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風暴 - 電影

By Xanthe
at 2017-05-20T01:33
at 2017-05-20T01:33
Table of Contents
先說結論,這片值得一看,特別是,如果你常用 google 搜尋,
常用 gmail 或是 hotmail 或 yahoo mail...等,常用 Facebook
、Twitter、..,常用 pixnet、blogspot、...,even--常用 PTT
第二個結論是,這片的重點並不在於結局,而是在於過程。結局
想透露的意涵不是很容易理解,但女主角梅兒曾說過一句話,與
結局對照看其實就能瞭解,為何會是以那樣子做收尾,為何她還
是想被人看見。但不管如何,怎麼收尾不是重點,過程才是。
這片簡單的說,想像一下,有一家叫環網(Circle)的公司,它相
當於 google + FB + twitter + line + PTT + ..,它「整合」
了近乎一切「你」會用到的服務,老闆叫貝利,如果你常用FB,
可以把他想成類似祖伯格。
那既然是一家提供服務的公司,自然會設有客服部門,女主角梅
兒就位於這個部門,她是公司新招募進來的新人。
梅兒一開始跟大多數的你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她有一些不
想讓親密好友以外的人知道的隱私,她也不是重度的社群網路使
用者,她有一個平常沒在用社群網路的男友,她甚至六日會離世
遁隱。
可是,想像一下,FB的員工有可能..有沒有可能..嗯,措辭謹慎
一點..「不想要?」..「不覺得有必要?」..使用FB?
「我在 FB 工作,可是,我沒有在用 FB」。
干無科伶?
那環網的員工也是。Be a Circler,join the Circle,why not?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最常見的例子,今天你在一家公司上班,當
公司設有郵件伺服器時,你是否被「 」要設定郵件帳號?
^^^^
↑
└─暗示、要求、強迫、...等等
還是你一開始就認為「嗯?不是本來就應該要」設定郵件帳號?
^^^^^^^^^^^^^^^^^^^^
↑
└─思考一下,真的如此嗎?
再思考一下,假設你上班的部門,某一天在 line 設立了群組,
你是否也被「 」要申請 line,並加入這個群組?
^^^^
然後你也會認為「嗯?不是本來就應該要」申請及加入嗎?
^^^^^^^^^^^^^^^^^^^^
就我公司的例子,倒是有同事找了各種推託理由就是死不加入呵..
(所以我才說這部片有趣的地方其實在過程,不在於結局)
那總之,梅兒被各種明示暗示下開始大量使用環網社群服務,並
漸漸享受著它帶來的各種便利性。
在一次的機緣下,她被選為某項計劃的主角,從此刻起,她需公
開她所有的一切,不再有隱私(當然洗澡上洗手間這類的不包含)
,不再有秘密。她近乎沉溺於其中,享受著被成千上萬的人認識
的爽感,享受著自己的影響力漸漸增加的優越感。
這種爽感跟一些常開直播的 youtuber 大概是類似的。
後來,她甚至能參與公司的一個重要會議,並且被允許直播會議
的過程。在會議裡,老闆貝利秀出數據,有一群佔比 8x% 的群
體是環網的使用者,並開始放送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整合」
更多的功能進來使這些人享受更便利的服務呢?
梅兒這時舉手發言了,她說我們應該逆向思考,這一群環網使用
者,是「現實世界」裡頭某一個群體,如果環網做到了絕對實名
認證的話,為什麼不能直接就由環網來提供原本使用者必須在「
現實世界」裡頭親力親為的服務呢?
這裡所舉的例子是「選舉投票」。
傳統的選舉投票:具投票權的人必須親自前往投票地點投票。
以後的選舉投票:具投票權的環網使用者直接透過環網投票。
以現實的例子,之前在吵的「不在籍投票」就類似這樣的概念,
其中的一種實現方式是,只要能確定你是具投票權的人,並親自
前往合法設置的投票地點進行投票,就視為「你是在國內親自去
投票」。
那麼這時候,理論上,只要能確定你這位環網使用者「具有投票
權」,並且在依法設置的網頁上進行網路投票,這時就應該「也
將其視為是在國內親自去投票」。
想像一下,如果能全面實施,將會節省多少經費及人力的開銷?
(當然實際上這應該不可行,因為投票是秘密行為,而網路不可能
存在秘密)
梅兒以這個逆向思考做為開端,像貝利及會議上的眾人,提出了
