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麥斯:憤怒道 每秒我自新墓重生(轉) - 電影

By Dinah
at 2015-05-27T20:25
at 2015-05-27T20:25
Table of Contents
部落格內文有更多文章連結!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425024927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件很細緻,很有誠意的創作,它做到了「簡單卻豐富」,可以
不喜歡這部電影,但不能否認這部電影的用心,導演喬治.米勒太偉大了。
一些人看了《瘋狂麥斯:憤怒道》會覺得,不過就是不斷重複的飛車追逐,有什麼細緻或
劇情可言?這樣想就是太小看了電影中場面的意義,假如電影中的場面與動作,就只有場
面與動作,那麼這些戲的精彩只能取決於動作本身;然而好的動作會與劇情結合,一個場
面的發生,會牽連劇情的推動,那麼場面就不會是為動作而動作,而能加入更多張力,經
營觀眾的情感,這也是動作片之王詹姆斯.卡麥隆跟麥可貝之流最大的差異。
之所以用「細緻」形容《瘋狂麥斯:憤怒道》,先看它的整體安排,它工整的分為五段,
開場短暫交代背景後,先是白天大漠追逐,再來是峽谷追逐,然後是黑夜追逐,接著第四
段找到綠洲遺民沒什麼追逐,至此雖然都是一堆車追來追去,卻是不同車在不同地形與環
境追逐,沒有重複的追法,最後一段又回到白天的大漠追逐,跟開頭重複,但這裡加入更
豐富的變化,因此整部電影的五段,沒有任何重複的部分,更別提一堆瘋狂的表演與動作
設計,絕無冷場。
頂尖的追逐戲設計,不但追逐本身設計要漂亮,還要跟劇情結合,營造張力,《瘋狂麥斯
:憤怒道》的演員不多,主角只有3個人,不死老喬的叛變指揮官芙莉歐莎,不死老喬的
免洗白兵納克斯,及旅人兼納克斯的血袋麥斯,五段劇情發展下來,他們的關係一直在微
妙的改變,也才有最後的神來兩筆,這是電影另一細緻之處。
開始時,芙莉歐莎扮演高高在上的指揮官,納克斯是個一心想證明自己,進入被洗腦的虛
幻英靈殿的免洗筷,麥斯單純就是個心有芥蒂卻誤入歧途的旅人。追逐必需有理由,第一
場大漠追逐的任務,芙莉歐莎是帶著5位正妹逃亡,納克斯是追到人證明自己,麥斯是…
…不關老子的事!
大漠追逐結束於一場視覺上十分漂亮的沙塵暴,然後三位主角第一次湊在一塊,此時,三
者呈現互相敵對的關係,芙莉歐莎與納克斯敵對,芙莉歐莎與麥斯敵對,納克斯與麥斯敵
對,配上旁邊助拳但功能不彰的5位正妹,三邊打得激烈但是充滿笑點,這場戲結束於納
克斯被打昏,芙莉歐莎與麥斯為了生存,不得不先放下歧見,暫時結盟。
出於利害關係的盟友,麥斯不肯告訴芙莉歐莎他的名字(這個梗埋下後,直到電影結束前
回馬槍超級漂亮),兩人來到峽谷,任務是用車上的油交換阻絕追兵,芙莉歐莎要麥斯狀
況一有變立刻開車;此時被丟在後面的納克斯攀上夢寐以求的不死老喬,老喬敷衍的隨手
噴一下噴漆,納克斯就一副被臨幸的快感……典型的獨裁者洗腦教育成功。
峽谷追逐完,雙方都達成部分目標,不死老喬搶回一位懷孕的正妹,芙莉歐莎成功帶走剩
下4位,而納克斯任務失敗,被不死老喬遺棄,3次進入英靈殿(送死)未果,喪失信仰之
際,受到正妹的愛與母性感召,他的人生也從此有了新的寄託,「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一個全新的納克斯,形象於焉升起。
黑夜追逐時,3位主角第一次結盟一起對抗追兵,麥斯與芙莉歐莎和正妹們相處一天後,
「What a day, what a lovely day」,已經不知不覺建立起革命情感,他獨自殿後對付
追兵,被問到要是趕不上車怎麼辦,他竟然說出:「那就開走啊!」,此時的麥斯又找回
當年扮演保護者的感覺,他不惜用生命去捍衛弱者,一個找回信念,「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全新的麥斯,形象於焉升起。
暫時擺脫追兵來到綠洲,芙莉歐莎魂牽夢縈的故鄉卻早已成為廢墟,任務失敗。為了回報
麥斯,女人們給了麥斯離開的裝備,倖存者們要繼續往前追尋綠洲,麥斯決定好人做到底
,告訴大家向前不如回頭,不死老喬有水有資源,芙莉歐莎逃跑多次的堡壘,才是芙莉歐
莎真正的希望與歸宿。芙莉歐莎與麥斯可以一起找到救贖,麥斯能放下心魔,芙莉歐莎在
徹底絕望後重燃希望,「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全新的芙莉歐莎,形象於焉
升起。
