影機未達報廢、實過於浪費),又
: 為了做HD,新聞部門全面整修攝影棚、大手筆添購設備。(新聞首先要求準確、快速,而
: 非畫質第一;例如:外國從未拿新聞節目做HD)看在員工眼裡心疼不已,頻頻質疑:公視
: 怎麼燒錢真的無人可管嗎?
: ◎籌建數位電視共同傳輸平台、95年度2.5億、96年度1.9億、但執行率皆為零、直到97年
: 8月執行率也只有30%及15%,公視不該檢討嗎?
: ◎董事長、總經理高薪職位、所為何事?
: 立法院預算中心統計,政府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相關預算,部分董事長坐領高薪、甚至超
: 過部會首長,如公視董事長月薪23萬多、名列這些機構的「肥貓」第三名(總經理21萬多
: ),請公視董事長捫心自問:其對公視的「貢獻」與所支領的高薪符合比例嗎?
: 三、公視不要像被寵壞的孩子、只會唱「公共媒體」的高調、不檢討、不反省、不溝通,
: 只會大動作登廣告、大搞民粹、預算問題政治化!
我想公視一定也有該檢討的部分
否則不會被這些咖抓著猛打
只是我實在很不同意凍結預算這種損害觀眾權益的做法
這樣下去實在是無解
: 1.公視是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所有經費來自納稅人和社會捐款,立院行使憲法賦予之預
: 算審核和監督之責,何錯之有?難道「凍結預算」就可醜化為政治黑手干預?難道打著「
: 媒體獨立」就可拒絕監督、為所欲為?難道刊登廣告、大搞民粹、把事情鬧開、向立院反
拒絕監督這個有點可笑,
之前提出來的其中一個方案是將年度預算送交立院審核
那這樣子是不是變成所有的企劃案都將以年度為單位
因為不知道會不會被刪 所以是否變成難以製作某些具長期延續性或追蹤的節目?
之前在關心公視這件事和以前大學時代修的媒體素養課
依稀記得像BBC、KBS等單位是以十年或十五年(記憶不清 請知道的人指正謝謝)
為單位 向國會進行製播方向報告
: 撲、控訴「政治力介入」,就可得到社會的同情與支持,就可掩飾所有管理無方、經營不
: 力、內部離心離德的種種錯誤?
: 2.花200萬廣告費由誰支付?名義「公視之友會贊助」真否?「公視之友」公款或私款?
: 捐款希望公視做好節目而非污名化立院,登廣告「公視之友」們都同意嗎?有無挪用款項
: 、侵占之嫌?
: 三、公視高層自己信守公共價值嗎?
: 1.員工評鑑主管考評差、內部士氣低落、怨聲載道,請問公視領導出了什麼問題?
: 最近公視員工對新主管做整體評鑑,評鑑結果如何?董事長和總經理能不汗顏嗎?願
: 不願意將去留交由公視全體員工公投決定呢?
實在不清楚公視內部問題 可能只能請相關人士說明了
被說成這樣也許真的有問題?
: 2.97年10月公視總經理馮賢賢出席「國際公共電視會
: 議」發言不實、詆毀馬政府「威脅公視、破壞公視獨立性」,此種近乎栽贓的說法不僅自
毀其媒體信念與公共價值,更嚴重傷害國家形象!
我還以為媒體信念不就是監督政府?
如果可以的話 就直接接受批評改進吧
: 3.總統大選前新開政論節目「有話好說」
(史英主持、民進黨前立委劉進興掛名顧問)
都自己寫前了 只怕是意識形態作祟吧
如果以相同價值衡量 要不要請國民黨全面退出中視中廣股份??