環網應「統整」現實世界的諸多服務,將他們納進環網裡頭,讓
越多的人加入環網,享受環網的便利。此前,貝利想到的只是「
整合」,梅兒進一步認為應該要做到「統整」,這裡的統整,帶
有掌握的意味。
這個提議獲得了採納,並在之後以這個想法為基礎,推出了一個
服務叫做「人肉搜索」(SoulSearch),梅兒並親自為大眾介紹這
個服務。
這個服務是假定,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會加入網路社群,但總是
會有人不想加入。那麼,是哪些人呢?梅兒說,例如在逃的通緝
犯就是其中的一種(不想被追蹤)。
透過環網的搜尋功能(就像google),我們可以知道某個通緝犯幹
過什麼事、國籍、年齡、樣貌、照片、....等等的資料。
可是,我們不知道他現在在哪。
那麼,能不能透過佔比大多數的環網使用者的社群力量,讓我們
可以找到這個在逃的通緝犯呢?實驗開始了,系統隨機選定一名
在逃的女通緝犯,並開始了人肉搜索的作業,10分鐘後,其中一
位環網使用者回報她看見了這個通緝犯,通緝犯也看見了她並開
始逃跑,此時更多的環網使用者也發現了她,最後終於與警察合
眾人之力逮到了這個通緝犯。
以現實來舉例,最近某陳姓教師就是被肉搜出來的,電影是透過
環網的 Soul Search 來簡化,其實過程是類似的。
大眾見識到了人肉搜索的驚人速度,通緝犯也確實被逮捕了,就
在眾人雀躍於有這樣便利的服務時,第二個實驗開始了,這次要
找的是一個一般人,只是這個人同樣有著不使用社群網路的特質
。這樣的人,不使用網路的人,失聯已久的人,能不能被找到呢
?梅兒請現場的眾人為她提供一個名字,這時有人就喊了梅兒男
友的名字。
梅兒不肯,因為梅兒之前才因在社群網路上公開一張她男友設計
作品的照片,造成了她男友的困擾,還使他被莫須有的罪名攻擊
,她不想她的男友被肉搜,可是,老闆貝利,提議,這時候更應
該肉搜梅兒的男友,才能使 Soul Search 更具關鍵的說服力。
時勢所趨,只好肉搜男友,搜著搜著還真的有人找到她男友,她
男友為了逃避陌生人的騷擾,只好開車逃離小屋,但是肉搜到他
的人不死心地追了上去,甚至連空拍機都出動了。
然後情況就失控了,男友駕車失控,衝落了橋下,劇情急轉直下
同樣的,現實的例子,有所謂的狼師,不堪其擾,自殺了。
(所以我才說過程是重點,現實多的是可以舉的例子)
梅兒因此逃避了網路幾天,之後才決定再回去環網,並決定幹一
件事來扭轉現況,這部份就是片子的最後一段,但它其實不是重
點,重要的東西其實在這之前就已經演完了,那我覺得以這段做
為收尾,雖然有老梗嫌疑,但算收得不錯了,及格以上的。
(老梗指的是:最後只要把BOSS打倒就結束了)
綜觀整部片子,若要論述梅兒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其實有個簡單
方法,就是把片子裡頭「眾人」曾經對梅兒做過的形容,通通列
出來,匯整一下,大概就能做清楚的描述了。因為電影只看過一
遍,也沒辦法寫得太詳細,簡單的說,梅兒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
人,雖然她也會有隨波逐流的時候(一開始是迫於想要改變家裡的
經濟現況),但這時她會更希望反過來成為也能夠影響他人的人,
一件事,她覺得對的時候,她會為其辯護,希望普羅大眾也能跟
她的想法一樣;但當她覺得不對的時候,她也會不計後果勇於去
做出改變,並希望普羅大眾也能瞭解這件事錯在哪裡。
雖然湯姆漢克也算是主角,但這部片非常大的重心都在梅兒身上
,對艾瑪的演技力有相當大的考驗,她必須讓觀眾能在看片的過
程中投入角色的心境,並隨著其心境的轉變做情緒的起伏,艾瑪
在片中活脫就是梅兒這個角色,她演得非常到位,我幾乎看不到
一絲妙麗的影子。
總之,很推薦這部片子,我覺得社群網路使用者都應該看一下,
這部片有些蠻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別是,「環網」這樣的公司,
近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就會存在,比方一間整合了近乎所有的服
務,並擁有著世界上數以幾十億計會員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是可能存在的。數以億計的會員的公司就已經存在了
例如 PTT 就近乎統一了台灣的 BBS,但 20 年前 BBS 百家爭鳴
時期可沒人會認為最後剩不到幾個,10 年前甚至還有人說將來傳
統文字介面的 bbs 都會消失,web bbs 會取而代之。