回頭時,3位主角、4位正妹和幾位老太太,儘管之前不是同道中人,「live again」的眾
人現在卻結合成無比緊密的同盟,一起對抗緊追其後的大軍,整部電影最華麗多變的追逐
戰也躍上舞台,儘管天候與地形和一開始的大漠追逐一樣,最後的飆車卻比開始多了濃稠
數倍的情感因素,觀眾不想看到任何一位角色的死亡,因為已經共患難這麼久,連喘息的
時間都沒有!
經歷漫長的旅程,來到峽谷入口時,不死老喬終於成了死老頭,但芙莉歐莎這邊也損失不
少,老奶奶只剩2位,芙莉歐莎重傷,一付快要死掉的樣子,納克斯這時達成他準備了一
輩子的志業-「witness」,犧牲自己,掩護大家,卻不是為了不死老喬的謊言,而是為
了自己,為了夥伴,為了生命的真正價值,這是神來一筆。
剩下的人通過峽谷後,麥斯趕忙幫芙莉歐莎輸血,這回他心甘情願充當血袋,還拼命對昏
迷不醒的芙莉歐莎呼喊他的名字:「麥斯!我叫做麥斯!」,這是神來二筆,鋪了整部電
影的名字梗在這裡終於用上,前後兩筆,把3位萍水相逢的主角間的革命情感表達的無比
動人,可比《魔鬼終結者2:審判日》的結尾:「goodbye」。
近年來有哪部電影像《瘋狂麥斯:憤怒道》劇情這麼簡單,場面、動作、對話、劇情卻配
置的這麼融洽?這是老導演米勒的誠意,他不多說廢話,只求把每個細節做到細緻,如此
看得懂的觀眾自然能夠心領神會。要講缺點,大概就是愛意充斥又太有誠意,從頭開始不
斷端出大菜佳餚,毫無冷盤搭配,讓肚子不夠堅強的觀眾吃到最後會體力不支,不過人家
劇情可是在緊張的逃命,觀眾在戲外還能偷懶休息就不夠入戲了啊!想舒舒服服看電影?
科科。
這樣聯想有點怪,但納克斯的台詞:「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讓我想到一位
體弱多病的美帝詩人Sidney Lanier 雪梨.蘭尼爾的詩《Struggle 奮鬥》,這首詩大概
就是那句話的文雅版,也很適合作為這部電影的註腳:
My soul is like the oar that momently
Dies in a desperate stress beneath the wave,
Then glitters out again and sweeps the sea:
Each second I'm new-born from some new grave.
我的靈魂此刻如槳
亡於絕望浪濤之下,
隨即破浪閃耀重出:
每秒我自新墓重生。
--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425024927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件很細緻,很有誠意的創作,它做到了「簡單卻豐富」,可以
不喜歡這部電影,但不能否認這部電影的用心,導演喬治.米勒太偉大了。
一些人看了《瘋狂麥斯:憤怒道》會覺得,不過就是不斷重複的飛車追逐,有什麼細緻或
劇情可言?這樣想就是太小看了電影中場面的意義,假如電影中的場面與動作,就只有場
面與動作,那麼這些戲的精彩只能取決於動作本身;然而好的動作會與劇情結合,一個場
面的發生,會牽連劇情的推動,那麼場面就不會是為動作而動作,而能加入更多張力,經
營觀眾的情感,這也是動作片之王詹姆斯.卡麥隆跟麥可貝之流最大的差異。
之所以用「細緻」形容《瘋狂麥斯:憤怒道》,先看它的整體安排,它工整的分為五段,
開場短暫交代背景後,先是白天大漠追逐,再來是峽谷追逐,然後是黑夜追逐,接著第四
段找到綠洲遺民沒什麼追逐,至此雖然都是一堆車追來追去,卻是不同車在不同地形與環
境追逐,沒有重複的追法,最後一段又回到白天的大漠追逐,跟開頭重複,但這裡加入更
豐富的變化,因此整部電影的五段,沒有任何重複的部分,更別提一堆瘋狂的表演與動作
設計,絕無冷場。
頂尖的追逐戲設計,不但追逐本身設計要漂亮,還要跟劇情結合,營造張力,《瘋狂麥斯
:憤怒道》的演員不多,主角只有3個人,不死老喬的叛變指揮官芙莉歐莎,不死老喬的
免洗白兵納克斯,及旅人兼納克斯的血袋麥斯,五段劇情發展下來,他們的關係一直在微
妙的改變,也才有最後的神來兩筆,這是電影另一細緻之處。
開始時,芙莉歐莎扮演高高在上的指揮官,納克斯是個一心想證明自己,進入被洗腦的虛
幻英靈殿的免洗筷,麥斯單純就是個心有芥蒂卻誤入歧途的旅人。追逐必需有理由,第一
場大漠追逐的任務,芙莉歐莎是帶著5位正妹逃亡,納克斯是追到人證明自己,麥斯是…
…不關老子的事!
大漠追逐結束於一場視覺上十分漂亮的沙塵暴,然後三位主角第一次湊在一塊,此時,三
者呈現互相敵對的關係,芙莉歐莎與納克斯敵對,芙莉歐莎與麥斯敵對,納克斯與麥斯敵