: 請
: 問符合公共價值嗎?(另觀眾檢舉)公視97.3.7.11:53中午新聞:(馬早已在三宣佈不
: 開放陸勞)播報大學新鮮人有9萬多人失業、竟然說「『將來』開放大陸勞工10萬人來台
: 後,畢業的大學生失業率會更高」請問是刻意抹黑?還是新聞專業有問題?有無違反公視
: 製播公約之原則(「不得歪曲或隱飾重要事實,不得以暗示方法影響收視者判斷。」)
上面這件事不清楚 我想需要查證一下
: 3.再舉例、某觀眾97.12.10.上午於公視留言板的留言記錄
: 發表於: 2008-05-28 8:12 pm
: 文章主題: 我越來越少看公視了~
: 前幾年,公視有不少好節目讓我駐留,無論是連續劇、單元劇、演講轉播、電視新聞、國
: 際新聞解析、歌唱節目、觀點360。
: 但是這半年來,戲劇類的,都沒有我喜歡的,這或許是個人因素,但是演講轉播取消了、
: 一般商業新聞台不重視的國際新聞解析也取消了。
: 同時段,換上了政論節目,不僅僅沒有打開國人的國際視野,其中主持人的觀點,還有明
: 顯的色盲。表面上好像是平衡了商業台政論節目的觀點,但是實際上更讓之前每年都捐款
: 贊助公視的我,決定先暫停我對公視的贊助,因為我幾乎都沒有收看公視的節目了~
舉單一網路留言應該很難做代表 (在此同時我想我的發言也是)
: 四、客家、原民、宏觀的節目製播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預算仍編在客委會、原委會和僑
: 委會,這些單位不能過問其預算執行以及有無效率嗎?不能選擇要何種內容節目嗎?
: 依約、何錯之有?
: 公視97年度預算被凍結以來,其高層從不深自檢討、警惕改進,並循正常管道與立院
: 溝通協調,反而刊登大幅廣告並利用自家頻道和公開網站,散佈錯誤訊息,誤導社會大眾
: ,甚至聯合特定團體,對國會依憲法行使之預算監督一再詆毀、胡亂指控,大肆操弄民粹
: ,惡言攻訐國會。凍結預算無非是督促公視改進內部管理之手段,而黨團之提案就是過去
: 公視和託播部會間的契約內容(事實上,過去政府機關委託公視製作客家台、原民台和宏
: 觀頻道之節目,契約中就有節目送審之內容),但公視卻誣指為「對節目審查干預」,倘
: 若決議有窒礙難行,公視可於朝野協商中協調,但其高層卻誤導社會,利用民粹的方式要
: 脅立院,製造社會無謂紛擾,公視之種種謬誤實為十年來所未見,更立下藉蠱惑群眾要脅
: 國會之惡例!
契約的事情我也不明白(沒看過) 但是這個契約本身是不是就有點違反公共媒體精神?
可能還需要研究細項條文
: 五、華視公共化成效如何?收視如何?無人聞問!誰負責?黑洞愈大要不要繼續陷下去?
:
華視從94年迄今已虧損30億、等於三個「巴紐案」,
: 然而華視經營績效公視要不要負
: 責、說明?
華視董事如何產生?黑箱作業、一人主導、標準何在?
委員你的助理不及格 GOOGLE就查的到資料了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60614_76_121005.html
公視的管理狀況
台灣的公視是由一個獨立的董事會管理的。 依照台灣的公視法,這個董事會由十一
至十五名董事組成,他們都是由行政院長提名。另外,一個提名審查委員會由十一至十三
名成員組成,由立法院依立法院席次的政黨比例推舉組成,負責評估和批准董事會成員的
提名。 董事會的成員代表著不同的性別、族群和社會利益群體。 鑒於台灣的政黨競爭激
烈,規定屬於同一政黨的董事不得超過總人數的四份之一。他們的任期為三年,在此期間
,不得參加任何與政黨有關的活動。
二零零六年四月一日,一個本來由政府(軍方的國防部)所有的電視台 -- 中華電視
公司(CTS,簡稱華視)也改制成為一個公共廣播電視台;並且,它與公視一起,組成
了一個台灣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BS),簡稱台灣公廣集團。由於公視擁有華視百份
之七十一的股份,作為最大的股東,公視現任的十一位董事都同時擔任華視董事會的董事
。另有七位專業董事是由公視任命的,加上一位員工選出的董事及四位民股董事。總計轉
型後的中華電視公司董事會是由二十三名董事組成。
目前,公視是根據台灣的公共電視法來運作的,而華視則受廣電法規範。所以短期內
,台灣的公共電視法需要進行一些修改,以便將中華電視公司也納入規範。
裡面似乎也是需要經過立院同意才任命的
況且還有民間董事 並且有一定政黨比例限制
:立委曾質詢要求公視提
: 供董事會紀錄,但是公視的董事會紀錄完全看不出任何討論、經過!一份名單由鄭同僚董
: 事長提出就無異議通過,試問主導者該不該負責?