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
常用 gmail 或是 hotmail 或 yahoo mail...等,常用 Facebook
、Twitter、..,常用 pixnet、blogspot、...,even--常用 PTT
第二個結論是,這片的重點並不在於結局,而是在於過程。結局
想透露的意涵不是很容易理解,但女主角梅兒曾說過一句話,與
結局對照看其實就能瞭解,為何會是以那樣子做收尾,為何她還
是想被人看見。但不管如何,怎麼收尾不是重點,過程才是。
這片簡單的說,想像一下,有一家叫環網(Circle)的公司,它相
當於 google + FB + twitter + line + PTT + ..,它「整合」
了近乎一切「你」會用到的服務,老闆叫貝利,如果你常用FB,
可以把他想成類似祖伯格。
那既然是一家提供服務的公司,自然會設有客服部門,女主角梅
兒就位於這個部門,她是公司新招募進來的新人。
梅兒一開始跟大多數的你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她有一些不
想讓親密好友以外的人知道的隱私,她也不是重度的社群網路使
用者,她有一個平常沒在用社群網路的男友,她甚至六日會離世
遁隱。
可是,想像一下,FB的員工有可能..有沒有可能..嗯,措辭謹慎
一點..「不想要?」..「不覺得有必要?」..使用FB?
「我在 FB 工作,可是,我沒有在用 FB」。
干無科伶?
那環網的員工也是。Be a Circler,join the Circle,why not?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最常見的例子,今天你在一家公司上班,當
公司設有郵件伺服器時,你是否被「 」要設定郵件帳號?
^^^^
↑
└─暗示、要求、強迫、...等等
還是你一開始就認為「嗯?不是本來就應該要」設定郵件帳號?
^^^^^^^^^^^^^^^^^^^^
↑
└─思考一下,真的如此嗎?
再思考一下,假設你上班的部門,某一天在 line 設立了群組,
你是否也被「 」要申請 line,並加入這個群組?
^^^^
然後你也會認為「嗯?不是本來就應該要」申請及加入嗎?
^^^^^^^^^^^^^^^^^^^^
就我公司的例子,倒是有同事找了各種推託理由就是死不加入呵..
(所以我才說這部片有趣的地方其實在過程,不在於結局)
那總之,梅兒被各種明示暗示下開始大量使用環網社群服務,並
漸漸享受著它帶來的各種便利性。
在一次的機緣下,她被選為某項計劃的主角,從此刻起,她需公
開她所有的一切,不再有隱私(當然洗澡上洗手間這類的不包含)
,不再有秘密。她近乎沉溺於其中,享受著被成千上萬的人認識
的爽感,享受著自己的影響力漸漸增加的優越感。
這種爽感跟一些常開直播的 youtuber 大概是類似的。
後來,她甚至能參與公司的一個重要會議,並且被允許直播會議
的過程。在會議裡,老闆貝利秀出數據,有一群佔比 8x% 的群
體是環網的使用者,並開始放送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整合」
更多的功能進來使這些人享受更便利的服務呢?
梅兒這時舉手發言了,她說我們應該逆向思考,這一群環網使用
者,是「現實世界」裡頭某一個群體,如果環網做到了絕對實名
認證的話,為什麼不能直接就由環網來提供原本使用者必須在「
現實世界」裡頭親力親為的服務呢?
這裡所舉的例子是「選舉投票」。
傳統的選舉投票:具投票權的人必須親自前往投票地點投票。
以後的選舉投票:具投票權的環網使用者直接透過環網投票。
以現實的例子,之前在吵的「不在籍投票」就類似這樣的概念,
其中的一種實現方式是,只要能確定你是具投票權的人,並親自
前往合法設置的投票地點進行投票,就視為「你是在國內親自去
投票」。
那麼這時候,理論上,只要能確定你這位環網使用者「具有投票
權」,並且在依法設置的網頁上進行網路投票,這時就應該「也
將其視為是在國內親自去投票」。
想像一下,如果能全面實施,將會節省多少經費及人力的開銷?
(當然實際上這應該不可行,因為投票是秘密行為,而網路不可能
存在秘密)
梅兒以這個逆向思考做為開端,像貝利及會議上的眾人,提出了
環網應「統整」現實世界的諸多服務,將他們納進環網裡頭,讓
越多的人加入環網,享受環網的便利。此前,貝利想到的只是「
整合」,梅兒進一步認為應該要做到「統整」,這裡的統整,帶
有掌握的意味。
這個提議獲得了採納,並在之後以這個想法為基礎,推出了一個
