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安哲羅普洛斯 - 藝術電影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09-03-22T23:59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wretch.cc/blog/milstein/23815367


淺論安哲羅普洛斯


我看的第一部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那是在高中的時
候,自己跑去真善美看的。後來大學時看了《永遠的一天》。不知道多久以前
才買了太古發行的一套合輯:《賽瑟島之旅》、《霧中風景》、《尤里西斯生
命之旅》,以及近作《悲傷草原》。看的進度非常緩慢,或者可說根本沒有進
度,像《悲傷草原》就還沒有動,都是在等待心血來潮時再說。對我而言,與
其勉強自己去看某部(人們公認的)經典,不如等待自己有那份心情再看最是
合適。


一般來講,我會從劇本的結構出發,先看劇情的發展的各個環節,節奏是否適
當,情節是否吸引人,並從中看出導演的著墨,接著再去看演員的表現、作者
的觀點以及其詮釋,甚或有意識形態。但是用這熟悉的角度來分析安哲的電影
會沒有施力點。


安哲的電影須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才行,而不大適合用一個專案的方法來看。而
要從美學來看,就不得不從全然作者論出發,不只牽涉到作者的意識形態,更
涉及作者的哲學體系,遠超過我所知道的。因此在這裡只能略略表達一點感想



即使不明白希臘近代史,卻也能夠從他的電影感受到關於希臘近代的種種悲傷
。這是因為導演是直接透過美感來和觀眾取得聯繫,而非透過顯著的、已被經
驗證實好用的「tool」──電影技法來傳達。


(哀傷的)美感是抽象的個人經驗,約略說來,是透過對情感記憶的呼喚來達
成。呼喚的對象可能是有意識的,但是追其根源則是無意識的本能。許多人總
在初戀的分手後嚐到難以承受的痛苦,那是因為喚起的是哺乳動物的幼兒對於
被拋棄的潛意識恐懼。相同的,我們對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總有種難以言欲的
哀美,便是在於他的電影語言訴說的是喚醒每個人的潛在美感記憶──生命漂
泊無根、過去的記憶可以被輕易的摧毀、未來則總在一片茫霧之中。


因為安哲羅普洛斯承繼的是希臘的傳統,近代史戰亂不斷的巴爾幹半島的國族
的遭遇早已在他的記憶裡留下了印記。對於遭遇相近的國族而言,對其電影的
情感震撼想必是更深吧。而廣泛的說,有誰不是被命運擺佈,總被深沉的無力
感所籠罩的呢?安哲羅普洛斯印記的是承繼前個時代留下的殘敗的一輩。沒有
直接經歷過那種遭遇的別的國家的人,或者是之後的時代的人,則只能從自己
的內省中尋找;也因此,對沒有內省,沒有習慣思考的人而言,安哲的電影就
實在是很沉悶的了。


而安哲的電影經典在於除了希臘的傳統之外,他身為藝術家掌握了獨特的傳達
的語言,使得那屬於全人類最深層的哲學中的漂泊之感,能被以那個國族那個
導演為「容器」而保存下來。


他的電影沒有明顯的故事線,裡頭的表演方式也往往像舞台劇般,不生活化,
許多安排的人物互動甚至是突兀的,疏離於現實的。


安哲運用的電影語言有一特色,偏好凝住不動的鏡頭,藉由場面調度讓角色在
此框中進出、互動、演出,若單單只看演員的話,會覺得演員的動作有些誇張
,如兩人緩慢的接近,突然一個「暗示」(如對話、詢問、或是『口令』)而
突然『動作』,而對白也已經風格化到脫離現實,經常是一個「對整個電影想
呈現的『精神』帶有提示性的字眼」(如:不存在的人名),而說者常是不顧
旁人的喃喃自語著無人知道意義的「關鍵字」。在電影不同的段落還會不斷的
復誦著。導演雖然有近似舞台劇的調度,但是加上了聲音的運用,如音樂、畫
外音,因而蛻變成安哲的獨特語言。如《賽瑟島之旅》末段,被漂流於海上的
史派洛拉奏的小提琴聲,自畫外傳進眾人之耳,其妻喃喃的在台上複誦:「我
要跟他去。」原本琴音讓人誤解是電影的主題旋律,而到這裡終於直接點名了
那悽涼的旋律既是漂泊者對過去記憶的呼喚(守其歸來的妻子),也是回應著
對無可奈何的漂泊命運者之同情的哀戚。


因此安哲的電影更像是音樂,也就是說,雖然劇情線很不明顯,甚至根本沒有
;雖然有些很怪異的戲:主角走進了人群,人群突然靜默,當該人作了某個動
作(暗示),接著人群一起動作(往某個方向而去),留下主角自己),但是
導演的「概念」卻是持續流動著的,比方說「返鄉的主角遭遇的困境:時代往
前走,但主角仍然停留在過去」;「背負著過去的記憶與拋棄記憶往未來(資
本主義)靠攏的衝突」等等,要從每個景表面去理解不免碰壁,因為導演基本
上幾乎放棄了去經營每個場的故事因果順序,他唯一重視的是那概念是否繼續
流動著。而幸好正是安哲的鏡頭語言獨特,以詩人的筆觸,運用比喻、聯想、
象徵、氣氛、場面調度來讓概念繼續流動,而不致因為語言單調而使概念變的
停滯。