: 95.12.一場有關「公廣集團」之公聽會中,小野批評公視把華視搞得四不像,因為華
: 視在
沒有政府預算編列下,又要賺錢,又要顧及公益,實在是難以兩全,
沒有政府預算編列 這不是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嗎?
我記得當時在媒體課上剛好討論到華視的這個狀況
我想台灣的觀眾尚未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另外就是商業媒體的氾濫
其實我們再觀看商業媒體時付出的成本都無形中被加到我們的消費中去了
只是大家都沒有感覺
這樣的媒體環境對於公共媒體的經營我想實在是很艱難
:而面對華視這樣
: 的情況,公視高層似乎「束手無策」,學者用十六個字形容華視公共化:「公婆變多,成
: 本緊縮,政策缺位,飽受折磨」。如今華視虧損止血否?又為何兩台新聞合併被公視視為
: 喜事後來卻變成一場惡夢,這全因需要更多有關公廣集團合併的細節的規劃與執行,這當
: 然包括華視預算哪裡來、華視到底要怎麼製作商業與公共理念同時相符的節目,以及兩家
: 新聞部要怎麼同時合併運作等等的細節規劃,而非只是高層經理的圓夢畫大餅比賽。同樣
: 問題發生在公視與華視的整合?不同的體質與文化如何克服整合的難題?連新聞平台的合
: 作都破裂,更懷疑公廣集團如何整合內部、資源共享、發揮效益?(新聞整合)連這一步
: 都跨不出去,請問華視公共化還有明天嗎?
: 六、公視只要回歸正軌、正常化,應敞開心胸、歡迎全民監督、內部資訊公開透明、建議
: 「營運及財務」上網供全民檢視
公視需要全民支持,也需要監督。為達公共化之理想,公視應建立公共問責制度:主
管機關對公視之營運管理、內容製作等造成社會疑慮者,應邀社會公正人士(包含學者、
專家及民意代表等)組成評議小組,進行公開、公正、專業之檢討,以落實公共參與精神
評議會這個概念其實我還蠻贊同的
那可不可以不要凍預算 大家好好來想想評議會?
需要的可能是多一點討論
: 。其次,強化組織內部民主:未來董事會增設員工董事,副總經理以上管理階層之任命,
: 應廣納員工意見,以促進團隊互信與和諧關係。同時加強依法論事精神:全面檢視公視相
: 關法規、章程與各項作業要點,修訂其中扞格或不合時宜處,依法論事。再者,強化資訊
: 公開:落實公視法第29、30、32及34條之精神,確保公視基金會營運及財務之公開,比照
: 公開發行之公司,於其公開網站中,闢一公開資訊專區,將其執行業務情形及其財務報告
: ,按季公布,並將董事會議紀錄、經理級以上人事變動,重大業務增減等事項,隨時公布
: ,以接受全民檢視。
: http://blog.udn.com/lym079/2566845?f_ORDER_BY=DESC&pno=2&
: 唉。
平衡一下洪委員的部落格文章
來一篇苦勞網的報導(其他媒體上實在是很難找到關於公視的事)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322
--
: 公視不缺錢就是缺績效! 2009/01/15
: 公視不缺錢就是缺績效!
: 公視不溝通就會扣帽子!
: 公視勿恃寵而驕、挾民意、搞民粹!
: 一、「小而美」變成「大而霸」?所謂「公廣集團」根本無法源依據!
: 公視法自86年5月底三讀,距倡議公視以以拖了7、8年,由於當時
有線電視已如雨後春筍林立,成立公視的時空環境已變,
當時對於是否還需要公視已有爭議,
完全不認同這句話,如果委員說出這樣的話
表示他對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的區隔是沒有認知的
: 後來立院以國
: 家財力拮据,通過公視法以每年12億元,並要求逐年遞減到每年6億元,目的希望公視能
: 強化對外募款之能力,
將公視定位在一「小而美」的公視(但公視募款不順、故90年修正公視法第2條、
改為政府每年定額捐贈公視9億元)。
自我矛盾?又要拿小而美出來說 後面卻又提到要求效率?
