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腥聞 - 成功的準則 - 電影

By Selena
at 2015-02-07T20:12
at 2015-02-07T20:12
Table of Contents
無音樂網誌好讀版:http://ppt.cc/xdTx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從希臘悲劇到現在,
我們到底走了多遠?
今日我們熟悉的「戲劇」,
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就開始有蓬勃的發展。
然而如果細讀希臘時期的重要劇本,
很容易發現當時的悲劇中即便出現暴力,
也經常只是一個「概念」;
如果牽涉到任何暴力行為,
事件通常都是在台下發生,
而舞台上的呈現則僅止於當事人事後的悲痛及懺悔。
但是在紀錄影像已經越來越容易的今日,
我們的品味,無論是對戲劇或者電影,
都已和古希臘時代大相逕庭。
這或許與 19 世紀末期劇場表演所發生的變革有關;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戲劇理論逐漸受到重視,
人們開始追求戲劇中的「真實」;
對血腥畫面的貪婪渴求也不再只局限於戲劇,
更擴展到生活的其他層面。
《獨家腥聞》的主角路易斯,
便緊抓住這種深層慾望,
在新聞攝影的事業中扶搖直上。
當然,那種對血、意外現場的渴望,
是否只是單純的好奇心,
或者該解釋為人性的黑暗面、甚至定義為傷風敗俗的品味,
都不在路易斯的考量之中。
這部電影有意思的地方,
在於導演帶著我們從路易斯的角度出發;
我們看見路易斯如何從一個無業但相當有自信、帶點小聰明的年輕人,
找到他願意全心追求的事業,並在裡頭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那份渴望發揮長才的動機,
觀眾想必很能認同;
因此我們也在觀賞過程中多多少少對路易斯建立了好感。
然而為了攀到頂峰,
路易斯一次又一次逾越了主流社會的道德界線,
而且程度似乎越來越嚴重 --
先是以談判的口吻半強迫導播妮娜與他發生親密關係,
接著便破壞競爭對手的工作用車、害對手發生車禍,
最後甚至在拍攝到兇手車牌號碼時拒報,
反而跟蹤兇手並在報案現場守株待兔、「製造」新聞,
還故意害死自己的搭檔/員工。
電影看到最後,觀眾不禁要問自己,
這是我曾同理過的那個年輕人嗎?
當初為何覺得自己能理解他呢?
追求自己所愛固然是好的,
但是為了站上金字塔的頂端,
做到甚麼程度才算正確呢?
當然,多數人應該不會效法路易斯。
「但是怎麼樣才算太超過?」
恐怕每個人的底線不盡相同;
而追求卓越的過程是否一不小心就跨越了界線,
更是每個人都必須深刻反省的問題。
電影的尾聲,路易斯不但無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反而招攬新員工、買了新車、擴大事業,
更代表導演對這缺乏自制力的現代社會無聲的控訴。
個人評分:7 (推薦)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5-02-12T20:00
at 2015-02-12T20:00

By Andy
at 2015-02-14T04:03
at 2015-02-14T04:03

By Vanessa
at 2015-02-15T08:48
at 2015-02-15T08:48

By Kama
at 2015-02-19T00:44
at 2015-02-19T00:44

By Christine
at 2015-02-22T05:09
at 2015-02-22T05:09

By Andrew
at 2015-02-22T20:20
at 2015-02-22T20:20

By Kyle
at 2015-02-24T10:52
at 2015-02-24T10:52

By Elma
at 2015-02-26T13:34
at 2015-02-26T13:34

By Dorothy
at 2015-02-27T14:02
at 2015-02-27T14:02
Related Posts
【鳥人】導演到底是想諷刺誰?!

By Suhail Hany
at 2015-02-07T19:15
at 2015-02-07T19:15
有沒有人也喜歡看好萊塢電影台呢?

By Emma
at 2015-02-07T18:36
at 2015-02-07T18:36
約15年前的限制級電影

By Kumar
at 2015-02-07T18:32
at 2015-02-07T18:32
誰是【李連杰】最經典的螢幕情侶?

By Poppy
at 2015-02-07T18:17
at 2015-02-07T18:17
進擊的鼓手一開始的疑問

By Leila
at 2015-02-07T18:15
at 2015-02-07T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