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橘子(中)(雷) - 藝術電影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1-11-21T21:03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圖文對照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16668
(內含會動的圖片,請勿見怪)









(以下為重雷區)




















故事的趣點之一,
在於很殘酷地用諧趣的方式指出
「制約」對人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力。
一開始的艾歷克斯就如同不時會出現在社會新聞裡的那種惡少,
為非作歹的動機並非受生計溫飽所逼,
純粹只為一己之「爽」。
經過「矯治」後的艾歷克斯面對裸女當前
卻只能就地癱伏嘔吐,
因為過去的惡形惡狀惡念再也不能為他帶來「爽」的感覺、
卻帶來生理上的痛苦。
畫面令人莞爾之餘,也引人反思,
其實銀幕外的現實世界裡,又有多少人能避免掉來自各方面
無所不在的「制約」?面對社會無所不在到難以覺察的制約力量,
個人的自由意志幾乎可說渺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要對抗集體制約這種強大的無形力量,更是一種螳臂擋車般的妄想。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廣告宣傳、娛樂傳媒、宗教、
道德與價值觀的薰陶或洗禮,其實無一不是某種形式的「制約」,
把人與生俱來的某些本性矯治掉,
使得大眾成為知書達禮、「社會化」、講道理、守規矩的良民。
對統治者而言,良民相較於未經社會化的刁民,
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良民比較好管理,有助於犯罪率數字的降低,
以確保執政者的信譽以便永續執政。
多數人一輩子都活在社會的制約下而不自知,
並且就在無所自覺的情況下渾渾厄厄過完一生。
只要不惹事、不給社會帶來麻煩、不給他人帶來困擾,
就算得上是一件合格的社會產品,
遵從社會的期許,穩穩當當走完一生。

片中對於「制約」療程實作方法的演繹,
與赫胥黎1931年的經典之作《美麗新世界(A Brave New World)》
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直接由針對色情與暴力犯罪的矯治,引導觀眾去反思
道德是什麼?良善是什麼?
社會與學校教導的道德價值真的就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美好價值觀嗎?
亦或只是當權者便於統治管理被統治者所需的「馴化」工具之一?
或許所謂「不道德」的人,並不因為他們違背了什麼普世的良善價值
才受譴責、而是因為給當權者帶來了麻煩
───拉高了犯罪率、社會不安威脅到政權的延續───
才會遭受口誅筆伐。
所以當傷重倒臥病床、
只剩一根大姆指可用的艾歷克斯同意與內政部長合作、
受徵召成為宣揚政府優良政績的活樣版,
反能由「前科犯」鹹魚翻身、成為媒體吹捧的對象。

附帶一提,片中對於「制約療法」的實際步驟,
那種用緊箍把頭固定住、再用鉤子強制撐開眼皮的駭人設計,
日後也在1991年由Michael Biehn主演的《人肉炸彈(Timebomb)》
和1999年由菅野美穗主演的日片《催眠(さいみん)》被延用。

編劇設計出艾歷克斯這樣的角色,
在故事初期缺乏後天制約的規範,所做所為全憑本能、
直覺、與個人喜好,如同他在教訓彼特、喬治、迪米前的OS:

  「我突然發現只有笨人才會去思考,
   真正有頭腦的人都順著靈感在做事。
   神現在傳達美妙的音樂幫助我,有扇窗打開,裡面開著唱機,
   我立即知道該怎麼做。」

偏偏他順著自己靈感率性而為的
往往都是些令人髮指的淫虐暴行,
雖然偶有解救面臨比利一幫惡徒輪姦威脅的少女這類的「善行」,
但那純粹只是艾歷克斯為了享受毆打比利等人的樂趣,
無心插柳下造成的「俠義」之舉,
似乎透露出編導對於「人性本惡」的信念;
他順從一己喜好而來的音樂品味,對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熱愛,
事實上造成他與迪米等人決裂的導火線
就是因為迪米在奶品店裡嗤笑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的《快樂頌》後被他拿枴杖教訓:

  「懲罰你舉止失儀及不檢點,令人討厭的行為!
  (For being a bastard with no manners,
   and not a dook of an idea how to comport
   yourself public-wise, O my brother.)」

這樣的劇情又刻劃出人趨向美好事物的本能與執著。
顯然編導直接略過對於「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這類過度單純二元分法的論辯,只就「人性本然」的各種可能性
去探討日後對於「本性」施行某些制約矯治、
甚至「閹割」的必要性及後果。
艾歷克斯被用「看電影」的方式制約,在片尾住院期間,
女醫師要考核他「反制約」康復進度時,
用的則是「看漫畫填空」的方式,
反映出運用制約手段的多變性與舖天蓋地。