難道國家政策也要中華職棒化 共體時艱???
: 但民進黨執政毫無評估與計畫,以2
: 年92億特別預算宣稱組成「公廣集團」(將華視、客家台、原民台和宏觀均納入所謂的公
: 廣集團),但近年來財政惡化,且未來數位化後所謂的公廣集團將達十幾個頻道,是否造
: 成政府財力負擔?
是否對其他媒體造成壓縮?
立法委員也要為財團組成的商業媒體擔心??
: 所謂「公廣」究竟是錢坑或幻影?但公視董
: 事長鄭同僚竟還投書(中時98.1.5.)認為公視只有
九億定額政府捐款,未隨物價波動而增加投資,
此種「謬論」實凸顯其對公視法立法過程欠缺了解。
此種"謬論"究竟是何種謬論?
只丟了一句謬論,物價波動說聽起來還比較合理吧
公廣集團何去何從?台灣需不需要一個超大公廣集團?成立公廣集團的目的何在?
委員可能要多做點功課 而不是把這種問題丟給大眾吧
: 灣需要幾個公視頻道?可擴充到多大規模、需多少經費?究竟要花多少錢?有何具體計畫
: 與效益?老百姓同意支持否?現有公視條件(文化、人力、品質、能力)能否支撐?否則
: 光喊口號、亂砸錢、只是浪費納稅人之錢!
: 二、請問公視缺的是錢還是績效?
立院從未刪過公視一毛錢!
是啊 只是都凍光光了
我很詫異 究竟公視要給政府什麼績效
裡面提到與仰賴廣告營收的商業電視台相比
我想委員他該不會是在比"賺錢"這樣子的績效吧
媒體環境、監督政府、製造輿論這種績效
我想恐怕都不是數字或成果報告書能夠反映的
: 目前公視一年經費政府捐助與募款總計約20億元(公視9億、客家4.5億、原民3.5億、
: 宏觀1.45億),和其他須仰賴廣告營收的商業電台相比,公視既無收視更無營運之壓力,
: 尤其適逢經濟不景氣之際,公視可謂媒體「寵兒」、無需憂慮金融風暴對媒體經營之衝擊
: ,但請問成立10年花納稅人200多億、交出何種成績單?
: 1.經費飽飽、未刪半毛--然而,公視10年了,花了納稅人200多億,公視表現如何?除了
: 光喊資源不足,但公視本身問題:人事管理、經營績效、公視採購、內部文化…不該好好
: 檢討嗎?
: 2.所用器材、設備最好、浪費之聲不絕於耳---
◎公視大搬風、花6千萬搞大新聞平台
這個事情不是很清楚 有人可以說明始末嗎 我也想知道
: 95年7月華視正式公共化、8月公視新聞部搬到華視以示公廣集團新聞平台正式成立,
: 當時花了2、300萬打造「大新聞平台」,96.5. 新聞平台停止運作、各自獨立,才過1年2
: 個月公視新聞部又要搬回東湖,(招致媒改社批評有違公廣整合之要求,還列出10大質疑
: )為何公視叫窮但又大興土木,浪費納稅人之辛苦錢?誠如媒改社質疑:「公視董事會重
: 大決策反覆、缺乏延續性,是否平白增加營運成本?如何對納稅人交代?」又是否代表「
: 公廣集團失敗」?又請問:有哪一電視台二年搬來搬去?公視說沒錢拍戲、沒錢給員工錄
: 影叫便當卻有錢敲牆打屋頂?難怪員工們不服氣!
: ◎2台OB轉播車、攝影器材最貴最新(是否為消化預算?)
: 為了HiHD(高畫質)測試花1千多萬買攝影機(之前攝影機未達報廢、實過於浪費),又
: 為了做HD,新聞部門全面整修攝影棚、大手筆添購設備。(新聞首先要求準確、快速,而
: 非畫質第一;例如:外國從未拿新聞節目做HD)看在員工眼裡心疼不已,頻頻質疑:公視
: 怎麼燒錢真的無人可管嗎?