當離開了凝視著的鏡頭,安哲捨棄故事線的意圖更直接了。他會直接讓主角走
過時間。我們會看到主角帶著複雜的情緒走著走著,鏡頭一往左橫移,把主角
放到鏡頭右側後,沒有剪接,接著主角繼續往左走,便走近了他的記憶之中,
然後故事就這麼繼續下去。也就是說,延續著故事前進的不是情節,而是主角
的記憶。導演不理會故事的因果,而只在意讓「記憶」的流動是延續著的。這
一樣帶有危機,如果概念是模糊的,這樣的意圖會讓電影破碎瓦解,只是安哲
用這樣獨特的電影語言訴說主角記憶,總是乘載著整個希臘國族歷史的,因而
不致落得像用高明的畫技畫著平凡無奇的俗物一樣。反而呈現的概念是被記憶
枷鎖而永劫回歸的受苦靈魂。


以上簡略的說明了,安哲羅普洛斯之透過獨特的電影語言,承載著他那一世代
的國族悲傷;他的電影是全然風格化的,一般的電影中持續流動著的是故事情
節,背後是一個靜止固定的意識形態;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中持續流動著的是
「概念」,意識形態不在他處,就在流動當中。用凝視的長鏡頭、脫胎自舞台
劇式的表演、音樂的運用、跳躍的時間是他獨特的語言,也因為獨特的語言才
得以訴說那一代國族歷史的悲傷;他的電影是直接以人類抽象的美感經驗為途
徑來溝通的,因此他的電影更像是詩,或是音樂。



03/22/2009 Milstein



--

http://www.wretch.cc/blog/milstein

--

All Comments

Rae avatar
By Rae
at 2009-03-26T15:50
我也很喜歡他 但我看的是流浪藝人
和永遠的一天比起來 真要算輕快得多了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09-03-29T05:56
卻有那種...苦笑想掉淚之感
可惜找不到流浪藝人的DVD...:(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9-04-03T03:11
我也喜歡他 思路清晰的好文 推

4/4~4/5 CNEX《音樂人生》、《街舞狂潮》特映會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09-03-18T17:49
青春是火,燃燒在街舞狂飆的汗水中,那是卅五歲老Dancer的終極聖戰,以及八個廿歲大學生的十八歲夏天。 青春是冰,敲打在88顆黑白相間的琴鍵上。那是一個鋼琴天才少年,孤獨卻不單獨的音樂人生。 4/4~4/5,CNEX邀請您來參加這場冰與火的熱血青春...... 還記得CNEX 【癡人。說夢】影展中,《 ...

世新電影放映社 3/18 亂青春電影座談會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9-03-16T22:26
各位支持國片的板友你們好!   世新電影放映社 將於          3/18(三) 13:00 廣電大樓小劇場B101 舉辦             ◎電影「亂青春」座談會◎                                免 ...

夏宇挺《亂青春》 讀詩會搞失蹤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09-03-16T21:38
〔 2009.03.16 中國時報 〕 邱祖胤/台北報導  久未露面的女詩人夏宇受電影《亂青春》的觸動,決定將自己的十二首詩作交由多位 演員朗讀,並由她與《亂青春》導演李啟源聯手執導「讀夏宇的詩發表會」。這場讀詩會 昨日在台北誠品信義店演出,主角之一的夏宇卻「搞失蹤」,未現身讀詩會現場,令不少 前來捧場 ...

遠方.天氣:遲來的土耳其風景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09-03-16T21:36
影評-遠方.天氣:遲來的土耳其風景 〔 2009.03.16 中國時報 〕 文/張士達  7年前的5月,我在坎城影展頭一次看到努瑞貝其錫蘭的作品:《遠方》。剛看前15 分鐘,大量沉默的長鏡頭,讓我一度以為看到了土耳其版的蔡明亮。然而在影片結束的那 一刻,我已了解到,我可能正在見證一個未來經典的誕生。 ...

寫下想對家人說的話,送你看【東京奏鳴曲】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09-03-16T18:24
爸爸的一對厚實手掌,撐起了這個家;媽媽的一雙溫暖手心,呵護 我們長大,不管離家多遠,家的呼喚始終在我們心上。但是,忙碌拉 開彼此的距離,偶爾的問候變成例行公事,我們有多久,沒對家人說 出心裡話了?  也許,一向堅強的爸爸成了失業人口,但面對親愛的家人,事實卻 說不出口;而向來溫柔的媽媽,也對「家庭主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