故事的趣點之二,
在於點出人們慣於對一些自然存在的事物貼標籤的可笑行為。
比方艾歷克斯和黨羽們喜好拿枴杖去毆打別人,
整個拳打腳踢加枴杖的動作
與兩年後當上了警察的喬治、迪米虐打艾歷克斯時的
拳打腳踢加警棍的動作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但前者稱之為「超暴力(ultra-violence)」,
後者卻改名叫「公權力」了。
同樣都是用武力來對別人施加痛苦的行為,
卻因為人為的分類、命名而讓兩套本質一樣的動作
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故事後期,政府大量吸收年輕的暴徒們來擔任警察的工作,
多少也是因為不得不承認這些慣於暴力鬥毆的暴徒們在
「公權力」的施行方面,不用再作額外的教育訓練
就能直接勝任,
有著「熟手技工」般的價值與便利性。

故事的趣點之三,
在於演繹了傳統上對於「教育」和「學習」概念的盲點,
並由此反諷電影工業。
連男主角對聖經的熱衷都是基於被書中情色與暴力的篇章所吸引。
具體呈現在畫面上的是,艾歷克斯入獄兩年,
蛻變成文質彬彬、熟背聖經、熱心協助教誨師的「模範生」,
然而當他一臉虔誠陶醉翻閱聖經的時候,讓觀眾聽見的OS卻是:

  「我在聖經上讀到有關鞭打和荊棘冠冕的事。
   我看見自己在協助、甚至負責折磨及釘牢,
   身穿最時髦的羅馬服飾。」

畫面上出現的卻是身穿古羅馬士兵甲冑,
一臉變態SM淫笑的艾歷克斯
拿皮鞭在抽打扛著十字架的耶穌。

  「我不太喜歡聖經後面的部分。
   內容都是說教而不是打鬥或性愛。
   我喜歡有關那些猶太人打鬥後
   喝點希伯萊葡萄酒,與妻子的侍女上床,
   就是這些內容驅使我繼續讀聖經。」

畫面上呈現的是身著古裝的艾歷克斯
躺臥在裸女們的胸前吃葡萄享樂。

教誨師究竟知不知道原來艾歷克斯竟是用這種方式來理解聖經、
被書裡趨近色情暴力的篇幅所吸引才熟讀聖經,
或者可能他明明知道、卻故意忽視?
這點頗值得玩味,
畢竟在傳統式的教育流程中,做老師的永遠無法想像
學生是用何種方式來吸收他的教材內容,
畢竟學生能把教材都吸收進去,
做老師的就謝天謝地啦!
哪還能苛求這麼多?
同樣的盲點也可用在對於電影的觀感上,
一部內容言之有物、觀點尖銳有趣的好電影,
有人會因為它背後傳遞的深遠想法而推祟它,
另外也可能有人完全看不懂這些、
純粹只因為影音內容的煽情或暴力美學而喜歡
同樣一部電影。
而當這部電影叫好又叫座,原創者、製片團隊
根本無從也無心去區分觀眾究竟是為什麼而喜歡這部作品,
畢竟只要觀眾賞光、票房爭氣,
就該謝天謝地啦。

(未完待續)

--

All Comments

發條橘子(上)(雷)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1-11-21T21:01
網誌圖文對照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8816606 (內含會動的圖片,請勿見怪) (以下為重雷區) 《發條橘子》從1971年問世至今剛好40年。 這部今天廣受好評的經典鉅作打從上映以來,在某些國家被 ...

Gainsbourg and His Girls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11-11-20T02:45
http://www.wretch.cc/blog/craigga/23364792# 圖文並茂。 2011/11/16 13:30 新光影城 3 廳 賽吉甘斯柏:愛女人的男人 Gainsbourg and His Girls 帕斯卡佛內 法國│2010│Digital Betacam│彩色+黑白│1 ...

2011金馬影展觀影短評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1-11-19T21:58
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片中角色狂歡盡興,豈止甜蜜簡直幸福。一幕幕虛實交錯恍如夢境,卻又 自然流暢毫不斷裂──美夢/惡夢迎面而來,為情所困隨即閒適抽離;惟 片尾的人倫悲劇未明卻緊接糜爛派對顯得詭異突兀,幸而一切分歧全在純 真女孩的凝視笑靨中融 ...

電影道具服裝清倉大拍賣!!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1-11-19T20:59
電影道具服裝清倉大拍賣 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的電影美術道具及服裝要拍賣囉!! 拍賣內容包含多部電影道具(各年代陳設小道具、家具、椅子、小板凳及陶甕) 以及多部電影的服裝配件 歡迎業界朋友及隔壁阿桑阿婆或是想要撿便宜的大家一起來選購 單品價錢從50元開始起跳!美術及裝飾小品以籃計算喜歡就帶走 時間: ...

【不能說的再見】觀後感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1-11-18T01:32
從在光點看完Jafa Panahi【生命的圓圈】之後,又 上癮般地來看這部Mohammad Rasoulof的【不能說的 再見】,這兩部片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都是 回到原點--進監牢去了,希望這只是我的錯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