: ◎籌建數位電視共同傳輸平台、95年度2.5億、96年度1.9億、但執行率皆為零、直到97年
: 8月執行率也只有30%及15%,公視不該檢討嗎?
: ◎董事長、總經理高薪職位、所為何事?
: 立法院預算中心統計,政府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相關預算,部分董事長坐領高薪、甚至超
: 過部會首長,如公視董事長月薪23萬多、名列這些機構的「肥貓」第三名(總經理21萬多
: ),請公視董事長捫心自問:其對公視的「貢獻」與所支領的高薪符合比例嗎?
: 三、公視不要像被寵壞的孩子、只會唱「公共媒體」的高調、不檢討、不反省、不溝通,
: 只會大動作登廣告、大搞民粹、預算問題政治化!
我想公視一定也有該檢討的部分
否則不會被這些咖抓著猛打
只是我實在很不同意凍結預算這種損害觀眾權益的做法
這樣下去實在是無解
: 1.公視是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所有經費來自納稅人和社會捐款,立院行使憲法賦予之預
: 算審核和監督之責,何錯之有?難道「凍結預算」就可醜化為政治黑手干預?難道打著「
: 媒體獨立」就可拒絕監督、為所欲為?難道刊登廣告、大搞民粹、把事情鬧開、向立院反
拒絕監督這個有點可笑,
之前提出來的其中一個方案是將年度預算送交立院審核
那這樣子是不是變成所有的企劃案都將以年度為單位
因為不知道會不會被刪 所以是否變成難以製作某些具長期延續性或追蹤的節目?
之前在關心公視這件事和以前大學時代修的媒體素養課
依稀記得像BBC、KBS等單位是以十年或十五年(記憶不清 請知道的人指正謝謝)
為單位 向國會進行製播方向報告
: 撲、控訴「政治力介入」,就可得到社會的同情與支持,就可掩飾所有管理無方、經營不
: 力、內部離心離德的種種錯誤?
: 2.花200萬廣告費由誰支付?名義「公視之友會贊助」真否?「公視之友」公款或私款?
: 捐款希望公視做好節目而非污名化立院,登廣告「公視之友」們都同意嗎?有無挪用款項
: 、侵占之嫌?
: 三、公視高層自己信守公共價值嗎?
: 1.員工評鑑主管考評差、內部士氣低落、怨聲載道,請問公視領導出了什麼問題?
: 最近公視員工對新主管做整體評鑑,評鑑結果如何?董事長和總經理能不汗顏嗎?願
: 不願意將去留交由公視全體員工公投決定呢?
實在不清楚公視內部問題 可能只能請相關人士說明了
被說成這樣也許真的有問題?
: 2.97年10月公視總經理馮賢賢出席「國際公共電視會
: 議」發言不實、詆毀馬政府「威脅公視、破壞公視獨立性」,此種近乎栽贓的說法不僅自
毀其媒體信念與公共價值,更嚴重傷害國家形象!
我還以為媒體信念不就是監督政府?
如果可以的話 就直接接受批評改進吧
: 3.總統大選前新開政論節目「有話好說」
(史英主持、民進黨前立委劉進興掛名顧問)
都自己寫前了 只怕是意識形態作祟吧
如果以相同價值衡量 要不要請國民黨全面退出中視中廣股份??
: 請
: 問符合公共價值嗎?(另觀眾檢舉)公視97.3.7.11:53中午新聞:(馬早已在三宣佈不
: 開放陸勞)播報大學新鮮人有9萬多人失業、竟然說「『將來』開放大陸勞工10萬人來台
: 後,畢業的大學生失業率會更高」請問是刻意抹黑?還是新聞專業有問題?有無違反公視
: 製播公約之原則(「不得歪曲或隱飾重要事實,不得以暗示方法影響收視者判斷。」)
上面這件事不清楚 我想需要查證一下
: 3.再舉例、某觀眾97.12.10.上午於公視留言板的留言記錄
: 發表於: 2008-05-28 8:12 pm
: 文章主題: 我越來越少看公視了~
: 前幾年,公視有不少好節目讓我駐留,無論是連續劇、單元劇、演講轉播、電視新聞、國
: 際新聞解析、歌唱節目、觀點360。
: 但是這半年來,戲劇類的,都沒有我喜歡的,這或許是個人因素,但是演講轉播取消了、
: 一般商業新聞台不重視的國際新聞解析也取消了。
: 同時段,換上了政論節目,不僅僅沒有打開國人的國際視野,其中主持人的觀點,還有明
: 顯的色盲。表面上好像是平衡了商業台政論節目的觀點,但是實際上更讓之前每年都捐款
: 贊助公視的我,決定先暫停我對公視的贊助,因為我幾乎都沒有收看公視的節目了~
舉單一網路留言應該很難做代表 (在此同時我想我的發言也是)
: 四、客家、原民、宏觀的節目製播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預算仍編在客委會、原委會和僑
: 委會,這些單位不能過問其預算執行以及有無效率嗎?不能選擇要何種內容節目嗎?