對,配上旁邊助拳但功能不彰的5位正妹,三邊打得激烈但是充滿笑點,這場戲結束於納
克斯被打昏,芙莉歐莎與麥斯為了生存,不得不先放下歧見,暫時結盟。
出於利害關係的盟友,麥斯不肯告訴芙莉歐莎他的名字(這個梗埋下後,直到電影結束前
回馬槍超級漂亮),兩人來到峽谷,任務是用車上的油交換阻絕追兵,芙莉歐莎要麥斯狀
況一有變立刻開車;此時被丟在後面的納克斯攀上夢寐以求的不死老喬,老喬敷衍的隨手
噴一下噴漆,納克斯就一副被臨幸的快感……典型的獨裁者洗腦教育成功。
峽谷追逐完,雙方都達成部分目標,不死老喬搶回一位懷孕的正妹,芙莉歐莎成功帶走剩
下4位,而納克斯任務失敗,被不死老喬遺棄,3次進入英靈殿(送死)未果,喪失信仰之
際,受到正妹的愛與母性感召,他的人生也從此有了新的寄託,「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一個全新的納克斯,形象於焉升起。
黑夜追逐時,3位主角第一次結盟一起對抗追兵,麥斯與芙莉歐莎和正妹們相處一天後,
「What a day, what a lovely day」,已經不知不覺建立起革命情感,他獨自殿後對付
追兵,被問到要是趕不上車怎麼辦,他竟然說出:「那就開走啊!」,此時的麥斯又找回
當年扮演保護者的感覺,他不惜用生命去捍衛弱者,一個找回信念,「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全新的麥斯,形象於焉升起。
暫時擺脫追兵來到綠洲,芙莉歐莎魂牽夢縈的故鄉卻早已成為廢墟,任務失敗。為了回報
麥斯,女人們給了麥斯離開的裝備,倖存者們要繼續往前追尋綠洲,麥斯決定好人做到底
,告訴大家向前不如回頭,不死老喬有水有資源,芙莉歐莎逃跑多次的堡壘,才是芙莉歐
莎真正的希望與歸宿。芙莉歐莎與麥斯可以一起找到救贖,麥斯能放下心魔,芙莉歐莎在
徹底絕望後重燃希望,「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全新的芙莉歐莎,形象於焉
升起。
回頭時,3位主角、4位正妹和幾位老太太,儘管之前不是同道中人,「live again」的眾
人現在卻結合成無比緊密的同盟,一起對抗緊追其後的大軍,整部電影最華麗多變的追逐
戰也躍上舞台,儘管天候與地形和一開始的大漠追逐一樣,最後的飆車卻比開始多了濃稠
數倍的情感因素,觀眾不想看到任何一位角色的死亡,因為已經共患難這麼久,連喘息的
時間都沒有!
經歷漫長的旅程,來到峽谷入口時,不死老喬終於成了死老頭,但芙莉歐莎這邊也損失不
少,老奶奶只剩2位,芙莉歐莎重傷,一付快要死掉的樣子,納克斯這時達成他準備了一
輩子的志業-「witness」,犧牲自己,掩護大家,卻不是為了不死老喬的謊言,而是為
了自己,為了夥伴,為了生命的真正價值,這是神來一筆。
剩下的人通過峽谷後,麥斯趕忙幫芙莉歐莎輸血,這回他心甘情願充當血袋,還拼命對昏
迷不醒的芙莉歐莎呼喊他的名字:「麥斯!我叫做麥斯!」,這是神來二筆,鋪了整部電
影的名字梗在這裡終於用上,前後兩筆,把3位萍水相逢的主角間的革命情感表達的無比
動人,可比《魔鬼終結者2:審判日》的結尾:「goodbye」。
近年來有哪部電影像《瘋狂麥斯:憤怒道》劇情這麼簡單,場面、動作、對話、劇情卻配
置的這麼融洽?這是老導演米勒的誠意,他不多說廢話,只求把每個細節做到細緻,如此
看得懂的觀眾自然能夠心領神會。要講缺點,大概就是愛意充斥又太有誠意,從頭開始不
斷端出大菜佳餚,毫無冷盤搭配,讓肚子不夠堅強的觀眾吃到最後會體力不支,不過人家
劇情可是在緊張的逃命,觀眾在戲外還能偷懶休息就不夠入戲了啊!想舒舒服服看電影?
科科。
這樣聯想有點怪,但納克斯的台詞:「I live, I die, I live again」,讓我想到一位
體弱多病的美帝詩人Sidney Lanier 雪梨.蘭尼爾的詩《Struggle 奮鬥》,這首詩大概
就是那句話的文雅版,也很適合作為這部電影的註腳:
My soul is like the oar that momently
Dies in a desperate stress beneath the wave,
Then glitters out again and sweeps the sea:
Each second I'm new-born from some new grave.
我的靈魂此刻如槳
亡於絕望浪濤之下,
隨即破浪閃耀重出:
每秒我自新墓重生。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onna
at 2015-05-28T19:18
at 2015-05-28T19:18

