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有科普 ?? - 探索頻道

By Annie
at 2008-06-30T01:00
at 2008-06-30T01:0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iaia (呼倫貝爾大風車)》之銘言:
: 科普,為何要有科普?
只是一堆學科學的人想要跟大眾分享他們看到的美麗與驚奇;
一堆科學研究機構想要讓納稅人知道他們沒有亂用國家的經費;
只是一種娛樂業,內容以「科學」為題材,
就像你看電影,有心理學、有偵探推理..你不用管太多原理,只是看高興的。
: 看著科普節目,不時會冒出一些問號:這些節目會是誰在觀賞?
做的不好的,就是理工科背景的人看別人做啥。(更不好,就沒觀眾啦)
做的好的,就是對未來、世界..感到好奇的人,
聽說有阿嬤等級的人,看動物星球頻道也看的超開心的。
: 觀賞這些節目的這些人可以得到什麼?為何節目大多是從英美的角度看世界?
: 為何不是從台灣本土的角度看世界?
得到快樂!
因為節目大多是英美製作的啊,沒有台灣本土製作的好節目上檔。
: 但是他們的節目的確相當具有深度,從他們節目也學到不少東西。
這就回答你「觀賞這些節目的這些人可以得到什麼?」的問題。
: 為何台灣必須得從外國人的角度、得看這些英文語言中文字幕的節目,
: 而不像日本一樣可以做出與NGC匹敵,甚至水準高過於歐美國家的科普節目呢?
國科會兩年前開始投資計畫,已經有本土製作的科普節目啦,
版友提到的公視流言追追追就是其中一個節目。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96366
可惜剛剛查平台有點問題,所以不知道是否放上已經完成的節目連結。
: 而科普節目呢?是否也需要一點背景才能了解它的內容呢?
: 科普節目放在電視頻道播放,主要用意就是給一般大眾觀看,
: 裡面的節目幾乎都很適合闔家觀看。
: 除了一些深夜時段的節目,例如探索頻道的《鬼影森森》《罪犯二十二級剖析》等等。
: 介紹的建築工程與創新科技,假如給理工背景的人觀看,也相當適合,
: 雖然裡面沒有太多有關統計計算或是細節。
: 對於年齡層與收看族群,觀看動機與目的,觀看後感想,
: 我們該如何設計適合給台灣人的科普節目呢?
: 個人的一點小感想 XD
個人小小的觀察是,首先是資本的問題,50mins的片子,需投入2-300萬資金。
(尤其有動畫的..價格更是昂貴)
小八卦是,雖然說國科會最近有這樣的補助計畫,但錢下來的很慢,
沒有豐厚財源的獨立製作公司接一個案子就差不多被弄垮了吧。
再來是所謂的"專家"角色,看到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講的、做的是最重要的,
編劇或製作人很難去協調、轉化,台灣是專家最大。
此外,國外的專家描述事情很生動,因為他們受的教育就是不斷的表達,
台灣的專家講解起來跟講課一樣,被迫上課的學生都會睡著,何況觀眾?
台灣的科普節目,群眾太小,不可能賺錢,是做佛心來的,完成理想吧?
要就得規劃華人市場,不過中國已經很積極的丟錢下去,看誰做的快吧。
--
: 科普,為何要有科普?
只是一堆學科學的人想要跟大眾分享他們看到的美麗與驚奇;
一堆科學研究機構想要讓納稅人知道他們沒有亂用國家的經費;
只是一種娛樂業,內容以「科學」為題材,
就像你看電影,有心理學、有偵探推理..你不用管太多原理,只是看高興的。
: 看著科普節目,不時會冒出一些問號:這些節目會是誰在觀賞?
做的不好的,就是理工科背景的人看別人做啥。(更不好,就沒觀眾啦)
做的好的,就是對未來、世界..感到好奇的人,
聽說有阿嬤等級的人,看動物星球頻道也看的超開心的。
: 觀賞這些節目的這些人可以得到什麼?為何節目大多是從英美的角度看世界?
: 為何不是從台灣本土的角度看世界?
得到快樂!
因為節目大多是英美製作的啊,沒有台灣本土製作的好節目上檔。
: 但是他們的節目的確相當具有深度,從他們節目也學到不少東西。
這就回答你「觀賞這些節目的這些人可以得到什麼?」的問題。
: 為何台灣必須得從外國人的角度、得看這些英文語言中文字幕的節目,
: 而不像日本一樣可以做出與NGC匹敵,甚至水準高過於歐美國家的科普節目呢?
國科會兩年前開始投資計畫,已經有本土製作的科普節目啦,
版友提到的公視流言追追追就是其中一個節目。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96366
可惜剛剛查平台有點問題,所以不知道是否放上已經完成的節目連結。
: 而科普節目呢?是否也需要一點背景才能了解它的內容呢?
: 科普節目放在電視頻道播放,主要用意就是給一般大眾觀看,
: 裡面的節目幾乎都很適合闔家觀看。
: 除了一些深夜時段的節目,例如探索頻道的《鬼影森森》《罪犯二十二級剖析》等等。
: 介紹的建築工程與創新科技,假如給理工背景的人觀看,也相當適合,
: 雖然裡面沒有太多有關統計計算或是細節。
: 對於年齡層與收看族群,觀看動機與目的,觀看後感想,
: 我們該如何設計適合給台灣人的科普節目呢?
: 個人的一點小感想 XD
個人小小的觀察是,首先是資本的問題,50mins的片子,需投入2-300萬資金。
(尤其有動畫的..價格更是昂貴)
小八卦是,雖然說國科會最近有這樣的補助計畫,但錢下來的很慢,
沒有豐厚財源的獨立製作公司接一個案子就差不多被弄垮了吧。
再來是所謂的"專家"角色,看到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講的、做的是最重要的,
編劇或製作人很難去協調、轉化,台灣是專家最大。
此外,國外的專家描述事情很生動,因為他們受的教育就是不斷的表達,
台灣的專家講解起來跟講課一樣,被迫上課的學生都會睡著,何況觀眾?
台灣的科普節目,群眾太小,不可能賺錢,是做佛心來的,完成理想吧?
要就得規劃華人市場,不過中國已經很積極的丟錢下去,看誰做的快吧。
--
Tags:
探索頻道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08-06-30T22:24
at 2008-06-30T22:24

By Ingrid
at 2008-07-01T03:47
at 2008-07-01T03:47

By Ivy
at 2008-07-05T13:51
at 2008-07-05T13:51

By Tristan Cohan
at 2008-07-07T22:38
at 2008-07-07T22:38
Related Posts
為何要有科普 ??

By Hedy
at 2008-06-30T00:31
at 2008-06-30T00:31
我想問一下之前的DVD買的到嗎?

By James
at 2008-06-29T07:36
at 2008-06-29T07:36
為何要有科普 ??

By Margaret
at 2008-06-29T01:51
at 2008-06-29T01:51
國家地理頻道網站有病毒?

By Susan
at 2008-06-27T23:38
at 2008-06-27T23:38
新一季06/26放送 流言終結者:流言在進化

By Bethany
at 2008-06-27T11:18
at 2008-06-27T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