: 依約、何錯之有?
: 公視97年度預算被凍結以來,其高層從不深自檢討、警惕改進,並循正常管道與立院
: 溝通協調,反而刊登大幅廣告並利用自家頻道和公開網站,散佈錯誤訊息,誤導社會大眾
: ,甚至聯合特定團體,對國會依憲法行使之預算監督一再詆毀、胡亂指控,大肆操弄民粹
: ,惡言攻訐國會。凍結預算無非是督促公視改進內部管理之手段,而黨團之提案就是過去
: 公視和託播部會間的契約內容(事實上,過去政府機關委託公視製作客家台、原民台和宏
: 觀頻道之節目,契約中就有節目送審之內容),但公視卻誣指為「對節目審查干預」,倘
: 若決議有窒礙難行,公視可於朝野協商中協調,但其高層卻誤導社會,利用民粹的方式要
: 脅立院,製造社會無謂紛擾,公視之種種謬誤實為十年來所未見,更立下藉蠱惑群眾要脅
: 國會之惡例!
契約的事情我也不明白(沒看過) 但是這個契約本身是不是就有點違反公共媒體精神?
可能還需要研究細項條文
: 五、華視公共化成效如何?收視如何?無人聞問!誰負責?黑洞愈大要不要繼續陷下去?
:
華視從94年迄今已虧損30億、等於三個「巴紐案」,
: 然而華視經營績效公視要不要負
: 責、說明?
華視董事如何產生?黑箱作業、一人主導、標準何在?
委員你的助理不及格 GOOGLE就查的到資料了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60614_76_121005.html
公視的管理狀況
台灣的公視是由一個獨立的董事會管理的。 依照台灣的公視法,這個董事會由十一
至十五名董事組成,他們都是由行政院長提名。另外,一個提名審查委員會由十一至十三
名成員組成,由立法院依立法院席次的政黨比例推舉組成,負責評估和批准董事會成員的
提名。 董事會的成員代表著不同的性別、族群和社會利益群體。 鑒於台灣的政黨競爭激
烈,規定屬於同一政黨的董事不得超過總人數的四份之一。他們的任期為三年,在此期間
,不得參加任何與政黨有關的活動。
二零零六年四月一日,一個本來由政府(軍方的國防部)所有的電視台 -- 中華電視
公司(CTS,簡稱華視)也改制成為一個公共廣播電視台;並且,它與公視一起,組成
了一個台灣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BS),簡稱台灣公廣集團。由於公視擁有華視百份
之七十一的股份,作為最大的股東,公視現任的十一位董事都同時擔任華視董事會的董事
。另有七位專業董事是由公視任命的,加上一位員工選出的董事及四位民股董事。總計轉
型後的中華電視公司董事會是由二十三名董事組成。
目前,公視是根據台灣的公共電視法來運作的,而華視則受廣電法規範。所以短期內
,台灣的公共電視法需要進行一些修改,以便將中華電視公司也納入規範。
裡面似乎也是需要經過立院同意才任命的
況且還有民間董事 並且有一定政黨比例限制
:立委曾質詢要求公視提
: 供董事會紀錄,但是公視的董事會紀錄完全看不出任何討論、經過!一份名單由鄭同僚董
: 事長提出就無異議通過,試問主導者該不該負責?