服務叫做「人肉搜索」(SoulSearch),梅兒並親自為大眾介紹這
個服務。
這個服務是假定,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會加入網路社群,但總是
會有人不想加入。那麼,是哪些人呢?梅兒說,例如在逃的通緝
犯就是其中的一種(不想被追蹤)。
透過環網的搜尋功能(就像google),我們可以知道某個通緝犯幹
過什麼事、國籍、年齡、樣貌、照片、....等等的資料。
可是,我們不知道他現在在哪。
那麼,能不能透過佔比大多數的環網使用者的社群力量,讓我們
可以找到這個在逃的通緝犯呢?實驗開始了,系統隨機選定一名
在逃的女通緝犯,並開始了人肉搜索的作業,10分鐘後,其中一
位環網使用者回報她看見了這個通緝犯,通緝犯也看見了她並開
始逃跑,此時更多的環網使用者也發現了她,最後終於與警察合
眾人之力逮到了這個通緝犯。
以現實來舉例,最近某陳姓教師就是被肉搜出來的,電影是透過
環網的 Soul Search 來簡化,其實過程是類似的。
大眾見識到了人肉搜索的驚人速度,通緝犯也確實被逮捕了,就
在眾人雀躍於有這樣便利的服務時,第二個實驗開始了,這次要
找的是一個一般人,只是這個人同樣有著不使用社群網路的特質
。這樣的人,不使用網路的人,失聯已久的人,能不能被找到呢
?梅兒請現場的眾人為她提供一個名字,這時有人就喊了梅兒男
友的名字。
梅兒不肯,因為梅兒之前才因在社群網路上公開一張她男友設計
作品的照片,造成了她男友的困擾,還使他被莫須有的罪名攻擊
,她不想她的男友被肉搜,可是,老闆貝利,提議,這時候更應
該肉搜梅兒的男友,才能使 Soul Search 更具關鍵的說服力。
時勢所趨,只好肉搜男友,搜著搜著還真的有人找到她男友,她
男友為了逃避陌生人的騷擾,只好開車逃離小屋,但是肉搜到他
的人不死心地追了上去,甚至連空拍機都出動了。
然後情況就失控了,男友駕車失控,衝落了橋下,劇情急轉直下
同樣的,現實的例子,有所謂的狼師,不堪其擾,自殺了。
(所以我才說過程是重點,現實多的是可以舉的例子)
梅兒因此逃避了網路幾天,之後才決定再回去環網,並決定幹一
件事來扭轉現況,這部份就是片子的最後一段,但它其實不是重
點,重要的東西其實在這之前就已經演完了,那我覺得以這段做
為收尾,雖然有老梗嫌疑,但算收得不錯了,及格以上的。
(老梗指的是:最後只要把BOSS打倒就結束了)
綜觀整部片子,若要論述梅兒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其實有個簡單
方法,就是把片子裡頭「眾人」曾經對梅兒做過的形容,通通列
出來,匯整一下,大概就能做清楚的描述了。因為電影只看過一
遍,也沒辦法寫得太詳細,簡單的說,梅兒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
人,雖然她也會有隨波逐流的時候(一開始是迫於想要改變家裡的
經濟現況),但這時她會更希望反過來成為也能夠影響他人的人,
一件事,她覺得對的時候,她會為其辯護,希望普羅大眾也能跟
她的想法一樣;但當她覺得不對的時候,她也會不計後果勇於去
做出改變,並希望普羅大眾也能瞭解這件事錯在哪裡。
雖然湯姆漢克也算是主角,但這部片非常大的重心都在梅兒身上
,對艾瑪的演技力有相當大的考驗,她必須讓觀眾能在看片的過
程中投入角色的心境,並隨著其心境的轉變做情緒的起伏,艾瑪
在片中活脫就是梅兒這個角色,她演得非常到位,我幾乎看不到
一絲妙麗的影子。
總之,很推薦這部片子,我覺得社群網路使用者都應該看一下,
這部片有些蠻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別是,「環網」這樣的公司,
近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就會存在,比方一間整合了近乎所有的服
務,並擁有著世界上數以幾十億計會員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是可能存在的。數以億計的會員的公司就已經存在了
例如 PTT 就近乎統一了台灣的 BBS,但 20 年前 BBS 百家爭鳴
時期可沒人會認為最後剩不到幾個,10 年前甚至還有人說將來傳
統文字介面的 bbs 都會消失,web bbs 會取而代之。
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7-05-24T06:53
at 2017-05-24T06:53