By Heather
at 2015-06-01T23:37
at 2015-06-01T23:37

By Selena
at 2015-06-05T06:35
at 2015-06-05T06:35

By Charlotte
at 2015-06-09T17:17
at 2015-06-09T17:17

By Sandy
at 2015-06-13T02:34
at 2015-06-13T02:34

By Adele
at 2015-06-16T23:31
at 2015-06-16T23:31

By Ina
at 2015-06-19T13:24
at 2015-06-19T13:24

By Adele
at 2015-06-23T05:37
at 2015-06-23T05:37

By Ingrid
at 2015-06-25T21:20
at 2015-06-25T21:20

By Bethany
at 2015-06-27T19:43
at 2015-06-27T19:43

By Ethan
at 2015-06-29T08:56
at 2015-06-29T08:56

By Queena
at 2015-07-02T17:18
at 2015-07-02T17:1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5-07-02T22:27
at 2015-07-02T22:27

By Madame
at 2015-07-03T19:34
at 2015-07-03T19:34

By Rosalind
at 2015-07-05T08:53
at 2015-07-05T08:53

By Joe
at 2015-07-06T22:58
at 2015-07-06T22:58

By Bethany
at 2015-07-10T19:14
at 2015-07-10T19:14

By Edith
at 2015-07-13T22:48
at 2015-07-13T22:48

By James
at 2015-07-18T05:25
at 2015-07-18T05:25

By Harry
at 2015-07-21T12:08
at 2015-07-21T12:08

By Connor
at 2015-07-23T10:18
at 2015-07-23T10:18

By Jacob
at 2015-07-26T12:10
at 2015-07-26T12:10

By Ina
at 2015-07-28T21:42
at 2015-07-28T21:42

By Bennie
at 2015-07-31T12:24
at 2015-07-31T12:24

By Hedwig
at 2015-08-01T00:46
at 2015-08-01T00:46
Related Posts
關於一些瘋狂麥斯

By Emma
at 2015-05-27T18:08
at 2015-05-27T18:08
瘋狂麥斯 全球票房 擊敗 歌喉讚2

By Leila
at 2015-05-27T17:51
at 2015-05-27T17:51
穿比基尼看電影 泳池電影院風行

By Selena
at 2015-05-27T17:34
at 2015-05-27T17:34
《東京家族》,時代變遷,仍然保有的

By Susan
at 2015-05-27T16:34
at 2015-05-27T16:34
有點尷尬的麻辣賤諜

By Doris
at 2015-05-27T16:19
at 2015-05-27T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