: 95.12.一場有關「公廣集團」之公聽會中,小野批評公視把華視搞得四不像,因為華
: 視在
沒有政府預算編列下,又要賺錢,又要顧及公益,實在是難以兩全,
沒有政府預算編列 這不是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嗎?
我記得當時在媒體課上剛好討論到華視的這個狀況
我想台灣的觀眾尚未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另外就是商業媒體的氾濫
其實我們再觀看商業媒體時付出的成本都無形中被加到我們的消費中去了
只是大家都沒有感覺
這樣的媒體環境對於公共媒體的經營我想實在是很艱難
:而面對華視這樣
: 的情況,公視高層似乎「束手無策」,學者用十六個字形容華視公共化:「公婆變多,成
: 本緊縮,政策缺位,飽受折磨」。如今華視虧損止血否?又為何兩台新聞合併被公視視為
: 喜事後來卻變成一場惡夢,這全因需要更多有關公廣集團合併的細節的規劃與執行,這當
: 然包括華視預算哪裡來、華視到底要怎麼製作商業與公共理念同時相符的節目,以及兩家
: 新聞部要怎麼同時合併運作等等的細節規劃,而非只是高層經理的圓夢畫大餅比賽。同樣
: 問題發生在公視與華視的整合?不同的體質與文化如何克服整合的難題?連新聞平台的合
: 作都破裂,更懷疑公廣集團如何整合內部、資源共享、發揮效益?(新聞整合)連這一步
: 都跨不出去,請問華視公共化還有明天嗎?
: 六、公視只要回歸正軌、正常化,應敞開心胸、歡迎全民監督、內部資訊公開透明、建議
: 「營運及財務」上網供全民檢視
公視需要全民支持,也需要監督。為達公共化之理想,公視應建立公共問責制度:主
管機關對公視之營運管理、內容製作等造成社會疑慮者,應邀社會公正人士(包含學者、
專家及民意代表等)組成評議小組,進行公開、公正、專業之檢討,以落實公共參與精神
評議會這個概念其實我還蠻贊同的
那可不可以不要凍預算 大家好好來想想評議會?
需要的可能是多一點討論
: 。其次,強化組織內部民主:未來董事會增設員工董事,副總經理以上管理階層之任命,
: 應廣納員工意見,以促進團隊互信與和諧關係。同時加強依法論事精神:全面檢視公視相
: 關法規、章程與各項作業要點,修訂其中扞格或不合時宜處,依法論事。再者,強化資訊
: 公開:落實公視法第29、30、32及34條之精神,確保公視基金會營運及財務之公開,比照
: 公開發行之公司,於其公開網站中,闢一公開資訊專區,將其執行業務情形及其財務報告
: ,按季公布,並將董事會議紀錄、經理級以上人事變動,重大業務增減等事項,隨時公布
: ,以接受全民檢視。
: http://blog.udn.com/lym079/2566845?f_ORDER_BY=DESC&pno=2&
: 唉。
平衡一下洪委員的部落格文章
來一篇苦勞網的報導(其他媒體上實在是很難找到關於公視的事)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322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
at 2009-01-25T15:47
at 2009-01-25T15:47

By Madame
at 2009-01-26T14:44
at 2009-01-26T14:44

By Rachel
at 2009-01-30T15:09
at 2009-01-30T15:09

By Rachel
at 2009-02-03T17:03
at 2009-02-03T17:03

By Victoria
at 2009-02-05T18:51
at 2009-02-05T18:51

By Olga
at 2009-02-06T03:03
at 2009-02-06T03:03

By Robert
at 2009-02-08T06:08
at 2009-02-08T06:08
Related Posts
人生劇展 1/26-1/31 02:00 十週年回顧

By Franklin
at 2009-01-25T00:30
at 2009-01-25T00:30
人生劇展 1/25 14:00 芭娜娜上路

By Belly
at 2009-01-25T00:26
at 2009-01-25T00:26
寄公視之友的信封

By Hardy
at 2009-01-24T17:03
at 2009-01-24T17:03
打造國片新視界 春節節目

By Suhail Hany
at 2009-01-24T10:27
at 2009-01-24T10:27
洪秀柱部落格上的文章

By Ida
at 2009-01-24T10:17
at 2009-01-24T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