By Mary
at 2017-05-28T05:51
at 2017-05-28T05:51

By Ina
at 2017-05-28T22:24
at 2017-05-28T22:24

By Rae
at 2017-06-01T06:37
at 2017-06-01T06:37

By Mia
at 2017-06-04T20:34
at 2017-06-04T20:34

By Heather
at 2017-06-06T18:48
at 2017-06-06T18:48

By Puput
at 2017-06-08T21:31
at 2017-06-08T21:31

By Enid
at 2017-06-10T07:28
at 2017-06-10T07:28

By Doris
at 2017-06-13T07:28
at 2017-06-13T07:28

By Enid
at 2017-06-15T11:26
at 2017-06-15T11:26

By Ophelia
at 2017-06-18T01:24
at 2017-06-18T01:24

By Andrew
at 2017-06-22T03:23
at 2017-06-22T03:23

By Sarah
at 2017-06-26T16:59
at 2017-06-26T16:59

By Caroline
at 2017-07-01T07:33
at 2017-07-01T07:33

By Margaret
at 2017-07-05T05:11
at 2017-07-05T05:11

By Iris
at 2017-07-08T10:12
at 2017-07-08T10:12

By Anthony
at 2017-07-09T02:24
at 2017-07-09T02:24
Related Posts
雷利史考特本來要揭開工程師之謎的

By Ivy
at 2017-05-20T01:10
at 2017-05-20T01:10
神秘家族 不要去浪費錢了

By Kelly
at 2017-05-20T01:06
at 2017-05-20T01:06
神秘家族.....

By William
at 2017-05-20T00:38
at 2017-05-20T00:38
美國隊長3之法律爭議

By Yedda
at 2017-05-20T00:34
at 2017-05-20T00:34
危牆狙擊-超生氣

By Genevieve
at 2017-05-20T00:17
at 2017-05-20T00:17